16

關燈
,“有了你舅舅,你啥事體也不用發愁了。

    ” 弄堂裡遠遠傳來橐橐的皮鞋聲,徐守仁沒注意,還想說話,朱延年向門外一指: “你聽,小聲點。

    ” 徐守仁閉着嘴,合了眼,沒有做聲。

    一轉眼的工夫,他睡着了。

     第二天醒來,他仔細琢磨舅舅夜裡的一番話,覺得蠻有道理,要是樓文龍真有勢力,為啥進來不急着出去呢?樓文龍進來,打破了他過去的幻想,使他猛醒過來,樓文龍所說的話,全不能相信,現在隻有靠自己和家裡的人了。

    他原來關在裡面很笃定,就是判刑了他也不怕,總以為樓文龍一旦知道了,随時可以出去的。

    朱延年談的假釋,更增加他的希望。

    他相信爸爸和媽媽一定會替他想法子的。

    他自己也要努力,不管牢裡能不能走門路,根據牢裡的規定辦事,大概總沒錯的。

    看守曾經這樣勸過他,年輕人應該學好,出去也好給國家做點事。

    舅舅說他的前途比爸爸還大,看上去,大概有點道理。

    他現在整天都想努力學好争取早一點出去。

     他吃過早飯,按着監牢裡的規定,到工廠裡去做工。

    休息的辰光,他從監牢裡的圖書館借來了一本蘇聯小說:《普通一兵》。

    每天還記日記,把每天的感想和讀書的心得都記在日記本裡,誰也别想看到他在日記本裡究竟記了些啥。

     今天接見,他把心事告訴了媽媽,媽媽把爸爸的囑托轉告了他。

    他在回來的路上,一直想着媽媽和爸爸,還想到馮永祥叔叔,認為他比爸爸更有辦法,可惜在外邊和他接觸太少了。

     他回到号子裡,樓文龍值勤去了。

    朱延年蹲在床上,兩隻手抱着膝蓋,頭伏在膝蓋上,縮成一團,像個刺猬。

    朱延年聽見開門的聲音,擡頭一望,見是徐守仁,霍地跳下床來,拖着一雙布鞋,蹒蹒跚跚走來,拍着他的肩膀,問道: “你對媽媽說了嗎?” “說了。

    媽媽要我在裡面遵守規矩,好好學習,改邪歸正,重新做人。

    爸爸這幾天很忙,過一陣,他還要親自來看我哩!” “爸爸來看你?” “媽媽這麼說的。

    ” “啥辰光來?” “媽媽沒講。

    ” “哦,來了,你告訴我一聲,當面對你爸爸說,一定更有效,媽媽答應你想辦法嗎?” “她點了點頭。

    ” “我的事體你給媽媽提了嗎?” “提了。

    ” “她沒說旁的話?” “沒有。

    ” 朱延年揣測接見的情景,想起朱瑞芳的脾氣,充滿信心地說: “姐姐這個人,她輕易不答應别人的事的,要是答應了,她一定要千方百計地辦到。

    恭喜你,守仁,你快出去了。

    ”“沒那麼容易。

    我在裡面準備好好學習,重新作人。

    過去,我不聽爸爸媽媽的話,隻相信倒黴鬼那一套,”他咬着牙齒,指着樓文龍的床鋪說:“害得我沒臉見人。

    現在想想,還是學校裡的老師真正關心我,爸爸媽媽講的話也是為我好,連這裡的看守也勸我,再不回頭,我的路越走越遠,這一輩子要完哪!” “那不會的。

    你年輕有為,前途遠大,以後出去,還可以轟轟烈烈幹他一番。

    ‘滬江’那些企業,義德百年歸山,還不是你的!你愁啥?你不像我,我的案子他們一直在調查,到現在還沒有判決,不了解将來是個啥結果哩!”朱延年說到這裡,忍不住黯然低下了頭。

     “你也可以改邪歸正,好好學習,重新做人,就是多判幾年,不是也可以假釋嗎?” “我?”朱延年聽了外甥的話,感到有點羞愧。

    他知道外甥不是教訓他,希望他也能夠早一點出去,可是外甥怎麼知道他的案情重大呢?他從來沒有把福佑藥房的事體對外甥說過。

    他歎了一口氣,搖搖頭,說:“我沒有那個福氣。

    ” “為啥?”徐守仁感到奇怪。

     “我和你不同啊,這麼大的歲數了,骨頭都硬了,腦筋也不靈了,還學啥呢?我是過一天算一天,反正關在牢裡,政府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 “你不是說,要是想出去,隻要找個鋪保,随便啥辰光都可以出去嗎?” 朱延年想起外甥剛關進來的辰光,他說過這些話,可是“五反”這陣風好厲害,好像到現在還沒有過去;美國佬更是沒有消息,共産黨也沒聽說有什麼變化,他的案子到現在也沒有了結,法院還一直追問他那啥“五毒”,雖然下決心咬定牙關,一個字也沒有承認,不過那些“五毒”都是事實,有物證也有人證,能不能賴得一幹二淨,沒有把握;連外甥也知道他的案情重大,可見外邊的風聲很緊,使他有點沉不住氣了,不知道法院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他不禁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等我出去,要爸爸給你活動活動。

    ” “現在隻有這一線希望了,全靠你啦,我的好外甥……” “隻要我出去,老頭子不肯幫忙,我就給媽媽說,媽媽有辦法對付他。

    ”徐守仁感到碰到知音人那樣的愉快,他拍拍胸脯,說,“這樁事體,包在我身上了。

    ” “有了你幫忙,我就放心了。

    等我出去,一定好好謝謝你。

    ” “我們是一家人,談不到謝謝二字。

    ” “今後隻要你用到舅舅的地方,你盡管說好了,我雖然從事商業多年,特别是西藥業情況比較熟悉,其實我對工業也有興趣,辦了藥廠,嘗了甜頭,比商業的興趣還濃,尤其是棉紡工業,興趣更大。

    不瞞你說,我的好外甥,參加了星二聚餐會,整天和棉紡資本家在一道,将來出去,我還想在棉紡界混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