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關燈
目前,從五台山開始的,以阜平城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已經形成了。

    冀中區中心十幾縣的抗日政權,漸漸健全起來;邊緣地區自發的抗日武裝,還在加緊的整編着。

    冀中區行政公署正在積極籌備。

    人民自衛軍的司令部和政治部住在子午鎮,這一帶村莊就成了冀中區抗日戰争的心髒,新鮮的有力的血液,從這裡周流各地。

    每天,有從遠地來彙報工作的,有出發到邊緣檢查的,有邊區來傳達命令的,子午鎮大街上,來來往往的盡是抗日的人員。

    車輛馬匹不斷的從這裡經過,輸送着槍枝子彈和給養。

    現在,這個村莊,是十分重要,也十分熱鬧了。

    驚蟄以後,夜裡落了一場春雨,早晨就晴了,楊花飄落着,柳樹發芽,田地裡到處是潮濕的黃綠的顔色,特别是那些柳樹,嫩枝在風裡搖擺,好像是要把它那枝葉的顔色,揚送到天空裡去。

    這樣早,戰士們就換上單軍裝,軍裝也是黃綠色。

    騎馬的通訊兵,從子午鎮街裡跑出來,在反漿的松軟的大道上奔跑。

    場院裡,河灘上,是戰士練兵的歌聲。

     各村正做着拆城的準備工作。

    春兒頭一天晚上,拿一把小笤帚放在碾台上,占好碾子,打早起插上一條新榆木推碾棍,推下了自己半個月的吃喝,裝在一個小布口袋裡。

    五龍堂和子午鎮的民工,編成了一個大隊,她和姐姐約好,到那天一塊兒進城。

     進城的日期決定了,是三月初一。

    頭一天晚上,春兒就背上糧食,帶了一身替換的衣服,跑到姐姐家去,她的心情不像是去工作,倒有點兒像去趕廟會。

    早晨起來,高四海在堤坡上,拾掇好一輛手推的小土車,把拆城的家具、夥食,還有那個東北小孩兒,捆在上面,車前系上一條長長的繩兒,叫春兒和秋分替換拉着,老人駕起絆帶,吱扭吱扭的奔城裡來了。

     各村的人馬車輛,全奔着城裡去,在一條平坦的抄近的小道上,手推的小車,聯成了一條線,響成了一個聲音,熱烈的做着比賽。

    高四海下身穿着棉褲,上身隻穿一件破單褂,脊背上流着汗。

    春兒肩上搭一條毛巾,臉脹得通紅。

    路過高坡,老人叫春兒把繩拉緊,下坡的時候,就叫她松下來。

     一進西關,買賣家和老百姓全擠到街上來看熱鬧,縣政府已經分别給民工們預備好了下處,春兒和秋分一家就住在城根一家小店裡。

     吃過中午飯,大家就背上家具跑到城上去看本村本組的尺丈去了,子午鎮和五龍堂分了西北城角那一段,外邊是護城河,裡邊是聖姑廟。

    李佩鐘同着幾個縣幹部,分頭給圍在城牆上的民工們講話。

    李佩鐘來到春兒她們這一隊,站在一個高高的土台上說: “鄉親們:我們要動工拆城了,不用我說,大家全明白,為什麼要把這好好的城牆拆掉?我們縣裡的城牆,修建一千多年了,修的很好,周圍的樹木也很多,你們住在鄉下,趕集進城,很遠就望見了這高大的城牆,森陰的樹木,霧氣騰騰,好像有很大的瑞氣。

    提起拆城,起初大家都舍不得,這不是哪一個人的東西,這是祖先遺留給全縣人民的财産,可是我們現在要忍心把它拆掉,就像在我們平平整整的田地裡,要忍心毀棄麥苗,挖下一丈多深的溝壕一樣。

    這是因為日本侵略我們,我們艱苦的進行戰争,要長期的打下去,直到最後的勝利。

    我們一定要打敗日本,一定要替我們的祖先增光,為我們的後代造福。

    我們現在把城拆掉,當你們挖一塊磚頭、掘一方土的時候,就狠狠的想到日本吧!等到把敵人趕走,我們再來建設,把道路上的溝壕填平,把拆毀的城牆修起!” “到那時候,太平了,還修城幹什麼?把它修成電車道,要不就栽上花草,修成環城公園!”變吉哥到過大城市,忽然想到這裡,就打斷了縣長的講話。

     “先說眼下吧,”擠在前面的、子午鎮的民工隊長老常說,“把這玩意拆了,平平它,不用說别的,栽上大麻子,秋後下來,咱兩個村子吃油,全不遭難了。

    可是這些磚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