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都會的巴黎》譯者附記〔1〕
關燈
小
中
大
格羅斯(GeorgeGrosz)〔2〕是中國較為耳熟的畫家,本是踏踏派〔3〕中人,後來卻成了革命的戰士了;他的作品,中國有幾個雜志〔4〕上也已經介紹過幾次。《藝術都會的巴黎》,照實譯,該是《當作藝術都會的巴黎》(Parisalskunststadt),是《藝術在堕落》(DieKunstistinGefahr)中的一篇,題着和WielandHerzfelde〔5〕合撰,其實他一個人做的,Herzfelde是首先竭力幫他出版的朋友。
他的文章,在譯者覺得有些地方頗難懂,參看了麻生義〔6〕的日本文譯本,也還是不了然,所以想起來,譯文一定會有錯誤和不确。但大略已經可以知道:巴黎之為藝術的中樞,是歐洲大戰以前事,後來雖然比德國好像稍稍出色,但這是勝敗不同之故,不過勝利者的聊以自慰的出産罷了。
書是一九二五年出版的,去現在已有十年,但一大部分,也還可以适用。
※※※
〔1〕本篇連同《藝術都會的巴黎》的譯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譯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茹純。
〔2〕格羅斯(1893—1959)德國畫家。作品有《支配階級之面目》、《如此人類》等畫集。
〔3〕踏踏派即達達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行于瑞士、美國、法國的資産階級文藝流派。它反對一切藝術規律,否定藝術形象的思想意義,以混亂的語言,怪誕荒謬的形象表現不可思議的事物。
〔4〕幾個雜志指一九三○年二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二号和同年三月的《大衆文藝》月刊第二卷第三号。
〔5〕WielandHerzfelde維朗特·赫爾弗爾德,生平不詳。
〔6〕麻生義即麻生義輝(1901—1938),日本美學與哲學史研究家,著有《近世日本哲學史》等。
他的文章,在譯者覺得有些地方頗難懂,參看了麻生義〔6〕的日本文譯本,也還是不了然,所以想起來,譯文一定會有錯誤和不确。但大略已經可以知道:巴黎之為藝術的中樞,是歐洲大戰以前事,後來雖然比德國好像稍稍出色,但這是勝敗不同之故,不過勝利者的聊以自慰的出産罷了。
書是一九二五年出版的,去現在已有十年,但一大部分,也還可以适用。
※※※
〔1〕本篇連同《藝術都會的巴黎》的譯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譯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茹純。
〔2〕格羅斯(1893—1959)德國畫家。作品有《支配階級之面目》、《如此人類》等畫集。
〔3〕踏踏派即達達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行于瑞士、美國、法國的資産階級文藝流派。它反對一切藝術規律,否定藝術形象的思想意義,以混亂的語言,怪誕荒謬的形象表現不可思議的事物。
〔4〕幾個雜志指一九三○年二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二号和同年三月的《大衆文藝》月刊第二卷第三号。
〔5〕WielandHerzfelde維朗特·赫爾弗爾德,生平不詳。
〔6〕麻生義即麻生義輝(1901—1938),日本美學與哲學史研究家,著有《近世日本哲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