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 靈符幻影 斬蟒鐵花塢 接木移花 驚狐斑竹澗

關燈
一個身材矮小的黑衣道姑,用手指着自己這面,跳躍比劃,飄然如風,動作甚是迅疾,銀光閃處,一瞥即逝,不知去向。

    同時崖頂上飛起一團晶光熒熒的東西,光并不強,芒彩卻極流動。

    初飛起時和水晶相似,轉瞬變成銀色,如飛星般直上中天,大隻如拳,一任銀光上下追逐,隻是掃它不着,再看白猿,已是滿臉惶急,口裡嘯聲不已。

    豹王、二猱也挨近黑虎身側,人獸緊靠做一堆。

    白猿一手指定銀光去追逐那團晶球,一手把短劍舞動起數十丈長的紅光,在虎、豹前跳躍如飛,意似防衛。

     靈姑見那晶球隻在高空避着銀光流去,黑衣道姑二次又複逃遁,天色漸已清明,看不出一絲敗狀,白猿反倒比前還要惶急,好生不解。

    正要詢問,忽聽當頂嗖的一聲極清脆的聲音,晶球上射出數十道黃煙布散空際,本身也倏地暴長數百倍,化為丈許方圓一團明光,五色缤紛,瞬息萬變,光豔奪目,華麗無匹,叫人越看越愛,目不忍舍。

    看不一會,猛覺心旌搖搖,身軟神昏,無處安排,有一種說不出的況味,令人難耐。

    靈姑哪知元神已為妖狐邪法所迷,幸還仗着夙根深厚,暫時沒被攝出竅去罷了。

    白猿因是得道多年,雖不似靈姑那等志奪神搖,可是一面要指揮飛劍禦敵防身,一面還要鎮懾元神,不為妖狐所算,實是大難,時候一久,也有不能兼顧之慮,漸漸劍光連轉,顯出遲緩。

     妖狐知道猿、虎、二猱多是神物,不易攝走,自在意中。

    而靈姑和王子兩個未入道的小孩居然也能支持,那少女元神更是顯得神志堅定,僅看出稍有搖動,急切問并不能将她真魂攝走,不由又驚又愛,于報仇之外,又把念頭轉在兩個少年男女身上。

    一見白猿劍光漸緩,益發賣弄精神,加意施為。

    又因人和對頭聚在一起,那兩道劍光非比尋常,如連兩人攝走,卻非容易。

    不得已而思其次,決計選一個最好的,先把女孩攝去,再作計較。

    主意打定,方欲幻形變化,将白猿和那女孩分開,乘隙下手。

     這時王子在黑虎背上,元神雖未出竅,人已被妖狐邪術制得昏倒在虎背上,如癡如呆。

    靈姑比他稍強,一樣也是全身綿軟,怎麼振作精神,也是眼軟體倦,不能自制。

    白猿、黑虎知為妖狐所算,見狀在自焦急,吼嘯連聲,通無用處,同時妖狐又在身旁幻形誘敵,眼看危機頃刻。

    忽然西南方一片紅光倏地一亮,照得滿天通紅。

    緊跟着震天價一個大霹靂,夾着無數電火,似雹雨一般打将下來。

    白猿隻覺空中那道銀光都受了震蕩,幾乎指揮不靈。

    驚疑駭顧之間,耳聽遠遠一聲厲嘯。

    再一注視空中,雷火星飛中,妖狐和所放彩芒俱都無蹤。

    隻見一片紅光夾着萬千點電火,帶起隆隆之聲,往北追去。

    人獸受了這一震之威,恍如當頭棒喝,全都清醒過來。

    一看四外,業已朝陽滿山,雜花含露,競豔争妍,娟娟欲笑。

    左邊山麓以上,林木森森,浮青耀碧。

    右邊是危崖雄聳,闊澗透迤,泉聲幽咽,宛若人語。

    四處靜蕩蕩的,真似換了一個境界。

     白猿斷定來了救星,妖狐不死必傷,僥幸轉危為安,人獸均無絲毫傷損,甚是歡躍。

     忽又聽破空之聲由遠而近,遙見一紅一白兩點光華,疾若星隕,自天直墜,接着眼前一亮,光華斂處,現出兩人:一個正是塗雷;另一個生得黃臉紅睛,額骨高拱,一副五嶽朝天的異相,手持一根竹仗,腰挂長劍,裝束與花子差不多,一身破舊衣服卻極幹淨。

     猿、虎、二猱和靈姑俱知是仙人搭救來此,慌忙拜倒。

    王淵雖沒見過,也跟着行禮不疊。

     來人也忙向二人答禮請起,塗雷先指那花子說道:“這位是我師叔姜真人門下弟子五嶽行者陳太真師兄,日後與呂師妹是同門同輩的自家人。

    ”靈姑聰明,聞言重又行禮,改口稱了師兄。

     陳大真還禮之後,便對白猿怒目相視,似要發話,這時白猿業已行禮起身,見陳太真怒視,又聽說靈姑是他師妹,想起前事,心中有病,忙又跪下。

    陳太真罵道:“你這個孽畜,真個膽大妄為!妖狐與你主人結仇,便由你無知惹禍而起,以緻誤己,幾乎敗了你主人幾世清修。

    事到今日,怎麼還要胡來?佛家最重因果,以老禅師的法力尚且不能無故解免,你們兩個孽畜有多大氣候,也敢逆數而行?漫說你無此道力勝那妖狐,即使鬼鬼祟祟,仗着隐匿颠仙飛刀,僥幸斬了妖狐,她死非其罪,依舊轉劫投生,冤冤相報。

    你主人不應過這一段因果,終于不能成道,豈非愛之實以害之?尤其荒謬的是,呂姑娘乃颠仙記名弟子,青城派朱、姜二位真人他年四個傳人之一。

    隻因她入門還未到時候,此去莽蒼,尚有險阻,颠仙特地将玉匣、飛刀、銀蟾蜍,連同匣中靈符、柬帖,命你轉交,以作此行防身之用。

    你瞞心昧己,隐匿不告,已是該死;又引他二人假扮你主人來此誘敵,如非我在中途路遇颠仙,說你接那玉匣時生了異心,命我繞道查看,剛到鐵花塢又遇塗師弟,望見這裡妖氣彌漫,趕來相救,将妖狐逐走,她雖不緻便死妖狐毒手,但她本身真靈已為妖狐所迷,元神搖動,如非夙根深厚,或是再遲片刻,神一出竅,即使被我救回,也受了大傷了。

    你微未道行,竟敢如此狂妄,他日稍有成就,勢必為禍人間,留你不得!”陳太真随說手揚處,一道紅光飛出,像光籠一般,将白猿罩在裡面。

     白猿适已看出他的厲害,雖有法寶、飛劍在身,哪敢施展抗拒,吓得跪在地上,哀嘯叩頭不已。

     塗雷自是偏向白猿,不知陳大真成心警戒,更沒料動手這麼快,無法再出飛劍抵禦,急得跳着腳直喊:“師兄,千萬看我薄面,不可傷它。

    ”陳太真面色一沉,便問:“似此冥頑,如何可恕?”塗雷結結巴巴,慌不疊地力說白猿如何忠義,此次暫時隐瞞颠仙飛刀,必是救主情切所緻,決不敢于侵吞。

    懇求至再,陳大真才撤了劍光,指着白猿罵道:“如非塗師弟求情,今日定斬你首了。

    ”白猿叩頭謝了,起立,随将手中玉匣交與靈姑,面上神情十分忸怩。

    靈姑方知那玉匣竟是颠仙賜與自己之物,不由喜出望外,歡然接過,向着陳太真謝了又謝。

     陳太真道:“匣有颠仙柬帖,師妹務須留意。

    妖狐内丹受損,不敢輕易再用。

    經此一來,報仇之心更急,二三日内,必去建業村中窺伺。

    不過妖狐新創,我又被塗師弟強行留住一日,妖狐修煉多年,出遊人事尚是初次,拿不準仇人深淺,膽子尚小,今晚尚可無慮。

    你二人連同猿、虎、雙猱回村,要叮囑顔師弟,隻在村裡不要出遊。

    明日一過午,師妹便和白猿守定了他,晚來更是要緊。

    他因轉此一劫須犯殺戒,往玄門中一轉,了卻許多孽因方成正果,本門二師尊已受了他師父的重托。

    你奉颠仙法谕,責任甚大,必須慎重從事,不可絲毫疏忽,好在他有法寶防身,又有清波師伯避邪靈符,你和白猿各有仙劍,隻要膽大心細,絕對無礙。

    ” 靈姑又請問莽蒼之行休咎如何,陳太真道:“令尊和張老俠各有孽因。

    師妹早該入門,隻為成全你的孝行,遲卻幾年,待等孝道一盡,便是入門之日了。

    ”靈姑聽出口氣似與雙俠不善,不由大驚,愀然問道:“聽師兄之言,難道家父數年後有什麼不好麼?” 陳太真道:“雙俠正直光明,行俠仗義,自是英雄本色。

    可惜早年殺孽大重,因果相循。

     我也隻聽師長提起,不能前知。

    死生有數,人定當能勝天。

    以他為人,也不會暮年兇折,不保首領以沒,這層隻管放心。

    颠仙玉匣柬帖必還提到此事,日後自知,此時也難詳說呢。

    ” 靈姑自幼失母,天性笃厚,父女二人相依為命,聞言料知老父壽命不長,好似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把适才得劍時的滿懷高興打消了個幹淨,忍不住凄然淚下。

    略一尋思,便向陳太真跪下哀求道:“多謝師兄。

    請師兄轉禀仙師,世上無不忠不孝的神仙,既因成全弟子事親之念,晚入仙門數年,可見仍以孝重。

    可否特降鴻恩,以弟子異日仙緣來換家父一個長生不老?不特有生之日,皆戴德之年,縱然百死,也所甘心。

    ”陳大真勸起,歎道:“師父屢說師妹孝行為諸弟子冠,今日一見,果然令人可敬。

    無如禀賦、因緣人各不同,此世成真,全出多世修行,豈能代為?如照師妹所說,非但無此情理,事實上也不能辦到。

    就算至誠格天,人力用盡,僅不過轉危為安,略享修齡而已。

    我既饒舌洩漏先機,自若麻煩,他日必有以報。

    師妹且自安心回村,休要提起。

    到了令尊有難之時,我必親往相助脫難,或是早為之謀如何?”靈姑聞言,心才略放,跪在地下,重又虔誠叩謝一番。

     塗雷便催快走。

    陳太真行時又囑靈姑:“轉緻令尊,積善可以消災,雖有孝女,一半仍視自己積累如何而定。

    好自為之,行再相見。

    ”說罷,便和塗雷朝二人一舉手,兩道光華疾如閃電,破空直上,一晃不見。

     當下靈姑、玉淵仍騎虎、豹、猿、猱同往歸途。

    玉淵幾番想要叩問未來成就,均未得便,見仙人厚獎靈姑,自審緣淺,又愧弗如,好生懊喪。

    靈姑也是憂喜驚懼,心情不定。

    一路無話,回到建業村。

     王守常夫妻業已先到,到時滇中五虎剛離村他去。

    呂偉一早起身,不見靈姑到前寨來,以為留在内寨,不便動問。

    嗣見内寨來請,方知靈姑失蹤。

    一問虎王,二猱未歸,猿、虎不見。

    大家方在驚疑,恰好王守常騎豹到村,見面說起靈始回山接人,同行不多遠,使即分路等語。

    知有仙猿、神虎與靈姑相伴,料必無事,也就安心相待。

    過了些時,靈姑一行回轉,父女衆人相見,靈始還恐白猿不好意思,到前早和玉淵打了招呼,由她一人述說前事,把白猿隐寶不交一節遮掩過去。

    猿性多傲,見靈姑替它遮醜,由此心感靈姑不提。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