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了我童心的一文一畫
關燈
小
中
大
《人民文學》1991年12期有一篇楊健(這位作者我不認識)寫的《走向大海》,他主要講的是煙台港務局局長朱毅的政績。我卻從這篇文章裡知道了我童年奔走遊戲的煙台港灣的許多曆史事實,如煙台山上那座燈塔是建于1905年,就是我到煙台生活的同一年,還有我每天向南仰望的那座大山,原來叫做“岱王山”人也稱為“山岱王”。我常看見這座大山的左邊山岩裡有一道牆,不知道那是什麼古建築?文章裡說那是“田橫兵敗之後,曾在此處屯駐”,那可真是一個古迹。
文章裡還說“芝罘灣有岸線14公裡,尚有3.8公裡的自然岸線可供建築”,原來本來是靜寂的隻供我一人奔走遊戲的地方,竟是那麼寬大,而且要興起許多建築了!
青年攝影家徐勇送我一本他的攝影冊子,和一本挂曆,在第一頁“胡同印象”上的那一輛“洋車”,就引起了我不盡的回憶。我記得八十年前我家也有一輛洋車,是我家“包”來,專門拉我父親上下班和我上下學的。那輛車很新,車夫名字叫王祥,是個高大雄壯而又可親的漢子,在我上了四年中學和三年大學之中,他一直拉着我們。
至于“胡同印象”裡的景物,更使我心往神移,我們住過的剪子巷的三合院,是再平常不過的了,但我在上學途中所看到的深宅大院,門口的石獅子,門楣的雕塑和門上的春聯,更是美不勝書,北京的可愛的“胡同”呵!
“胡同”這個街巷的名稱,是中國别的省市所沒有的!據說是元朝入主中原,帶來的蒙古名稱,“胡同”是“井”的意思。“胡同”的名字,雅的有“百花深處”,俗的有什麼“狗尾巴”、“羊尾巴”之類,如今都改了。我可總記得“東廠胡同”和後面的“奶子府”即是明末奸險宦官和與他狼狽為奸的皇帝奶媽王氏所居之地。說到這裡就忽然想起清初有位充滿了亡國之思的孤憤詩人的兩句詩,他以“詠紫芍藥”為題,寫:“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孔夫子說過:“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這詩裡的“奪朱”因為明朝的皇帝是姓“朱”的,“異種亦稱王”因為牡丹是花王,而芍藥是“異種”,居然自己也“稱王”了。我覺得這兩句詩不錯。話說遠了,就此打住。1992年3月3日之晨
文章裡還說“芝罘灣有岸線14公裡,尚有3.8公裡的自然岸線可供建築”,原來本來是靜寂的隻供我一人奔走遊戲的地方,竟是那麼寬大,而且要興起許多建築了!
青年攝影家徐勇送我一本他的攝影冊子,和一本挂曆,在第一頁“胡同印象”上的那一輛“洋車”,就引起了我不盡的回憶。我記得八十年前我家也有一輛洋車,是我家“包”來,專門拉我父親上下班和我上下學的。那輛車很新,車夫名字叫王祥,是個高大雄壯而又可親的漢子,在我上了四年中學和三年大學之中,他一直拉着我們。
至于“胡同印象”裡的景物,更使我心往神移,我們住過的剪子巷的三合院,是再平常不過的了,但我在上學途中所看到的深宅大院,門口的石獅子,門楣的雕塑和門上的春聯,更是美不勝書,北京的可愛的“胡同”呵!
“胡同”這個街巷的名稱,是中國别的省市所沒有的!據說是元朝入主中原,帶來的蒙古名稱,“胡同”是“井”的意思。“胡同”的名字,雅的有“百花深處”,俗的有什麼“狗尾巴”、“羊尾巴”之類,如今都改了。我可總記得“東廠胡同”和後面的“奶子府”即是明末奸險宦官和與他狼狽為奸的皇帝奶媽王氏所居之地。說到這裡就忽然想起清初有位充滿了亡國之思的孤憤詩人的兩句詩,他以“詠紫芍藥”為題,寫:“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孔夫子說過:“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這詩裡的“奪朱”因為明朝的皇帝是姓“朱”的,“異種亦稱王”因為牡丹是花王,而芍藥是“異種”,居然自己也“稱王”了。我覺得這兩句詩不錯。話說遠了,就此打住。1992年3月3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