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斷句”
關燈
小
中
大
每夜在将睡着、未睡着,每天在将清醒、未清醒的時候,總有一兩句古詩忽然湧上心頭,也不知道是哪個時代、哪位詩人寫的,如
這想是某個歌女在歌筵上撕下一段腰帶請某詩人替她題一兩句詩,現在她記起那時情景不勝眷戀。可惜的是底下一句,就總想不起來,若說是“依依夢裡無尋處”,舊詩決不會在兩句内,有三個“依”字。
這時又有李義山的兩句詩,奔上我的思路:
寫情寫景都十分生動,又充滿了“時代感”,唐時是隻有團扇的(據說折扇是在明朝從高麗傳到中國來的),古代車輪是木制的,上面還釘着釘子,不像現在的橡皮車輪,柏油路,自然走在路上是雷聲隆隆了。
因此又想起清朝詩人黃仲則的:
水調歌從鄰院度,雷聲車是夢中過。
和他的: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和他的:
中表檀奴識面初,第三橋畔記新居。
那時社交還沒有公開,隻有中表兄弟姐妹,才有見面交談的機會,所以戀愛故事多是發生在“中表”之間,所謂“兄妹為之”,《紅樓夢》裡的寶黛故事不是表現得最盡緻的嗎?
記得近代福建詩人有一本《紅樓夢戲詠》,是從《紅樓夢》故事裡挑出十二個女人來“詠”的,其中詠黛玉的有兩句:
對照得很傳神。
以上都是“斷句”,但也有我能背出全首的,如清代十硯老人黃莘田的:
帶酒眉尖江上看,一鈎涼月四更天。
詞意清妙,過目不忘。
忽然想起半個世紀以前馮友蘭先生送文藻和我結婚的對聯:
這時天色已經大明了。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急就。
這想是某個歌女在歌筵上撕下一段腰帶請某詩人替她題一兩句詩,現在她記起那時情景不勝眷戀。可惜的是底下一句,就總想不起來,若說是“依依夢裡無尋處”,舊詩決不會在兩句内,有三個“依”字。
這時又有李義山的兩句詩,奔上我的思路:
寫情寫景都十分生動,又充滿了“時代感”,唐時是隻有團扇的(據說折扇是在明朝從高麗傳到中國來的),古代車輪是木制的,上面還釘着釘子,不像現在的橡皮車輪,柏油路,自然走在路上是雷聲隆隆了。
因此又想起清朝詩人黃仲則的:
水調歌從鄰院度,雷聲車是夢中過。
和他的: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和他的:
中表檀奴識面初,第三橋畔記新居。
那時社交還沒有公開,隻有中表兄弟姐妹,才有見面交談的機會,所以戀愛故事多是發生在“中表”之間,所謂“兄妹為之”,《紅樓夢》裡的寶黛故事不是表現得最盡緻的嗎?
記得近代福建詩人有一本《紅樓夢戲詠》,是從《紅樓夢》故事裡挑出十二個女人來“詠”的,其中詠黛玉的有兩句:
對照得很傳神。
以上都是“斷句”,但也有我能背出全首的,如清代十硯老人黃莘田的:
帶酒眉尖江上看,一鈎涼月四更天。
詞意清妙,過目不忘。
忽然想起半個世紀以前馮友蘭先生送文藻和我結婚的對聯:
這時天色已經大明了。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