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芹集》序 黃 裳 / 作
關燈
小
中
大
五十年前在天津的南開中學讀書。
關于這學校,曆來就有不同的看法,這裡不想過細研究。
我隻是想說,它留給我的印象是很不錯的,特别是那自由的學習空氣,至今想起來也還使人感到溫暖親切而不易忘記。
完全沒有以投考名牌大學為唯一目标而進行的填鴨式教育;舍監的面孔雖然嚴肅,但其實也還是寬容的。
正規教學之外,課外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體育、演戲、編印校刊、假日旅行、聽演講、學做陶器、養花……真是花樣繁多,不過一切任聽學生自由參加,并不作硬性的規定。
圖書館裡有着不算寒伧的藏書,學校附近有三家書店,出售新刊的書報雜志。
學生有很好的機會接觸新的思潮和新的文化。
我知道學校當局曾經沒收過北新書局出版的《結婚的愛》,因此受到《語絲》的批評,不過這是我入學以前發生的事了。
對我的宿舍床頭小書架上排滿的新書,舍監查房時确曾多次有興趣地注意過,但并不沒收其中的任何一冊。
《水星》出版後,校園裡出現了幾張小小的征訂廣告,通訊地址就在教員宿舍,那是由李林先生代理的。
在這《水星》上,我第一次讀到卞之琳、何其芳的詩。
國文班上孟志孫先生給我們講古典文學和考證。
這當然有些失之艱深,但他用天津腔曼聲長吟《桃花扇》“餘韻”的神情實在是引人入勝的。
他指定的課本之一是戴東原的《屈原賦注》,這書我們就不知道到哪裡去買。
可是第二天同學周杲良帶了一本宣紙印非常闊氣的木刻本來,卻使我真的開了眼界。
這是他的父親周叔弢付雕的、有名的“建德周氏刻本”。
這應該說是我對版本學最早的啟蒙讀物。
我在這裡提起這些瑣細的舊事,隻是想表示我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感謝。
老師并不給學生規定某些未來的學習目标,隻是象“抓周兒”似的在盤子裡安放許多好玩的事物,任憑孩子自己選取。
選擇的機會倒是越廣越多越好。
當然象賈寶玉那樣一下手就抓來了口紅也沒有引起緊張的必要,可能這正是一種最好的抉擇也說不定。
後來我發現,許多同學的未來事業都是最初從這裡開始的。
人們真的選擇了五花八門各自未來的勝業。
因為同級同組的關系,汝昌和我住在一間寝室裡。
他是天津鹹水沽人,比我大兩歲,平常總是緘默地不大開口。
細長的身材,清疏的眉眼,說起話來也是細聲細氣的。
他從高中一才插班進來,一開始好象不大容易接近,看來他已不再是小孩,而是一個成熟的青年了。
他從不參加體育活動,隻是愛聽戲,京戲昆曲都喜歡。
他還偶爾粉墨登場。
記得後來他送給我一張《春秋配》裡李春發的戲裝照片,就是在燕京大學讀書客串演出時拍的。
這種共同的興趣使我們找到了第一個共同點。
不久我又發現他喜歡并曾熟讀《紅樓夢》。
這就在我們中間出現了新的、更有興趣的共同點了。
這時我們的談話開始多起來,談論的主題也集中在《紅樓夢》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晚飯以後,走出校門,經過南樓、體育場、女中宿舍樓,到牆子河邊散步時,談論的就多半是這個。
那真是興緻盎然,雜以激辯,回到宿舍還往往不能停止。
以我當時的年紀、水平,對《紅樓夢》的欣賞怕還停留在《菊花詩》和《螃蟹詠》上面。
汝昌當然比我高明得多,好象已經在注意曹家的故事和作者的生平了。
可以說,這就是《紅樓夢新證》的最初的發轫。
當時的談話内容今天幾乎一點都記不起了。
但汝昌的研究《紅樓夢》早在五十年前即已開始,這一節我想是可以作證的。
《紅樓夢》的研究達到了今天的規模與水平,不用說,在五十年前
關于這學校,曆來就有不同的看法,這裡不想過細研究。
我隻是想說,它留給我的印象是很不錯的,特别是那自由的學習空氣,至今想起來也還使人感到溫暖親切而不易忘記。
完全沒有以投考名牌大學為唯一目标而進行的填鴨式教育;舍監的面孔雖然嚴肅,但其實也還是寬容的。
正規教學之外,課外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體育、演戲、編印校刊、假日旅行、聽演講、學做陶器、養花……真是花樣繁多,不過一切任聽學生自由參加,并不作硬性的規定。
圖書館裡有着不算寒伧的藏書,學校附近有三家書店,出售新刊的書報雜志。
學生有很好的機會接觸新的思潮和新的文化。
我知道學校當局曾經沒收過北新書局出版的《結婚的愛》,因此受到《語絲》的批評,不過這是我入學以前發生的事了。
對我的宿舍床頭小書架上排滿的新書,舍監查房時确曾多次有興趣地注意過,但并不沒收其中的任何一冊。
《水星》出版後,校園裡出現了幾張小小的征訂廣告,通訊地址就在教員宿舍,那是由李林先生代理的。
在這《水星》上,我第一次讀到卞之琳、何其芳的詩。
國文班上孟志孫先生給我們講古典文學和考證。
這當然有些失之艱深,但他用天津腔曼聲長吟《桃花扇》“餘韻”的神情實在是引人入勝的。
他指定的課本之一是戴東原的《屈原賦注》,這書我們就不知道到哪裡去買。
可是第二天同學周杲良帶了一本宣紙印非常闊氣的木刻本來,卻使我真的開了眼界。
這是他的父親周叔弢付雕的、有名的“建德周氏刻本”。
這應該說是我對版本學最早的啟蒙讀物。
我在這裡提起這些瑣細的舊事,隻是想表示我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感謝。
老師并不給學生規定某些未來的學習目标,隻是象“抓周兒”似的在盤子裡安放許多好玩的事物,任憑孩子自己選取。
選擇的機會倒是越廣越多越好。
當然象賈寶玉那樣一下手就抓來了口紅也沒有引起緊張的必要,可能這正是一種最好的抉擇也說不定。
後來我發現,許多同學的未來事業都是最初從這裡開始的。
人們真的選擇了五花八門各自未來的勝業。
因為同級同組的關系,汝昌和我住在一間寝室裡。
他是天津鹹水沽人,比我大兩歲,平常總是緘默地不大開口。
細長的身材,清疏的眉眼,說起話來也是細聲細氣的。
他從高中一才插班進來,一開始好象不大容易接近,看來他已不再是小孩,而是一個成熟的青年了。
他從不參加體育活動,隻是愛聽戲,京戲昆曲都喜歡。
他還偶爾粉墨登場。
記得後來他送給我一張《春秋配》裡李春發的戲裝照片,就是在燕京大學讀書客串演出時拍的。
這種共同的興趣使我們找到了第一個共同點。
不久我又發現他喜歡并曾熟讀《紅樓夢》。
這就在我們中間出現了新的、更有興趣的共同點了。
這時我們的談話開始多起來,談論的主題也集中在《紅樓夢》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晚飯以後,走出校門,經過南樓、體育場、女中宿舍樓,到牆子河邊散步時,談論的就多半是這個。
那真是興緻盎然,雜以激辯,回到宿舍還往往不能停止。
以我當時的年紀、水平,對《紅樓夢》的欣賞怕還停留在《菊花詩》和《螃蟹詠》上面。
汝昌當然比我高明得多,好象已經在注意曹家的故事和作者的生平了。
可以說,這就是《紅樓夢新證》的最初的發轫。
當時的談話内容今天幾乎一點都記不起了。
但汝昌的研究《紅樓夢》早在五十年前即已開始,這一節我想是可以作證的。
《紅樓夢》的研究達到了今天的規模與水平,不用說,在五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