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回 着意溫存 分柑憐素手 關心危難 比劍失虹勾

關燈
橘子一瓣一瓣來喂,自己略嘗即止,滿面都是笑容,神情嬌媚已極,回手摟抱道:“好姊姊,你真疼我。

    我愛你極了,給我親一口。

    ”說罷,嘴便湊将上去。

    芳霞妙目微嗔,用手推道:“講好不鬧,怎又違約?此時已快中午,被人看見,定必說我輕狂,再鬧,我就走了。

    ”狄武見她連推帶躲,假氣道:“你不讓我親,師父就快回山,親不成了,過天再依你的,不是一樣? 可見愛我不深。

    ”芳霞當他負氣,笑道:“沒良心的小爺,還要如何才深?反正是你的人,不過怕分你心,師父回來怪罪,同門看了笑話。

    照此糾纏,非逼得我不敢和你親近,隻好躲開,何苦來呢?”狄武見她說時面有愁容,好生不忍,又抱她道:“姊姊莫急,我逗你玩的。

    ”芳霞回眸微笑道:“好弟弟,你這樣愛我,也不在我對你癡情,隻有高興,怎會怪你?但恐妨礙你的學業罷了。

    ”狄武見她似喜似怨,豐神豔絕,忍不住猛湊上去,朝玉頰上親了一下,見芳霞這次未躲,意猶未足,二次要親。

    芳霞閃身起立道: “有人來了。

    ”狄武回顧無人,笑道:“我不再鬧,姊姊還來并坐如何?”芳霞笑道: “我還有事,你不要來。

    ”剛走不久,狄武正想尋去,二童忽然走來,談不幾句,芳霞回轉,同吃橘子,四人又一起練劍。

     午後呼龍忽然外出,到夜方回,交與狄武一封信,說倚劍已拜石林壑底散仙為師,恐狄武不放心,正值呼龍有事前往,寫了一信,令其轉交,請狄武務要用功,對于芳霞,不可辜負。

    臨行時,散仙忽命呼龍喚狄武明早前往一見。

    二童随說:“那散仙姓葛,以前遊戲風塵,人都呼他葛山人,自來當地隐居,已有多年,不曾出洞一步,行輩頗高,青門十四位師長全都對他恭敬,每年才許往見一次,性情又極古怪,他那地方,向例不許外人驚擾,平日見他一面甚難,居然自動召見,福緣不小。

    ”狄武、芳霞聞言大喜,狄武又問出山人得道多年,所識男女異人仙俠甚多,有好些還是他的後輩,欲代二女求恩引進,可否請二童打聽。

    呼龍笑道:“這事難說,此老有時極難說話,有時又是有求必應,既然召見,必有深意。

    你到那裡,見機行事。

    未奉他命,佟姊姊萬去不得。

    ”狄武和芳霞商計了一陣。

    芳霞回洞時,心想仙人前知,也許憐我處境,為示誠敬,并在洞中設下香案,通誠求告。

    次日天還未明,狄武便自趕來,說:“呼龍因做早課,仙人又未命其引導,又把地方和出入的道路說出,此去不知當時是否會面,特來一見。

    ”芳霞連忙起身,把昨夜廟中借來的小鍋風爐去往外面生火,想煮點吃的,令狄武吃完再走。

     狄武攔道:“我就舍不得離開姊姊。

    葛仙長命我午前到達,此時還早,特來和你商量求他引進之事如何說法,你做這些閑事作什?”芳霞笑道:“你哪知道?這早起來,空肚前去,葛仙長萬一辟谷,洞中沒有食物,如何能行?我想我們的事仙長一定知道,劍弟也必說起,此次喚你,就許與我有關。

    如想收你為徒,前日早把你引去了。

    快些吃完走罷。

    ” 狄武聞言,也覺有理,心想仙人不會留住,自己當日必能趕回。

    吃完天亮,不多一會,忙即起身,往前日獵虎之處趕去,尋到崖前,覓地援下,到了壑底一看,野草沒胫,亂石林立,遍地荊棘,路甚難行,後來越走路越降低,阻礙橫生,一路蹿高縱矮,費了好些事才到洞前,略微喘息,一看身上滿是灰塵,衣服又挂破了幾處,神情甚是狼狽,忙把衣履整好。

    定睛一看,那洞深藏壑底危崖之上,外口甚大,高約五丈,由外而内漸漸低下,黑洞洞的,看去甚深,一眼望不到底,也無一點聲息。

    方想仙人洞府,應和書上一樣,玉柱金庭,瓊房瑤砌才對,如何這等黑暗?呼師弟所說途向和崖洞外面的标記并未走差,難道仙人就住在此?方自懷疑,惟恐這等陰森幽暗之境,洞又極大,保不伏有猛獸精怪之類,來時途中遇險,有了戒心,路又黑暗異常,剛将仙劍拔出,忽見前面隐隐現出一點燈光,飄飄蕩蕩,迎面浮來。

    洞口一帶滿是怪石搓極,天光反照,陰森森宛如鬼魅峙立。

    似要攫人而噬,看去已是怕人,進口兩丈便成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地勢又是那等深暗莫測,忽有燈光出現,又在浮沉飄蕩,自更令人驚疑。

    狄武恐那燈光是精怪野獸的目光,越發膽怯,忙将金丸取出,一手握劍,朝那燈光迎去,燈光忽止,相隔約在七八丈遠近。

    試探着往前走去,漸走漸近,見那燈光離地丈許,懸空不動、隻是一燈孤懸,上下空空,宛如一點茶杯大小的燈頭淩空孤懸,流輝四射,照得左近三數丈内光明如晝,前面乃是大片石林,奇峰怪石,鐘乳垂晶,星羅棋布,人行其中,非由石林中穿越過去不能前進,地上卻是一律平整,不似洞口一帶亂石礙足,料是神火接引,驚喜交集,忙即下拜通誠,說明來意,還未起身,那燈便和引路一般,緩緩朝前移動,連忙起身追去,那燈也随着人的快慢,朝前引導,相隔隻在丈許左近。

    走了一段,才看出那石林高高下下,森若劍樹,曲折回環,歧徑四出,地上更多石筍,高僅數尺,鋒利非常,如無明燈照路,休想走近。

    又行半裡多路,因見洞中後半景甚靈奇,隻惜大黑,心想仙人所居定必光華燦爛,偉大莊嚴,石林已然走完,燈光忽隐,眼前倏地一暗,再看前面,不禁失望。

     原來石林盡頭,約有半畝方圓一片空地,對面壁下有一大隻方丈的崖凹,盡頭處有一怪石,高約二尺,形若長圓形的石台,上面放着一個蒲團,左側有一半人多高的石燈檠,上有三朵燈花,當中一朵剛剛滅而複明,好似方才照路神燈,在燈頭上閃了一下,光并不強,照得四外陰暗暗的,此外空無所有,也不見有人影。

    因那燈檠形制奇古,三朵燈花均作如意形,與來時所見相同,僅有大小之分,同是一燈,火光卻分紫、青、白三色。

    狄武越看越怪,意欲近前查看,不覺走近前去。

    一腳剛踏到怪石之上,猛覺眼前精芒電射,虹光飛舞,身上一緊,似有一般極大壓力壓上身來,同時聞得有人驚呼之聲。

     定睛四顧,全洞大放光明,身子已被一蓬紅色奇光網緊,休想轉動分毫,石前跪着倚劍,正在驚急求告,石台上現出一個葛中野服、貌相清灌的長髯道人,赤足跌坐,似在人定,倚劍哭喊未應。

    緊跟着,由左側石林中飛出一道金光,長虹吸水一般射向光網之上,電也似急,連閃兩閃便将光網吸起,身方一輕。

    倚劍趕将過來,不顧說話,拉了狄武往外縱去。

    到了石林前面,耳聽風雷之聲大作,回頭一看,左側走來一個長身玉立的少年,手指一道銀虹,射向石前,那光網已化為大片紅霞,發出轟轟雷電之聲護住石台,待往前湧,被那銀光擋住,相持不下,風雷之聲震撼全洞,勢甚驚人。

    方要開口,少年已回顧倚劍,埋怨道:“師弟怎如此大膽,這也兒戲得的?還不到這裡來!師父還有個把時辰才醒,禁制被你引發,我一個擋它不住,你兩人豈不吃了大苦?”二人早趕過去。

    聽完,狄武朝少年行禮,想要請教。

    少年笑道:“此時師父神遊在外,倚劍師弟誤将埋伏引發,須以全力防禦,無暇多言。

    你二人可到我房内等候便了。

    ” 二人同聲拜謝,随往少年來處石林中走進,見那一帶石林,比起來路所見更是靈奇,宛如數十株奇樹瓊林疏落落挺立地上,人林不遠,便見前面壁上現一圓洞甚亮,那面石林多是晶乳結成,吃裡外寶光交相映照,燦爛輝煌,光怪陸離,景更奇麗。

    狄武入門一看,裡面乃是一間高大石室,石質如玉,當中更有鐘乳結成的一片晶幕,床榻幾案,藥竈丹爐,一切陳設無不齊備,用具多品玉制成,壁懸長劍,桌有琴書,清雅高華兼而有之,與先見崖凹石台逼厭荒寒,景物幽晦,迥乎不同,笑問倚劍:“怎麼會将埋伏引發? 這裡是仙人的卧室麼?”倚劍笑道:“此是師兄水明韶所居。

    因他出身世家,師父愛他根骨靈秀,又有極深淵源,連度三次才接引入門。

    水師兄學問甚好,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人更高潔誠厚。

    師父最是愛他,一切任便,所以他的丹房備有琴書,文具陳設也極精雅。

     蒙他見愛,許我同居此室。

    至于師父,自從由大行山移居此間以來,終年打坐,醒時也在石台之上,從不離開一步。

    師父原定傍午相見,不料大哥早來。

    我在台旁禁地之内正在用功看那道書,忽由台前寶鏡中見你入洞。

    那石燈台上乃九天仙府神光所結的三朵燈花,名為兜率火,又名紫靈焰,這還是三朵小的,本是仙府奇珍,被師父昔年無意中得來,用作鎮山之寶。

    恰巧昨日出洞去掘山糧,師父傳我此寶用法,随便放起一朵照路引導,便可穿行石林,不緻人伏受傷。

    我知師父暫時不醒,師兄方才有事他出,一着急,以為師父既命你來,放燈引導當可無事,我又不能離開,沒奈何,隻得把燈花放起一朵,引你走進。

    我正行法使其複原,不料大哥已将台前禁制觸動。

    我因不曾見過它的厲害,别的一點不會,也沒有想到埋伏發動反能走出,見你被困,正在驚惶,幸而師兄趕回,救你出險,否則,吉兇就難說了。

    ” 狄武聞言,好生羨慕,又問倚劍:“前日怎會被仙師接引來此?今日召我,可有恩意?”倚劍答說:“前日追趕小虎,遇一少年攔住去路,說:‘虎雖猛獸,生長荒山不曾傷人,理應聽其自生自滅,何況又是一隻小虎,為何這般殘忍,趕盡殺絕?’因見那少年豐神秀朗,不似常人,一時福至心靈,向其謝過。

    少年也轉怒為喜,說:‘有一地方景甚幽險,此行許有奇遇,你敢去不敢?’倚劍早看出是個異人,想連狄武夫妻同去。

     少年說:‘我名叫水明韶,因你根骨心性頗好,故來引你往見一人,是否有緣,尚不一定。

    狄武人雖不差,但他塵緣未淨,連想做個散仙俱都難望,至多學成飛劍,多活一二百年,還看為人如何,有無機緣,洞主人怎會輕易見他?你如不去,無妨作罷。

    ’倚劍暗忖:‘狄武的事,此人怎會知道?’惟恐錯過良機,想到洞中見人再說,便随了去。

     水明韶手把一揚,立有一片銀光擁了二人往壑底飛去,穿洞而入。

    初來也和狄武一樣,隻為犯禁,在石台前等了一會,葛仙人忽然醒轉。

    明韶便拉倚劍跪下。

    請求收錄。

    山人把一切因果告知,答應收徒,隻不許倚劍離洞遠出和回青門峽去。

    倚劍已聽出十四俠和樊、簡二俠多是山人後輩,又見他師徒法力神妙,好生喜幸,隻是惦念狄武,正想求說。

     山人道:‘他在我崖上連殺四虎,此已犯我舊規,姑念無知,不與計較。

    念在徒兒忠義孝友,當時呼龍兒見你不歸,料知被我引來,必來探詢,令其歸告,決可無慮。

    ’果然一會呼龍尋來。

    倚劍見呼龍禮拜甚恭,再聽雙方口氣,得知狄武夫妻結果甚好,越發心安,正想出見,呼龍已告辭走去,知他第三日還要前來,便寫了一封信托其帶回。

    山人忽說:‘此女可憐,歸告狄武,令來一見,我有話說。

    ’”狄武聽出芳霞、雲鸾必有一人與此行有關,好生欣慰。

     談了一陣,水明韶來喚,說“師父召見”。

    二入同往一看,禁法已收,隻那三朵燈花比先前明亮。

    葛山人神遊回醒,狄武上前拜見,倚劍也跪下請罪。

    山人笑道:“徒兒不能怪你,此事我原算定,故命你兄到午方來,想是呼龍少說了兩句,他又求見心切,以緻惹出事來。

    适才經我占算,此女已因禍得福,觀中呼、夏二童連日忙于用功,以為峽口設有禁制,當可無妨,沒想到人會出去遇害了。

    總算運氣,否則我還要費事呢。

    ” 狄武在旁,聞言大驚,料知芳霞出了變故,方要跪問。

    山人笑道:“我因你弟再三代你求恩,我又算出你将來有難,偏生今日便應朋友之約神遊東海,歸期尚難預定,呼龍今日正有事求我,為此令其将你喚來。

    現傳你一件法寶,你此時還不會用,可拿回去,連我的信交與你師,自會傳你用法。

    雖然隻用一次,但可脫去一場大難。

    你三人同往明韶室内一談,就知詳情了。

    ”說罷,雙目垂簾,重又入定。

     明韶便約二人同去所居室内,正待談說經過,明韶似有警兆,匆匆趕出,一會回轉,忙令狄武快走,說:“青門峽一會便有妖人尋來,我如同往,難免驚走。

    我還要把台前禁制複原,有些耽擱,你先回去,正好誘敵,我事完趕到,正是時候。

    ”狄武擔心芳霞安危,正想和倚劍話别,一片銀光已将人湧起,往外飛去,耳聽明韶喝道:“你那寶劍大是有用,遇敵必須先下手為強!我也就來,見面再說罷。

    ”狄武還未答話,人已落向地上,離峽不過半裡,心想仙法真個神妙,轉眼飛到,隻差這半裡多路,為何不送到地頭?念頭一轉,又想起芳霞安危,忙往回趕,走過橘林,見地上好些血迹,還有半隻人手,甚是細白,如非指甲染有紅色,幾疑芳霞遇害,慌不疊穿禁奔入,先到洞口連喊“姊姊”,未聽答應,見石桌上放着好些橘子,似是新摘不久,心慌意亂,飛步往觀中趕去。

    到後一看,呼、夏二童和芳霞全都不在,隻香火一人在廟,桌上飯菜尚未動過,問知呼、夏二童午飯前往尋芳霞,一去未回,情知不妙,心急如焚,重又趕往峽洞。

    峽口有靈符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