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與女伶(3)
關燈
小
中
大
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演那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
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
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
他說:‘這又有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但隻是不把死的丢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好笑。
”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歎,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須眉濁物玷辱世界。
”(六四七頁) 藕官以新人代舊人,并不見用情專一,其言未必甚佳,寶玉的“稱奇道絕”,也頗出我們意外。
書中既謂這篇呆話獨合了寶玉的呆性,這裡所叙顯然和後回有關。
而且此段引文之後,寶玉又叮囑芳官轉告藕官叫她以後不可再燒紙,應該如何紀念才對;像那樣的辦法,寶玉在七十八回祭晴雯已親自實行了。
這五十八回主要的意思就是這樣。
否則女伶們的同性戀似頗猥瑣,何足多費《紅樓夢》的寶貴筆墨。
回目的作法固然巧妙,如泛泛看來,也未嘗不别扭。
本句自對,又像兩句相對。
“假鳳泣虛凰”很好;“真情揆癡理”費解,很難得翻成白話,版本中且有誤“揆”為“撥”者[42],可見後人也不甚了解。
若此等處,蓋以作意深隐之故;不然,他盡可以寫得漂亮一些呵。
在藕官燒紙寶玉和她分手後,又去看黛玉,在校本上隻有兩行字(六四三頁),我從前認為雖似閑筆、插筆,實系本回的正文[43],雖似稍過,大意或不誤。
以上雖說要談藕官,然而藕官實在也談得很少。
梨香院十二個女孩子中,八十回的前半特寫一齡官,後半特寫一芳官,都很出色。
芳官自分配到怡紅院以後,在第五十八至六十回、六十二、六十三回都有她的故事。
在姿容妝飾方面且寫得工細: 那芳官隻穿着海棠紅的小棉襖,底下綠綢撒花夾褲,敞着褲腿,一頭烏油似的頭發披在腦後,哭的淚人一般。
麝月笑道:“把一個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的紅娘了。
這會子又不用妝,就是活現的,還是這麼松的。
”寶玉道:“他這本來面目極好,倒别弄緊襯了。
”(第五十八國順,校本六四五頁。
這裡引文參用戚本及《紅樓夢稿》) 當時芳官滿口嚷熱,隻穿着一件玉色紅青駝絨[44]三色緞子鬥的水田小夾襖,束着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撒花夾褲,也散着褲腿;頭上眉額編着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一根鵝卵粗細的總辮,拖在腦後;右耳眼内隻塞着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着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
引的衆人笑說:“他兩個倒像是雙生的弟兄兩個。
”(第六十三回,六九六、六九七頁) 本回脂本如庚、戚,都有芳官改名耶律雄奴,又改名溫都裡納各一段[45]。
不僅在梨香院十二個女孩子之中,就在十二钗中,芳官的形容是作者筆下寫得最多的一個人。
把她寫得很聰明美麗,天真可愛,又有很多的缺點,倚強抓尖,以至于弄權,如柳家的五兒就想走她的門路(第六十回,六六三頁)。
她已成為寶玉身邊一個新進的紅人了。
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
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
他說:‘這又有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但隻是不把死的丢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好笑。
”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歎,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須眉濁物玷辱世界。
”(六四七頁) 藕官以新人代舊人,并不見用情專一,其言未必甚佳,寶玉的“稱奇道絕”,也頗出我們意外。
書中既謂這篇呆話獨合了寶玉的呆性,這裡所叙顯然和後回有關。
而且此段引文之後,寶玉又叮囑芳官轉告藕官叫她以後不可再燒紙,應該如何紀念才對;像那樣的辦法,寶玉在七十八回祭晴雯已親自實行了。
這五十八回主要的意思就是這樣。
否則女伶們的同性戀似頗猥瑣,何足多費《紅樓夢》的寶貴筆墨。
回目的作法固然巧妙,如泛泛看來,也未嘗不别扭。
本句自對,又像兩句相對。
“假鳳泣虛凰”很好;“真情揆癡理”費解,很難得翻成白話,版本中且有誤“揆”為“撥”者[42],可見後人也不甚了解。
若此等處,蓋以作意深隐之故;不然,他盡可以寫得漂亮一些呵。
在藕官燒紙寶玉和她分手後,又去看黛玉,在校本上隻有兩行字(六四三頁),我從前認為雖似閑筆、插筆,實系本回的正文[43],雖似稍過,大意或不誤。
以上雖說要談藕官,然而藕官實在也談得很少。
梨香院十二個女孩子中,八十回的前半特寫一齡官,後半特寫一芳官,都很出色。
芳官自分配到怡紅院以後,在第五十八至六十回、六十二、六十三回都有她的故事。
在姿容妝飾方面且寫得工細: 那芳官隻穿着海棠紅的小棉襖,底下綠綢撒花夾褲,敞着褲腿,一頭烏油似的頭發披在腦後,哭的淚人一般。
麝月笑道:“把一個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的紅娘了。
這會子又不用妝,就是活現的,還是這麼松的。
”寶玉道:“他這本來面目極好,倒别弄緊襯了。
”(第五十八國順,校本六四五頁。
這裡引文參用戚本及《紅樓夢稿》) 當時芳官滿口嚷熱,隻穿着一件玉色紅青駝絨[44]三色緞子鬥的水田小夾襖,束着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撒花夾褲,也散着褲腿;頭上眉額編着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一根鵝卵粗細的總辮,拖在腦後;右耳眼内隻塞着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着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
引的衆人笑說:“他兩個倒像是雙生的弟兄兩個。
”(第六十三回,六九六、六九七頁) 本回脂本如庚、戚,都有芳官改名耶律雄奴,又改名溫都裡納各一段[45]。
不僅在梨香院十二個女孩子之中,就在十二钗中,芳官的形容是作者筆下寫得最多的一個人。
把她寫得很聰明美麗,天真可愛,又有很多的缺點,倚強抓尖,以至于弄權,如柳家的五兒就想走她的門路(第六十回,六六三頁)。
她已成為寶玉身邊一個新進的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