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與襲人(4)

關燈
不成其為黛玉晴雯矣。

     襲人寶钗之間又怎樣呢?《紅樓夢》對于钗襲、黛晴這兩組人物用對稱平行的寫法,細節上卻同中有異,平中有側。

    上文已表,晴為黛影,卻非黛副;到這裡似不妨說,襲為钗副,卻非钗影。

    襲為钗副是很顯明的。

    在很早的二十一回上: 寶钗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

    ”寶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閑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志量,深可敬愛。

    (二一○頁) 這裡寶钗以襲人為“深可敬愛”。

    其另一處在第三十二回記襲人對湘雲的話: 提起這些話來,真真寶姑娘教人敬重,自己了一會子去了。

    我倒過不去,隻當他惱了。

    誰知道後來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

    (三三六頁) 襲人又以寶钗為“教人敬重”。

    像這樣的互相佩服,也不好就說她們互相勾結,但顯明和黛玉晴雯間相處不同,且襲人這樣喜歡寶钗,可能和後文钗玉的婚姻有些關系。

     至于襲非钗影,雖不那麼清楚,也可略知一二。

    就一方面說,襲人既與寶钗性格相類似,和晴雯性格與黛玉相類似這一點相同,不妨用“類推”之法。

    但細看本書的描寫,卻在同異之間。

    所以不宜說煞了。

    像芙蓉诔芙蓉花這樣的糾纏不清的情形,钗襲之間絕對沒有。

    例如第六十三回寶钗掣的是牡丹,襲人掣了桃花,以花的品格而言差得很遠。

    襲人抽着的簽題曰“武陵别景”,詩曰“桃紅又見一年春”,暗示她将來的改嫁,難道寶钗也改嫁麼?後來的評家在這裡以“景”為“影”,而謂襲為钗影,我一向不贊成,認為未免深文周内[29]。

     本書确有借襲人來貶寶钗處,卻寫得很有分寸。

    如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绛雲軒”,寫寶玉在午睡,襲人在旁繡紅蓮綠葉五色鴛鴦的兜肚;後來襲人走開,寶钗替她代刺,從林黛玉眼中看來: 隻見寶玉穿着銀紅紗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寶钗坐在身旁作針線,旁邊放着蠅帚子。

    (三七八頁) 這樣的描寫,使黛玉手握着嘴不敢笑出來,當然是深貶寶钗。

    後來黛玉走了,又聽得寶玉在夢中喊罵說:“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給了寶钗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她也不覺怔了。

    但是上文寫寶钗代襲人刺繡時卻這樣說: 寶钗隻顧看着活計,便不留心一蹲身,剛剛的也坐在襲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見那活計實在可愛,由不得拿起針來,替他代刺。

    (三七七頁) 寶钗竟坐在襲人的原位上去,上面卻用了“不留心”三字;寶钗竟拿起針來替她代刺,上面卻用了“由不得”三字,且說“活計實在可愛”似為寶钗留有餘地,為她開脫,在嚴冷之中畢竟有含蓄也。

     作者雖不斷的貶斥寶钗和襲人,卻非以一罵了之;而對于寶钗比對襲人尤為微婉。

    即對襲人後來改嫁,脂硯齋說回目上有“有始有終”,雖其内容可能還有諷刺,卻總不是明顯地糟蹋她。

    對于襲人的負心薄幸,尚且如此,則于寶钗可知矣。

    後來續書人補寫十二钗似乎全不理解此等尺寸,對黛玉或寶钗襲人來說都是很大的不幸,此本節開首所以稱晴雯為《紅樓夢》中最幸運的女兒也。

     關于晴雯、襲人二人,不覺言之長矣,比較說钗黛為尤多,事實上此節仍為上節的引申。

    《紅樓夢》作者用了雙線雙軌的寫法,加強了這兩種對立的類型人物的批判性,突出了十二钗的中心部分,即《紅樓夢曲》所謂“懷金悼玉”;抓住了中心點,再談旁枝旁葉便似有個頭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