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關燈
小
中
大
以前似乎沒有什麼人注意到,林黛玉進榮國府所看見的匾額對聯,有着那麼豐富的喻意。
她進入堂屋中,擡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着鬥大三個字是“榮禧堂”,這顯然是取材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以織造署為行宮,為曹雪芹的太祖母孫氏題下“萱瑞堂”的史實,以前能注意到此的,都以為曹雪芹不過是下筆時以家史略作點染罷了;但接着又寫到林黛玉看見一副烏木聯牌,鑲着錾銀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莳拜手書”,對這一細節人們往往忽略不思,覺得大概不過是随便那麼一寫,其實不然,這裡面包含着《紅樓夢》從生活真實到藝術虛構的重大關目。
(注意:據程乙本刊印的通行本上,此處讓程偉元、高鹗給篡改了,他們可是知道這一筆的“厲害”。
)我從王士祯《居易錄》中得知,康熙所立太子胤礽曾有“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的名對,并有在随父王南巡時書寫給當地臣屬的記載,将此信息告知周汝昌前輩後,他很快就寫出了文章,指出《紅樓夢》中黛玉所見對聯即本于此,大匾為金,聯牌為銀,正是一為“日”賜,一為“月”書,互相對應,而且因曹寅與康熙平輩,寅妻李氏是書中賈母的原型,書中賈政的原型是寅去世後過繼來的曹,則太子與其平輩,而曹家是在關外鐵嶺被俘後效力攻進關内的開國功臣,與皇室既是主奴關系亦有共戰情誼,所以太子題聯謙稱“同鄉世教弟”,“東安郡王”就是“東宮太子”的意思,太子兩立兩廢死後谥“密”,古文裡“密”“穆”相通(《荀子》中有例),“莳”有“立”和“更改再植”等義,曹雪芹是在太子反複立廢并已逝去後下筆,所以才用這些隐語曲筆記錄他父輩祖上與太子的親密關系。
汝昌前輩又指出,古抄本中,“座上珠玑昭日月”有作“照日月”的。
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有“雙懸日月照乾坤”的令詞。
很顯然,“日”喻皇帝,“月”喻太子。
不過後一例有更微妙的内涵。
一般人都知道康、雍兩朝交替後,曹家很快敗落,抄家被逮,戴罪還京,曹被枷号,李氏等少數家屬隻得蒜市口一17間半小院居住,仆人則隻剩三對,曹雪芹幼年時代是很窮窘的。
但一般人又很少知道,到雍正暴薨、乾隆繼位後,新皇帝實行“親親睦族”的政策,先撫平雍正朝皇室骨肉相殘留下的傷口,又對在雍正朝的權力鬥争中被牽連的官員大都予以寬免,曹的罪名以及虧空欠款也就在這樣的政策下都一風吹了,并重被内務府叙用,而那時曹雪芹的姑母的兒子也就是他的表哥平郡王福彭,甚得乾隆優寵,居高官,住華府,有權有勢,因此已到少年時期的曹雪芹,很過了幾年舒适自在的生活,并有機會到比自家更優裕的王府中觀察體驗,也就是說,并不是像有的人估計的那樣,似乎曹雪芹從幼年起就一直與富貴人家公子生活無涉了。
曹雪芹父祖
她進入堂屋中,擡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着鬥大三個字是“榮禧堂”,這顯然是取材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以織造署為行宮,為曹雪芹的太祖母孫氏題下“萱瑞堂”的史實,以前能注意到此的,都以為曹雪芹不過是下筆時以家史略作點染罷了;但接着又寫到林黛玉看見一副烏木聯牌,鑲着錾銀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莳拜手書”,對這一細節人們往往忽略不思,覺得大概不過是随便那麼一寫,其實不然,這裡面包含着《紅樓夢》從生活真實到藝術虛構的重大關目。
(注意:據程乙本刊印的通行本上,此處讓程偉元、高鹗給篡改了,他們可是知道這一筆的“厲害”。
)我從王士祯《居易錄》中得知,康熙所立太子胤礽曾有“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的名對,并有在随父王南巡時書寫給當地臣屬的記載,将此信息告知周汝昌前輩後,他很快就寫出了文章,指出《紅樓夢》中黛玉所見對聯即本于此,大匾為金,聯牌為銀,正是一為“日”賜,一為“月”書,互相對應,而且因曹寅與康熙平輩,寅妻李氏是書中賈母的原型,書中賈政的原型是寅去世後過繼來的曹,則太子與其平輩,而曹家是在關外鐵嶺被俘後效力攻進關内的開國功臣,與皇室既是主奴關系亦有共戰情誼,所以太子題聯謙稱“同鄉世教弟”,“東安郡王”就是“東宮太子”的意思,太子兩立兩廢死後谥“密”,古文裡“密”“穆”相通(《荀子》中有例),“莳”有“立”和“更改再植”等義,曹雪芹是在太子反複立廢并已逝去後下筆,所以才用這些隐語曲筆記錄他父輩祖上與太子的親密關系。
汝昌前輩又指出,古抄本中,“座上珠玑昭日月”有作“照日月”的。
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有“雙懸日月照乾坤”的令詞。
很顯然,“日”喻皇帝,“月”喻太子。
不過後一例有更微妙的内涵。
一般人都知道康、雍兩朝交替後,曹家很快敗落,抄家被逮,戴罪還京,曹被枷号,李氏等少數家屬隻得蒜市口一17間半小院居住,仆人則隻剩三對,曹雪芹幼年時代是很窮窘的。
但一般人又很少知道,到雍正暴薨、乾隆繼位後,新皇帝實行“親親睦族”的政策,先撫平雍正朝皇室骨肉相殘留下的傷口,又對在雍正朝的權力鬥争中被牽連的官員大都予以寬免,曹的罪名以及虧空欠款也就在這樣的政策下都一風吹了,并重被内務府叙用,而那時曹雪芹的姑母的兒子也就是他的表哥平郡王福彭,甚得乾隆優寵,居高官,住華府,有權有勢,因此已到少年時期的曹雪芹,很過了幾年舒适自在的生活,并有機會到比自家更優裕的王府中觀察體驗,也就是說,并不是像有的人估計的那樣,似乎曹雪芹從幼年起就一直與富貴人家公子生活無涉了。
曹雪芹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