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冊判詞之五

關燈
畫:一塊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注釋]

    這一首是寫妙玉的。

    1.潔——既是清潔,又是佛教所标榜的淨。佛教宣揚殺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潔淨的行為,人心也是不潔淨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塊潔淨的地方,唯有菩薩居處才算“淨土”,所以佛教又稱淨教。

    2.空——佛教要人看破紅塵領悟萬境歸空的道理,有所謂“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般若經》)等等的言論。皈依佛教,又叫空門。

    3.金玉質——喻妙玉的身份。賈家仆人說她“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文墨也極通,經典也極熟,模樣又極好。”(十七回)

    4.淖(音鬧)——爛泥。題詠後兩句與冊子中所畫是同一意思,指流落風塵,并非續書所寫的被強人用迷魂香悶倒奸污後劫持而去,途中又不從遭殺。根據後來在南京發現的靖氏藏本《石頭記》脂批中的新材料來看,妙玉大概随着賈府的敗落,也被迫結束了她那種帶發修行的依附生活,而換來流落“瓜州渡口……紅顔固不能不屈從枯骨”(據周汝昌同志校文)的悲劇結局。

    [鑒賞]

    參見《紅樓夢曲·世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