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淨”的人生百态

關燈
創造”一場戰争、一場革命、一種學說、一種合成材料還是創造一部《紅樓夢》這樣的小說,都是如此。

    創造曆史就更是如此。

    富有象征意味的是,在這一點上,《紅樓夢》與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相通。

    我們可以庶幾掌握至少是自以為掌握地球的發生,人類的開端與我們自己的出生與成長,我們卻難以描繪地球、人類和每一個活着的生命的結局。

    即使如宗教信徒那樣去想象、去信仰造物主的創世,那麼,也隻能認為世界一經創造出來,“上帝”也就束手無策、無可奈何。

    曹雪芹對他的大觀園、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等等又何嘗不是如此? 讓我們再做另一種設想:曹雪芹确實已完成了後四十回,這後四十回終于在猴年馬月被我們的紅學巨匠們考證出來了。

    對于《紅樓夢》這部“亘古奇書”來說,這一定是幸事嗎?不論是人物的個性、情感的糾葛,人際矛盾的錯綜盤結,賈府的興衰治亂,以及整體與個體的悲涼走向,在前八十回,不是已經發展到了極緻了嗎?後四十回還能超過前八十回嗎?非高則低,超不過前八十回的後四十回就隻能是失敗的後四十回。

    “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結局不但早已預言,而且在花團錦簇、烈火烹油之中漸顯端倪,終成暗影。

    我以為,《紅樓夢》其實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甯國府”那裡已經“完成”了。

    第七十六回“品笛感凄清”“聯詩悲寂寞”,第七十七回晴雯死,芳官出家,最多再加上第七十八回的“癡公子杜撰芙蓉诔”這半回,則是寫出了完成後的袅袅餘音,如同電影終場以後的畫外音與字幕。

    第七十九、八十回寫薛蟠、夏金桂、迎春、香菱的事,已經是隻有骨頭沒有肉更缺少靈氣的交代了。

    這兩回不管是不是,反正更“像”高鹗的續作而不是原作,說不定高鹗可以幫助雪芹承受點埋怨呢。

    為什麼在抄檢大觀園以後還要繼續寫下去呢?欲“幹淨”将“幹淨”而終未“幹淨”的人生百态、人情萬種,不是比“真幹淨”的“白茫茫大地”更耐人尋味嗎?而且,找出這四十回來,将給我們的紅學界以多麼大的打擊!最好也不過如阿波羅号真的登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個死寂的星球,毀壞了多少關于嫦娥、吳剛、玉兔、桂樹的夢!現在,又有脂批與前四十回暗示的“箭頭”導向,又有前四十回正文的精彩絕倫而又撲朔迷離的生活與人物本身的發展勢頭,又有高鹗氏的在相當程度上已獲讀者認可的續作,又有紅學家或門外漢如鄙人之流的種種猜測議論,這是怎樣的對于“紅樓夢”和“紅樓人物”的命運的切膚關注啊!請問,有哪一個小說家哪一部小說有這樣的幸運,有這樣的成為永久的與普遍的話題的可能?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書無結束勝有結束。

    不讓《紅樓夢》有一個符合标準的結尾乃是最好的結尾,不讓它完成是最好的完成。

    這簡直是天意,蒼天助“紅”!如果說遺憾,這遺憾也與整個人類對世界對人生的遺憾,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的遺憾共振。

    正是這種遺憾深化了《紅樓夢》的内涵,動人得緊。

    善哉《紅樓夢》之佚去後四十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