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近乎完美的第一大英雄

關燈
和落寞,已到了自虐和放棄的邊緣。

     對敵人可以像秋風掃落葉一般的無情,但對同志呢?英雄的傷心和無奈正在于這裡了。

    蕭峰細數背叛他的宋長老的功績,然後刀光一閃,插入自己肩頭,自流鮮血;此後奚長老、陳長老、吳長老等,如法炮制。

     英雄的心中在泣血,他要讓自虐的快感舒緩精神上孤獨的隐痛。

     “蕭峰并非一味婆婆媽媽的買好示惠之輩”,這才是他最真實的心聲。

    大英雄豈要去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清白?今日蕭峰這樣做了,實是有違本心,實是對同門弟子無可奈何的痛心疾首。

     經過錯綜複雜的混亂和令人不安的漫長準備,蕭峰的悲劇像雪崩一般彌漫着巨大的痛苦爆發了出來,情感激烈的矛盾像脫缰的野馬沖刺狂奔,已近于崩潰的極限。

     蕭峰的悲劇是所有英雄千古同之一哭的命定的悲劇。

     沒有人可以打敗他,但他卻不能不在冥冥的天意面前束手無策,做困獸之鬥。

     命運和蕭峰開了一個太大的玩笑! 那些盲目的、愚昧的、沒有主見的,易于被煽動的群衆,卻被事實證明是對的,在俗世的道德準則面前,蕭峰反而是錯了。

    他竟是契丹人,是自己一直堅定和義無反顧地仇視的異族中的一員,他自己竟是不共戴天的敵人的同類。

    那些背叛他的同志、朋友、群衆和别有用心之人,并不是在冤枉他,一切都事出有因,他隻能放棄,退出是非之地,靠自己超人的意志去進一步求證和忍受。

     從智光大師口中所述蕭峰之父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既殘酷血腥又令人恻然不忍。

     那又是一個大英雄被命運無情地捉弄,還是沒有人能打敗他,打敗他的隻是冥冥之中不可測度的天意。

     本是要來做和平使者的異族大英雄,被中原武林義士誤解。

    為了民族的利益,帶頭大哥、汪幫主、智光等衆多正派高手,不惜以埋伏、暗算、圍攻的手段圍剿蕭峰之父。

     雖然蕭峰之父也是天人一般的武功絕世,以寡敵衆,奮力保護愛妻弱子,當絲毫不會武功的妻子被慘殺之後,蕭峰之父萬念俱灰,抱着妻兒屍體投崖自殺。

    當其躍下懸崖之後忽發現兒子并沒有死,又奮力将兒子擲上懸崖,其過人的武功,過人的心智,确是萬人中難得一選。

     這樣的一個蓋世大英雄無端被害,自是能深深打動讀者,讓人心意難平。

     一對英雄父子,一般的悲慘命運,緻命的危機更加突出其偉大的英雄氣概,挑戰着人類生活中悲劇所能達到的極限。

     冥冥中的天意,無端而起的陰謀,大者是命運的無奈,小者是像康敏這樣瑣屑的怨毒,因緣湊巧,陰差陽錯,蕭峰踏上了不歸路。

     蕭峰是金大俠所有小說中近乎完美的大英雄。

     他有着鋼鐵般堅定的意志,任是天大的挫折,也絕不灰心和低頭,心中既有懸疑,就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然而,無中生有的冤屈和罪名,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加諸在他的身上。

     蕭峰回去探望養父母,卻見到養父母橫死在家中,少林僧人力證他即是兇手;去少林見他的受業恩師玄苦大師,又見到玄苦大師慘死,又被小沙彌言之鑿鑿,硬說他就是兇手。

    愈是要查真相,真相愈是撲朔迷離。

     蕭峰對阿朱講他七歲殺人一段,駭人之極。

     大英雄行事不可以常理測度,蕭峰少年時即有奇氣,自非常人。

     聚賢莊一戰,讀之可讓人熱血沸騰,是金大俠小說中經典難忘的場面。

    論《天龍八部》,不談到此段,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何為真正英雄? 不在其極端的場面、極端的情感沖突,不在其芸芸衆生俗不可耐的瑣屑的喧嘩中,這些都難以将英雄的本色浮雕般塑為永恒。

     愈是那種孤立無援,那種遼闊的苦寂,那種讓人恐懼的既沒有回聲又沒有适當布景的空洞舞台上的絕對孤獨,愈是悲劇性地表達出生命最為深刻和本質的絕望。

     英雄在寒冷的天空無奈和痛苦地飛翔,翅膀上毀滅的火焰燃燒出神聖的火光。

    蒼白的背景,漠然的世俗,平庸的盲目,揭示着人性中醜惡的一面和愚昧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英雄的意志卻在嗜血的自虐中達到其内在道德上的完滿。

    愈多的流血,愈多的疼痛和愈多的野蠻,自虐般的激情就愈是快意地享受着與命運搏殺的血腥盛宴,英雄精神的航行愈高揚風帆。

     明知是死地,明知勢力懸殊有去無回,但蕭峰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