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仁慈寬恕和随波逐流

關燈
不要緊,語言畢竟是虛妄和無力的,張無忌不需要鬥口,隻要打将過去,就可以出了胸中這口惡氣。

    不管張無忌是如何沒有主意沒有決斷,但他那一身驚世駭俗的絕頂武功施展出來,還是大為可觀,風頭十足,揚眉吐氣和看得過瘾的。

     丐幫最後與張無忌化敵為友,一時賓主之情,其樂融融,書中再次強調,丐幫衆人見張無忌年紀雖輕,武功既高而絕無傲人之态,甚是心折,直當他作朋友。

    張無忌不是幹大事的料,但其心地和善,随和親切,确是作朋友的上佳人選。

     張無忌最會得過且過,趙敏不在身邊,思念不那麼強烈,有周芷若在身邊,他便把趙敏放過一邊,和周芷若柔情蜜意起來。

    一句話,張無忌真是耳朵根子太軟,對周芷若的話聽得句句入耳,全然忘記了當日向趙敏的許諾了。

     周芷若心計極深,而趙敏也同樣是個厲害角色,兩個情敵針鋒相對,各出妙招,各顯神通,鬥智鬥力,場面熱鬧好看。

     這一場三角戀愛,依然是情欲常常成了秘密的主導。

    這一邊張無忌和周芷若“偎倚良久,直至中宵”,相摟相吻,把持不定,那一邊趙敏也找機會和張無忌深深一吻,意亂情迷下将張無忌上唇咬得出血,讓張無忌出醜,在周芷若面前不好交待。

    張無忌夾在中間,真是苦極忙極,又是樂在其中迷惘之極,又舍不得趙敏,又要哄着周芷若高興,肉麻時枕頭話也不惜一再說出。

     周芷若以死相挾,要張無忌不可三心二意,趙敏更要在張無忌身上先打下自己的烙印做出标志,其用意都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

    不到最關鍵的時候,不到推托不過非表态的時候,張無忌是不會拿出決斷的。

    便是必須拿主意之時,張無忌也是慌慌張張,不假思索,跟着感覺走。

    張無忌與周芷若大婚之日,趙敏闖來攪局,張無忌又是糊裡糊塗,站到趙敏那一邊去,而且給自己找到了借口,那是為了謝遜。

     張無忌終于信任了趙敏,但這種信任并不是出自深入分析和推斷之上,而隻是因為聽趙敏說得斬釘截鐵,他不由得不信。

    一個人沒有主見渾渾噩噩到了這種地步,也實在夠累了。

    看張無忌處處無計,心中煩惱,讀者真替他着急。

     張無忌和趙敏前往少林設法搭救謝遜。

    二人假扮一對私奔離家的小夫妻托避在易三娘家中,瞞過衆人耳目。

    趙敏“好似玉女一般”,本不容易裝假,好在張無忌本色樸素,絕不像“明教教主”這樣的大人物,不用太費力氣便能取信于人。

    看張無忌混進少林作仆役,做事勤力,管香積廚的僧人喜歡他,旁的火工也與他和睦相處。

    這倒不是張無忌善于僞裝,而是他的本色便是一個極普通善良的人,他的見識性格脾氣實在與普通百姓一般,他身懷絕技,當上明教教主實在是命運的誤會,實在是與他的本性很不相稱。

     張無忌最善于被人感動,他是一個極感性的人。

    本回中與他本是毫不相幹的易三娘叫了他一聲“乖孩子”,他便能傷感起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到易三娘失子之痛,想到自己父母的早逝和自己的孤苦伶仃,他便能假戲真做,叫一聲“媽”叫出感情來。

     直至此時,張無忌依然對周芷若沒起疑心,将趙敏溫香在抱之時,還能想到愧待周芷若,還癡心做夢,盼日後一雙兩好,左擁右抱,大享齊人之福。

    張無忌真的是個平凡的好人,連他的夢想都是平凡、直截了當的,不加以虛飾。

     張無忌繼續讓我們失望,作家之于他作品中的人物,真的是已不能随心所欲地幹預。

    金大俠造就了這麼一個人物,也隻好讓他順着其性格自行表演。

    從郭靖到楊過,再到張無忌,射雕三部曲中的主人公的形象和光彩真不能同日而語,金大俠肯定一開始并不想這樣寫,但已沒有辦法,張無忌的特色已自成一格,他的表現已隻能這樣了。

     郭靖憨直,智力并不高,但基于良心原則的道德力量卻非常強大,他終成為頂天立地的俠之大者。

    楊過聰明靈動,悟性的高妙讓他超越于道德規範之上,堪為俠之風流的典範。

    惟有張無忌,他實在有太多的缺點和自我矛盾,正如金大俠自己所言,他更像一個普通人,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拖泥帶水,随波逐流,沒能找到自我的安身立命之處。

     十大英雄上榜人物中,張無忌因其寡斷優柔,空負一身傲世絕學,排名無法更高,位列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