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仁慈寬恕和随波逐流

關燈
難得的是,無忌處處能以大局為重,私怨為輕,克制憤怒,決意要化解眼前這一場殺劫。

     張無忌大出風頭,視如雲高手如無物,顯露出絕世神功,一一應付過去。

    對付崆峒派宗維俠,無忌是以德服人,坦然承受其三拳的重擊,且以德報怨,為宗維俠療治七傷拳的内傷,繼而無忌又露出一手高明的七傷拳武功,讓崆峒派衆人心服口服,再不能做聲。

     與少林三大神僧之一空性過招,又是一番特别的艱難。

    逞拳腳之勇容易,但要讓武林第一門派少林沒話說,便是需要真正的大智慧了。

    一向被動和沒有主意的無忌,此時卻似有神啟,神采煥發,圓通貫達,能夠舉重若輕,言語行事十分得體和有分寸,既制伏了空性,又讓少林派得足了面子。

     收拾華山派掌門人鮮于通,無忌義正辭嚴,口若懸河,辯才無礙,又有巧計,将鮮于通僞君子的面目全面揭下,且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鮮于通自己為自己的蠱毒所害。

     高老者矮老者挑戰無忌,則是一場鬧劇搞笑,直到何太沖、班淑娴參戰,四人以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和昆侖派的正兩儀刀法共戰無忌,才有些門道,讓無忌大感困難。

    此處無忌諸般表演,實是難為了無忌,實是與無忌平日的性情脾氣不相合。

    周芷若在一旁看得心急,為無忌擔憂,這才是點醒之處:“見他臉上尚帶少年人的稚氣,但勉強裝作見多識廣的老成模樣,這般侃侃而談,……不免顯得有些可笑。

    ” 盡管有這些不協調處,無忌還是超水平發揮了。

    他的自信和勇氣一起在操練中飛揚和增加,他的境界和胸襟更加開闊,他雖然遠不能說成熟了,但他在進步。

     無忌重傷之後,身無半點力氣,幾緻虛脫,但還能憑四兩撥千斤的高明武功勝了宋青書一場。

    最後殷梨亭還要找楊逍報仇時,無忌噴出一口鮮血,心情激蕩地吐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殷六叔,你殺了我罷!”每次重讀此書至此,我亦心情激蕩,熱淚盈眶,無忌已支撐得太久,太難為他了,太委屈他了! 無忌成了明教的大恩人,明教上上下下保得性命,全是無忌舍身相救。

    至此無忌自然而然在明教中擁有一呼百應的号召力,而明教其時又正是處于群龍無首,選不出領袖人物的狀态,所以,無忌被衆人擁戴為新教主,無忌的生活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刺激和挑戰的際遇。

     無忌任明教教主之後,與衆人約法三章,是他的施政宣言和綱要,亦最能見出他的本色。

    無忌的約法三章,其實内容很空泛,沒有什麼新意,不外乎簡單的與人為善,化解仇怨。

    無忌像個理想主義者,他希望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忘記仇恨,人人都是朋友,人人都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他更像個詩人,而不是政治家。

     張無忌做大事沒有主意,小節上也一樣無可無不可,在愛情這一問題上,他也是多方留情,難以抉擇。

    趙敏、周芷若、張無忌三人的糾葛正面表現出來之時,趙敏看得出周芷若在張無忌心目中的重要,周芷若也敏銳地覺察到趙敏對張無忌十分鐘情,隻有張無忌自己朦朦胧胧,說不清道不明,自欺欺人。

     波斯明教使用聖火令的武功,詭異至極,讀者于此真是且信且疑提心吊膽,真不敢相信張無忌這等絕頂武功,也會被波斯明教中人用聖火令打得大敗而去,落荒而逃。

    聖火令一下下打在張無忌的身上,真是痛在讀者的心上。

    記得少年時初讀此書至此,簡直不能接受這種事實,心中不免埋怨金大俠太長胡人志氣,太滅自己威風。

     張無忌此次真是輸得太慘,簡直要血本無歸,連性命也差點搭上去,幸有趙敏以拼命的招數舍死相救,又反應極快,使用妙計,這才勉強能喘息一下,衆人一起逃得性命,乘船離開。

     同船逃難,張無忌一男對四女,張無忌豔福不淺,他那随和、仁愛的性格,使他極受女孩子的歡迎,成了女孩子的追逐對象。

    不過,這一下來,卻是他自找麻煩,剪不斷,理還亂,哪一個他都覺得好,哪一個他都舍不得放棄,實在是難以做出選擇。

    張無忌在理智中回避矛盾,而夢中卻把潛意識的秘密暴露無遺,他做夢娶媳婦,而且是四個都照單全收。

     張無忌四處留情,倒不是他“花心”,不是他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他随和被動,容易受感動,容易受擺布,容易将心比心,以愛還愛。

    同船四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