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學地圖》之秘笈與武功(9)
關燈
小
中
大
了幾個時辰,将圖形盡數記熟了,在金蛇郎君墓前又拜了兩拜,謝他遺書教授武功。
袁承志讀到最後三頁,隻見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口訣,參照前面所載,有些地方變化精奧,頗增妙悟,但一大半卻全不可解。
埋頭細讀這三頁口訣,苦思了兩天,總覺其中矛盾百出,必定另有關鍵,但把一本秘笈翻來覆去地細看,所有功訣法門實已全部熟讀領會,更無遺漏。
他重入山洞,細看壁上圖形,仍是難以索解。
此時袁承志武學修為既到如此境界,見到高深的武功秘奧而竟不探索到底,實所難能,想将秘笈燒了,可燒了良久,那書的封面隻薰得一片烏黑,竟是不能着火。
他心中大奇,用力拉扯,那書居然紋絲不動。
他此時混元功已成,雙手具極強内家勁力,這一扯力道非同小可,就是鐵片也要拉長,不料想這書居然不損,情知必有古怪,細加審視,原來封面是以烏金絲和不知什麼細線織成,共有兩層。
他拿小刀割斷釘書的絲線,拆下封面,再把秘笈在火上焚燒,這一下登時火光熊熊,把金蛇郎君平生絕學燒成了灰燼。
再看那書封面,夾層之中似乎另有别物,細心挑開兩層之間連系的金絲,果然中間藏有兩張紙箋。
一張紙上寫着“重寶之圖”四字,旁邊畫了一幅地圖,又有許多記号。
圖後寫着兩行字:“得寶之人,務請赴浙江衢州石梁,尋訪女子溫儀,贈以黃金十萬兩。
” 另一張紙箋上寫的,卻密密的都是武功訣要,與秘笈中不解之處一加參照,登時豁然貫通,果然妙用無窮。
袁承志眼望天上明月,《金蛇秘笈》中種種武功秘奧,有如一道澄澈的小溪,緩緩在心中流過,清可見底,更無半分渣滓,直到紅日滿窗,這才醒覺。
隻是這些武功似乎過分繁複,花巧太多,想來那是金蛇郎君的天性使然,喜在平易處弄得峰回路轉,使人眼花缭亂。
經此一晚苦思,不但通解了金蛇郎君的遺法,而對師父及木桑道人所授諸般上乘武功,也有更深一層體會。
他望着兩頁白箋,一堆灰燼,呆呆出神,暗歎金蛇郎君工于心計,故意在秘笈中留下令人不解之處,誘使得到秘笈之人刻意探索,終于找到藏寶地圖。
如果秘笈落入庸人之手,不去鑽研武功的精微,那麼多半也不會發現地圖。
他把兩張紙箋仍然夾在兩片封面之間,再去山洞取出金蛇劍來,練熟了劍法,才将金蛇劍插還原處。
《金蛇秘笈》中介紹的較為詳細的武功和武器有: “金蛇遊身拳”,使用時身形便如水蛇般遊走不定。
這是金蛇郎君手創的,系從水蛇在水中遊動的身法中所悟出。
“金蛇擒鶴拳”。
“獨臂刀法”。
袁承志曾将一套獨臂刀法細細說了給羅立如聽,羅立如武功本有根底,袁承志又一招一式地教得甚是仔細,連續教了5天,羅立如已牢牢記住,隻待臂傷痊愈了,就可習練。
這套刀法得自《金蛇秘笈》,與江湖上流傳的左臂刀法大不相同,招招險,刀刀快,實是厲害不過。
羅立如雖斷一臂,卻換來了一套足以揚名江湖的絕技,可說是因禍得福,心裡歡喜不盡。
“黃金蛇形錐”,是一種暗器,長約二寸八分,打成昂首吐舌的蛇形,蛇舌尖端分成雙叉,每一叉都是一個倒刺。
蛇形錐燦爛生光,是黃金所鑄。
“金蛇劍”,整柄劍就如是一條蛇盤曲而成,蛇尾勾成劍柄,蛇頭則是劍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劍尖竟有兩叉。
那劍金光燦爛,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來竟是黃金混合了其他五金所鑄,劍身上一道血痕,發出碧油油的暗光,極是詭異。
袁承志持劍微一舞動,登時明白了“金蛇劍法”的怪異之處,原來劍尖兩叉既可攢刺,亦可勾鎖敵人兵刃,倒拖斜戳,皆可傷敵,比之尋常長劍增添了不少用法,先前覺得“金蛇劍法”中頗多招式甚不可解,原來用在這柄特異的金蛇劍上,盡成厲害招術。
袁承志讀到最後三頁,隻見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口訣,參照前面所載,有些地方變化精奧,頗增妙悟,但一大半卻全不可解。
埋頭細讀這三頁口訣,苦思了兩天,總覺其中矛盾百出,必定另有關鍵,但把一本秘笈翻來覆去地細看,所有功訣法門實已全部熟讀領會,更無遺漏。
他重入山洞,細看壁上圖形,仍是難以索解。
此時袁承志武學修為既到如此境界,見到高深的武功秘奧而竟不探索到底,實所難能,想将秘笈燒了,可燒了良久,那書的封面隻薰得一片烏黑,竟是不能着火。
他心中大奇,用力拉扯,那書居然紋絲不動。
他此時混元功已成,雙手具極強内家勁力,這一扯力道非同小可,就是鐵片也要拉長,不料想這書居然不損,情知必有古怪,細加審視,原來封面是以烏金絲和不知什麼細線織成,共有兩層。
他拿小刀割斷釘書的絲線,拆下封面,再把秘笈在火上焚燒,這一下登時火光熊熊,把金蛇郎君平生絕學燒成了灰燼。
再看那書封面,夾層之中似乎另有别物,細心挑開兩層之間連系的金絲,果然中間藏有兩張紙箋。
一張紙上寫着“重寶之圖”四字,旁邊畫了一幅地圖,又有許多記号。
圖後寫着兩行字:“得寶之人,務請赴浙江衢州石梁,尋訪女子溫儀,贈以黃金十萬兩。
” 另一張紙箋上寫的,卻密密的都是武功訣要,與秘笈中不解之處一加參照,登時豁然貫通,果然妙用無窮。
袁承志眼望天上明月,《金蛇秘笈》中種種武功秘奧,有如一道澄澈的小溪,緩緩在心中流過,清可見底,更無半分渣滓,直到紅日滿窗,這才醒覺。
隻是這些武功似乎過分繁複,花巧太多,想來那是金蛇郎君的天性使然,喜在平易處弄得峰回路轉,使人眼花缭亂。
經此一晚苦思,不但通解了金蛇郎君的遺法,而對師父及木桑道人所授諸般上乘武功,也有更深一層體會。
他望着兩頁白箋,一堆灰燼,呆呆出神,暗歎金蛇郎君工于心計,故意在秘笈中留下令人不解之處,誘使得到秘笈之人刻意探索,終于找到藏寶地圖。
如果秘笈落入庸人之手,不去鑽研武功的精微,那麼多半也不會發現地圖。
他把兩張紙箋仍然夾在兩片封面之間,再去山洞取出金蛇劍來,練熟了劍法,才将金蛇劍插還原處。
《金蛇秘笈》中介紹的較為詳細的武功和武器有: “金蛇遊身拳”,使用時身形便如水蛇般遊走不定。
這是金蛇郎君手創的,系從水蛇在水中遊動的身法中所悟出。
“金蛇擒鶴拳”。
“獨臂刀法”。
袁承志曾将一套獨臂刀法細細說了給羅立如聽,羅立如武功本有根底,袁承志又一招一式地教得甚是仔細,連續教了5天,羅立如已牢牢記住,隻待臂傷痊愈了,就可習練。
這套刀法得自《金蛇秘笈》,與江湖上流傳的左臂刀法大不相同,招招險,刀刀快,實是厲害不過。
羅立如雖斷一臂,卻換來了一套足以揚名江湖的絕技,可說是因禍得福,心裡歡喜不盡。
“黃金蛇形錐”,是一種暗器,長約二寸八分,打成昂首吐舌的蛇形,蛇舌尖端分成雙叉,每一叉都是一個倒刺。
蛇形錐燦爛生光,是黃金所鑄。
“金蛇劍”,整柄劍就如是一條蛇盤曲而成,蛇尾勾成劍柄,蛇頭則是劍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劍尖竟有兩叉。
那劍金光燦爛,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來竟是黃金混合了其他五金所鑄,劍身上一道血痕,發出碧油油的暗光,極是詭異。
袁承志持劍微一舞動,登時明白了“金蛇劍法”的怪異之處,原來劍尖兩叉既可攢刺,亦可勾鎖敵人兵刃,倒拖斜戳,皆可傷敵,比之尋常長劍增添了不少用法,先前覺得“金蛇劍法”中頗多招式甚不可解,原來用在這柄特異的金蛇劍上,盡成厲害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