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怯弱的是男人
關燈
小
中
大
:“你們走後,我想着楊兄弟的話,越想越是牽腸挂肚。
倘若不去見她,以後的日子别想再睡得着,這句話非要問她個清楚不可。
”——什麼話呢?——書中寫道: 周伯通走到瑛姑身前,大聲道:“瑛姑,咱們所生的孩兒,頭頂心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瑛姑一呆,萬沒想到少年時和他分手,暮年重會,他開口便問這樣不相幹的一句話,于是答道:“是兩個旋兒。
”周伯通拍手大喜,叫道:“好,那像我,真是個聰明娃兒。
”跟着歎了口氣,搖頭道:“可惜死了。
” 看起來老頑童在長到一百歲以後,終于有些成熟起來了,終于——經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去見了少年時的情人,敢于“直面人生了”。
然而,這也不盡然。
其三,我們要看到的是,老頑童去見瑛姑,一不是情絲未斷,二不是關心瑛姑這幾十年來的痛苦,而是問“咱們所生的孩子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這樣的一問表現了兩重意思,一是他雖為老頑,但已做過“大人”,從而首要的問題便是自己的兒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話老頑童想必知道。
再說他也有一種做父親的本能。
可見他關心的還不是情愛及其愛人(過去沒有過,現在也不會有)。
二是他更關心“一個旋兒,兩個旋兒”。
兩個旋兒就像他,就是:“聰明娃兒”——小頑童!?——更重要的是,他就能據此而确認那個娃兒千真萬确的是他的種子。
老頑童可以永遠不具備成熟的情愛心理,但是對“父與子”這一重大問題卻還是有一定的知識的,尤其是他的态度嚴肅認真。
這也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吧。
其四,在老頑童的故事中,在我們對他的熟悉、喜愛、憐憫、逗趣(他甯可逗趣也不要尊敬)的過程中,我想,金庸筆下的老頑童的形象,是否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漢民族的男性的某種普遍特征呢?諸如性愛心理的蒙昧和不成熟,(潛意識)對愛情與責任的恐懼和逃避,我們隻願意去“做”,而不願意去愛..等等。
不是有思想家将我們的國民性稱之為“老頑童”嗎? 在性愛世界中的老頑童及“老頑童現象”是極值得研究的。
這不僅僅是一種怯弱的問題,而是一個“長不大”,的問題——說“長不大”,他又能與女性生孩子——是一種心理蒙昧無知及性格與精神品質上的不負責任的問題。
在藝術中,這一人物也許是以讓人喜愛并給人們帶來樂呵呵的笑聲。
然而在生活及其曆史中,這是一種個性心理的極嚴重的殘疾。
①[美]詹姆斯·瑟伯、愛爾文·懷特《性是必須的嗎?》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頁。
最後,我想到在我國民間的曆史觀念中,有一個流行的看法,那就是“紅顔禍水”、“女人誤國論”,著名的紅顔有妲己、楊貴妃等等。
這種說法或觀念當然是荒誕不經的。
但過去我們對此至多隻注意到了這種論調是“推卸男人(國之君臣)的責任”。
從而不承認“紅顔禍水”這一說,然而,它也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掩蓋了男人的真正的怯弱和無能,是男人的對性愛世界的(沉溺的)恐懼和逃脫(責任)的一種托辭。
3.譚公:婚姻的秘密在于他學到了挨打不還手的功夫.. 也許老頑童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他靠着自己的本能逃避了婚姻,甚至也逃避了愛情。
俄國的大作家屠格涅夫也是終身未婚,因為他發現了婚姻和愛情的“本質”。
——在《鄉居一月》中,拉基金宣稱“愛情裡是沒有平等的。
隻有老爺和奴隸。
所以詩人說愛情是鎖鍊,這話是有道理的。
您等着瞧吧!您大概會看到,這雙溫柔的小手多麼善于折磨人,它們是多麼含情脈脈地把一顆心撕得粉碎..您會看到,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什麼滋味..這種奴隸地位是多麼丢人”。
而在《煙》裡,波圖金也說過類似的話:“男子軟弱,女子有力,機緣更有無窮威力。
安于淡泊的生活是困難的..這裡有美貌和同情,這裡有溫暖和光明,——怎麼抗拒得了呢?你就像嬰兒撲向保姆一樣奔過去.. 反正免不了要落入什麼人的手心就是了。
”這種奴役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鐵屑投向磁石一樣。
直到有一日,“死亡來解脫我們。
”①男人是軟弱的。
至少男人在情愛世界中是軟弱的,這不僅是屠格涅夫一個人的發現,而是他那個時代的俄國大作家們的共同發現。
從普希金筆下的葉甫根尼·奧涅金開始,到萊蒙托夫筆下的畢喬林、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托爾斯泰筆下的聶赫留朵夫.. 莎士比亞發現了人的偉大也發現了人的軟弱(哈姆萊特等等),從而劃了一個時代。
而俄國的一批偉大的作家發現了男人的偉大也發現了男人的軟弱,又劃了一個時代。
隻有實際上最為“陰盛陽衰”的中國人,至今依然陶醉在“男人偉大,女人軟弱”的自以為是的迷幻夢境之中。
這也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男人的又一大奇迹。
武俠世界更是一個大男人的世界。
大俠客大豪傑、大英雄都是“男人” 的别稱。
隻有少數的優秀作家,如梁羽生寫出了卓一航①,古龍寫出傅紅雪②,而金庸則寫出了陳家洛。
在金庸的筆下,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模式:男主人公在江湖上是英雄豪邁,不愧為大俠大好漢,而在情愛裡,在女性面前卻有一種本能的卑怯、軟弱、被動。
——我們可以列出一系列這樣的名字,包括陳家洛、餘魚同、徐天宏、胡斐、苗人鳳、張無忌、石破天、令狐沖、狄雲、段譽.. 且讓我們來看一看次要人物。
《天龍八部》中有一個怪人叫趙錢孫——這自然不是他的真名,他因戰①參見瓦西列夫《情愛論》第394頁。
①梁羽生《白發魔女傳》中人物。
②古龍《天涯·明月·刀》中人物 場驚吓而又情場失意而變得有些瘋瘋癫癫,不知“我是誰”也不願知“我是誰”,隻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自稱。
簡稱趙錢孫。
(這可以是每一個人,男性)——少年時愛上了他的師妹,師妹也對他有意,不料陰差陽錯,兩人終于未能成就美好姻緣。
他的師妹小娟另嫁他人。
這對趙錢孫(我們權且呼之)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更要命的是,他四十年以來一直不明白他與師妹究竟是為什麼會陰差陽錯的。
——直到四十年後,大家都成了老者,師妹的丈夫由小譚變成了譚公,而小娟自然也就變成了譚婆。
譚婆因丐幫徐長老相邀,因而約了師兄趙錢孫一道一同趕往丐幫所在地: 譚公突然滿面怒色,向譚婆道:“怎麼?是你去叫他來的麼?怎地事先不跟我說? 瞞着我偷偷摸摸。
”譚婆怒道:“什麼瞞着你偷偷摸摸?我寫了信,要徐長老遣人送去,乃是光明正大之事。
就是你愛喝幹醋,我怕你唠叨羅嗦,甯可不跟你說。
”譚公道:“背夫行事,不守婦道,那就不該!” 譚婆更不打話,出手便是一掌,拍的一聲,打了丈夫一個耳光。
的武功明明遠比譚婆為高,但妻子這一掌打來,既不招架,亦不閃避,一動也不動的挨了她一掌
倘若不去見她,以後的日子别想再睡得着,這句話非要問她個清楚不可。
”——什麼話呢?——書中寫道: 周伯通走到瑛姑身前,大聲道:“瑛姑,咱們所生的孩兒,頭頂心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瑛姑一呆,萬沒想到少年時和他分手,暮年重會,他開口便問這樣不相幹的一句話,于是答道:“是兩個旋兒。
”周伯通拍手大喜,叫道:“好,那像我,真是個聰明娃兒。
”跟着歎了口氣,搖頭道:“可惜死了。
” 看起來老頑童在長到一百歲以後,終于有些成熟起來了,終于——經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去見了少年時的情人,敢于“直面人生了”。
然而,這也不盡然。
其三,我們要看到的是,老頑童去見瑛姑,一不是情絲未斷,二不是關心瑛姑這幾十年來的痛苦,而是問“咱們所生的孩子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這樣的一問表現了兩重意思,一是他雖為老頑,但已做過“大人”,從而首要的問題便是自己的兒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話老頑童想必知道。
再說他也有一種做父親的本能。
可見他關心的還不是情愛及其愛人(過去沒有過,現在也不會有)。
二是他更關心“一個旋兒,兩個旋兒”。
兩個旋兒就像他,就是:“聰明娃兒”——小頑童!?——更重要的是,他就能據此而确認那個娃兒千真萬确的是他的種子。
老頑童可以永遠不具備成熟的情愛心理,但是對“父與子”這一重大問題卻還是有一定的知識的,尤其是他的态度嚴肅認真。
這也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吧。
其四,在老頑童的故事中,在我們對他的熟悉、喜愛、憐憫、逗趣(他甯可逗趣也不要尊敬)的過程中,我想,金庸筆下的老頑童的形象,是否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漢民族的男性的某種普遍特征呢?諸如性愛心理的蒙昧和不成熟,(潛意識)對愛情與責任的恐懼和逃避,我們隻願意去“做”,而不願意去愛..等等。
不是有思想家将我們的國民性稱之為“老頑童”嗎? 在性愛世界中的老頑童及“老頑童現象”是極值得研究的。
這不僅僅是一種怯弱的問題,而是一個“長不大”,的問題——說“長不大”,他又能與女性生孩子——是一種心理蒙昧無知及性格與精神品質上的不負責任的問題。
在藝術中,這一人物也許是以讓人喜愛并給人們帶來樂呵呵的笑聲。
然而在生活及其曆史中,這是一種個性心理的極嚴重的殘疾。
①[美]詹姆斯·瑟伯、愛爾文·懷特《性是必須的嗎?》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頁。
最後,我想到在我國民間的曆史觀念中,有一個流行的看法,那就是“紅顔禍水”、“女人誤國論”,著名的紅顔有妲己、楊貴妃等等。
這種說法或觀念當然是荒誕不經的。
但過去我們對此至多隻注意到了這種論調是“推卸男人(國之君臣)的責任”。
從而不承認“紅顔禍水”這一說,然而,它也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掩蓋了男人的真正的怯弱和無能,是男人的對性愛世界的(沉溺的)恐懼和逃脫(責任)的一種托辭。
3.譚公:婚姻的秘密在于他學到了挨打不還手的功夫.. 也許老頑童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他靠着自己的本能逃避了婚姻,甚至也逃避了愛情。
俄國的大作家屠格涅夫也是終身未婚,因為他發現了婚姻和愛情的“本質”。
——在《鄉居一月》中,拉基金宣稱“愛情裡是沒有平等的。
隻有老爺和奴隸。
所以詩人說愛情是鎖鍊,這話是有道理的。
您等着瞧吧!您大概會看到,這雙溫柔的小手多麼善于折磨人,它們是多麼含情脈脈地把一顆心撕得粉碎..您會看到,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什麼滋味..這種奴隸地位是多麼丢人”。
而在《煙》裡,波圖金也說過類似的話:“男子軟弱,女子有力,機緣更有無窮威力。
安于淡泊的生活是困難的..這裡有美貌和同情,這裡有溫暖和光明,——怎麼抗拒得了呢?你就像嬰兒撲向保姆一樣奔過去.. 反正免不了要落入什麼人的手心就是了。
”這種奴役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鐵屑投向磁石一樣。
直到有一日,“死亡來解脫我們。
”①男人是軟弱的。
至少男人在情愛世界中是軟弱的,這不僅是屠格涅夫一個人的發現,而是他那個時代的俄國大作家們的共同發現。
從普希金筆下的葉甫根尼·奧涅金開始,到萊蒙托夫筆下的畢喬林、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托爾斯泰筆下的聶赫留朵夫.. 莎士比亞發現了人的偉大也發現了人的軟弱(哈姆萊特等等),從而劃了一個時代。
而俄國的一批偉大的作家發現了男人的偉大也發現了男人的軟弱,又劃了一個時代。
隻有實際上最為“陰盛陽衰”的中國人,至今依然陶醉在“男人偉大,女人軟弱”的自以為是的迷幻夢境之中。
這也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男人的又一大奇迹。
武俠世界更是一個大男人的世界。
大俠客大豪傑、大英雄都是“男人” 的别稱。
隻有少數的優秀作家,如梁羽生寫出了卓一航①,古龍寫出傅紅雪②,而金庸則寫出了陳家洛。
在金庸的筆下,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模式:男主人公在江湖上是英雄豪邁,不愧為大俠大好漢,而在情愛裡,在女性面前卻有一種本能的卑怯、軟弱、被動。
——我們可以列出一系列這樣的名字,包括陳家洛、餘魚同、徐天宏、胡斐、苗人鳳、張無忌、石破天、令狐沖、狄雲、段譽.. 且讓我們來看一看次要人物。
《天龍八部》中有一個怪人叫趙錢孫——這自然不是他的真名,他因戰①參見瓦西列夫《情愛論》第394頁。
①梁羽生《白發魔女傳》中人物。
②古龍《天涯·明月·刀》中人物 場驚吓而又情場失意而變得有些瘋瘋癫癫,不知“我是誰”也不願知“我是誰”,隻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自稱。
簡稱趙錢孫。
(這可以是每一個人,男性)——少年時愛上了他的師妹,師妹也對他有意,不料陰差陽錯,兩人終于未能成就美好姻緣。
他的師妹小娟另嫁他人。
這對趙錢孫(我們權且呼之)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更要命的是,他四十年以來一直不明白他與師妹究竟是為什麼會陰差陽錯的。
——直到四十年後,大家都成了老者,師妹的丈夫由小譚變成了譚公,而小娟自然也就變成了譚婆。
譚婆因丐幫徐長老相邀,因而約了師兄趙錢孫一道一同趕往丐幫所在地: 譚公突然滿面怒色,向譚婆道:“怎麼?是你去叫他來的麼?怎地事先不跟我說? 瞞着我偷偷摸摸。
”譚婆怒道:“什麼瞞着你偷偷摸摸?我寫了信,要徐長老遣人送去,乃是光明正大之事。
就是你愛喝幹醋,我怕你唠叨羅嗦,甯可不跟你說。
”譚公道:“背夫行事,不守婦道,那就不該!” 譚婆更不打話,出手便是一掌,拍的一聲,打了丈夫一個耳光。
的武功明明遠比譚婆為高,但妻子這一掌打來,既不招架,亦不閃避,一動也不動的挨了她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