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耶稣----談喬峰
關燈
小
中
大
rdx.s
喬峰是帶着原罪來到這世間的,而這原罪是中國自古以來孔老先生所設下的緊箍咒,箍的喬峰悲苦一生。
如果喬峰生在唐朝,他會活得自由自在;如果喬峰生在元朝他可以叱吒風雲;如果*可是,他生在宋朝,一個講究儒家禮法的年代。在他出生時,孔夫子就已詛咒他悲苦的一生,隻因喬峰是孔夫子口中的「夷狄」之邦的人士。千百年來的中原人就拿着這隻雞毛當令箭,喬峰不過是這個傳統觀念下的千萬犧牲者之一。
一11曆艱辛苦學有成
不像其他主角的奇遇,喬峰是靠着自己的苦修實練而在武學上有所造詣。他之所以能就任丐幫幫主也是靠着履建奇功,在衆人一緻認同下而當上的。他的英姿風發,豪氣萬丈,更是令讀者心神往之。他不像慕容複一樣被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在千呼萬喚下才出場,他是很平實的一個江湖大漢。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場即遭叛變,亂雖平,而禍根已種,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二11入魔道修羅性現
七歲時,喬峰就曾顯露修羅嗜殺的本性。在受委屈無處可申時,他選擇了自力救濟,狙殺了視利的大夫,以平息其心中的怒火。随着武藝的進展,武德的觀念使他不會濫殺無辜,可是那是因為尚未觸及他生命中的最痛,當他再度受委屈時,他心中的修羅又蘇醒了。雙親遭弑,恩師被害,他都忍下來了。聚賢莊上,他也還本不欲傷人。然而朋友的背叛,他人言語的中傷,當玄難玄寂兩位「高僧」和喬峰誤殺了祈六,而兩位「高僧」當場不敢承認自己的過錯而将殺人之罪完全推加於喬峰身上時,他終於爆發了。他殺,他殺紅了眼,他殺的失去了理智。嗔念已完全籠住了他的心,報仇成了他唯一的心願。殺啊!修羅!複仇啊!喬峰!殺殺殺殺殺殺殺**.
同樣是學佛人,相對於少林高僧的空口佛理,天台山的智光大師就顯得是有道之人。智光的先知神通與詳和的神态先已使喬峰所懾服,而八句偈語的相贈與出離世間的自在,更一時感化了喬峰的心。雖然喬峰一介武人,不知佛法境界的高妙,誤以為智光為服毒自盡,但仍不減智光大師的自在潇。
遺憾的是,智光的涅盤離世隻換得喬峰一時的感動,其心中的無明仍未破除。若非喬峰的嗔心蒙智,以喬峰的見識閱曆,怎可能輕易受馬妻康敏之欺騙擺布?阿朱的死才真正的喚回了喬峰的理智與清明。阿朱以自己的性命,告訴了喬峰:複仇是要付出代價的,那代價是比仇人的死還更慘痛的。喬峰是懂了,可也來不及了,嗚呼!阿朱!若人間真有地藏王菩薩,阿朱就是了,她救離了喬峰出離地獄火無間之苦。
三11遁關外自我放逐
至此,喬峰的人生已無任何的意義。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可是他為了報仇,仇未報,摯愛已先逝。要報仇,得昧去所有情感去殺掉以往的好友,試問,情何以堪?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喬峰自最早的拒絕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債血還的報仇而轉變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現實。他躲到關外,想要過着打獵放牧的生活。然而英雄畢竟是英雄,他這塊寶玉縱使不放光芒,亦自會有識貨者來發掘,英雄是永不會寂寞的。
這也是英雄的悲哀,英雄常是身不由己的,他畢竟比修道人的自神光差上一級,他的光芒隻要不收懾就一定會是英雄,就一定要成為身不由己的英雄。
四11盡性命債清業了
人是渺小的,在勢的沖激之下,在國家命運衆生共業下,孤臣無力可回天。即使英雄如蕭峰,立下大功而為南院大王的蕭峰,在兩國利益的沖擊下,也是無法永遠苟安的。他想逃避江湖紛争,卻卷入了更大的國家之争。心流契丹血,身受南朝養育恩,一生我,一育我,蕭峰永遠處在兩難選擇的夾縫中,每一個人都在逼他做選擇。英雄不好為,好漢不好當。不幹寂寞的人會想當英雄,創一番功業,可是英雄是多少血淚所堆積出來的啊。在命運的洪流裡,在大勢的擺布下,英雄豈能盡心如意?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
攻宋則不義,不攻則不忠。古來忠孝難兩全,而今喬峰忠義難兼顧。綁架遼主退雄兵,全了宋義損遼忠。喬峰啊喬峰,做人竟是如此的困難,他遂跳下了斷崖──三十多年前他本該喪命的地方。他──一死愍恩仇,生死兩不欠。也還清了他所殺的人命,也還清了兩國的養之恩。他的死當然無法左右兩國的命運,但畢竟将戰亂阻上了一阻。他,堪稱金庸小說中的聖人。
五11題外話
若在那個時代有武林盟主之位,不消說,定是蕭遠山父子二人世襲了。雁門關外的惡戰,蕭遠山一人獨鬥二十一位江湖一等一的高手,沒人奈何的了他,若非其選擇跳崖自盡,二十一人定是盡死無疑。聚賢莊的一場惡戰,蕭峰一人獨鬥三百馀人(見天龍八部第二冊p825:*.大廳上聚着三百馀人,倘若一擁而上*..)這等戰鬥力體力真不是平常人所能有的,堪稱天下第一高手。特别的主角,特别高的武功。不過說來奇怪,從頭至尾從未見過蕭峰使動打狗棒法,大概是因為打狗棒法是仗着棒法精妙,難以顯出蕭峰之能。
喬峰是帶着原罪來到這世間的,而這原罪是中國自古以來孔老先生所設下的緊箍咒,箍的喬峰悲苦一生。
如果喬峰生在唐朝,他會活得自由自在;如果喬峰生在元朝他可以叱吒風雲;如果*可是,他生在宋朝,一個講究儒家禮法的年代。在他出生時,孔夫子就已詛咒他悲苦的一生,隻因喬峰是孔夫子口中的「夷狄」之邦的人士。千百年來的中原人就拿着這隻雞毛當令箭,喬峰不過是這個傳統觀念下的千萬犧牲者之一。
一11曆艱辛苦學有成
不像其他主角的奇遇,喬峰是靠着自己的苦修實練而在武學上有所造詣。他之所以能就任丐幫幫主也是靠着履建奇功,在衆人一緻認同下而當上的。他的英姿風發,豪氣萬丈,更是令讀者心神往之。他不像慕容複一樣被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在千呼萬喚下才出場,他是很平實的一個江湖大漢。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場即遭叛變,亂雖平,而禍根已種,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二11入魔道修羅性現
七歲時,喬峰就曾顯露修羅嗜殺的本性。在受委屈無處可申時,他選擇了自力救濟,狙殺了視利的大夫,以平息其心中的怒火。随着武藝的進展,武德的觀念使他不會濫殺無辜,可是那是因為尚未觸及他生命中的最痛,當他再度受委屈時,他心中的修羅又蘇醒了。雙親遭弑,恩師被害,他都忍下來了。聚賢莊上,他也還本不欲傷人。然而朋友的背叛,他人言語的中傷,當玄難玄寂兩位「高僧」和喬峰誤殺了祈六,而兩位「高僧」當場不敢承認自己的過錯而将殺人之罪完全推加於喬峰身上時,他終於爆發了。他殺,他殺紅了眼,他殺的失去了理智。嗔念已完全籠住了他的心,報仇成了他唯一的心願。殺啊!修羅!複仇啊!喬峰!殺殺殺殺殺殺殺**.
同樣是學佛人,相對於少林高僧的空口佛理,天台山的智光大師就顯得是有道之人。智光的先知神通與詳和的神态先已使喬峰所懾服,而八句偈語的相贈與出離世間的自在,更一時感化了喬峰的心。雖然喬峰一介武人,不知佛法境界的高妙,誤以為智光為服毒自盡,但仍不減智光大師的自在潇。
遺憾的是,智光的涅盤離世隻換得喬峰一時的感動,其心中的無明仍未破除。若非喬峰的嗔心蒙智,以喬峰的見識閱曆,怎可能輕易受馬妻康敏之欺騙擺布?阿朱的死才真正的喚回了喬峰的理智與清明。阿朱以自己的性命,告訴了喬峰:複仇是要付出代價的,那代價是比仇人的死還更慘痛的。喬峰是懂了,可也來不及了,嗚呼!阿朱!若人間真有地藏王菩薩,阿朱就是了,她救離了喬峰出離地獄火無間之苦。
三11遁關外自我放逐
至此,喬峰的人生已無任何的意義。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可是他為了報仇,仇未報,摯愛已先逝。要報仇,得昧去所有情感去殺掉以往的好友,試問,情何以堪?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喬峰自最早的拒絕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債血還的報仇而轉變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現實。他躲到關外,想要過着打獵放牧的生活。然而英雄畢竟是英雄,他這塊寶玉縱使不放光芒,亦自會有識貨者來發掘,英雄是永不會寂寞的。
這也是英雄的悲哀,英雄常是身不由己的,他畢竟比修道人的自神光差上一級,他的光芒隻要不收懾就一定會是英雄,就一定要成為身不由己的英雄。
四11盡性命債清業了
人是渺小的,在勢的沖激之下,在國家命運衆生共業下,孤臣無力可回天。即使英雄如蕭峰,立下大功而為南院大王的蕭峰,在兩國利益的沖擊下,也是無法永遠苟安的。他想逃避江湖紛争,卻卷入了更大的國家之争。心流契丹血,身受南朝養育恩,一生我,一育我,蕭峰永遠處在兩難選擇的夾縫中,每一個人都在逼他做選擇。英雄不好為,好漢不好當。不幹寂寞的人會想當英雄,創一番功業,可是英雄是多少血淚所堆積出來的啊。在命運的洪流裡,在大勢的擺布下,英雄豈能盡心如意?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
攻宋則不義,不攻則不忠。古來忠孝難兩全,而今喬峰忠義難兼顧。綁架遼主退雄兵,全了宋義損遼忠。喬峰啊喬峰,做人竟是如此的困難,他遂跳下了斷崖──三十多年前他本該喪命的地方。他──一死愍恩仇,生死兩不欠。也還清了他所殺的人命,也還清了兩國的養之恩。他的死當然無法左右兩國的命運,但畢竟将戰亂阻上了一阻。他,堪稱金庸小說中的聖人。
五11題外話
若在那個時代有武林盟主之位,不消說,定是蕭遠山父子二人世襲了。雁門關外的惡戰,蕭遠山一人獨鬥二十一位江湖一等一的高手,沒人奈何的了他,若非其選擇跳崖自盡,二十一人定是盡死無疑。聚賢莊的一場惡戰,蕭峰一人獨鬥三百馀人(見天龍八部第二冊p825:*.大廳上聚着三百馀人,倘若一擁而上*..)這等戰鬥力體力真不是平常人所能有的,堪稱天下第一高手。特别的主角,特别高的武功。不過說來奇怪,從頭至尾從未見過蕭峰使動打狗棒法,大概是因為打狗棒法是仗着棒法精妙,難以顯出蕭峰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