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複.慕容博

關燈
這一對父子我們已經很熟悉.為了圖謀複國.他們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費盡心機.不擇手段.

    因而成了"天龍八部"的世界中的最大的罪惡之源和最大的魔頭.

    看起來他們倆并沒有發瘋.不像武三通那樣蓬頭垢面.不像謝遜那樣兇殘可怖.甚至不像李莫愁那樣濫殺無辜.他們形象儒雅.俊美.聲名很大.很好.行為……那就另當别論了.其實他們早已病入膏肓.比武三通.謝遜更加不可救藥.也比李莫愁作惡更多.隻不過一切都在暗中進行.一時不為人知罷了.正如他們的瘋狂病态不為人知一樣.

    慕容博不僅是蕭峰一家的大仇人.也是雁門關外那場慘禍的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他事後就詐死埋名.躲進少林寺中.隻有少林寺老僧發現了他已病入膏肓.那當然不是生理上的病.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治頑症.慕容複俊美潇灑.武功超群.機智過人.他的表妹王語嫣對他锺情至深.然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也已病入膏肓.但作者卻知道.并且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出來.

    第一次的暗示.是在第三十一回書中.逍遙派掌門人無涯子擺下的那個圍棋珍珑.彷佛是一面鏡子.能照出每一位下棋者的靈魂形象.慕容複解棋之時.聽到鸠摩智說"你連我在邊角上的糾纏也擺脫不了.還想逐鹿中原麽?"於是"眼前漸漸模糊.棋局上的白子黑子似乎都化作了将官士卒.東一團人馬.西一塊陣營.你圍住我.我圍住你.互相糾纏不清的厮殺.慕容複眼睜睜見到.己方白旌白甲的兵馬被黑旌黑甲的敵人圍住了.左沖右突.始終殺不出重圍.心中越來越是焦急:"我慕容氏天命已盡.一切枉費心機.我一生盡心竭力.終究化作一場春夢!時也命也.

    夫複何言?"突然間大叫一聲.撥劍便往頸中刎去."----若非段譽及時相救.慕容複已一命嗚呼了.他的病态幻覺.精神錯亂已在此暴露端倪.

    第二次暗示.是在小說的第四十六回書中.西夏公主公開招驸馬.慕容複見此良機.自然不肯錯過.他當然不是為了求愛而去.而是奔那驸馬爺的位置而去的.他也不隻是想作驸馬.而是想借西夏姻親之兵.幫他複興大燕帝國.他明知表妹王語嫣對他一往情深.而他自己卻因事業第一.對此并無反應.這一回要争驸馬.更是宣判王語嫣情愛的死刑.連風波惡等人都過意不去.

    自己打自己的耳光.還說是打蒼蠅.王語嫣為此自殺.卻被段譽等人救起.段譽勸慕容複要以愛情為重.慕容複反以為他别居用心.終於直接将段譽投入枯井.間接将王語嫣逼入枯井.成就了段譽對王語嫣的一片癡情.而慕容複的瘋狂之病也進一步加深.

    且說他去争驸馬的經曆.西夏公主命一宮女問每位來賓三個問題:一個是你生平在什麽地方最是逍遙快樂?二是你生平最愛之人叫什麽名字?三是你所愛之人相貌如何?----這三個問題極其簡單.誰都能答的上來.當然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問者自是别有深意.作者金庸則又有巧中之巧.這三個問題倒變成了人物性格的考題.比如包不同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小時候在一家瓷器店做學徒.老闆欺侮虐待.日日打罵.有一日我狂性大發.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壺.花瓶人像.一股腦兒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而段譽則回答說平生最快樂逍遙的地方乃是"在一口枯井的爛泥之中"……這都表現出了人物性格.但是慕容複呢?----這問題他聽那宮女問過四五十人.但問到自己之時.突然間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他一生營營役役.不斷為複興燕國而奔走.可說從未有過什麽快樂之時.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強.名滿天下.江湖上對之無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滿.但他内心.實在是從來沒感到過真正快樂過.他呆了一呆.說道:"要我覺得真正快樂.那是将來.不是過去."那宮女還道慕容複與宗贊王子等人是一般說法.要等招為驸馬.與公主成親那才真正的喜樂.卻不知慕容複所說的快樂.乃是将來身登大寶.成為大燕的中興之主.那宮女又問:"公子生平最愛之人叫什麽名字?"慕容複一怔.沉吟片刻.歎了口氣.說道:"我沒有什麽最愛的人."----一個人居然沒有什麽最愛之人.這人還叫人嗎?慕容複雖似正常.其實病入膏肓了.

    書中對慕容複的病态的第三次暗示----這回不是暗示.而是明寫了---是在小說的第五十回.小說的結尾處.段譽等人看到慕容複坐在墳頭上.讓一群鄉村小孩朝拜.慕容複對這群小孩說:"衆愛卿平身.朕既興複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這真是典型的白日夢.慕容複是真的瘋了.不可救藥了.那還有啥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