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武功(2)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今天講,今天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代。
但是和平發展的時代,是不是讓我們把軍隊都解散,武器都銷毀,那樣能不能和平發展?和平發展靠什麼來保證?如果我們沒有人民解放軍的萬裡長城,我們怎麼能夠和平發展?所以,偏于左和偏于右的理解,都會造成麻煩。
那麼社會上很多人理解不好武俠小說,就是因為他把"武"簡單地想像為暴力、打鬥--而也的确社會上有那麼一些數量不少的武俠小說,粗制濫造的武俠小說,确實裡面充滿了無聊的、低級的打鬥,成為一種某種意義上的武打教科書。
那些書确實産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那些書是使武俠小說被一些人看不起的真正的原因。
如果有人說,自己不喜歡武俠小說,那是可以理解的。
前幾年,王朔先生批評金庸小說的時候,他講的一些道理,對于金庸的小說可能是不合适的。
但是對于其他一些武俠小說,它是擊中要害的。
王朔先生說,那些武俠小說一上來就沒有理由地亂打一氣,誰跟誰好像都懷着深仇大恨似的,上來沒什麼道理就亂打一氣!我們知道,金庸小說不是這樣的。
但是确實有一大批小說是那樣的,所以對那些小說來講,王朔先生批評得有道理。
那麼為什麼武俠迷們普遍地推崇金庸的小說呢?其實,我知道很多讀者,隻喜歡讀金庸的小說,并不喜歡讀其他武俠小說,道理何在?也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它抓住了"武"的豐富的内涵,它不是把"武"變成一個打架的展示,用一個藝術術語來說,叫"武戲文唱"。
金庸就是充分地做到了"武戲文唱"。
"武戲文唱"本來是一個京劇術語,京劇裡面有武戲,有文戲,那麼優秀的作品,多數是文戲。
但是武戲裡面也一樣地出大師,比如說,蓋叫天--一樣地出大師。
那麼怎麼能夠出大師?如果這個武戲,隻是在台上折跟頭,打把式,這成不了大師的。
武戲要文唱,武戲要唱出精神,唱出文化來。
從金庸的作品來看,金庸的"武戲文唱",他就是做到了把武打給藝術化、道德化、觀賞化。
如果不這樣,如果你是反藝術的,不好看的;你是反道德的,不合倫理的,那就不會擁有那麼多的,熱愛他作品的讀者。
如果我們今天借助視覺藝術的術語,可以說金庸筆下的武打是具有視覺美的。
這一點,不太容易理解。
有人說,打架還有什麼視覺美嗎?是不是在美化暴力呢?這一點,我們要抛開具體的道德立場來客觀地看待。
在人的本性中,是有一種要觀賞力量,觀賞災難的這樣一種潛在的欲望的。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遇到災難,可是,大家都喜歡看災難片。
災難片的票房是很高的。
美國大片演一個地球毀滅,一艘船沉沒,觀衆非常多,都喜歡看那種非常刺激的、非常風險的影片,為什麼?這透露出一種,人性中什麼樣的奧秘?我們一大幫人坐在一個黑暗的大廳裡面,自己很安全,吃着薯條,然後看着銀幕上人家在倒黴,在地震,在山崩、海裂,這是一種人的本性。
人在他人的災難中,切實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當那個時刻你意識到,啊!俺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這是人的一種本性。
就跟看災難,看暴力,本來是合乎人的本能的,但是人要把這個本能,和現實中的道德區别開,你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去幸災樂禍,在現實生活中幸災樂禍的這種東西呢,應該在藝術中得到化解。
而金庸所寫的這種視
但是和平發展的時代,是不是讓我們把軍隊都解散,武器都銷毀,那樣能不能和平發展?和平發展靠什麼來保證?如果我們沒有人民解放軍的萬裡長城,我們怎麼能夠和平發展?所以,偏于左和偏于右的理解,都會造成麻煩。
那麼社會上很多人理解不好武俠小說,就是因為他把"武"簡單地想像為暴力、打鬥--而也的确社會上有那麼一些數量不少的武俠小說,粗制濫造的武俠小說,确實裡面充滿了無聊的、低級的打鬥,成為一種某種意義上的武打教科書。
那些書确實産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那些書是使武俠小說被一些人看不起的真正的原因。
如果有人說,自己不喜歡武俠小說,那是可以理解的。
前幾年,王朔先生批評金庸小說的時候,他講的一些道理,對于金庸的小說可能是不合适的。
但是對于其他一些武俠小說,它是擊中要害的。
王朔先生說,那些武俠小說一上來就沒有理由地亂打一氣,誰跟誰好像都懷着深仇大恨似的,上來沒什麼道理就亂打一氣!我們知道,金庸小說不是這樣的。
但是确實有一大批小說是那樣的,所以對那些小說來講,王朔先生批評得有道理。
那麼為什麼武俠迷們普遍地推崇金庸的小說呢?其實,我知道很多讀者,隻喜歡讀金庸的小說,并不喜歡讀其他武俠小說,道理何在?也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它抓住了"武"的豐富的内涵,它不是把"武"變成一個打架的展示,用一個藝術術語來說,叫"武戲文唱"。
金庸就是充分地做到了"武戲文唱"。
"武戲文唱"本來是一個京劇術語,京劇裡面有武戲,有文戲,那麼優秀的作品,多數是文戲。
但是武戲裡面也一樣地出大師,比如說,蓋叫天--一樣地出大師。
那麼怎麼能夠出大師?如果這個武戲,隻是在台上折跟頭,打把式,這成不了大師的。
武戲要文唱,武戲要唱出精神,唱出文化來。
從金庸的作品來看,金庸的"武戲文唱",他就是做到了把武打給藝術化、道德化、觀賞化。
如果不這樣,如果你是反藝術的,不好看的;你是反道德的,不合倫理的,那就不會擁有那麼多的,熱愛他作品的讀者。
如果我們今天借助視覺藝術的術語,可以說金庸筆下的武打是具有視覺美的。
這一點,不太容易理解。
有人說,打架還有什麼視覺美嗎?是不是在美化暴力呢?這一點,我們要抛開具體的道德立場來客觀地看待。
在人的本性中,是有一種要觀賞力量,觀賞災難的這樣一種潛在的欲望的。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遇到災難,可是,大家都喜歡看災難片。
災難片的票房是很高的。
美國大片演一個地球毀滅,一艘船沉沒,觀衆非常多,都喜歡看那種非常刺激的、非常風險的影片,為什麼?這透露出一種,人性中什麼樣的奧秘?我們一大幫人坐在一個黑暗的大廳裡面,自己很安全,吃着薯條,然後看着銀幕上人家在倒黴,在地震,在山崩、海裂,這是一種人的本性。
人在他人的災難中,切實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當那個時刻你意識到,啊!俺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這是人的一種本性。
就跟看災難,看暴力,本來是合乎人的本能的,但是人要把這個本能,和現實中的道德區别開,你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去幸災樂禍,在現實生活中幸災樂禍的這種東西呢,應該在藝術中得到化解。
而金庸所寫的這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