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金庸人物

關燈
阿朱---------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天哪,這麼嚴肅的哲學問題,怎麼就堪堪落在了小女子阿朱身上。

    三個時辰前,阿朱還與自己的情郎描繪着美好的未來生活,一旦解了喬峰的心結便“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你狩獵來我織縫,你放馬來我牧羊。

    依着愛人堅實的臂膀,阿朱已然觸摸到了幸福,一絲嬌羞、一絲甜蜜纏繞着靈動而美麗的阿朱。

    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願意,心意相通後的阿朱和喬峰滿懷希望的踏上了去往了結痛苦的小鏡湖。

    不過短短六個小時,一切都變了,所謂的現實把阿朱逼進了絕望的深淵。

    蕭聲咽,阿朱問:時間,你就真的這麼無情?蒼天,你就真的天妒紅顔?難道真的一語成忏“真正相愛的早晚要分離”?鏡湖傷别,斷橋邊,阿朱飄然落下,如一粒塵埃。

    喬峰明白了,人都要是化為塵埃的。

    喬峰不明白,阿朱為何要出此下策。

    阿朱用最後的力氣說出了兩個字:為你。

    喬峰終于懂得了愛人的心。

    如果殺死了段正淳,那麼整個大理國都會是喬峰的敵人,從此以後隻怕喬峰再也沒有安生日子好過了。

    “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後公布的答案------雖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 生存還是死亡,阿朱選擇了死亡,為愛情。

    淚眼倚樓,悠悠夢裡尋。

    恍兮忽兮間聽見江湖巷談:阿朱死,乃必然。

    阿朱不死,喬峰雖受盡天下苦,一句“得妻如此,複有何憾?”便可化苦為甘,又怎會輕訣紅塵。

    阿朱死了,喬峰萬念俱毀,雁關外不過是延遲的佳期。

    阿朱死隻是為喬峰之死寫下序曲。

    阿朱真傻,如果她多活一天,喬峰也可多活一日。

    九泉下的阿朱如知此間過節可會“忍淚佯低面”,心亂。

    又是江湖中人以杞人之心度阿朱之腹了。

    阿朱是何等乖巧的女子,她即能維妙維肖的模仿江湖中任何人,沒有絕頂的聰明,沒有睿智的思想是萬難的。

    送阿朱上奈何橋的馬夫人也僅僅是因為一句不為外人道的情話才識破機關,所以,阿朱會做出的是自己認為正确的選擇。

    阿朱易容為段正淳,是想化解愛人心中的仇恨,用自己的死去維護喬峰的生命,如此又怎會有半句的埋怨和絲毫的後悔。

    阿朱作出的最後選擇喬峰是懂了,江湖中人慢慢也琢磨出一些道理。

    人一生總要面臨無數次的選擇,不管處于多麼兩難的境地,都應該有一個答案。

    智者說,選擇于人的一生不是無可無不可的,一次選擇就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一如下面這些故事:做王子還是做佛陀:悉達多太子閱盡了人間繁華、聲色犬馬。

    一日深夜,在目睹了宮女睡态之醜後,終于作出選擇,毅然離開王宮,做了和尚。

    幾經磨難,悉達多王子成了佛。

    王子的選擇送給了人世間一個普度衆生的釋迦牟尼。

    要江山還是要愛情:A、阿朱的公子爺慕容複就面臨過這樣的選擇。

    應征西夏女婿可以為自己未來的江山找到一座靠山,選擇王語嫣則可以享受愛的甜美。

    慕容複選擇了,結果是自己瘋了,愛情也沒了。

    B、本應該繼承皇位的溫莎公爵,愛上了一個皇家不能接納的女人,公爵選擇了愛情,放棄了王位。

    溫莎公爵因選擇産生的一段佳話被無數愛情至上者傳唱不息。

     要生命還是要愛情:A、梁山伯與祝英台,兩個不在同一階層的戀人選擇了愛情,放棄了生命。

    蝶兒雙飛,一段遠古的愛情,一首千年的絕唱因選擇而美麗、動魄。

    B、朱麗葉與羅密歐兩人驚天動地的愛情亦不能消除家族的百年仇恨。

    愛情這杯美酒兩人隻能在天國共飲,共合一曲“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倆的選擇”的天籁之音。

     某甲,一次渡海時遇到風浪,因怕被淹死,祈求上帝把他變成一條小魚,于是他變成了一條小魚;遊水時卻遇上了一條大魚又急忙乞求變成大魚;不久大魚遇上了鲨魚,上帝應求把他變成了鲨魚,沒想到變成後鲨魚後又遇上了捕鲸人,決定還是做人。

    變回人後,一次渡海時遇到風浪,船被打翻,某甲被淹死了。

    契诃夫說:“要是已經活過來的那段人生,隻是個草稿,那該有多好。

    ”另一個聲音說:“完美是種理想,允許你10次修改也不會沒有遺憾。

    ” 康敏---------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夫子對這句話裡包含的兩類人有一個界定,即“近則不孫,遠則生怨”的女子和小人。

    這樣兩類人其中之一類表現出來的品性已經讓好人感覺到可怕了,倘若恰又是女子和小人正好是一個人,那會是怎麼樣一個狀況?康敏告訴了江湖中人,被她糾纏上會是怎麼一個後果。

    頂天立地的喬峰不就因為在英雄大會上沒有看她一眼而招來殺生之禍。

    “遠則生怨”,沒錯。

    離開段正淳後,康敏嫁給了丐幫長老馬大元,從身份、地位、浪漫、情調、錢财等諸多方面馬大元都遠遜于段王爺,享受過無限風光的康敏怎奈得住寂寞獨處,怎容忍“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的自己隻面對無情無趣的馬大元一人。

    “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借問歎者誰?”自雲美人婦,長期的獨居深閨讓康敏自歎自憐,終于可以一展自己姿色的機會來了。

    洛陽城百花會,康敏自忖自己貌勝貂蟬、媚過達姬,與她相比,百花都會含羞低頭,天下男子還不得為她寝食難安?也正如康敏所想像的那樣,她從衆多的男子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美帶給他們的欲望,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喬峰來了,出衆的喬峰一出現便吸引了康敏的注意,她同樣以為喬峰也會和其他男子一樣,對她的美不會視而不見,可是康敏想錯了,喬峰隻顧與群雄豪飲,看都沒有看她一眼。

    康敏憤怒了,“地獄沒有比被蔑視的女人更猛烈的怒火”。

    康敏内心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了,她要喬峰為自己的無知行為付出代價。

    康敏以後對待喬峰的種種行為很難找到一個合适詞來形容,也許“小人”之說最适合她陰暗的心理。

    小人是什麼?餘秋雨先生說:如果說得清定義,小人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

    小人是一種很難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約略能說的隻是這個“小”,既不是指年齡,也不是指地位。

    餘先生說,小人基本上不犯法,因此法律制裁不了小人,因此這也是小人更讓人感到可怕的地方。

    比如《小浒傳》中的無賴小人牛二,纏上英雄楊志,楊志一躲再躲也躲不開,隻能把他殺了,但犯法的是楊志,不是牛二。

    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住一具高貴的生命,高貴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

    果如是,康敏開始了對喬峰的瘋狂報複。

    當她一身缟素出現在杏子林的時候,江湖英雄誰能想到一場武林浩劫會始于她這樣一個怯弱的小女子之手。

    當事情大白于天下後,人們對她這樣的女人感到怕了,在今後的交往中,人們會因存在過的康敏而彼此産生不信任,彼此防範。

    君子們也很難蕩坦示人了,因為連喬峰這樣的大英雄都會引來無妄之災,還是躲進小樓的好。

    那麼面對康敏、牛二這般的小人,好人除了躲着就别無它法了嗎?還是引用餘秋雨先生說的:“我們死都不怕,還怕小人嗎?”臨死之前康敏從阿紫身上體會到了陰毒是什麼滋味,阿紫扔下的兩個字“活該”更讓康敏覺得找到了知音,畢竟世上還是有人懂得自己。

    康敏知道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就像喬峰要為自己的“狂傲”付出代價一樣。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