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清朝局
關燈
小
中
大
:'若無事,歸我半。
事不測,則諸君盡留之,'"則可見一斑。
乾隆所寵愛的權相和珅,到抄家時,其财産後人估計可達八萬萬兩之多!"八萬萬兩"的估計是否正确,無從詳核,但可以參看焦循《憶書》所記的一段話:"吳縣石遠梅,以販珠為業,一小匣,錦囊緼裹,以赤金作丸,破之,則大珠在焉:重者一粒價二十萬,輕者或一萬,至輕者亦八千、--争買之,唯恐不得。
餘嘗以問遠梅,曰:'所以獻和中堂(珅)也,中堂每日清晨以珠作食,故心竅靈明,過目即記,……珠之舊者與已穿孔者不中用,故海上之人,不憚風濤。
今日之貨,無如此物之奇昂者也!'"當時官僚的驕奢貪谄的駭人情況可以推見。
至于民間"素封"地主,其豪富程度,也并不十分遜色,如清代皇族昭槤所記:"本朝輕薄徭稅,休養生息,百有餘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戶相望,實有勝于前代。
京師如米賈(gǔ)祝氏,自明代起家,富逾王侯,其家屋宇至千餘間,園亭瓌麗,人遊十日未竟其居。
……懷柔郝氏,膏腴萬頃,……純皇帝(乾隆)嘗駐跸其家,進奉上方水陸珍錯至百餘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輿儓奴隸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費至十餘萬雲!"(注:見《嘯亭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條。
又言:"王氏……築室萬間,招集優伶,耽于聲色;近日其家已中落,然聞其子弟雲,器皿變置,猶足食五十載,--其他可知矣!")《永憲錄》記載的"山西富戶王泰來,家有現銀一千七百萬兩有奇!"所有這些統治、剝削階級的駭人聽聞的用度,都從哪裡來呢?就來自窮苦人民的身上。
那時候窮人生活的一般具體情況是甚麼光景,我們還找不到很好的紀錄。
《紅樓夢》裡劉姥姥的話雖不詳細,或可聊供我們參考想象,她在看到賈府吃螃蟹時,曾算過一筆帳:"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銀子)一斤;十斤五錢。
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
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這是文學作品,當然不能即作史料來拘看而計算其"賬目";但如以乾隆時代一般糧價每石不過一兩五錢而計,四口之家如每月約需一石二鬥、每年需十五石,則合銀二十二兩有餘。
所寫并無誇張。
和《紅樓夢》約略同時的《儒林外史》寫南方窮念書人教館,每年束脩十二兩銀子,生活是敝衣、陋屋、白粥、小菜,--這還不就是最窮苦無告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因為這還是基本上衣食俱足的飽暖生活。
揚州興化人鄭闆橋,自稱"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在範縣做小官時寫信給他弟弟,提到本族一家的生活,說:"可憐我東門人,取魚撈蝦,撐船結網,破屋中吃秕糠,啜麥粥,搴取荇葉蘊頭蔣角煮之,旁貼荞麥鍋餅,便是美食--幼兒女争吵。
每一念及,真含淚欲落也。
""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暇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雙手捧碗,縮頸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嗟乎嗟乎!……"這恐怕是江北一般農家的景況,--還算"小康"吧。
窮苦勞動人民的生活還要苦。
《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寫農民是"替人家做着幾塊田,收些稻,都被田主斛的去了;父親得病,死在家裡,竟不能有錢買口棺木。
"也可算是一種例證。
從乾隆後期開始的人民反抗,正是他們實在活不下去的結果。
滿人舒坤批《随園詩話》有一條說:"福康安則……心術較和珅為稍純,而才具遠遜,十八歲即為川督;天下總督除直隸、兩江外,皆作遍。
福康安為人,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以冰糖和灰堆假山,以白蠟和灰塗院牆,以白绫緞裱糊牆壁。
其出兵也,私帶侍女,皆為男妝;每日所食,用銀至二百(兩),每站所
事不測,則諸君盡留之,'"則可見一斑。
乾隆所寵愛的權相和珅,到抄家時,其财産後人估計可達八萬萬兩之多!"八萬萬兩"的估計是否正确,無從詳核,但可以參看焦循《憶書》所記的一段話:"吳縣石遠梅,以販珠為業,一小匣,錦囊緼裹,以赤金作丸,破之,則大珠在焉:重者一粒價二十萬,輕者或一萬,至輕者亦八千、--争買之,唯恐不得。
餘嘗以問遠梅,曰:'所以獻和中堂(珅)也,中堂每日清晨以珠作食,故心竅靈明,過目即記,……珠之舊者與已穿孔者不中用,故海上之人,不憚風濤。
今日之貨,無如此物之奇昂者也!'"當時官僚的驕奢貪谄的駭人情況可以推見。
至于民間"素封"地主,其豪富程度,也并不十分遜色,如清代皇族昭槤所記:"本朝輕薄徭稅,休養生息,百有餘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戶相望,實有勝于前代。
京師如米賈(gǔ)祝氏,自明代起家,富逾王侯,其家屋宇至千餘間,園亭瓌麗,人遊十日未竟其居。
……懷柔郝氏,膏腴萬頃,……純皇帝(乾隆)嘗駐跸其家,進奉上方水陸珍錯至百餘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輿儓奴隸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費至十餘萬雲!"(注:見《嘯亭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條。
又言:"王氏……築室萬間,招集優伶,耽于聲色;近日其家已中落,然聞其子弟雲,器皿變置,猶足食五十載,--其他可知矣!")《永憲錄》記載的"山西富戶王泰來,家有現銀一千七百萬兩有奇!"所有這些統治、剝削階級的駭人聽聞的用度,都從哪裡來呢?就來自窮苦人民的身上。
那時候窮人生活的一般具體情況是甚麼光景,我們還找不到很好的紀錄。
《紅樓夢》裡劉姥姥的話雖不詳細,或可聊供我們參考想象,她在看到賈府吃螃蟹時,曾算過一筆帳:"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銀子)一斤;十斤五錢。
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
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這是文學作品,當然不能即作史料來拘看而計算其"賬目";但如以乾隆時代一般糧價每石不過一兩五錢而計,四口之家如每月約需一石二鬥、每年需十五石,則合銀二十二兩有餘。
所寫并無誇張。
和《紅樓夢》約略同時的《儒林外史》寫南方窮念書人教館,每年束脩十二兩銀子,生活是敝衣、陋屋、白粥、小菜,--這還不就是最窮苦無告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因為這還是基本上衣食俱足的飽暖生活。
揚州興化人鄭闆橋,自稱"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在範縣做小官時寫信給他弟弟,提到本族一家的生活,說:"可憐我東門人,取魚撈蝦,撐船結網,破屋中吃秕糠,啜麥粥,搴取荇葉蘊頭蔣角煮之,旁貼荞麥鍋餅,便是美食--幼兒女争吵。
每一念及,真含淚欲落也。
""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暇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雙手捧碗,縮頸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嗟乎嗟乎!……"這恐怕是江北一般農家的景況,--還算"小康"吧。
窮苦勞動人民的生活還要苦。
《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寫農民是"替人家做着幾塊田,收些稻,都被田主斛的去了;父親得病,死在家裡,竟不能有錢買口棺木。
"也可算是一種例證。
從乾隆後期開始的人民反抗,正是他們實在活不下去的結果。
滿人舒坤批《随園詩話》有一條說:"福康安則……心術較和珅為稍純,而才具遠遜,十八歲即為川督;天下總督除直隸、兩江外,皆作遍。
福康安為人,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以冰糖和灰堆假山,以白蠟和灰塗院牆,以白绫緞裱糊牆壁。
其出兵也,私帶侍女,皆為男妝;每日所食,用銀至二百(兩),每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