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十裡街·葫蘆廟
關燈
小
中
大
早在我去蘇州之前,劇組美工人員已經開到水鄉古鎮角直。經過個把月的努力,場景十裡街、葫蘆廟、甄士隐務一都搭出來了。劇組人員是過了春節陸續南下的。全班人馬到齊,已經是燈節之後了;而且先在嘉善一所舊宅子中拍了一些甄士隐家中書房内的鏡頭,然後才來到角直。
角直,這個姑蘇城東南六七十裡路程、金雞湖畔的小鎮,卻是大大有名的。從現代來說:它是葉聖陶老先生年青時出教書的地方葉老的創造生涯,是從這裡開始的,早期在文學研究會的創作。不少都是在這個幽靜的小鎮上寫成的。當年到這裡不通陸路,隻有水路。要坐着腳劃船,嘩啦嘩啦地劃來。
角直,有極著名的古刹保聖寺。廟中的羅漢據傳是唐代楊會之所塑,是我國最古老的塑像,比著名的元代劉元塑,還要早二百多年。半世紀前,這著名的羅漢堂已殘破不堪,羅漢像也隻剩下八尊。後來葉恭綽先生倡導,由著名建築家梁思成先生設計施工,把殘破的羅漢堂,改建成為陳列館,加了防火、防水措施,總算将這珍貴的古文物保存下來。而更重要的是對塑像本身,未加任何修補粉飾,保存着原有的神态風格。這就叫作“整舊如舊”,是保存古文物的典範。可惜的是,不少人不懂這點道理,使不少古建築在修繕中反而受到破壞。
角直,如再往上追溯曆史人,那就更久遠,可以遠溯到唐代。名詩人陸龜蒙的故裡,鬥鴨池的所在地。不過這些不必多說了,所要說的隻是《紅樓夢》。
《紅樓夢》一開始寫的不是京城,卻是蘇州:
按那石上書式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阊門……這阊門外有個十裡街,街街内有個仁清巷,巷内有個古廟,因地方狹窄,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房住着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隐……
“甄”者、真也,“費”者、廢也,“士隐”者、事隐也。讀者可鑒,《紅樓夢》是假的;而這姑蘇城、阊門等等卻還是真的。但在今天蘇州阊門外,又如何能找到二百年前的仁清巷、葫蘆廟呢?──自然這又是假的了。
角直小街,不足一丈寬。古老的石闆路,卻很熱鬧,路頂頭便是河,狹窄的小街盡頭對着一座高高的小石橋,在石橋搭一個小牌樓,與上三個字,便是十裡街了。街中間轉進去,一條短巷,一座古刹,便是著名的保聖寺,寺門換塊用“米波羅”塑料作的匾,就是葫蘆廟了。妙在廟門前有座古老的石井,而且還有井亭,正好讓小沙彌打水,古老的意境多麼理想啊!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中,真真假假,誰能弄得清呢?第一、二集中有不少鏡頭,請觀衆在熒屏上細細地去觀賞研究吧!
角直,這個姑蘇城東南六七十裡路程、金雞湖畔的小鎮,卻是大大有名的。從現代來說:它是葉聖陶老先生年青時出教書的地方葉老的創造生涯,是從這裡開始的,早期在文學研究會的創作。不少都是在這個幽靜的小鎮上寫成的。當年到這裡不通陸路,隻有水路。要坐着腳劃船,嘩啦嘩啦地劃來。
角直,有極著名的古刹保聖寺。廟中的羅漢據傳是唐代楊會之所塑,是我國最古老的塑像,比著名的元代劉元塑,還要早二百多年。半世紀前,這著名的羅漢堂已殘破不堪,羅漢像也隻剩下八尊。後來葉恭綽先生倡導,由著名建築家梁思成先生設計施工,把殘破的羅漢堂,改建成為陳列館,加了防火、防水措施,總算将這珍貴的古文物保存下來。而更重要的是對塑像本身,未加任何修補粉飾,保存着原有的神态風格。這就叫作“整舊如舊”,是保存古文物的典範。可惜的是,不少人不懂這點道理,使不少古建築在修繕中反而受到破壞。
角直,如再往上追溯曆史人,那就更久遠,可以遠溯到唐代。名詩人陸龜蒙的故裡,鬥鴨池的所在地。不過這些不必多說了,所要說的隻是《紅樓夢》。
《紅樓夢》一開始寫的不是京城,卻是蘇州:
按那石上書式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阊門……這阊門外有個十裡街,街街内有個仁清巷,巷内有個古廟,因地方狹窄,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房住着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隐……
“甄”者、真也,“費”者、廢也,“士隐”者、事隐也。讀者可鑒,《紅樓夢》是假的;而這姑蘇城、阊門等等卻還是真的。但在今天蘇州阊門外,又如何能找到二百年前的仁清巷、葫蘆廟呢?──自然這又是假的了。
角直小街,不足一丈寬。古老的石闆路,卻很熱鬧,路頂頭便是河,狹窄的小街盡頭對着一座高高的小石橋,在石橋搭一個小牌樓,與上三個字,便是十裡街了。街中間轉進去,一條短巷,一座古刹,便是著名的保聖寺,寺門換塊用“米波羅”塑料作的匾,就是葫蘆廟了。妙在廟門前有座古老的石井,而且還有井亭,正好讓小沙彌打水,古老的意境多麼理想啊!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中,真真假假,誰能弄得清呢?第一、二集中有不少鏡頭,請觀衆在熒屏上細細地去觀賞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