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紅樓》末世魂(1)
關燈
小
中
大
末世《紅樓》末世魂
——賞戴敦邦畫冊
一日上街淘書,得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戴郭邦新繪全本《紅樓夢》。
回家選得月朗風清之日,無人幹擾之時,便翻開細細玩看。
一上來,有突兀感。
另一派氣氛,另一種格調。
開頭一幅,“賈夫人仙逝揚州城”,是一叟一幼女嚎哭于一窄床邊上。
窮極四壁之感。
寫意不像寫意,寫實不像寫實。
林夫人之寝室是此等格局嗎?林如海再不濟賈府,也是探花出身,官及鹽務使。
雖則死喪乃悲哀事,但悲哀也是有品有位的。
賈敏發喪不如秦可卿那麼形式的莊重,但江南家室,書香之雅,另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
于是覺“黛玉喪母”圖太寒酸。
而“賈母行樂”圖太臃腫。
男性人物似拟北方風味,卻嫌笨拙。
如柳湘蓮訓薛蟠圖,完全沒有了才藝柳郞的氣韻。
粗魯,無豐神。
而女性人物之風情妖娆,則為過去《紅樓》畫中聞所未聞。
如“齡官嘔薔”圖,如“迎女歸元”圖。
故事與人物倒畫出了,但使我想起的卻是“三言”“二拍”之流的插畫。
看出的是市井間奔湧的喜怒哀樂,仿佛财主日子的折騰,而不像世家深宅大院。
處處有小家窄門,内外不分,一股子男女混雜的濁氣。
而《紅樓夢》的特殊氣息,大觀園的幽深女兒國景象,以及那一種榮衰之落差,那一番富麗與凄涼的交織卻找不到了。
失落惘然之際,不妨放下兩日,過後又看。
也許,須得一個過程。
因為心中有許多《紅樓夢》的版圖積累在那裡,一上來,總是希望一種順,像喝水一樣,習慣性地欣賞。
對于一個對《紅樓夢》懷有年深月久的眷戀和成見乃至偏見的人,必須懷着開放的胸襟來看戴畫,才會有新的收獲納入心扉。
令我欽佩的是,畫家戴郭邦不甘于隻讓人家以懷舊之情來欣賞畫冊《紅樓夢》,他不是那種隻想借助于曹雪芹神力影響來敷衍自己的畫卷的畫匠。
戴君是想畫出他心目中《紅樓夢》,他心目中的諸人和諸種世态表情。
在他筆下的《紅樓》情态,有的甚至是為文學家所忽略,有的則是作為文學,尤其是含蓄的中國傳統文學難以表達的。
在畫家的筆下,也應當允許“另部《紅樓》另樣魂”的生發創造。
這正如在文學家的眼中,已經有了,而且還要有,繼續地有許多部依各種不同性情不同理解的《紅樓夢》一樣。
《紅樓夢》本來就不隻是一部小說,它是中國曆史長河的一段,它當然地屬于熱愛它的讀者、學者、畫者和全世界願意诠釋它的人們。
它必将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氛圍的人群中,翻卷起不斷的波瀾,散發出萬古常新的信息。
翻看着戴氏這本畫冊,我漸漸脫出窠臼,發現了許多幅自己喜愛的畫面。
總體上看,男性比我想象中的慓悍,女性也更顯妩媚妖娆。
這使得《紅樓夢》脫出那一股宛如歎息的絲竹之氣,而充盈起血肉之軀,仿佛有了呼吸,有了氣味,有了喘息和呻吟,有了歡叫聲和強烈的動作,愛撫與打鬥。
最為醒目的是“寶玉入幻”圖,
回家選得月朗風清之日,無人幹擾之時,便翻開細細玩看。
一上來,有突兀感。
另一派氣氛,另一種格調。
開頭一幅,“賈夫人仙逝揚州城”,是一叟一幼女嚎哭于一窄床邊上。
窮極四壁之感。
寫意不像寫意,寫實不像寫實。
林夫人之寝室是此等格局嗎?林如海再不濟賈府,也是探花出身,官及鹽務使。
雖則死喪乃悲哀事,但悲哀也是有品有位的。
賈敏發喪不如秦可卿那麼形式的莊重,但江南家室,書香之雅,另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
于是覺“黛玉喪母”圖太寒酸。
而“賈母行樂”圖太臃腫。
男性人物似拟北方風味,卻嫌笨拙。
如柳湘蓮訓薛蟠圖,完全沒有了才藝柳郞的氣韻。
粗魯,無豐神。
而女性人物之風情妖娆,則為過去《紅樓》畫中聞所未聞。
如“齡官嘔薔”圖,如“迎女歸元”圖。
故事與人物倒畫出了,但使我想起的卻是“三言”“二拍”之流的插畫。
看出的是市井間奔湧的喜怒哀樂,仿佛财主日子的折騰,而不像世家深宅大院。
處處有小家窄門,内外不分,一股子男女混雜的濁氣。
而《紅樓夢》的特殊氣息,大觀園的幽深女兒國景象,以及那一種榮衰之落差,那一番富麗與凄涼的交織卻找不到了。
失落惘然之際,不妨放下兩日,過後又看。
也許,須得一個過程。
因為心中有許多《紅樓夢》的版圖積累在那裡,一上來,總是希望一種順,像喝水一樣,習慣性地欣賞。
對于一個對《紅樓夢》懷有年深月久的眷戀和成見乃至偏見的人,必須懷着開放的胸襟來看戴畫,才會有新的收獲納入心扉。
令我欽佩的是,畫家戴郭邦不甘于隻讓人家以懷舊之情來欣賞畫冊《紅樓夢》,他不是那種隻想借助于曹雪芹神力影響來敷衍自己的畫卷的畫匠。
戴君是想畫出他心目中《紅樓夢》,他心目中的諸人和諸種世态表情。
在他筆下的《紅樓》情态,有的甚至是為文學家所忽略,有的則是作為文學,尤其是含蓄的中國傳統文學難以表達的。
在畫家的筆下,也應當允許“另部《紅樓》另樣魂”的生發創造。
這正如在文學家的眼中,已經有了,而且還要有,繼續地有許多部依各種不同性情不同理解的《紅樓夢》一樣。
《紅樓夢》本來就不隻是一部小說,它是中國曆史長河的一段,它當然地屬于熱愛它的讀者、學者、畫者和全世界願意诠釋它的人們。
它必将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氛圍的人群中,翻卷起不斷的波瀾,散發出萬古常新的信息。
翻看着戴氏這本畫冊,我漸漸脫出窠臼,發現了許多幅自己喜愛的畫面。
總體上看,男性比我想象中的慓悍,女性也更顯妩媚妖娆。
這使得《紅樓夢》脫出那一股宛如歎息的絲竹之氣,而充盈起血肉之軀,仿佛有了呼吸,有了氣味,有了喘息和呻吟,有了歡叫聲和強烈的動作,愛撫與打鬥。
最為醒目的是“寶玉入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