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靈豈能入深宮(2)
關燈
小
中
大
斬斷你的塵緣”。
就是說黛玉還能指使人動刀劍。
哪裡還有一點兒引愁、度恨,鐘情,癡夢等仙女的個性。
倒有些像是舊式封建神話裡的瑤池王母一流。
這簡直是颠倒錯亂之至!按前書說,寶玉與黛玉不是塵緣,而是仙緣。
複歸上界,有什麼一劍之仇?林妹妹竟然令其部下執劍追斬寶玉,非夷所思! 這倒有些照應了高鹗寫的黛玉歸天時,口中喊道:“寶玉你好……”的恨語。
此為另部《紅樓》,其間魂魄精神,筆者不能苟同。
這就是高鹗以為,黛玉在曆盡苦難之後應該獲得的皇權式的結局吧?這真是以俗人之見,補高人之憾,令人更覺遺憾。
高鹗這段續書,使寶玉見到珠簾後慷懶的潇湘妃子,既違背了前面曹雪芹的意境與性靈,又沒有自己的新鮮東西。
他東拉西扯的這幾筆,筆者以為是從“長恨歌”中楊玉環見方士,春困于蓬萊仙境的情節模仿而來。
試看此段《長恨歌》: “……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渺間。
樓閣玲珑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阙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成雙。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逦開。
雲鬓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别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 隻是高鹗的語言差勁,人物也呆闆勢利,沒有一絲情意。
此番宮廷富貴景象,與寶黛口中始終貶斥的“金玉之命”相悖也!亦與太虛幻境之“意境”,和黛玉之“性靈”大相違背。
深宮黛玉,性情全失,難道連元春都不如了嗎? 此深宮非太虛,此妃子非黛玉也! 在《紅樓夢》書中,對皇宮生活中的無奈,違背人性而使貴妃悲戚的情節,應是首披其真象,在各種書籍中都是開先河的。
就在那鮮花燦爛,紅火轟烈的省親過程中,“賈妃滿眼垂淚,……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隻管嗚咽對泣。
邢夫人、李纨、王熙鳳、迎、歎、惜三姊妹,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
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
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裡,不禁又哽咽起來。
” 元妃冒大逆不道之罪,對親人們說出了:“當初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字字血淚。
這是賈元春留給人們最深刻最有價值的印象。
這“不得見人的去處”,絕不會是曹雪芹的理想境地。
哪裡可能又将黛玉之靈送進深宮,還自鳴得意?此高鹗之俗也! 看那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賈雪芹幾行字說盡了當時勢利勁頭:“于是甯榮兩處上下裡外,莫不欣然踴躍,個個面上皆有得意之狀,言笑鼎沸不絕”。
而當“寶玉又将北靜王所贈艹脊苓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
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
’遂擲而不取。
” 在黛玉的眼中,什麼“王爺”,不過臭男人。
這裡還暗将“聖上”也罵了在裡頭。
因在北靜王贈寶玉香串時就說明,“此系前日聖上親賜艹脊苓香念珠一串”。
黛玉如此超逸,其實與她奔父喪回來後,看見賈府以元妃為榮耀,上下張揚之勢頭有關。
黛玉,所謂不同時俗,不識時務者也。
故寶玉深敬之。
此是雪芹筆法。
豈有日後绛珠之魂又去做“妃子”之理? “選妃”是寶钗“上青雲”之夢,而非黛玉神歸之處。
潇湘妃子,仍是詩人的美号,源起于灑淚竹枝的幽怨典故,猶如“枕霞舊友”、“怡紅公子”、“蕉下客”之類,如此穿鑿附會,難道賈探春前世是一隻鹿嗎? 這些雅号本身帶有詩社中極強的戲谑風趣,“潇湘妃子”之美稱,強調了黛玉的孤高獨貴氣質,并不須要杜撰一座深宮,一群宮女來安置林黛玉。
這是高鹗的心理需要和思維局限。
此段描寫,與曹公開首就寫明的龍脈并無相幹。
按前面所書,绛珠草木,合當永歸天露蒼穹下。
從來處來,回來處去。
清靈的神魂,依然歸于世界的原始元素,水與土、木與石之中。
蓋取之于自然之氣,因而生生不滅。
林黛玉之終結,在那白茫茫大地,混沌太虛中;上有不盡雲天,漫漫靈河,下有木石相伴。
乃得在大自然中永存其精華毓秀也。
就是說黛玉還能指使人動刀劍。
哪裡還有一點兒引愁、度恨,鐘情,癡夢等仙女的個性。
倒有些像是舊式封建神話裡的瑤池王母一流。
這簡直是颠倒錯亂之至!按前書說,寶玉與黛玉不是塵緣,而是仙緣。
複歸上界,有什麼一劍之仇?林妹妹竟然令其部下執劍追斬寶玉,非夷所思! 這倒有些照應了高鹗寫的黛玉歸天時,口中喊道:“寶玉你好……”的恨語。
此為另部《紅樓》,其間魂魄精神,筆者不能苟同。
這就是高鹗以為,黛玉在曆盡苦難之後應該獲得的皇權式的結局吧?這真是以俗人之見,補高人之憾,令人更覺遺憾。
高鹗這段續書,使寶玉見到珠簾後慷懶的潇湘妃子,既違背了前面曹雪芹的意境與性靈,又沒有自己的新鮮東西。
他東拉西扯的這幾筆,筆者以為是從“長恨歌”中楊玉環見方士,春困于蓬萊仙境的情節模仿而來。
試看此段《長恨歌》: “……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渺間。
樓閣玲珑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阙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成雙。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逦開。
雲鬓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别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 隻是高鹗的語言差勁,人物也呆闆勢利,沒有一絲情意。
此番宮廷富貴景象,與寶黛口中始終貶斥的“金玉之命”相悖也!亦與太虛幻境之“意境”,和黛玉之“性靈”大相違背。
深宮黛玉,性情全失,難道連元春都不如了嗎? 此深宮非太虛,此妃子非黛玉也! 在《紅樓夢》書中,對皇宮生活中的無奈,違背人性而使貴妃悲戚的情節,應是首披其真象,在各種書籍中都是開先河的。
就在那鮮花燦爛,紅火轟烈的省親過程中,“賈妃滿眼垂淚,……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隻管嗚咽對泣。
邢夫人、李纨、王熙鳳、迎、歎、惜三姊妹,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
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
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裡,不禁又哽咽起來。
” 元妃冒大逆不道之罪,對親人們說出了:“當初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字字血淚。
這是賈元春留給人們最深刻最有價值的印象。
這“不得見人的去處”,絕不會是曹雪芹的理想境地。
哪裡可能又将黛玉之靈送進深宮,還自鳴得意?此高鹗之俗也! 看那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賈雪芹幾行字說盡了當時勢利勁頭:“于是甯榮兩處上下裡外,莫不欣然踴躍,個個面上皆有得意之狀,言笑鼎沸不絕”。
而當“寶玉又将北靜王所贈艹脊苓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
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
’遂擲而不取。
” 在黛玉的眼中,什麼“王爺”,不過臭男人。
這裡還暗将“聖上”也罵了在裡頭。
因在北靜王贈寶玉香串時就說明,“此系前日聖上親賜艹脊苓香念珠一串”。
黛玉如此超逸,其實與她奔父喪回來後,看見賈府以元妃為榮耀,上下張揚之勢頭有關。
黛玉,所謂不同時俗,不識時務者也。
故寶玉深敬之。
此是雪芹筆法。
豈有日後绛珠之魂又去做“妃子”之理? “選妃”是寶钗“上青雲”之夢,而非黛玉神歸之處。
潇湘妃子,仍是詩人的美号,源起于灑淚竹枝的幽怨典故,猶如“枕霞舊友”、“怡紅公子”、“蕉下客”之類,如此穿鑿附會,難道賈探春前世是一隻鹿嗎? 這些雅号本身帶有詩社中極強的戲谑風趣,“潇湘妃子”之美稱,強調了黛玉的孤高獨貴氣質,并不須要杜撰一座深宮,一群宮女來安置林黛玉。
這是高鹗的心理需要和思維局限。
此段描寫,與曹公開首就寫明的龍脈并無相幹。
按前面所書,绛珠草木,合當永歸天露蒼穹下。
從來處來,回來處去。
清靈的神魂,依然歸于世界的原始元素,水與土、木與石之中。
蓋取之于自然之氣,因而生生不滅。
林黛玉之終結,在那白茫茫大地,混沌太虛中;上有不盡雲天,漫漫靈河,下有木石相伴。
乃得在大自然中永存其精華毓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