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呂布

關燈
震住了所有人。

    說實話,張飛動不動要和呂布鬥三百回合,我倒懷疑他骨子裡對呂布卻是根深蒂固的恐懼。

    就好象中國人越恐韓越嘴裡說不怕韓國一樣。

    而關羽從來對誰都沒有心理恐懼症。

    但從這一箭開始,所有在場的人都會對呂布産生恐懼——這一箭也足見呂布的傲慢。

    我相信,雖然經過這一箭袁術、劉備罷兵,但是雙方都已開始将矛頭不自覺地對準呂布,因為他們發現呂布的潛在威脅實在很驚人。

     然後,曹操會集劉、呂、孫三家共打袁術,當時可以說是呂布一統中原的好機會。

    可是曹操先算了一着,先用左将軍籠絡住了呂布順便安插了密探陳登(順便說一下,陳登是個高手)破了袁術,然後順理成章地開始打呂布。

    從這一系列的策略而言,呂布着實是太幼稚了。

     最後是著名的兵圍下邳了。

    呂布屢次失去戰機,最後被一次莫名其妙的出賣就擒了。

    如此而已。

    在被擒之後呂布的表現也不佳,幾乎是搖尾乞憐。

    僅有的一句豪言是:“布将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但那是描述自己投降後的宏偉藍圖,着實無意思。

     簡單介紹一下曆史上的呂布其人。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五原地處蒙古,可見呂布很可能有少數民族血統,那麼神箭飛騎的本事是天賦來的。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号為飛将”。

    這一段猛一看跟董賊年輕時還真象。

    年輕時因為骁勇而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騎都尉(類似于典韋之于曹操),可是後來“屯河内,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主簿者文書也,就是楊修做的活。

    可見呂布是被老羅醜化成一個文盲的。

    人家畢竟當過主簿也。

     呂布個人的勇武,可以和項羽、袁達等傳奇猛将媲美,其戰績也堪稱了得。

    而其陷入的悲劇則多少與項羽有相似處:過于迷信個人武力,無視政治手段,任用将領過于膽小等等。

    一切的一切隻因為他過于勇猛了。

    勇猛成了他的最優秀的地方,從而使他放棄了其他的優點,大緻如是。

     考慮一下這個人,一個生在遊牧民族的地方的男人,小時候不大可能受系統的政治教育,他所有的政治經驗可能完全來自于在丁原手下的官職升遷等。

    但在仕官時,他更多地依靠了自己的勇武,而在手腕上是絕對不行的。

    猛然之間,他踏進了亂世,踏上了亂世的舞台,他隻能依靠他的勇武。

    其實人們對他的诟病是他的背叛,即使他殺董賊是正義之舉。

    受儒家思想毒害的舊勢力——袁紹、袁術、張藐等都對他避若蛇蠍。

    可是亂世本來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任何事都必須以最終的政治利益出發。

    從這一角度而言,呂布隻是選擇了最符合他利益的事。

    從這一點來講,劉備和曹操其實和呂布是一類人:他們摒棄了一切繁文缛節和道義觀念,追求的是自己的天下。

    可劉曹何等枭雄,他們做得肮髒的事都打着正義的幌子,而呂布則太誠實了,于是人們把矛頭對準了他。

    其實他唯一做錯的,是他不夠虛僞。

     可以這麼說,呂布這種人的存在是亂世的必然,可是他的死亡也是亂世的必然。

    沒有這種人,亂世不稱其為亂世。

    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亂世無法結束。

    他隻是為亂世而生,在亂世中扮演一個可能很顯眼的配角,然後匆忙謝幕。

    他的英姿固然潇灑,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衆,可是他不懂得演戲,所以他隻能謝幕。

     陳壽如是說:“呂布有衆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

    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 其實“輕狡反複,唯利是視”,哪一個亂世人物不是如此?隻不過呂布始終是個孩子,以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馳騁中原。

    他太短視,也太淺顯。

    而“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倒是很客觀地說了一條曆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