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廖化

關燈
使——平北将軍、陳倉侯馬岱,副将——飛衛将軍廖化。

     飛衛将軍屬于雜号将軍。

     順便提一下漢将軍制。

    我個人的認識來看:大将軍為最上。

    其下:車騎、骠騎、衛,三将軍并列。

    再下:前後左右四将軍。

    再下:四征(東南西北)、四平、四鎮、四安。

    再下是雜号将軍:什麼定遠了,讨逆了,等等。

     蜀漢:大将軍那時是諸葛亮,骠騎馬超已死。

    車騎是劉琰(捎帶說一下,車騎夫人與劉阿鬥有一腿)。

     扯遠了。

    廖化那時是個小将領。

    算一下他那年已經年過四十了。

    顯然未立過什麼大功勞。

     六次北伐,廖化的功勞一次次地遞增,老将領一次次地死掉,終于在六出祁山時,廖化在木牛流馬一戰中,追擊司馬老兒到樹林,取得頭盔一個。

    雖然魏延“口出怨言”,廖化還是取得了頭功。

     我想那夜,廖化一定睡不着。

    二十多年的從軍生涯,他終于得了個頭功。

    大家如果讀了二十多年書一共才得了一次全班第一,一定也很興奮是不是? 然後,星落秋風五丈原,蜀漢龜縮十年後。

    249年(那年廖化至少過了六十了)他随從蜀漢年輕一代将領(也四十九歲了)姜維出師。

    他的地位在軍中僅次于姜維和夏侯霸。

    可以想象他當時的感覺。

    這也就是所謂:“蜀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

    ” 在姜維手下,他未必很得志。

    姜維為人很好,但是有一點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而最大的問題是,他不是孔明。

    孔明的威信是數十年積累而起,姜維卻是憑借自己的自信。

     我想,廖化在旁看着姜維發号施令時,會否恍惚想起三十年前的孔明,五十年前的關羽?在傳奇的将軍身邊做過事的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記憶。

     然後蜀漢亡了。

    廖化“憂憤而死”。

     結束了。

     捎帶說一句,他死時已是車騎将軍。

     我閉上眼睛想着這個人的經曆。

    真的是浮想聯翩,恍如雲煙。

    他目睹了整個時代。

    那時代的長壽者中,張昭隻了解了上層社會,阿鬥隻了解了孔明出山後的時代。

    那個時代留存的唯一一雙眼睛,或許就來自于這個人。

    他生于黃巾起義前後,用他的雙眼淡然地巡視這個世界。

    他做過山賊,做過軍人,了解了自上而下的整個社會體系。

    或許他不自覺,但是他實際上已成為窺探時代的一雙眼睛。

     從山賊,到飛衛将軍,到左将軍,到車騎将軍。

    一步步輝煌上升的曆史,一部殘破而泛黃的史卷。

    如是而已。

    他目睹了一切,或許在新的時代會有新的驚喜,但他的心留在了過去,留在了他一直為之奮鬥的蜀。

    于是他死了。

    平和安靜地死了。

    他所追慕的時代是關羽、張飛、趙雲、孔明的時代,在荊州作為一個普通将領的時代。

    在他死去的時刻,阿鬥正在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 風雷動,變化瞬息間,英雄淚如何說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