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散流言:孔明黜仲達
關燈
小
中
大
孔明南征後欲北伐,因司馬懿守西涼等處未敢輕舉妄動。
馬谡獻計,曹睿中計
馬谡獻計說:“司馬懿雖是魏國大臣,曹睿素懷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陽、邺郡等處,布散流言,道此人造反,更作司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貼諸處。使曹睿疑心,必然殺此人也。”孔明從之,密使人行此計去了。
事被曹睿所聞,大驚失色,急問群臣。太尉華欲奏說:“司馬懿上表乞守雍、涼,正為此也。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說: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反情已萌,可速誅之。”曹真奏說:“不可。今事未知真假,遽爾加兵,乃逼之反耳。如陛下心疑,可仿漢高僞遊雲夢之計,禦駕幸安邑,司馬懿必然來迎,觀其動靜,就車前擒之可也。”睿從之,親自領禦林軍十萬,徑到安邑。司馬懿不知其故,欲今天子知其威嚴,乃整兵馬,率甲士數萬來迎。睿慌命曹休先領兵迎之。馬司懿見兵馬前來,隻疑車駕親至,伏道而迎。曹休說:
“仲達受先帝托孤之重,何故反耶?”懿大驚失色,汗流遍體,乃問其故。休備言前事。懿說:“此吳蜀奸細反間之計,欲使我君臣自相殘殺,彼卻乘虛而襲。某當自見天子辨之。”遂急退了軍馬,至睿車前俯伏泣奏說:
“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異心?必是吳、蜀之奸計。臣請提一旅之師,先破蜀,後代吳,報先帝與陛下,以明臣心。”睿疑慮未決。華歆奏說:“不可付之兵權,可即罷歸田裡。”睿依言,将司馬懿削職回鄉,命曹休總督雍、涼軍馬,曹睿駕回洛陽。
利用矛盾,反間成功
孔明散流言使司馬懿削職,是利用曹氏和司馬懿之間的矛盾。曹氏和司馬懿原非一心,曹操出身于宦官,司馬懿出身于士族,在東漢末年,士族和宦官矛盾十分尖銳,士族一般看不起宦官,故曹操起事之初搜羅士人為已用甚為困難。曹操曾要司馬懿出來做官,他裝病不出,後怕曹操要殺頭才勉強應召。因此,曹操對他甚有戒心,華歆說曹操曾告訴他:“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忖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足以說明。華歆為曹氏死黨,故一聽司馬懿有反情,則主張“速誅之”。而曹睿對司馬懿也“素懷疑忌”,雖知司馬懿反情不落實,也借此機會把他削職回鄉。也正因曹氏和司馬懿有矛盾,孔明利用矛盾的反間計才立即見效。
馬谡獻計,曹睿中計
馬谡獻計說:“司馬懿雖是魏國大臣,曹睿素懷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陽、邺郡等處,布散流言,道此人造反,更作司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貼諸處。使曹睿疑心,必然殺此人也。”孔明從之,密使人行此計去了。
事被曹睿所聞,大驚失色,急問群臣。太尉華欲奏說:“司馬懿上表乞守雍、涼,正為此也。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說: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反情已萌,可速誅之。”曹真奏說:“不可。今事未知真假,遽爾加兵,乃逼之反耳。如陛下心疑,可仿漢高僞遊雲夢之計,禦駕幸安邑,司馬懿必然來迎,觀其動靜,就車前擒之可也。”睿從之,親自領禦林軍十萬,徑到安邑。司馬懿不知其故,欲今天子知其威嚴,乃整兵馬,率甲士數萬來迎。睿慌命曹休先領兵迎之。馬司懿見兵馬前來,隻疑車駕親至,伏道而迎。曹休說:
“仲達受先帝托孤之重,何故反耶?”懿大驚失色,汗流遍體,乃問其故。休備言前事。懿說:“此吳蜀奸細反間之計,欲使我君臣自相殘殺,彼卻乘虛而襲。某當自見天子辨之。”遂急退了軍馬,至睿車前俯伏泣奏說:
“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異心?必是吳、蜀之奸計。臣請提一旅之師,先破蜀,後代吳,報先帝與陛下,以明臣心。”睿疑慮未決。華歆奏說:“不可付之兵權,可即罷歸田裡。”睿依言,将司馬懿削職回鄉,命曹休總督雍、涼軍馬,曹睿駕回洛陽。
利用矛盾,反間成功
孔明散流言使司馬懿削職,是利用曹氏和司馬懿之間的矛盾。曹氏和司馬懿原非一心,曹操出身于宦官,司馬懿出身于士族,在東漢末年,士族和宦官矛盾十分尖銳,士族一般看不起宦官,故曹操起事之初搜羅士人為已用甚為困難。曹操曾要司馬懿出來做官,他裝病不出,後怕曹操要殺頭才勉強應召。因此,曹操對他甚有戒心,華歆說曹操曾告訴他:“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忖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足以說明。華歆為曹氏死黨,故一聽司馬懿有反情,則主張“速誅之”。而曹睿對司馬懿也“素懷疑忌”,雖知司馬懿反情不落實,也借此機會把他削職回鄉。也正因曹氏和司馬懿有矛盾,孔明利用矛盾的反間計才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