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用間

關燈
凡對敵鬥争,或一切競争,都要詳細了解對方的情況,才能制定正确的對策與之較量,始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對對方情況毫不了解,就可能采取錯誤的對策,必将遭到失敗。與敵鬥争,先要了解其情況,這就必須用間,為了不洩漏精報給對方所利用,則必須嚴格保密,純潔内部,因此用間與保密成為對敵鬥争的最重要手段,這是古今如此,已是公開的秘密。

    《孫子兵法·用間篇》十分強調用間的重大作用。孫子說:“明君賢将,所以動而勝人,成功于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又說:“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内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故三軍之親,莫親于用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孫子認為能常勝敵人,是因事先了解敵情。而要了解敵情,不能靠鬼神、迷信和主觀去猜測,隻能從“知敵之情看”

    去取得。這就必須用“五間”。而能善于用間的,隻有是智慧、慷慨的人,因為這種人才能重用、重賞做間諜的人,這樣,間諜才為之效死。在曆史上,間諜在對敵鬥争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商之興,與商湯以伊尹為相大有關系,因伊尹原是夏桀的大臣,他很了解夏朝的内情;周之興,與武王以姜尚為師大有關系,因姜尚原是商纣的大臣,他洞悉商纣的内情。又如楚漢之争,劉邦就給陳平黃金四萬斤,使他行反間,離間項羽與其骨鲠之臣範增、鐘離昧等的關系,使項羽最後變成孤家寡人,終被劉邦打敗。

    《三國演義》描繪孔明、周瑜和司馬懿等料事如神,其實都是用間了解敵情才能如此。其中離間計描寫得最多,因為在戰争中,君臣一心,将帥協力,則難以戰勝;如果能離間之,分散敵方的力量,則易打敗之。其離間之法,無非兩種:制造矛盾和利用矛盾。這種離間計就是《孫子兵法·計篇》所說的“親而離之”。《三國演義》有不少采取“親而離之”的計謀以戰勝對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