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草船借箭——諸葛亮草船借箭

關燈
廟裡刷出了一面白牆。

     顧恺之把寺門關起來,吃喝由和尚送到面前。

    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在那面白牆上畫成了一尊大佛像。

    畫到隻剩下點眼珠的時候,顧恺之把和尚叫到面前說:“明天你們可以打開寺門,讓入進來瞻仰。

    第一天來的,每人捐10塊錢;第二天來的,每人捐5塊錢;第三天來的,可以讓他們随便捐。

    ”說完,精心地點上眼睛,就走了。

     顧恺之關起寺門畫佛像,早已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特别是那些大官、豪紳,早就憋不住了,隻盼望早一天能看到大畫家顧恺之親筆畫的佛像。

     這天清晨,和尚們把寺門打開了。

    太湖旁的人們很快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紛紛前來參觀,一飽眼福。

    從早到晚,人流絡繹不絕。

    果然不出三天,就收到1萬多塊錢。

     草船借箭之例說——張巡草人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之後,唐代天寶年間(742一765),又出了一位智借敵箭殺敵人的智将,他就是真源縣令張巡。

     安史之亂,戰火烽起。

    張巡号召地方州縣率兵抵抗叛軍,被降唐的令狐潮圍在雍丘(今河南杞縣)。

     兩軍僵持了十數天,城中箭快用盡了,消息報給張巡,張巡十分着急。

    箭是守城第一武器,沒有箭,怎麼守城呢?派人趕制吧,既無原料,時間又來不及。

    怎麼辦呢?張巡苦思良策,突然想起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對,想辦法向敵人借。

     他發現敵人不擅長夜戰,一到天晚了,就偃旗收兵。

    張巡原來派過小股部隊去搔擾他們,他們隻是放箭,不敢出戰。

    張巡決定就在這上頭做文章向敵人借箭。

     他傳令城中,收集稻草,紮成幾千個草人,給它們穿上軍服。

    天色晚了,張巡讓士兵們站在城牆上,擂鼓呐喊,同時把草人從城頭上向下缒。

     朦胧之中,敵人見城牆上缒下許多軍士,以為城中又派人偷襲,連忙放箭射擊。

    士兵們拉着草人缒上缒下,不到一個時辰,草人身上都射滿了箭。

    張巡讓停止擂鼓,缒上草人來收箭,共得幾十萬支。

    令狐潮這時方知上當,追悔不及。

     第二天晚上,張巡又令城上缒草人,可這次敵人再也不上當了,無一人放箭。

    于是張巡令換上五百壯士,缒下城去。

    敵人還以為是草人,未加理會。

    五百壯士喊一聲,齊向敵營殺去,把敵人殺了個措手不及。

    張巡大開城門,帶人馬殺過去,令狐潮全軍潰敗,退出十幾裡才紮下營寨。

     草船借箭之例說——畢再遇用青色傘借箭 公元1260年。

    南宋将領畢再遇屯駐馬鞍山(今安徽馬鞍山),被金将赫舍哩子仁包圍。

    時間不長,城裡箭支用完,畢再遇施用妙計,向城外金兵“借箭”。

     畢再遇當時用的是青色傘蓋,他讓士兵把它張開拿着在城上來回走。

    城外金兵看到上面青色傘蓋出現,認定是主将畢再遇出來巡城,便争着向城内射擊。

    時間不長,射在城樓牆上的箭支就像刺猥身上的針毛一樣多。

    就這樣,畢再遇沒費吹灰之力就從敵人那裡“借”得2萬多支箭。

     草船借箭之例說——盧俊雄借雞下蛋巧賺錢 盧俊雄,華隆集團發展公司總裁,廣東人,大學文化程度,出生于工程師家庭。

    他十歲便背着家人,帶着十多元買來的外國郵票到武漢闖蕩。

    上大學時,他一邊上學,一邊做郵票生意,并創辦了《華南郵報》。

    大學畢業後,他便開辦華隆郵票經營部。

    開業初年,這門生意令他進帳100萬元。

    1991年底他去東南亞考察,大開眼界。

    回到廣州後他投資房地産,在廣州建了城市百貨中心、東方車行等,開展租招商場業務。

    近兩年,他以巨額投資開發住宅區的深水港。

    估計其個人财産超過2億元。

     上大學的時候,為了做郵票生意,他通過《集郵雜志》和郵票公司搜集了全國2000多個集郵愛好者的姓名、地址,用賣賀卡賺的幾千元錢辦了份雙面八開鉛印的《南華郵報》,免費寄給這些人。

    這張報紙一面是郵市信息,一面是郵票品種、名稱的目錄。

    這張報紙免費寄出一段時間後,那些集郵愛好者開始回函并希望代購某些郵票。

    盧俊雄眼見賺錢的機會來了。

    他找到一位大郵票供應商,并與這位郵商訂了2萬元的郵票,隻交10%的訂金,要求郵商給兩個月的時間清付款項。

    然後他就開始了先訂貨,款到發貨的代購經曆。

    1987年1月,他就做了3萬多元的生意。

    到了1989年,《南華郵報》又發行5萬多份,即擁有5萬多個客戶,郵票生意的月營業額達30多萬元。

    他做生意都是“款到發貨”,即都是利用别人的錢賺錢,因此十分穩妥可靠。

    由于他的影響和信譽,更多的集郵愛好者也都願意與他打交道。

    此後,他承包了某協會的一個門市部,在郵局租了一個信箱,奠定了中國大陸第一郵購商的地位。

    1991年,由于股市整頓,郵票市場非常興旺,在京滬穗等許多大城市郵價大緻上漲了五倍。

    盧俊雄更是這一熱潮中的風雲人物。

    上海著名的“楊百萬”等股市大戶,在投資郵市過程中,都與他成為好朋友。

     盧佼雄逐漸地有了錢之後,除繼續他的“郵子屋”、“大龍郵票行”等郵票業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