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虛虛實實——張飛沉着退敵兵
關燈
小
中
大
結,将軍們不斷視察部隊,士兵們的休假都突然被取消,似乎在沿海一帶即将發生一件比單純防禦遠為令人振奮的事件。
這個計策非常成功,因為報紙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到了在荷蘭的德國情報人員手中。
德國情報機構确信,由于某種原因,這條極為重要的消息在新聞檢查員删節之前已被《每日郵報》透露出去。
德國人以為英國軍隊真的要在比利時沿海登陸,因此把大批軍隊調到比利時沿海地區加強防禦,從而使西線戰場對協約國不利的形勢有了緩解。
虛虛實實之例說——傑克遜智救好友 傑克遜是美國第七任總統。
他年青時有一位好友名叫帕頓·安德森。
這位朋友性格很直,常與别人發生沖突。
1809年的一天,傑克遜和安德森在田納西州克洛弗伯托姆參加賽馬。
賽完以後,安德森卻不見了。
找了許久才發現,安德森正獨自一人和一夥人打鬥。
有人說:“我看,他們會把他揍死的。
”傑克遜沖上前去,突然打開煙盒,然後很響地一關,吼道:“帕頓,我來了!”聽到煙盒的響聲,那一夥人以為是槍機聲,忙喊:“别開槍!别開槍!”四散而去。
傑克遜實際上是使用了虛張聲勢的作法。
虛虛實實之例說——奇妙的牧牛電網 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不僅勞動力價格昂貴,而且很難雇到工人,許多牧場主均為此發愁。
有個牧場主采用了一種奇妙的辦法,他用電網把自己的牧場圈護起來,既安全可靠,又不需雇多少牧牛工人。
過了一年,鄰近的一位牧場主對這道電網贊不絕口,說整整一年中沒見到牛群敢靠近它,但又說可惜自己不能效法,因為付不起偌大的一筆電費。
使用電網的牧場主大笑說:“别犯傻,我隻通電十天就把電關掉了,這些畜牲是決不會想到現在的電網跟過去有什麼不同的。
” 這個牧場主能别出心裁,是因為他懂得牛經過幾次觸電形成條件反射而不敢再靠近電網的道理,從而做到了省工省錢,提高了經營效益。
虛虛實實之例說——阿拉曼的假炮陣 1942年9月,英軍指揮官瓊斯在阿拉曼戰場上修築了三個半炮兵兵團陣地,陣地上旋轉着假炮,并進行了嚴密的僞裝,但又故意露出一些破綻,使德軍透過僞裝物看出了這是假炮兵陣地。
德軍發現是假炮兵陣地後,再也不去注意它了,心理上出現了炮兵陣地是假的心理定勢。
然而,在戰鬥打響之前,英軍卻悄悄地把真炮開了進去。
對德軍發起進攻時,這些“假炮”驟然猛烈開火,打得德軍驚慌失措。
虛虛實實之例說——故弄玄虛土耳其人上當 1966年7月7日,土耳其參議院議員哈伊達爾·頓吉卡納特向議會宣布了一系列文件,他用這些文件證明,美國正企圖清洗某些土耳其軍人,同時美國準備幫助執政的土耳其正義黨打擊在野的自由派政黨。
參議員公布的這批文件中,有一件是在正義黨中的美國間諜寫給一個僅知道叫“E.M.”的人的信,另一份是這個“E.M.”寫給美國駐安卡拉武官唐納德·D.迪克森上校的信。
把兩封信聯系起來,可以看出美國正在非法幹涉土耳其的内部事務。
由于這兩封信中的主角“E.M.”真名不詳,撲朔迷離,更增加了它的真實感和神秘性。
人們紛紛議論和猜測這件事和“E.M.”這個人,大多數人已經傾向于相信它。
不久,土耳其報紙就報道說,從1964年開始駐在安卡拉的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埃德溫·馬丁和原中央條約組織的美國代表E.M.摩根海軍上校兩個人姓名的開頭字母都是“E.M.”。
有人還說迪克森上校實際上是中央情報局負責土耳其事務的老牌特務。
土耳其政府負責調查這一事件的政治家認定,這些文件是“真實的”。
至此,土耳其反美情緒再次高漲,甚至一向對美國友好的人士也表示極大憤慨,土耳其軍官們的反應則更加強烈。
美國政府急忙求見土耳其官員,指出上面文件在公文格式和文體上的種種錯誤之處,極力辯白和證明這些文件的虛假性。
為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這一事件而留在土耳其人民、特别是土耳其軍官中的“美帝國主義”的印象卻難以消除。
事後查明,這一事件是蘇聯克格勃策劃的,至于他們編排人名時故弄玄虛地使用的“E.M。
”兩個字母正好與兩個美國外交人員名子有關是有意的還是純屬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事情,常常越是說得詳細、具體、确切,越讓人們懷疑它的真實性;而越是說得模糊、朦胧、不确切,人們反倒不懷疑。
克格勃這裡使用的正是這個手法。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這個計策非常成功,因為報紙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到了在荷蘭的德國情報人員手中。
德國情報機構确信,由于某種原因,這條極為重要的消息在新聞檢查員删節之前已被《每日郵報》透露出去。
德國人以為英國軍隊真的要在比利時沿海登陸,因此把大批軍隊調到比利時沿海地區加強防禦,從而使西線戰場對協約國不利的形勢有了緩解。
虛虛實實之例說——傑克遜智救好友 傑克遜是美國第七任總統。
他年青時有一位好友名叫帕頓·安德森。
這位朋友性格很直,常與别人發生沖突。
1809年的一天,傑克遜和安德森在田納西州克洛弗伯托姆參加賽馬。
賽完以後,安德森卻不見了。
找了許久才發現,安德森正獨自一人和一夥人打鬥。
有人說:“我看,他們會把他揍死的。
”傑克遜沖上前去,突然打開煙盒,然後很響地一關,吼道:“帕頓,我來了!”聽到煙盒的響聲,那一夥人以為是槍機聲,忙喊:“别開槍!别開槍!”四散而去。
傑克遜實際上是使用了虛張聲勢的作法。
虛虛實實之例說——奇妙的牧牛電網 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不僅勞動力價格昂貴,而且很難雇到工人,許多牧場主均為此發愁。
有個牧場主采用了一種奇妙的辦法,他用電網把自己的牧場圈護起來,既安全可靠,又不需雇多少牧牛工人。
過了一年,鄰近的一位牧場主對這道電網贊不絕口,說整整一年中沒見到牛群敢靠近它,但又說可惜自己不能效法,因為付不起偌大的一筆電費。
使用電網的牧場主大笑說:“别犯傻,我隻通電十天就把電關掉了,這些畜牲是決不會想到現在的電網跟過去有什麼不同的。
” 這個牧場主能别出心裁,是因為他懂得牛經過幾次觸電形成條件反射而不敢再靠近電網的道理,從而做到了省工省錢,提高了經營效益。
虛虛實實之例說——阿拉曼的假炮陣 1942年9月,英軍指揮官瓊斯在阿拉曼戰場上修築了三個半炮兵兵團陣地,陣地上旋轉着假炮,并進行了嚴密的僞裝,但又故意露出一些破綻,使德軍透過僞裝物看出了這是假炮兵陣地。
德軍發現是假炮兵陣地後,再也不去注意它了,心理上出現了炮兵陣地是假的心理定勢。
然而,在戰鬥打響之前,英軍卻悄悄地把真炮開了進去。
對德軍發起進攻時,這些“假炮”驟然猛烈開火,打得德軍驚慌失措。
虛虛實實之例說——故弄玄虛土耳其人上當 1966年7月7日,土耳其參議院議員哈伊達爾·頓吉卡納特向議會宣布了一系列文件,他用這些文件證明,美國正企圖清洗某些土耳其軍人,同時美國準備幫助執政的土耳其正義黨打擊在野的自由派政黨。
參議員公布的這批文件中,有一件是在正義黨中的美國間諜寫給一個僅知道叫“E.M.”的人的信,另一份是這個“E.M.”寫給美國駐安卡拉武官唐納德·D.迪克森上校的信。
把兩封信聯系起來,可以看出美國正在非法幹涉土耳其的内部事務。
由于這兩封信中的主角“E.M.”真名不詳,撲朔迷離,更增加了它的真實感和神秘性。
人們紛紛議論和猜測這件事和“E.M.”這個人,大多數人已經傾向于相信它。
不久,土耳其報紙就報道說,從1964年開始駐在安卡拉的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埃德溫·馬丁和原中央條約組織的美國代表E.M.摩根海軍上校兩個人姓名的開頭字母都是“E.M.”。
有人還說迪克森上校實際上是中央情報局負責土耳其事務的老牌特務。
土耳其政府負責調查這一事件的政治家認定,這些文件是“真實的”。
至此,土耳其反美情緒再次高漲,甚至一向對美國友好的人士也表示極大憤慨,土耳其軍官們的反應則更加強烈。
美國政府急忙求見土耳其官員,指出上面文件在公文格式和文體上的種種錯誤之處,極力辯白和證明這些文件的虛假性。
為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這一事件而留在土耳其人民、特别是土耳其軍官中的“美帝國主義”的印象卻難以消除。
事後查明,這一事件是蘇聯克格勃策劃的,至于他們編排人名時故弄玄虛地使用的“E.M。
”兩個字母正好與兩個美國外交人員名子有關是有意的還是純屬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事情,常常越是說得詳細、具體、确切,越讓人們懷疑它的真實性;而越是說得模糊、朦胧、不确切,人們反倒不懷疑。
克格勃這裡使用的正是這個手法。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