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虛虛實實——張飛沉着退敵兵

關燈
此計謀出于《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大舉南下,征伐荊州。

    劉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便率衆投降。

    這樣,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即占領了襄陽。

    劉備因寡不敵衆,隻好率所部退往江陵,但在長坂坡被曹軍追及。

    雙方血戰一場,劉備大敗,幸得張飛保護,且戰且走。

    待到天明,見追兵漸遠,劉備方敢下馬歇息。

    這時,趙雲、糜竺、簡雍等均不知下落,劉備身邊隻剩下100多騎兵。

    正凄惶之間,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跄而來,口稱“趙雲投降曹操去了”。

    劉備不信,張飛說:“他見我們勢窮力盡,所以投降曹操,以便圖取富貴。

    我現在就去找他,如果撞見,就一槍刺死他。

    ”說完,遂不聽劉備勸阻,飛身上馬,率20多名騎兵,回到長坂橋邊。

    他見橋東有一大片樹林,心生一計,教那20多名騎兵,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中往來奔馳,沖起塵土,作為疑兵;自己則橫矛立馬于橋上,向西而望。

     其實,趙雲并未投降曹操。

    撤退時,他受命保護老小,在長坂坡被曹軍沖散,便不顧死活,翻身殺入重圍。

    經過一天血戰,趙雲先後救出簡雍、糜竺、甘夫人和阿鬥,殺死曹營名将50多員,直透重圍,到得長坂橋邊時,已經是人因馬乏。

    他見張飛挺矛立馬于橋上,便大呼:“翼德援我!”張飛因有簡雍報信,知趙雲并未背叛,便說:“子龍快走,追兵有我抵擋。

    ”趙雲縱馬過橋。

    此時,曹軍大将文聘引軍至橋邊。

    他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持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土飛揚,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向前。

    一會兒,曹仁、李典、張遼、許褚等陸續追到,也都不敢近前,使人飛報曹操。

    曹操聞報,急忙上馬趕來。

    張飛見曹軍陣後青羅傘蓋與旄钺旌旗漸近,知是曹操來到,便大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響雷,曹軍聽了,不由得個個兩腿發抖。

     曹操忙令去掉傘蓋,回顧左右道:“我以前曾聽關雲長說:‘張飛在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首,有如探囊取物。

    ’今天相逢,切不可輕敵!”話未說完,張飛又大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見張飛氣概如此雄壯,遂有退兵之心。

    張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挺矛大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尚未斷絕,曹操身邊的将領夏侯傑,竟然吓得肝膽碎裂,倒撞馬下。

    曹操見狀,撥馬便走。

    于是,曹軍衆将一齊往西而逃。

    一時人如潮湧,馬似山崩;棄槍落盔者,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

     [評析] 《草廬經略·卷六·虛實》:“虛實在我,貴我能誤敵。

    或虛而示之以實;或實而示之以虛。

    ”用兵的虛實,要根據敵情顯示虛假,有時則用虛假向敵人顯示真實。

    詐敗誘敵,佯動欺敵,虛張聲勢,以假亂真,欺騙敵人,是虛實造勢的高超藝術。

    政治、外交、經商以及為人處世何嘗不需要虛實相間呢?過于實在就會吃虧。

     虛虛實實之例說——郭敬循環浴馬計 公元330年(東晉成帝鹹和五年),後趙國荊州監軍郭敬奉命攻打東晉襄陽。

    東晉軍隊駐守襄陽的都是精兵強将,駐守長官東晉南中郎将周撫更是骁勇異常,敵衆我寡的形勢極為明顯。

     這時,後趙主石勒一時派不出兵将支援郭敬,他想出了一條應急之計,連夜派人傳令郭敬:“如果周撫派人來觀察樊城軍情,你要想盡辦法,讓他知道我們後趙軍隊先不跟你周撫打,等過了七八天,我們的大隊騎兵來了,再想辦法揍你們。

    到那時候,你們就插翅難飛啦!” 郭敬接到軍令,心想:“大王這話是不錯,可要變成一種行動,這可是一大難題啊。

    ”郭敬的腦海裡随之跳躍過一串串重複的字眼:“大隊騎兵,戰馬;大隊騎兵,戰馬……” “對,有啦!”郭敬一拍桌子,不禁接着自言自語:“制造聲勢,讓周撫覺得我們好像大隊騎兵來了。

    來他個‘循環浴馬計’!” 第二天,很多負有特殊使命的士兵出動了。

    他們手執馬鞭,吆喝着将成群戰馬趕到河邊,讓它們俯首吸水,涉水洗澡。

    他們讓這些馬循環出現。

    白天、黑夜,都有馬群在川流不息地洗澡。

     這軍情,給周撫派出的便衣遊動哨發現了,忙趕回襄陽,直奔周撫處,氣喘籲籲報告:“周大人,後趙戰馬正在河邊洗澡。

    白天洗,晚上也洗,馬兒多得數不清。

    ” 周撫心中悄悄不安:“莫非後趙援軍到了?”心驚肉跳一陣之後,馬上連夜逃奔武昌而去。

    郭敬不費一兵一卒,當夜占領了襄陽城。

     後趙主石勒喜聞戰報,當場發下一令:郭敬升任荊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