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

關燈
·202年 出生。

     ·264年 卒。

     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後死于戰場,姜維任參軍。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奪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鎮守天水的魏将姜維歸附蜀漢,為倉曹掾,加奉義将軍。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從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轉。

     《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

    ”可證,姜維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幹部”之一。

     姜維的一生為蜀漢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歸附蜀漢後曾先後四次随諸葛亮出師北伐,立下了許多戰功。

    諸葛亮逝世後,他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地整頓軍馬安全撤退。

    費祎死後,他總攬軍權,曾先後多次出兵北伐,決心完成前人未竟事業統一天下。

    直到劉禅投降,西蜀滅亡後,他還想利用鐘會複興蜀漢,可見出他忠于蜀漢的堅定信念。

     另外,姜維在繼承相貫徹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方面,也作了許多努力,有一定貢獻。

    諸葛亮死後,姜維為涼州刺史。

    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變亂,姜維率兵前往平定。

    随後又出兵隴西、南安、金城一帶,大戰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

    這兩次出兵,他都注意貫徹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撫了少數民族,調整了民族關系,實現了民族團結的願望。

     有人說,諸葛亮特别器重姜維,除了姜維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為姜維是少數民族将領,熟悉民族地區的人情世俗及自然形勢。

    重用他不僅有利北伐,而且體現了“和夷”政策。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 細說姜維的功與過 在《三國演義》中,姜維是繼諸葛亮之後,小說的又一個叙述中心。

    作者不惜筆墨,對這個人物做了精心的描繪,也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在小說中,姜維的第一次亮相就異常精彩。

     姜維原是魏國的中郎将,在天水郡太守馬遵手下當軍官。

    諸葛亮一出祁山,開始時進展頗為順利,鳳鳴山一戰,趙雲奮勇當先,大敗魏軍,困魏都督夏侯矛(木矛木)于南安城。

    與此同時,諸葛亮采用誘敵之計,派人裝扮成魏将裴緒,去安定和天水,以救夏侯矛(木矛木)為由,誘敵出城,然後趁虛取城。

    安定太守崔瓊中計,安定城被魏延占領,南安接着失陷。

    可是,假裴緒的誘敵之計卻被姜維識破,姜維将計就計,反将攻打天水的趙雲包圍起來,趙雲雖然突圍出來,但攻城的計劃卻破産了,這使諸葛亮大為震驚。

    他派人去打聽是誰識破了他的計策,南安人告訴他:“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

    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傑也。

    ”趙雲也向諸葛亮誇獎姜維的槍法不同尋常,諸葛亮就想親自識見識這個人物,便親自帶兵來攻打天水。

    諸葛亮本想一鼓作氣,大軍一到,立即攻城,可是到城上旗幟整齊,未敢輕攻。

    候至半夜,卻被姜維攻了措手不急,幸得關興、張苞二将保護,諸葛亮方殺出重圍。

     姜維的出場,可以說是非同凡響,令諸葛亮刮目相看。

    在經曆了這一連串事件之後,諸葛亮不由得贊歎說:“此人真将才也!”因此,下決心要降服姜維。

    後來,諸葛亮使用反間計,終于招降了姜維。

    此後,姜維就一直追随諸葛亮北伐,在征戰中不斷得到諸葛亮的指點。

    諸葛亮臨終之際,将自己以畢生所學撰述的兵書傳給姜維,同時也将“恢複中原,重興漢室”的宏願交給了他。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遵奉丞相遺志,十四年中,九伐中原(實際上隻寫了八次),威震華夏。

    在鄧艾偷襲成都,後主劉禅率衆投降的情況下,姜維仍做了最後的努力,賺了個鐘會,最終以身殉國。

     總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