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關燈
,曰:“公教人啖一口也,複何疑?”……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

    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裡,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記所知。

    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為‘辤(辭)’;所謂‘絕妙好辤(辭)’也。

    ”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

    ”(4)見《三國志》《王衛二劉傅傳》所附吳質别傳。

     (5)(6)見《三國志》《曹植傳》。

     (7)《三國志》《曹植傳》: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萬戶。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

    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

    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裴注:魏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

    ”又令曰:“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又令曰:“諸侯長史及帳下吏,知吾出辄将諸侯行意否?從子建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複信諸侯也。

    恐吾适出,便複私出,故攝将行。

    不可恒使吾(爾)誰為心腹也!”) (8)《三國志》《曹植傳》:植後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絕。

     (9)《三國志》《龐德傳》: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為郡吏州從事。

    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

    數有功,稍遷至校尉。

    建安中,太祖讨袁譚、尚於黎陽,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锺繇率關中諸将讨之。

    德随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幹,大破之,親斬援首。

    後張白騎叛於弘農,德複随騰征之,破白騎於兩殽間。

    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

    後騰徵為衛尉,德留屬超。

    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随超亡入漢陽,保冀城。

    後複随超奔漢中,從張魯。

    太祖定漢中,德随衆降。

    太祖素聞其骁勇,拜立義将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将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讨關羽。

     (10)見《後漢書》《楊震傳》。

     (11)《三國志》《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孔融附錄:“是時天下草創,曹、袁之權未分,融所建明,不識時務。

    又天性氣爽,頗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

    太祖制酒禁,而融書啁之曰:“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锺,無以成其聖。

    且桀纣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

    ”太祖外雖寬容,而内不能平。

    禦史大夫郗慮知旨,以法免融官。

    歲馀,拜太中大夫。

    雖居家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愛才樂酒,常歎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虎贲士有貌似蔡邕者,融每酒酣,辄引與同坐,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其好士如此。

    續漢書曰:太尉楊彪與袁術婚姻,術僭号,太祖與彪有隙,因是執彪,将殺焉。

    融聞之,不及朝服,往見太祖曰:“楊公累世清德,四葉重光,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之罪乎?易稱‘積善馀慶’,但欺人耳。

    ”太祖曰:“國家之意也。

    ”融曰:“假使成王欲殺召公,則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纓緌搢紳之士所以瞻仰明公者,以明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措枉,緻之雍熙耳。

    今橫殺無辜,則海内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褰衣而去,不複朝矣。

    ”太祖意解,遂理出彪。

    魏氏春秋曰:袁紹之敗也,融與太祖書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太祖以融學博,謂書傳所紀。

    後見,問之,對曰:“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十三年,融對孫權使,有讪謗之言,坐棄市。

    ……融有高名清才,世多哀之。

    太祖懼遠近之議也,乃令曰:“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诳詐,不複察其亂俗也。

    此州人說平原祢衡受傳融論,以為父母與人無親,譬若鲊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饑馑,而父不肖,甯贍活馀人。

    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諸軍将校掾屬,皆使聞見。

    ”(12)《藝文類聚》卷二十二:典略曰:祢衡,建安初,自荊州北遊許都,書一刺懷之,漫滅而無所遇,或問之曰:何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衡曰:卿欲使我從屠沽兒輩耶。

    又問曰:當今複誰可者,衡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

    又問荀令君趙蕩寇,皆足蓋世乎,衡見荀有容儀,趙有腹,乃答曰:文若可借面吊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其意以為荀但有濬,趙健啖肉也。

     (13)《曹娥碑碑文》後漢會稽孝女之碑上虞縣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撰蔡邕題其碑陰雲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荒沉爰茲适居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時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于永嘉青龍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設祭诔之詞曰伊唯孝女晔晔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陽大禮未施嗟喪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号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載沉載浮或泊洲嶼或在中流或趨湍濑或逐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餘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泣淚掩涕驚動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刻面引鏡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柱而燒于戲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國防禮自修豈況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勵千載不渝嗚呼哀哉銘曰名勒金石質之乾坤歲數曆祀立廟起墳光于後土顯昭夫人生賤死貴利之儀門何怅花落飄零早兮葩豔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仿佛以昭後昆宋元祐八年正月左朝清郎充龍圖閣待制知越州軍州事蔡卞重書後漢會稽孝女之碑上虞縣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撰蔡邕題其碑陰雲:黃絹幼婦,外孫齑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