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新傳—夏侯敦

關燈
天大旱,蝗蟲起”,他組織軍民“斷太壽水”,并“身自負士”,率将士勞動,築成了著名的太壽陂水利灌溉工程。

    為提高糧食産量,他還大力提倡耕種水稻,促進了農業的恢複發展,軍民生活也得到改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獻帝遷許,夏侯敦任河南尹之要職。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河北袁紹在官渡決戰,任夏侯敦為大将軍後拒,鎮守許都。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荊州劉表派劉備率軍襲擊曹操後方,已進到離許都百餘裡的葉縣,夏侯敦急率于禁、李典等諸軍拒之,雖遇埋伏,但最終擊退劉備軍,保住了許都安全。

     曹操消滅袁氏勢力後,即常駐邺城,以鎮河北。

    夏侯敦因功遷伏波将軍,仍鎮許都為河南尹,并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封功臣。

    夏侯敦增封邑一千八百戶,并前共二千五百戶。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夏侯敦又率軍從曹操攻漢中張魯,克之而還。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侯敦随曹操東征孫權,孫權退走。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三月曹操引軍還,留夏侯敦都督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屯居巢(今安徽桐城),以鎮淮南,防備孫權。

    曹操并賜夏侯敦”伎樂名倡”,以示優待,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将軍乎!” 時曹操以魏公置官屬,“諸将皆受魏官号”,為遮人耳目,夏侯敦名義上仍為漢朝官屬。

    于是他就不能對曹操稱臣朝拜,這使盡忠于曹操的夏侯敦耿耿于懷,他多次上書,“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堅決要求授魏官号。

    後來,曹操封其為魏國之前将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曹仁于樊城,盡殲于禁精銳援軍,威震華夏。

    曹操率軍南下,同時令夏侯敦率淮南軍主力馳援,夏侯敦軍與曹操會于摩陂,諸軍擊敗關羽。

     此時曹操對夏侯敦特别親重,常與同坐一車。

    敦有事可直接出入曹操卧室,其地位明顯高于其他将領。

    戰後,夏侯敦被仍統諸軍還鎮淮南,屯壽春(今安徽壽縣),後徙屯召陵(今河南郾城)。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為魏王,任夏侯敦為大将軍。

    數月後,敦病逝。

    谥曰忠侯。

     餘論 夏侯敦雖為武将,卻虛心好學,親迎老師到軍營為其授課。

    他居官清廉,生活儉樸,關心屬下兵民疾苦,有餘财,辄接濟他人,而不為己治産業,故在軍隊和地方上均有相當的威信。

    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軍事才能雖非卓絕,但因系曹氏宗親,為同患難的首義之臣,又矢忠于操,故一直被重用,委以重任。

     文帝曹丕追念敦的功績,欲使其子孫畢侯,分敦邑千戶,賜敦七子二孫皆為關内侯。

    在此之前夏侯敦的弟弟夏侯廉和次子夏侯楙已經封了列侯。

    曹操将女兒清河公主下嫁夏侯楙,楙曆官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将軍,假節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