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2) -- 排名原則一:重戰例,輕勇名/輕評論

關燈
前三國中,武藝超群勇冠三軍者,不下30餘位。要分析他們之間的武力差别,并最終得出一個排名,我們有許多信息可以使用,比如:武将的單挑戰例和戰績、武将的威名、其他武将對該武将的評價,還有我們根據實際生活經驗推理而得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但這些信息的利用價值卻未必相同。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要看某個武将厲害不厲害、跟其他武将相比究竟有多厲害,必須靠實力說話!什麼是實力?就是實打實的陣前交鋒的戰例!因此,本武力點評的核心依據就是一個個實打實的戰例,其他東西隻能做為參考,隻有當我們無法從戰例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時才可以使用。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重要原則:

    1重戰例,輕勇名威勢;

    舉例:不能因為張飛曾喝退曹操百萬兵就認為他武力比呂布還牛,因為這畢竟不是一個實打實的戰例,在整個過程中張飛沒有跟任何人交過手。曹營衆多名将之所以開始沒敢上橋與之交鋒,主要是忌憚“諸葛村夫”的詭計,再加上勝利在望,諸将死戰之心銳減。後來老張鬧了這麼一嗓子,於是大夥兒就開始繞世界亂跑,實際上曹操是始作俑者,是他先生出恐懼情緒的,并進而将這種恐懼情緒傳染給了衆将。而且衆将也未必全都被恐懼情緒所控制,比如膽大如許褚者、穩健如張遼者等等,這從後來許褚、張遼先行攔住曹操坐騎就可以看得出來。曹操為何會生出恐懼情緒?一方面是因為他對諸葛村夫的詭計也是頗為忌憚,另一方面是關公斬完顔良以後對他說的關于張飛的那番話。當然,張飛嗓門兒超大、氣勢超猛也是原因,但所有這些畢竟都不是實打實的武力表現。由於這一事件并非一個單挑戰例,因此煮酒不做為武力點評的依據。

    2重戰例,輕人物評論;

    對於書中某武将或某人物對其他武将武力的評論,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照單全收。比如關羽曾于突陣斬殺顔良後對曹操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頭,如探囊取物耳。”先不說張飛有沒有于百萬軍中取過上将的首級(因為對上将一詞的含義大家會有不同理解),關羽此言明顯是“張飛武力比我高出許多”的意思,這與事實明顯不符。此前,關羽更曾對張飛如此評價張遼:“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關羽此言亦與事實明顯不符。因此,對於這類信口開河式的評論,我們不能照單全收拿過來做為決定性依據來判定武将之間的武力高低。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評論中的有意誇張成分。這些東西隻具有某種參考價值,可以與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證據結合在一起完成一個判定,其本身卻不能單獨完成一個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