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章:單刀赴會
關燈
小
中
大
落碗,均覺臉上無光,一齊站起身來,隻待忽必烈發作,立時上前動手。
那知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将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
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隻述舊情,不談國事如何?”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
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
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
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
”郭靖聽他這四字說得不由哀,說道:“就此别過,後會有期。
”忽必烈将手一拱,說道:“送客。
” 法王等相顧愕然,一齊望着忽必烈,均想:“好容易魚兒人網,豈能縱虎歸山?”但忽必烈客客氣氣的送郭靖出帳,衆人也不便動手。
郭靖大踏步出帳,心中暗想:“這忽必烈舉措不凡,果是勁敵。
”向楊過使個眼色,加快腳步,走向坐騎之旁。
突然旁邊搶出八名蒙古大漢,當先一人說道:“你是郭靖麼?你在襄陽城頭傷了我不少兄弟,今日竟到我蒙古軍營來耀武揚威。
王爺放你走,我們卻容你不得。
”一聲吆喝,八名大漢同時擁上,各使蒙古摔跤手法,十六隻手抓向郭靖。
摔跤勾打之術,蒙古人原是天下無雙,這八名大漢更是蒙古軍中一等一的好手,忽必烈特地埋伏在帳外擒拿郭靖。
但郭靖幼時在蒙古長大,騎射摔跤自小精熟,眼見八人抓到,雙手連伸,右腿勾掃,霎時之間,四人被他抓住摔出丈餘,另四人被他勾掃倒地。
他使的正是蒙古人正宗摔跤之術,隻是有了上乘武功為底,手腳上勁力大得異乎尋常,那八名大漢如何能敵?忽必烈王帳外駐着一個親兵千人隊,一千名官兵個個精擅摔跤,見郭靖手法利落,一舉将八名軍中好手同時摔倒,神技從所未見,不約而同的齊聲喝采。
郭靖向衆軍一抱拳,除下帽子轉了個圈子。
這是蒙古人摔角獲勝後向觀衆答謝的禮節,衆官兵更是歡聲雷動。
那八名大漢爬起身來,望着郭靖呆呆發怔,不知該縱身又上呢,還是就此罷手? 郭靖向楊過道:“走罷!”隻聽得号角聲此起彼和,四下裡千人隊來往奔馳,原來忽必烈調動軍馬,已将郭楊二人團團圍困。
郭靖暗暗吃驚,心想:“我二人縱有通天本領,怎能逃出這軍馬重圍?想不到忽必烈對付我一人,竟如此興師動衆。
”他怕楊過膽怯,臉上神色自如,說道:“我二人馬快,隻管疾沖,先過去奪兩面盾牌來,以防敵軍亂箭射馬。
”又在他耳邊低聲道:“先向南沖,随即回馬向北。
” 楊過一怔:“襄陽在南,何以向北?”随即會意:“啊,是了,忽必烈軍馬必集于南,防他逃歸襄陽,北邊定然空虛。
先南後北,沖他一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便可乘機突圍。
我當如何阻住他才好?” 楊過心念甫動,隻見忽必烈王帳中竄出幾條人影,幾個起落,已攔住去路,跟着鳴鳴之聲大作,一個銅輪一個鐵輪往兩匹坐騎飛到,正是法王出手阻擋二人脫身。
郭靖見雙輪飛來之勢極為剛猛,不敢伸手去接,頭一低,雙手在兩匹坐騎的頸中一按,兩匹馬前足跪下,銅鐵雙輪剛好在馬頭上掠過,在空中打了一個轉,回到了法王手中。
就這樣微一耽擱,尼摩星與尹克西已奔到二人身前,法王與潇湘子跟着趕到,四人團團圍住。
金輪法王、潇湘子等均是一流高手,與人動手,決不肯自堕身分,倚多為勝,但郭靖武功實在太強,每人又均想得那“蒙古第一勇士”的封号,隻怕給旁人搶了頭籌,但見白刃閃動,黃光耀眼,四人手中均已執了兵刃。
法王所持是個金輪,尹克西手執一條鑲珠嵌玉的黃金軟鞭,潇湘子拿着一條哭喪棒模樣的杆棒,尼摩星的兵刃最怪,是一條鐵鑄的靈蛇短鞭,在他手上臂上盤旋吞吐,宛似一條活蛇。
郭靖眼看四人奔跑身形和取兵刃的手法,四人中似以尹克西較弱,當即雙掌拍出,擊向潇湘子面門。
潇湘子杆棒一立,棒端向他掌心點來。
郭靖見杆棒上白索纏繞,棒頭拖着一條麻繩,便如是孝子手中所執的哭喪棒,心想此人武功深湛,所用兵刃怪模怪樣,必有特異之處,當下右手回轉,一招“神龍擺尾”,已抓住了尹克西的金鞭。
尹克西待要抖鞭回擊,鞭梢已入敵手,當即順着對方一扯之勢,和身向郭靖撲去(接舊版)左手卻已多了一柄明晃晃的匕首。
這一招以攻為守,乃是十八小擒拿手的絕招。
郭靖叫道:“好!”雙手同施擒拿,右手仍是抓住金鞭不放,左手徑來奪他匕首。
這是右手奪他右手兵刃,左手奪他左手兵刃,雙手已成交差之勢。
尹克西滿拟一匕首刺去,敵人非放
那知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将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
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隻述舊情,不談國事如何?”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
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
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
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
”郭靖聽他這四字說得不由哀,說道:“就此别過,後會有期。
”忽必烈将手一拱,說道:“送客。
” 法王等相顧愕然,一齊望着忽必烈,均想:“好容易魚兒人網,豈能縱虎歸山?”但忽必烈客客氣氣的送郭靖出帳,衆人也不便動手。
郭靖大踏步出帳,心中暗想:“這忽必烈舉措不凡,果是勁敵。
”向楊過使個眼色,加快腳步,走向坐騎之旁。
突然旁邊搶出八名蒙古大漢,當先一人說道:“你是郭靖麼?你在襄陽城頭傷了我不少兄弟,今日竟到我蒙古軍營來耀武揚威。
王爺放你走,我們卻容你不得。
”一聲吆喝,八名大漢同時擁上,各使蒙古摔跤手法,十六隻手抓向郭靖。
摔跤勾打之術,蒙古人原是天下無雙,這八名大漢更是蒙古軍中一等一的好手,忽必烈特地埋伏在帳外擒拿郭靖。
但郭靖幼時在蒙古長大,騎射摔跤自小精熟,眼見八人抓到,雙手連伸,右腿勾掃,霎時之間,四人被他抓住摔出丈餘,另四人被他勾掃倒地。
他使的正是蒙古人正宗摔跤之術,隻是有了上乘武功為底,手腳上勁力大得異乎尋常,那八名大漢如何能敵?忽必烈王帳外駐着一個親兵千人隊,一千名官兵個個精擅摔跤,見郭靖手法利落,一舉将八名軍中好手同時摔倒,神技從所未見,不約而同的齊聲喝采。
郭靖向衆軍一抱拳,除下帽子轉了個圈子。
這是蒙古人摔角獲勝後向觀衆答謝的禮節,衆官兵更是歡聲雷動。
那八名大漢爬起身來,望着郭靖呆呆發怔,不知該縱身又上呢,還是就此罷手? 郭靖向楊過道:“走罷!”隻聽得号角聲此起彼和,四下裡千人隊來往奔馳,原來忽必烈調動軍馬,已将郭楊二人團團圍困。
郭靖暗暗吃驚,心想:“我二人縱有通天本領,怎能逃出這軍馬重圍?想不到忽必烈對付我一人,竟如此興師動衆。
”他怕楊過膽怯,臉上神色自如,說道:“我二人馬快,隻管疾沖,先過去奪兩面盾牌來,以防敵軍亂箭射馬。
”又在他耳邊低聲道:“先向南沖,随即回馬向北。
” 楊過一怔:“襄陽在南,何以向北?”随即會意:“啊,是了,忽必烈軍馬必集于南,防他逃歸襄陽,北邊定然空虛。
先南後北,沖他一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便可乘機突圍。
我當如何阻住他才好?” 楊過心念甫動,隻見忽必烈王帳中竄出幾條人影,幾個起落,已攔住去路,跟着鳴鳴之聲大作,一個銅輪一個鐵輪往兩匹坐騎飛到,正是法王出手阻擋二人脫身。
郭靖見雙輪飛來之勢極為剛猛,不敢伸手去接,頭一低,雙手在兩匹坐騎的頸中一按,兩匹馬前足跪下,銅鐵雙輪剛好在馬頭上掠過,在空中打了一個轉,回到了法王手中。
就這樣微一耽擱,尼摩星與尹克西已奔到二人身前,法王與潇湘子跟着趕到,四人團團圍住。
金輪法王、潇湘子等均是一流高手,與人動手,決不肯自堕身分,倚多為勝,但郭靖武功實在太強,每人又均想得那“蒙古第一勇士”的封号,隻怕給旁人搶了頭籌,但見白刃閃動,黃光耀眼,四人手中均已執了兵刃。
法王所持是個金輪,尹克西手執一條鑲珠嵌玉的黃金軟鞭,潇湘子拿着一條哭喪棒模樣的杆棒,尼摩星的兵刃最怪,是一條鐵鑄的靈蛇短鞭,在他手上臂上盤旋吞吐,宛似一條活蛇。
郭靖眼看四人奔跑身形和取兵刃的手法,四人中似以尹克西較弱,當即雙掌拍出,擊向潇湘子面門。
潇湘子杆棒一立,棒端向他掌心點來。
郭靖見杆棒上白索纏繞,棒頭拖着一條麻繩,便如是孝子手中所執的哭喪棒,心想此人武功深湛,所用兵刃怪模怪樣,必有特異之處,當下右手回轉,一招“神龍擺尾”,已抓住了尹克西的金鞭。
尹克西待要抖鞭回擊,鞭梢已入敵手,當即順着對方一扯之勢,和身向郭靖撲去(接舊版)左手卻已多了一柄明晃晃的匕首。
這一招以攻為守,乃是十八小擒拿手的絕招。
郭靖叫道:“好!”雙手同施擒拿,右手仍是抓住金鞭不放,左手徑來奪他匕首。
這是右手奪他右手兵刃,左手奪他左手兵刃,雙手已成交差之勢。
尹克西滿拟一匕首刺去,敵人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