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綠衣少女

關燈
跟你說話,你卻去思念你的意中人。

    ”楊過道:“冤枉啊冤枉,我為你痛手,你卻來怪我。

    ”那女郎滿臉飛紅,突然向前急奔。

     楊過一言出口,心中已是懊悔:“我既一心一意向着姑姑,但不規不矩的壞脾氣何以始終不改?楊過啊楊過,你這小壞蛋可别再胡說八道了。

    ”要知郭靖當年癡戀黃蓉,對别個女子再不絲萦懷,這是他天性淳厚使然。

    楊過身上卻帶了三分父親的輕薄無賴,雖說并無惡意,然和每一個美貌少女調笑幾句,招惹一下,害得人家意亂情迷卻是他心之所喜。

     那女郎奔出十餘丈,忽地停住,站在一株情花樹下面,呆呆出神,過了一會,回過頭來笑道:“若是一個醜八怪把名字跟你說了,那定是你祖宗十八代十惡不赦,贻禍子孫了。

    ”楊過一笑,走近身去,笑道:“既然我心中當作美的,你說成是醜的,那麼你說我祖宗積惡,實是我上代好事做得太多。

    且看積善之家,是否真的必有餘慶。

    ”他這幾句話還是在贊女郎之美,她臉上微微一紅,低聲道:“說便跟你說了,你可不許跟第二個說,更不許在旁人面前叫我。

    ”楊過伸了伸舌頭道:“唐突美人,我不怕絕子絕孫麼?” 這女郎又是嫣然一笑,道:“我爹爹複姓公孫……”她總是不肯直說已名,要繞個彎兒,楊過插嘴道:“但不知姑娘姓什麼?”那女郎抿嘴笑道:“那我可不知道啦,我爹爹曾給她的獨生女兒取個名字,叫作綠萼。

    ”楊過贊道:“果然名如其人,洵美且異。

    ” 公孫綠萼将姓名跟楊過說了,跟他又親密了幾分,道:“待會爹爹要請你相見,你可不許跟我笑。

    ”楊過道:“笑了便怎地?”綠萼歎道:“唉,若是他知道我對你笑過,又知道我将名字跟你說了,真不知會怎樣對我呢?”楊過道:“也沒聽見過這樣嚴厲的父親,連對人笑一下也不行。

    昨晚他罰你們在石屋中烤火,這般如花似玉的女兒,難道他就不愛惜麼?” 公孫綠萼聽他如此說,不禁眼眶一紅,道:“從前爹爹是很愛惜我的,但自我十歲那年媽媽死後,爹爹就對我越來越嚴厲了。

    娶了我新媽媽之後,不知還會對我怎樣?”說着流下了兩滴淚水。

    楊過安慰她道:“你爹爹婚後心中高興,一定是待你更加好些。

    ”綠萼搖頭道:“我甯可他待我更兇些,也不要娶新媽媽。

    ” 楊過父母早死,對這種心情不大了然,有意要逗她開心,道:“你新媽媽一定沒你一半美。

    ”綠萼忙道:“你剛說錯了,我這新媽媽才真是美人兒呢。

    她武功又好,昨兒咱們把周伯通捉了來,若不是爹爹和新媽媽正在比武,分不開身,這老頑童也決于會逃走。

    ” 楊過道:“你爹爹和你新媽媽武功誰強些?”綠萼道:“那當然是我爹爹強啦,否則新媽媽也不會答應嫁他。

    ”她停了一會,道:“後天便是他們成親的日子,我爹爹多半會請你們多住兩天,喝了喜酒再走。

    唉,我真是遠遠的走了倒好。

    ” 二人說了一陣子,朝陽漸升漸高,綠萼蓦地驚覺,道:“你快回去吧,别讓師兄們撞見,禀告我爹爹。

    ”楊過對她處境心中油然生相憐之意,伸出左手握住了她的手,右手在她手背上輕輕拍了幾下,意示安慰,快步回到所居的石屋。

     他尚未進門,就聽馬光祖在大叫大嚷,埋怨清水清菜怎能裹腹,又說這些苦不苦,甜不甜的花瓣也叫人吃,那不是謀财害命麼?尹克西笑道:“馬兄,你身上有什麼寶貝,當真得好好收起,我瞧這谷主哪,有點兒不懷好意。

    ”馬光祖不知他是取笑,連連點頭稱是。

    楊過走進屋去,隻見石桌上堆了幾盤情花的花瓣,人人都吃得愁眉苦臉,想起連金輪法王這大和尚也受情花之累,不禁暗暗好笑。

     他拿起水杯來喝了兩口,隻聽門外腳步響,走進一個綠衫人來,雙手一拱,道:“谷主請六位貴客相見。

    ” 法王、尼摩星等人均是一派宗師,不論到什麼處所,主人總是親自遠迎,連當今皇帝忽必烈,對他們也是禮敬有加,卻不道來到這深山幽谷之中,主人卻如此大刺刺的無禮相待,各人都是心中有氣,當下一齊站起,均想:“待會見到這厮鳥谷主,可要他知道我的厲害。

    ” 六人随着那綠衫人向山後走去,突見迎面綠油油的好大一片竹林,北方竹子極少,這樣大的一片竹林,更是罕見。

    七人在綠竹篁中穿過,聞到一陣陣淡淡花香,登覺煩俗盡消。

    穿過竹林,眼前無邊無際,全是水仙花。

    原來地下是淺淺的一片水塘,深于逾尺,種滿了水仙。

    這花也是南方之物,不知何以竟會在關洛之間的山頂出現?法王心想:“必是這山峰下生有溫泉之類,地氣奇暖之故了。

    ” 那水塘中每隔七八尺便是一個木樁,引路的綠衫人身形微晃,便一個個的踏步而過。

     六人依樣而為,隻有馬光祖身軀笨重,輕功又差,跨步雖大,卻不能一跨便七八尺,踏倒了幾根木樁之後,索性涉水而過。

     水仙塘一過,遙遙望見山陰處有一座極大的石屋,七人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