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好心受制
關燈
小
中
大
到憫忠寺去。
一行人朝行夜宿,長途跋涉,在道上一月有餘,遊坦之走得慣了,漸漸的不以為苦,初時還常常想著:“這一路向南,卻到哪裡去?”到得後來,渾渾噩噩的行走,當真便如一頭騾馬相似。
自己将來命運如何,一行人要到哪裡去,再也不關心半點。
後來越走便越是山道崎岖,每天都在上山。
這一日下午,終于到了一座大廟之前,遊坦之擡頭一看廟額,見匾上寫著“敕建少林寺”五個大字。
他從前當然曾聽伯父、父親說過,少林寺乃是中原武林的泰山北鬥,人人仰望之所,但他這一年中連受折磨,對身外之事已是絲毫不感興趣,隻求每天少走幾裡路,三淨少打自己幾下,那便心滿意足。
其實,就是多行路程,三淨舉拳毒打,他也是默不作聲的忍受,多走少走,多打少打,到得後來,似乎也沒什麼分别了。
這時突然之間來到了少林寺,他心中不免一震,但随即便處之淡然,他如此大受折磨之餘,即便進入皇宮内梡,隻怕也引不起什麼興趣之情。
一行人進入一座大殿,殿内一名僧人說道:“送戒律院!”那八名僧人答應了,引著遊坦之從側門出去,沿著一條小徑一路上山,來到一座陰森森的院落之中。
院裡出來一名老僧,聲音幹枯的說道:“奉戒律院首座法谕:三淨未得許可,擅自下山,先打三百法棍,分十天責打。
再行嚴查下山後之劣迹,按情治罪。
”兩名僧人抓住三淨,将他提了起來,伏在地上。
遊坦之背上陡然間一松,大感暢決。
隻見一名擒拿三淨前來的僧人走到老僧身旁,低聲說了幾句話,又向遊坦之指了一指。
那老僧點了點頭,說道:“遊姓小賊相助三淨逃走作惡,敗壞佛法,先打一百法棍,再按情治罪。
”一名僧人在遊坦之背上一推,說道:“低頭伏罪!”遊坦之毫不抗拒,便即伏下,心想:“你們要我怎樣,便怎樣好了,你們說我有罪,我總是有罪的。
”那老僧說了這幾句話後,轉身入内,戒律院中走出四名僧人來,将三淨和遊坦之橫拖倒曳,搭入了一間大廳之中。
幾名僧人按住三淨,大棍便打了下來,打滿三十棍後,按住遊坦之又打。
遊坦之覺得擊打自己這三十棍,比之打三淨的要重得多了,想是他們同門相護,下手之際大有輕重的分别。
這三十棍打得他皮開肉綻,下半身盡是鮮血。
過得七日,棒瘡尚未痊可,又被拖來第二次再打,直打了一百棍才罷。
一名僧人向他宣示戒律院首座法谕:“遊姓小賊著罰入菜園挑糞,痛自忏悔過往罪愆。
”遊坦之茫茫然的跟著那僧人來到菜園之中,向管理菜園的僧人叩見。
管菜園的僧人法名叫做緣根,身形瘦小,容貌枯槁,落了兩隻門牙,說話關不住風。
他見了遊坦之頭戴鐵罩的怪狀,大感興趣,坐在長凳上架起一雙二郎腿,盤問他的來曆。
遊坦之心想伯父和父親是武林中大有名望的人物,自己今日折堕至此,說出來豈不是辱沒了遊氏雙雄和聚賢莊的威名?當下隻說自己是個尋常的鄉民,不幸被契丹官兵打草谷時擄去,以至苦受折磨。
那緣根極愛說話,什麼細節都要問得清清楚楚,決不許遊坦之含糊過去,但遊坦之決意不吐露自己身世遭際,除了說自己是個農家少年之外,什麼也不提及。
這一場盤問,直到天黑方罷,足足問了三個多時辰。
緣根反來覆去的問了一次又一次,想要在遊坦之的言語中找到什麼破綻。
遊坦之并非十分聰明之人,若是說謊,早就給緣根捉到了岔子,但他隻是将身世縮到了極度的簡單平淡。
“你父親呢?”“死了!”“怎麼死的?”“生病!”“生什麼病?”“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幫助三淨?”“他捉到我的。
”“你為什麼不逃?”“他捉住了我,逃不脫。
”到了晚飯時分,緣根捧著一大碗飯,一邊吃,一邊盤問,直到實在榨不出什麼了,才道:“你去挑二十桶糞澆菜。
咱們這裡不能偷懶,剛才跟你說了半天話,功夫都耽擱了。
”遊坦之應道:“是!”他已然不會抗辯,說道:“是你叫我說話,又不是我想說話。
”他肚子餓、棒瘡痛,但還是去挑糞澆菜。
少林寺這菜園地面甚是廣闊,幾近二百畝地,在菜園中做工的僧人和長工、短工共有三四十人。
遊坦之既是新來,頭上這鐵罩又令他顯得古怪詭異,人人都将他來欺騙取笑,最肮髒粗笨的功夫都推給他做。
遊坦之越來越是不會思想,是非之心固是日漸淡泊,連喜歡悲傷之别也是模模糊糊,逆來順受,渾渾噩噩的打發著日子,隻有在睡夢之中,才偶爾想起了阿紫。
這日黃昏,他澆罷了糞,已累得全身筋骨酸痛,耳聽得飯鐘聲響,當即站起身來,到小飯堂中去吃飯,忽聽得緣根叫道:“阿遊,這碗飯你送到那邊竹林小屋中去,給一位師父吃,他生了病,起不了身。
”遊坦之應道:“是!”接過那碗白米飯,沿著小徑走向竹林之中。
那竹林極大,走了好一會仍未出林,隻見綠蔭深處有一座小小的石屋,遊坦之走到屋前,叫道:“師父,師父,給你送飯來啦。
”屋裡有個低沉的聲音應了一聲。
遊坦之伸手推門,那闆門應手而開。
他捧著這大碗飯走了進去,見屋裡地下的席上一人向裡而卧,屋中無床、無桌、
一行人朝行夜宿,長途跋涉,在道上一月有餘,遊坦之走得慣了,漸漸的不以為苦,初時還常常想著:“這一路向南,卻到哪裡去?”到得後來,渾渾噩噩的行走,當真便如一頭騾馬相似。
自己将來命運如何,一行人要到哪裡去,再也不關心半點。
後來越走便越是山道崎岖,每天都在上山。
這一日下午,終于到了一座大廟之前,遊坦之擡頭一看廟額,見匾上寫著“敕建少林寺”五個大字。
他從前當然曾聽伯父、父親說過,少林寺乃是中原武林的泰山北鬥,人人仰望之所,但他這一年中連受折磨,對身外之事已是絲毫不感興趣,隻求每天少走幾裡路,三淨少打自己幾下,那便心滿意足。
其實,就是多行路程,三淨舉拳毒打,他也是默不作聲的忍受,多走少走,多打少打,到得後來,似乎也沒什麼分别了。
這時突然之間來到了少林寺,他心中不免一震,但随即便處之淡然,他如此大受折磨之餘,即便進入皇宮内梡,隻怕也引不起什麼興趣之情。
一行人進入一座大殿,殿内一名僧人說道:“送戒律院!”那八名僧人答應了,引著遊坦之從側門出去,沿著一條小徑一路上山,來到一座陰森森的院落之中。
院裡出來一名老僧,聲音幹枯的說道:“奉戒律院首座法谕:三淨未得許可,擅自下山,先打三百法棍,分十天責打。
再行嚴查下山後之劣迹,按情治罪。
”兩名僧人抓住三淨,将他提了起來,伏在地上。
遊坦之背上陡然間一松,大感暢決。
隻見一名擒拿三淨前來的僧人走到老僧身旁,低聲說了幾句話,又向遊坦之指了一指。
那老僧點了點頭,說道:“遊姓小賊相助三淨逃走作惡,敗壞佛法,先打一百法棍,再按情治罪。
”一名僧人在遊坦之背上一推,說道:“低頭伏罪!”遊坦之毫不抗拒,便即伏下,心想:“你們要我怎樣,便怎樣好了,你們說我有罪,我總是有罪的。
”那老僧說了這幾句話後,轉身入内,戒律院中走出四名僧人來,将三淨和遊坦之橫拖倒曳,搭入了一間大廳之中。
幾名僧人按住三淨,大棍便打了下來,打滿三十棍後,按住遊坦之又打。
遊坦之覺得擊打自己這三十棍,比之打三淨的要重得多了,想是他們同門相護,下手之際大有輕重的分别。
這三十棍打得他皮開肉綻,下半身盡是鮮血。
過得七日,棒瘡尚未痊可,又被拖來第二次再打,直打了一百棍才罷。
一名僧人向他宣示戒律院首座法谕:“遊姓小賊著罰入菜園挑糞,痛自忏悔過往罪愆。
”遊坦之茫茫然的跟著那僧人來到菜園之中,向管理菜園的僧人叩見。
管菜園的僧人法名叫做緣根,身形瘦小,容貌枯槁,落了兩隻門牙,說話關不住風。
他見了遊坦之頭戴鐵罩的怪狀,大感興趣,坐在長凳上架起一雙二郎腿,盤問他的來曆。
遊坦之心想伯父和父親是武林中大有名望的人物,自己今日折堕至此,說出來豈不是辱沒了遊氏雙雄和聚賢莊的威名?當下隻說自己是個尋常的鄉民,不幸被契丹官兵打草谷時擄去,以至苦受折磨。
那緣根極愛說話,什麼細節都要問得清清楚楚,決不許遊坦之含糊過去,但遊坦之決意不吐露自己身世遭際,除了說自己是個農家少年之外,什麼也不提及。
這一場盤問,直到天黑方罷,足足問了三個多時辰。
緣根反來覆去的問了一次又一次,想要在遊坦之的言語中找到什麼破綻。
遊坦之并非十分聰明之人,若是說謊,早就給緣根捉到了岔子,但他隻是将身世縮到了極度的簡單平淡。
“你父親呢?”“死了!”“怎麼死的?”“生病!”“生什麼病?”“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幫助三淨?”“他捉到我的。
”“你為什麼不逃?”“他捉住了我,逃不脫。
”到了晚飯時分,緣根捧著一大碗飯,一邊吃,一邊盤問,直到實在榨不出什麼了,才道:“你去挑二十桶糞澆菜。
咱們這裡不能偷懶,剛才跟你說了半天話,功夫都耽擱了。
”遊坦之應道:“是!”他已然不會抗辯,說道:“是你叫我說話,又不是我想說話。
”他肚子餓、棒瘡痛,但還是去挑糞澆菜。
少林寺這菜園地面甚是廣闊,幾近二百畝地,在菜園中做工的僧人和長工、短工共有三四十人。
遊坦之既是新來,頭上這鐵罩又令他顯得古怪詭異,人人都将他來欺騙取笑,最肮髒粗笨的功夫都推給他做。
遊坦之越來越是不會思想,是非之心固是日漸淡泊,連喜歡悲傷之别也是模模糊糊,逆來順受,渾渾噩噩的打發著日子,隻有在睡夢之中,才偶爾想起了阿紫。
這日黃昏,他澆罷了糞,已累得全身筋骨酸痛,耳聽得飯鐘聲響,當即站起身來,到小飯堂中去吃飯,忽聽得緣根叫道:“阿遊,這碗飯你送到那邊竹林小屋中去,給一位師父吃,他生了病,起不了身。
”遊坦之應道:“是!”接過那碗白米飯,沿著小徑走向竹林之中。
那竹林極大,走了好一會仍未出林,隻見綠蔭深處有一座小小的石屋,遊坦之走到屋前,叫道:“師父,師父,給你送飯來啦。
”屋裡有個低沉的聲音應了一聲。
遊坦之伸手推門,那闆門應手而開。
他捧著這大碗飯走了進去,見屋裡地下的席上一人向裡而卧,屋中無床、無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