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回 八刀八劍

關燈
氣。

     胡斐自縱身出擊至飄身落地,當真隻有一刹那間,可是這中間,兩人虛招、擒拿、點穴、扭指、吐掌、鬥力、退避、調息,實已交換了七八式最精深的武學變化,而且相較之下,雖是勝敗未分,但一個出全力以搏擊,一個随手揮送,潇灑自如,顯是胡斐已輸了一籌。

     胡斐萬料不到福康安竟有這等精湛超妙的武功,怔怔的站着,心中又是驚奇,又是佩服,可又掩不住滿腔憤怒之情。

    隻聽那獨臂道人笑道:"俊小子,知道認錯人了嗎?還不磕頭賠罪?"胡斐側頭細看,可這人明明是福康安,隻是他滿臉風塵之色,衣衫敝舊,但始終掩不住他身上那股發号施令、統率豪雄的尊貴氣象,如果這人相貌跟福康安很像,難道連大元帥的氣度風華他也學得像? 胡斐呆了一呆,心想:"這一幹人如此打扮,必是另有陰謀,這個我可不上當。

    "縱聲叫道:"福康安,你武功很好,我比你不上。

    可是你做下這許多傷天害理之事,我明知不敵,終是放你不過,你記住了。

    "福康安淡淡的道:"小兄弟,你武功很俊啊。

    我可不是福康安。

    你尊姓大名?"胡斐怒道:"你還裝模作樣,戲耍于我,難道你不知道我名字麼?"福康安身後一個四十來歲的高大漢子朗聲說道:"小兄弟,你的氣概很好,當真是少年英雄,佩服佩服。

    "胡斐向他望了一眼,但見他雙目中神光閃爍,威風凜凜,顯是一位武功極強的高手,心中油然而生欽佩之心,說道:"閣下如此人才,何苦為滿洲貴官作鷹犬?"那大漢微微一笑,道:"北京城邊,天子腳下,你膽敢說這種話,不怕殺頭麼?"胡斐昂然道:"今日事已至此,殺頭便殺,又怕怎地?" 要知胡斐本來生性謹細,并非一莽撞之徒,隻是他究屬少年,血氣方剛,眼看馬一鳳被福康安害得這等慘法,激動了他俠義之心,一切豁了出去,什麼也不理會了。

     也說不定由于他念念不忘的美麗姑娘忽然變成了個尼姑,令他覺得世情慘酷,人生悲苦,要大鬧便大鬧一場,最多也不過殺頭喪命,又有什麼大不了? 他手按刀柄,怒目橫視着這馬上九人。

    隻見那獨臂道人一縱下馬,也沒見他伸手動臂,隻是眼前青光一閃,他手中已多了一柄長劍,拔劍手法之快,實是生平從所未見。

    胡斐暗暗吃驚:"怎地福康安手下收羅了這許多高手人物?昨日掌門人大會之中,如有這些人在場鎮壓,說不定便鬧不成亂子。

    "他生怕獨臂道人一劍刺來,斜身略閃,拔刀在手。

    那道人笑道:"看劍!"但見青光閃動,當當當當、當當當當連響了八下,他在一瞬之間,竟是連刺了八劍。

     這八劍刺得迅捷無比,胡斐哪裡瞧得清劍勢來路,隻得提起精神,順勢揮刀招架。

    可是他家傳的胡家刀法原也非同小可,那獨臂道人八劍雖快,還是一一被他擋住。

    八劍來,八刀擋,當當當的連響八下,清晰繁密,幹淨利落,胡斐雖然略感手忙腳亂,但第九刀上,竟是守中帶攻,回刀斜削出去。

    那獨臂道人長劍一掠,刀劍粘住,卻是半點聲音也不發出來。

     馬上諸人又是齊聲喝彩:"好劍法,好刀法!" 福康安道:"道長,走吧,别多生事端了。

    "那道人不敢違拗主子之言,應道:"是!"可是他見胡斐刀法精奇,鬥得興起,頗為戀戀不舍,翻身上馬,說道:"好小子,刀法不錯啊!"胡斐心中欽佩,道:"好道人,你的劍法更好!"但跟着冷笑道:"可惜,可惜!" 那道人瞪眼道:"可惜什麼?我劍法中有何破綻?"胡斐道:"我可惜你劍法中毫無破綻,為人卻有大大的破綻。

    一位武林高手,卻去做滿洲貴官的奴才。

    "那道人仰天大笑,說道:"罵得好,罵得好!小兄弟,你有膽子再跟我比比劍麼?"胡斐道:"有什麼不敢?最多是比你不過,給你殺了。

    "那道人道:"好,今晚三更,我在陶然亭畔等你。

    你要是怕了,便不用來。

    "胡斐昂然道:"大丈夫隻怕正人君子,不怕鷹犬奴才!"那些人都是大拇指一翹,喝道:"說得好!"縱馬而去。

     當胡斐和那獨臂道人刀劍相交之時,程靈素已從廟中出來,見到福康安時也是一驚,道:"大哥,怎地福康安到了這裡?今晚你去不去陶然亭赴約?" 胡斐沉吟道:"難道他真的不是福康安?那決計不會。

    我罵他那些衛士侍從是鷹犬奴才,他們怎地并不生氣,反而贊我說得好?"聽程靈素又問:"今晚去不去赴約?"便道:"自然去啊。

    二妹,你在這裡照料馬姑娘吧。

    "程靈素搖頭道:"馬姑娘是沒什麼可照料的了。

    她神智已失,支撐不到明天早晨。

    可是你約鬥強敵,我怎能不去?" 胡斐道:"你拆散了福康安苦心經營的掌門人大會,此刻他必已查知其中原委。

    你若和我同去,豈不兇險?"程靈素道:"你孤身赴敵,我如何放心得下?有我在一旁照料,總是差勝于無。

    "胡斐知她決定了的事無法違拗,這個年紀小小的義妹,心意實比自己強得多,也隻得由她。

     他走進廂房,隻聽馬一鳳微弱的聲音在叫着:"孩子,孩子!福公子,福公子,我要死了,我隻想再見你一面。

    "胡斐一陣心酸:"情之為物,竟是如此不可理喻。

    福康安這等待她,可是她在臨死之際,還是這樣的念念不忘于他。

    " 兩人走出數裡,找到一家農家,買了些白米蔬菜,飽餐了一頓,在神農廟中陪着馬一鳳,等到初更天時,便即動身。

    胡斐和程靈素商量,福康安手下的武士邀約比武,定是不懷善意,不如早一些前往,暗中瞧一瞧他們有何陰謀布置。

     那陶然亭離城甚遠,其名雖曰陶然,實則是一尼庵,建于遼時壽昌年間,名叫"慈悲庵",庵中供奉觀音大士。

    胡斐和程靈素到得當地,但見四下裡白茫茫的一片,都是蘆葦,西風一吹,蘆絮飛舞,有如下雪,滿目盡是肅殺蒼涼之氣。

    忽聽"啊"的一聲,有一隻鴻雁自北向南飛去。

    程靈素道:"這是一隻失群的孤雁了,找尋同伴不着,半夜裡還在匆匆忙忙的趕路。

    "隻聽蘆葦之中,有人接口說道:"不錯,不錯。

    地匝萬蘆吹絮亂,天空一雁比人輕。

    兩位真是信人,這麼早便來赴約了。

    " 胡程二人吃了一驚:"我們還想來查察對方的陰謀布置,豈知他們早便到處伏下了暗樁。

    這人出口成詩,看來也非泛泛之輩。

    "胡斐朗聲道:"奉召赴約,敢不早來?" 隻見蘆葦叢中,長身站起一個身形矮小的漢子,說道:"幸會,幸會。

    隻是請兩位稍待,敝上和衆兄弟正在上祭。

    "胡斐随口答應,心下好生奇怪:"福康安半夜三更的,到這荒野之地來祭什麼人?" 蓦地裡聽得一人長聲吟道:"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 吟到後來,聲轉嗚咽,跟着有十餘人的聲音,或長歎,或低泣,中間還夾雜着幾個女子的聲音。

    胡斐聽了那首短詞,隻覺詞意情深纏綿,所祭的墓中人,顯是一個女子,而且"碧血"雲雲,又顯是殉難而死,靜夜之中,聽着那些凄切的悲音,心中甚是激動。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