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傳功授訣
關燈
小
中
大
王氏兄弟比武,未必就輸。
"心中對趙半山大是欽佩。
趙半山又道:"武術的勁力千變萬化,但大别之隻有三種勁,即輕、重、空。
用重不如用輕,用輕不如用空。
拳訣言道:'雙重行不通,單重倒成功',雙重是力與力争,我欲去,你欲來,最後是大力制小力。
單重卻是以我小力,擊敵無力之處,那便能一發成功。
要使得敵人的大力處處落空,這才是武學的高手了。
" 隻見他出手比劃,許多拳法竟是胡斐剛才與王劍英對掌時所用,他詳加解釋,這一招如何可使敵招用空,這一招如何方始見功。
胡斐聽得此處,方始大悟:"原來趙三爺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卻是在指點我的武功的。
" 要知那陳禹是叛門犯上的奸徒,趙半山怎能授他太極秘法?隻是趙半山見胡斐拳招極盡奇妙,臨敵之際卻是憑着一己的聰明生變,拳理的根本尚未明白,想是未遇明師指點。
武林之中規矩極多,若是别門别派的弟子,縱使他虛心請益求教,也未便率爾指教,否則極易惹起他本門師尊的不快,許多糾紛禍患,常因此而起。
他實不知胡斐無師自通,隻憑了祖傳的一部拳經,自行練習而成,眼見他良材美質,未加雕琢,甚是可惜,因此藉着陳禹相問"亂環訣"與"陰陽訣"的機會,便将拳學的基本好好解說一通。
他每一句話都是切中胡斐拳法中的弊端,說得上是傾囊以授。
他知胡斐聰明過人,必能體會,至于王劍英、馬行空等人聽到,心想這些人年紀已大,雖照其理,也未必能再下苦功練到這步田地。
經此一番指點,胡斐日後始得成為一代武學高手,此是後話,暫且不表,隻是如此傳授功決,在武林中也可說是别開生面了。
趙半山講解已畢,向陳禹說道:"我說的可對麼?"陳禹道:"承蒙指點,茅塞頓開。
早知如此,我也不必向孫呂二人苦苦哀求了。
"趙半山冷然說道:"是啊,早知如此,那也不必害死兩條人命了。
"陳禹一驚,隻覺一道涼意從背脊上直透下去,心想:"他好端端傳我拳訣,怎地又提此事?"向王氏兄弟、殷仲翔等人一望,但見各人臉上均現迷惘之色。
趙半山道:"陳爺,這兩大拳決我是傳于你了,如何使用,隻怕你還領會不到吧,來,咱們來推推手。
"那推手是太極同門練武的一種平常方式,陳禹心中雖存疑懼,卻也不便相拒,說道:"趙三爺,在下技藝平常,你多包涵着點兒。
"趙半山鐵青着臉說道:"太極北宗第一高手呂希賢都喪在閣下掌底,怎說得上技藝平常四字。
看招吧!"一招"手揮琵琶",向他擊去。
陳禹一驚,忙以"如封似閉"守住正中,但數招之間,拳路已全受敵人之制。
兩人使的太極拳雖有南北之分,拳路其實大同小異,可是功力深淺有别,又拆數招,陳禹的雙掌似乎全給趙半山粘住了。
直到此時,孫剛峰心頭一塊大石方始落地,隻聽趙半山問道:"孫兄,你說呂希賢是給人用雲手累死,可是"孫剛峰忙說道:"是啊。
我見到呂師弟的屍首,顯呈筋骨脫力。
"陳禹越鬥越驚,說道:"趙三爺,我不是你的對手,咱們罷手啦。
"趙半山道:"好,你再接我一招。
" 左下帶着他的右手,轉了一個大圈,一股極強的螺旋力帶動他左手,正是太極派雲手。
這雲手連綿不斷,一圈過後,又是一圈,當日陳禹害死呂希賢,用的正是這一個手法,他想到呂希賢死時的慘狀,想到他連聲哀告而自己卻不絕催勁,想到他連最後一分力氣也給自己逼了出來,不由得汗如雨下。
趙半山見他臉上現出極恐怖之色,心腸一軟,突感不忍,勁力一松,粘力卸去,溫言說道:"大丈夫一身作事一身當,既行惡事,自有惡果,你好好想一想吧。
"他生性慈善,雖知陳禹死有應得,卻不願見他如呂希賢一般慘受折磨而死。
他轉過身子,負手背後,仰天歎道:"一個人所以學武,若不解衛國禦侮,也當行俠仗義,濟危扶困。
若是以武濟惡,那是遠不如田舍翁躬耕自食了。
" 他這幾句話其實也是說給胡斐聽的,生怕他日後為聰明所誤,走入歧途。
他一生之中,從未見過胡斐這等美質,心中對之愛極,自忖此事一了,随即西歸回疆,日後未必再能與之相見,因此傳授上乘武學之後,複諄諄相誡,勸其勉力學好。
胡斐聰明之極,如何不懂他言中之意,大聲喝道:"姓陳的,一個人做了惡事,就算旁人不問,也不如自盡了的好,免得玷污了祖宗的英名。
"他這幾句其實是答複趙半山的。
趙半山極是喜慰,轉頭望着他,神色甚是嘉許,胡斐眼中卻是感激之情。
正當一老一少英雄相惜、心情互通之際,陳禹見趙半山後心門戶大開,全無防備,自己與他相距不到二尺,心想:"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運勁右臂,奮全身之力,一招"進步搬攔錘"往趙半山背心擊去。
這一拳乃是他情急拼命,去勢非同小可,眼見趙半山閃避不及,這一拳中了,登時便得嘔血重傷。
(欲知趙半山性命如何?這位紅花會大俠是否喪生商家堡中,請看下回分解。
)
"心中對趙半山大是欽佩。
趙半山又道:"武術的勁力千變萬化,但大别之隻有三種勁,即輕、重、空。
用重不如用輕,用輕不如用空。
拳訣言道:'雙重行不通,單重倒成功',雙重是力與力争,我欲去,你欲來,最後是大力制小力。
單重卻是以我小力,擊敵無力之處,那便能一發成功。
要使得敵人的大力處處落空,這才是武學的高手了。
" 隻見他出手比劃,許多拳法竟是胡斐剛才與王劍英對掌時所用,他詳加解釋,這一招如何可使敵招用空,這一招如何方始見功。
胡斐聽得此處,方始大悟:"原來趙三爺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卻是在指點我的武功的。
" 要知那陳禹是叛門犯上的奸徒,趙半山怎能授他太極秘法?隻是趙半山見胡斐拳招極盡奇妙,臨敵之際卻是憑着一己的聰明生變,拳理的根本尚未明白,想是未遇明師指點。
武林之中規矩極多,若是别門别派的弟子,縱使他虛心請益求教,也未便率爾指教,否則極易惹起他本門師尊的不快,許多糾紛禍患,常因此而起。
他實不知胡斐無師自通,隻憑了祖傳的一部拳經,自行練習而成,眼見他良材美質,未加雕琢,甚是可惜,因此藉着陳禹相問"亂環訣"與"陰陽訣"的機會,便将拳學的基本好好解說一通。
他每一句話都是切中胡斐拳法中的弊端,說得上是傾囊以授。
他知胡斐聰明過人,必能體會,至于王劍英、馬行空等人聽到,心想這些人年紀已大,雖照其理,也未必能再下苦功練到這步田地。
經此一番指點,胡斐日後始得成為一代武學高手,此是後話,暫且不表,隻是如此傳授功決,在武林中也可說是别開生面了。
趙半山講解已畢,向陳禹說道:"我說的可對麼?"陳禹道:"承蒙指點,茅塞頓開。
早知如此,我也不必向孫呂二人苦苦哀求了。
"趙半山冷然說道:"是啊,早知如此,那也不必害死兩條人命了。
"陳禹一驚,隻覺一道涼意從背脊上直透下去,心想:"他好端端傳我拳訣,怎地又提此事?"向王氏兄弟、殷仲翔等人一望,但見各人臉上均現迷惘之色。
趙半山道:"陳爺,這兩大拳決我是傳于你了,如何使用,隻怕你還領會不到吧,來,咱們來推推手。
"那推手是太極同門練武的一種平常方式,陳禹心中雖存疑懼,卻也不便相拒,說道:"趙三爺,在下技藝平常,你多包涵着點兒。
"趙半山鐵青着臉說道:"太極北宗第一高手呂希賢都喪在閣下掌底,怎說得上技藝平常四字。
看招吧!"一招"手揮琵琶",向他擊去。
陳禹一驚,忙以"如封似閉"守住正中,但數招之間,拳路已全受敵人之制。
兩人使的太極拳雖有南北之分,拳路其實大同小異,可是功力深淺有别,又拆數招,陳禹的雙掌似乎全給趙半山粘住了。
直到此時,孫剛峰心頭一塊大石方始落地,隻聽趙半山問道:"孫兄,你說呂希賢是給人用雲手累死,可是"孫剛峰忙說道:"是啊。
我見到呂師弟的屍首,顯呈筋骨脫力。
"陳禹越鬥越驚,說道:"趙三爺,我不是你的對手,咱們罷手啦。
"趙半山道:"好,你再接我一招。
" 左下帶着他的右手,轉了一個大圈,一股極強的螺旋力帶動他左手,正是太極派雲手。
這雲手連綿不斷,一圈過後,又是一圈,當日陳禹害死呂希賢,用的正是這一個手法,他想到呂希賢死時的慘狀,想到他連聲哀告而自己卻不絕催勁,想到他連最後一分力氣也給自己逼了出來,不由得汗如雨下。
趙半山見他臉上現出極恐怖之色,心腸一軟,突感不忍,勁力一松,粘力卸去,溫言說道:"大丈夫一身作事一身當,既行惡事,自有惡果,你好好想一想吧。
"他生性慈善,雖知陳禹死有應得,卻不願見他如呂希賢一般慘受折磨而死。
他轉過身子,負手背後,仰天歎道:"一個人所以學武,若不解衛國禦侮,也當行俠仗義,濟危扶困。
若是以武濟惡,那是遠不如田舍翁躬耕自食了。
" 他這幾句話其實也是說給胡斐聽的,生怕他日後為聰明所誤,走入歧途。
他一生之中,從未見過胡斐這等美質,心中對之愛極,自忖此事一了,随即西歸回疆,日後未必再能與之相見,因此傳授上乘武學之後,複諄諄相誡,勸其勉力學好。
胡斐聰明之極,如何不懂他言中之意,大聲喝道:"姓陳的,一個人做了惡事,就算旁人不問,也不如自盡了的好,免得玷污了祖宗的英名。
"他這幾句其實是答複趙半山的。
趙半山極是喜慰,轉頭望着他,神色甚是嘉許,胡斐眼中卻是感激之情。
正當一老一少英雄相惜、心情互通之際,陳禹見趙半山後心門戶大開,全無防備,自己與他相距不到二尺,心想:"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運勁右臂,奮全身之力,一招"進步搬攔錘"往趙半山背心擊去。
這一拳乃是他情急拼命,去勢非同小可,眼見趙半山閃避不及,這一拳中了,登時便得嘔血重傷。
(欲知趙半山性命如何?這位紅花會大俠是否喪生商家堡中,請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