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冷月照高林 電掣星飛寒敵膽 荒庵藏巨害 途長慮遠變芳顔
關燈
小
中
大
内中一枝忽然迎面打來,勢子又急,差一點不曾打中,一道寒光擦耳而過,落向冰雪地裡,耳聽對面笑道:"你兩弟兄不要膽小,你們此時惡迹未著,不會要你狗命,快滾回去!你兩個都吃過一點苦頭,用不着再帶記号,都有我呢。
" 說時,随同鋼梭飛處,地上墜落兩段冰雪,定睛一看,原來那小黑人不知怎的竟會搶在前側面,正當梭镖的中部,起初看他踢了幾次冰雪,急于應援,不曾留意,竟用腳上所踢雪團将兩隻鋼梭一齊打落,妙在雙腳齊飛,一先一後,打得這樣準法,目光到處人已立穩,百忙中也未見他縱起,這一驚真非小可。
随聽身後敵人喝道:"暫時放他兩條狗命,苦頭業已夠他吃的,你兩個不要追了。
"跟着又喊:"你們莫慌,還有一柄護手鈎挂在樹上呢,不就此取走,莫非要人代你送去不成?"二人早已心寒膽落,哪裡還敢回顧,跑出不遠,瞥見一彎寒光曳空而下,二人忙即縱避,正是那柄特制的護手鈎-的一聲落向面前,連鈎帶前段的鴨嘴鋼刺一齊釘向冰雪之中,铮铮有聲,知道敵人比他高明得多,隻得負愧拿起,痛心切齒,往土坡那面趕回。
回顧敵人也由林中穿出,越野而過,相隔已遠,心中恨毒,自去請人報複不提。
這面鐵、南二俠見文嬰業已回身趕來,三人剛剛對面,想尋賀回,人已不見,料是藏往左近樹下,喊了兩聲"師叔"未應,南曼再往前立樹後探頭一看,也無人影,想起六月梅所說之言,忙将鐵、晏二人止住。
正談前事,忽聽左近樹上低喝:"你們還不快走,不久自會尋你,快由别處繞回,隻管安睡,包你沒事。
好在敵人還不知你三人住處,快些去吧。
"三人聽出賀回口音,擡頭一看,星月光中一株大柳樹上猴着一個小黑人,料知事還未完,二女均主快走,鐵笛子隻得答應,道聲:"師叔再見,我真佩服極了!" 說完便同轉身,穿林而過。
到了低窪之處,後面已被林坡隔斷,就有敵人也看不出,何況還有高人在彼,剛剛繞路趕回,忽見暗影中伏着兩個村民,正向樹林那面張望,知其還不放心,三人忙即上前,說:"事已完,林中如有動靜不是我們,千萬不可往看,更不可在此停留,被人看出彼此不便,更不可使人知道我們蹤迹。
"村人諾諾而去。
街門本來虛掩,三人一推就開,主人兄弟正在房中挑燈相待,問知前情,好生歡喜。
原來鐵笛子人最機警,先在酒樓已覺兩少年是行家,所騎的馬又是天山名産,雖料千裡馬必有千裡人,因未眼見,還拿不準是否兩少年所有。
後來趕到鎮上,正要投宿,又見馬在門口,忽想起前見少年眼熟,去年往孫莊窺探時似曾見過。
隔不一會,前事完全想起,當初原疑主人孫尚友父子形迹可疑,老的更甚,這兩少年也在其内,同時想起文嬰對于孫莊許多顧慮,以她這樣女英雄,這等憂疑,出乎情理,便留了心。
仔細一想,忽然醒悟,一到便命主人去往鎮上窺探,後來歸報,果是孫莊兩個少年,本意不願文嬰知道,準備約了南曼夜裡前往探看,不料文嬰已早發現對頭在彼,心想老這樣閃避也不是事,意欲當面明言,了此一段公案,竟在暗中裝睡,到了夜深人靜,非但不辭而别,并連兵器都未帶。
本來鐵笛子預定二更起身,往喊南曼,商計之後再去,自己雖有到時驚醒的習慣,惟恐錯過,并還托了主人到時喊醒,事前并不知道文嬰已走。
還是那兩個守探的人聽了主人之言,正在暗中窺探,忽見有人戴着面具馳過,先未看清,還當鐵笛于去會敵人,正要跟去,不料對面來了兩人,剛一對面便争吵起來,聲音不像,人卻是由宗家走出,心中驚奇。
相隔甚近,見這三人還在争吵,說要尋人評理,忙即趕往宗家探詢,采臣忙尋鐵笛子,人已起身,得到信息,覺着方才雖然打了個盹,并沒多少時候,初意往探孫氏弟兄,沒想到文嬰竟會半夜偷出,比先前所料更深了一層,料知文嬰不知何事受人挾制,孤身少女多大本領,初次下山的人,也難免于中人圈套,心中一驚,忙囑采臣不要聲張,以防萬一是個對頭,為他留下後患,随即帶了面具,趕往二女居室窗外。
因是兩個少女住在裡面,采臣未便前往探看,村人所說那人形貌裝束和自己完全一樣,南曼不會不告而去,更不會與對方相見争吵,除卻文嬰更無二人,不過天下事往往難料,文嬰會有那身皮衣面具起初也未想到,事太離奇,初上路時那麼避人,為何又與對方相見,内中必有曲折,不便冒失進門,仗着至交兄妹,南曼又是愛妻,同卧房内,便去窗外定睛一看,月光斜照,看見南曼對面橫着一個空被窩,内中無人,南曼背向一面睡得正香,油燈已滅,還不知道。
正要喊醒,忽見一村人由門外掩進,悄說:"那三人已由左近經過,去往西南樹林那面,過時似聞内中一人說,隻在前面林中一談,并不遠去,當地有人相候。
"鐵笛子忙令告知衆人急速回去,不可妄動,說完剛将南曼喊醒,又一村人趕進,朝西南方連指,鐵笛子見那人神态慌張,心疑雙方業已動手,惟恐誤事,忙先越房追去,村人也跟蹤掩出,将門帶好,南曼聽得門響便由于此。
鐵笛子匆匆追出,遙望前面森林中果有兩條人影一閃,内一黑影極似文嬰,并有撐拒之勢,人卻一同前進,并未停歇。
心想,雙方明是極熟的人,以文嬰那高本領,為何受人挾制,不能拒絕?并還深更半夜背人與之相會,她出山不久,共隻一年光景,恩師家中,倒住了半年多,餘者都是途中往來,極少停留了久住,怎會與這類久居山東的人發生糾葛?也許所說不實,另有原因。
休看雙方争執,既與同行,必非新識,此事奇怪,莫要冒失趕去,鬧個難于下台。
念頭一轉,因見寒林疏秀,滿樹銀花,星月交輝之下吃雪光一映,雖是下弦殘月,景物也頗清明。
又知前行三人耳目均極靈敏,恐被看破,忙由側面林中掩去。
到了那裡,人已不見,仔細一看,地下卻有不少腳印,但到坡前為止,好似到此退回,但又不知去向。
正疑三人先是步行到此,後又改用輕功越坡而過,所以看不出來,想要跟蹤往探,忽聽左近樹後有人低語道:"你那裡最好,快往
" 說時,随同鋼梭飛處,地上墜落兩段冰雪,定睛一看,原來那小黑人不知怎的竟會搶在前側面,正當梭镖的中部,起初看他踢了幾次冰雪,急于應援,不曾留意,竟用腳上所踢雪團将兩隻鋼梭一齊打落,妙在雙腳齊飛,一先一後,打得這樣準法,目光到處人已立穩,百忙中也未見他縱起,這一驚真非小可。
随聽身後敵人喝道:"暫時放他兩條狗命,苦頭業已夠他吃的,你兩個不要追了。
"跟着又喊:"你們莫慌,還有一柄護手鈎挂在樹上呢,不就此取走,莫非要人代你送去不成?"二人早已心寒膽落,哪裡還敢回顧,跑出不遠,瞥見一彎寒光曳空而下,二人忙即縱避,正是那柄特制的護手鈎-的一聲落向面前,連鈎帶前段的鴨嘴鋼刺一齊釘向冰雪之中,铮铮有聲,知道敵人比他高明得多,隻得負愧拿起,痛心切齒,往土坡那面趕回。
回顧敵人也由林中穿出,越野而過,相隔已遠,心中恨毒,自去請人報複不提。
這面鐵、南二俠見文嬰業已回身趕來,三人剛剛對面,想尋賀回,人已不見,料是藏往左近樹下,喊了兩聲"師叔"未應,南曼再往前立樹後探頭一看,也無人影,想起六月梅所說之言,忙将鐵、晏二人止住。
正談前事,忽聽左近樹上低喝:"你們還不快走,不久自會尋你,快由别處繞回,隻管安睡,包你沒事。
好在敵人還不知你三人住處,快些去吧。
"三人聽出賀回口音,擡頭一看,星月光中一株大柳樹上猴着一個小黑人,料知事還未完,二女均主快走,鐵笛子隻得答應,道聲:"師叔再見,我真佩服極了!" 說完便同轉身,穿林而過。
到了低窪之處,後面已被林坡隔斷,就有敵人也看不出,何況還有高人在彼,剛剛繞路趕回,忽見暗影中伏着兩個村民,正向樹林那面張望,知其還不放心,三人忙即上前,說:"事已完,林中如有動靜不是我們,千萬不可往看,更不可在此停留,被人看出彼此不便,更不可使人知道我們蹤迹。
"村人諾諾而去。
街門本來虛掩,三人一推就開,主人兄弟正在房中挑燈相待,問知前情,好生歡喜。
原來鐵笛子人最機警,先在酒樓已覺兩少年是行家,所騎的馬又是天山名産,雖料千裡馬必有千裡人,因未眼見,還拿不準是否兩少年所有。
後來趕到鎮上,正要投宿,又見馬在門口,忽想起前見少年眼熟,去年往孫莊窺探時似曾見過。
隔不一會,前事完全想起,當初原疑主人孫尚友父子形迹可疑,老的更甚,這兩少年也在其内,同時想起文嬰對于孫莊許多顧慮,以她這樣女英雄,這等憂疑,出乎情理,便留了心。
仔細一想,忽然醒悟,一到便命主人去往鎮上窺探,後來歸報,果是孫莊兩個少年,本意不願文嬰知道,準備約了南曼夜裡前往探看,不料文嬰已早發現對頭在彼,心想老這樣閃避也不是事,意欲當面明言,了此一段公案,竟在暗中裝睡,到了夜深人靜,非但不辭而别,并連兵器都未帶。
本來鐵笛子預定二更起身,往喊南曼,商計之後再去,自己雖有到時驚醒的習慣,惟恐錯過,并還托了主人到時喊醒,事前并不知道文嬰已走。
還是那兩個守探的人聽了主人之言,正在暗中窺探,忽見有人戴着面具馳過,先未看清,還當鐵笛于去會敵人,正要跟去,不料對面來了兩人,剛一對面便争吵起來,聲音不像,人卻是由宗家走出,心中驚奇。
相隔甚近,見這三人還在争吵,說要尋人評理,忙即趕往宗家探詢,采臣忙尋鐵笛子,人已起身,得到信息,覺着方才雖然打了個盹,并沒多少時候,初意往探孫氏弟兄,沒想到文嬰竟會半夜偷出,比先前所料更深了一層,料知文嬰不知何事受人挾制,孤身少女多大本領,初次下山的人,也難免于中人圈套,心中一驚,忙囑采臣不要聲張,以防萬一是個對頭,為他留下後患,随即帶了面具,趕往二女居室窗外。
因是兩個少女住在裡面,采臣未便前往探看,村人所說那人形貌裝束和自己完全一樣,南曼不會不告而去,更不會與對方相見争吵,除卻文嬰更無二人,不過天下事往往難料,文嬰會有那身皮衣面具起初也未想到,事太離奇,初上路時那麼避人,為何又與對方相見,内中必有曲折,不便冒失進門,仗着至交兄妹,南曼又是愛妻,同卧房内,便去窗外定睛一看,月光斜照,看見南曼對面橫着一個空被窩,内中無人,南曼背向一面睡得正香,油燈已滅,還不知道。
正要喊醒,忽見一村人由門外掩進,悄說:"那三人已由左近經過,去往西南樹林那面,過時似聞内中一人說,隻在前面林中一談,并不遠去,當地有人相候。
"鐵笛子忙令告知衆人急速回去,不可妄動,說完剛将南曼喊醒,又一村人趕進,朝西南方連指,鐵笛子見那人神态慌張,心疑雙方業已動手,惟恐誤事,忙先越房追去,村人也跟蹤掩出,将門帶好,南曼聽得門響便由于此。
鐵笛子匆匆追出,遙望前面森林中果有兩條人影一閃,内一黑影極似文嬰,并有撐拒之勢,人卻一同前進,并未停歇。
心想,雙方明是極熟的人,以文嬰那高本領,為何受人挾制,不能拒絕?并還深更半夜背人與之相會,她出山不久,共隻一年光景,恩師家中,倒住了半年多,餘者都是途中往來,極少停留了久住,怎會與這類久居山東的人發生糾葛?也許所說不實,另有原因。
休看雙方争執,既與同行,必非新識,此事奇怪,莫要冒失趕去,鬧個難于下台。
念頭一轉,因見寒林疏秀,滿樹銀花,星月交輝之下吃雪光一映,雖是下弦殘月,景物也頗清明。
又知前行三人耳目均極靈敏,恐被看破,忙由側面林中掩去。
到了那裡,人已不見,仔細一看,地下卻有不少腳印,但到坡前為止,好似到此退回,但又不知去向。
正疑三人先是步行到此,後又改用輕功越坡而過,所以看不出來,想要跟蹤往探,忽聽左近樹後有人低語道:"你那裡最好,快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