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深宵翔鐵羽 雪夜見飛星
關燈
小
中
大
三人二次上路,低聲暢談經過,才知少年女俠名叫晏文嬰,竟是乃師天山鷹的姨侄女,從小便被天山鷹一位好友抱去撫養,也是一位前輩高人,因有一事與天山鷹争執,一怒而去,性又偏激,已有多年不曾來往,晏文嬰也不知道這位成名多年的前輩女俠天山鷹是她大姨。
直到去年冬天,乃師病重将死,奉了遺命前往投奔,方始得知底細。
天山鷹見她美慧膽勇,年才二十來歲,業已盡得師傳,練就過人神力,又帶來昔年乃師取走的一對大仙人掌,老年人本就憐愛徒輩,何況這等美質,越看越愛,便将她留在山中住了半年多,指點武功之外,并告以閻中七弟兄的名姓住處、年貌本領,又将所剩海蛟皮做了一身衣服面具,令往會合。
文嬰年輕好勝,先在西北諸省業已訪問出老、小鐵笛子的英名,心生羨慕。
先聽說人在山東救災,便尋了來。
中途忽又聽說兩次災荒均已平息,那假裝富商的七位大俠業已回轉甘肅,天山鷹原令去往間中相待,見面之後再同出外行道,一則急于相見,又想先立一點善功再去,以免因人成事,顯不出她的長處,聽說人在山東便趕了去,不料繞了一大圈仍要回轉,仗着服裝面具均與鐵。
南二人相同,下山以前早得天山鷹指教,盡知七俠弟兄的隐語信号,還得了一面竹牌信符,所以探詢蹤迹以及途中扶危濟困、應敵除害到處都有幫助。
初意鐵、南二人是齊全、玄英門下,最想見面的也是這兩兄妹,誰知趕到間中新桃源一看,七俠連所交幾個好發,除鐵、南二人外都在那裡,互一請問,才知二人還在山東未回,業已命人前往送信,尚無回音。
總算南曼的師姊崔真和另一女俠也在那裡,說明來曆,自然親如一家。
初去時衆人不知她的深淺,平日又未聽說,人更長得秀美溫柔,相聚雖歡,有許多事均未告知。
直到第三日,文嬰看出衆人面上時現愁容,想起來時山口外面的防守人戒備森嚴,盤問仔細,如臨大敵情景,與大姨所說不符。
山裡的人偏又如此安樂,好生不解,忍不住取出竹牌信符暗向崔真探詢,才知自從小鐵笛子接了第一個師父的英名,七小兄妹結盟訂約之後,往來江湖,到處除暴安良,救濟貧苦,雖隻十來年光陰,救人固是不計其數,強仇大敵也有不少。
七俠因新桃源是所救苦人的桃源樂土,近年為喜當地山清水秀,土地肥美,可開墾之處甚多,也搬了來。
後見山口一帶掩飾防禦雖然極好,事情到底難料,自己在家還好,偏要常時出外救人,萬一适逢其會,為首諸俠全部因事離開,強敵恰巧乘虛而入,隻管山中的人武勇多力,遇到真正兇險的人物仍是可慮,為此行蹤十分隐秘,一連好幾年過去,休說敵人不知底細,因近山一帶的土人全都受過周濟,裡外一體,外來的人不等入境便被設詞想法引走擋退,新桃源山口從無外人足迹。
本來相安無事,到了當年,不知怎的竟被幾個最兇惡的對頭探明虛實,并還把所有強敵結成一體,準備明年新春人山洗劫,不問七俠是否在家,見人就殺,雞犬不留,打算先出一口惡氣再說。
這班強敵十九敗軍之将,本來不在山中諸俠心上,隻為群賊自知難于取勝,到處約人相助,竟将天山鷹昔年的幾個大對頭、業已知難而退洗手多年的兇人激将出來。
山中諸俠得信以後,想起昔年下山時師長警告之言,以及衆敵的厲害,鐵、南二俠偏又不在山中,心生愁慮。
又不願去約外人相助,再說真要勝過那幾個兇人的也是極少,事情隻隔一個多月便要應驗,山中人民難免傷亡,仇敵再如提前發動更是讨厭,因此十分愁慮。
文嬰一則急于要與鐵、南二俠相見,與之合力完成師命,又聽衆人口氣,鐵、南二位行蹤無定,分手時曾有明春三月回山之言,山東的事已完,恐其他往,為日無多,去的人不知能否尋到,意欲分人往尋,又恐山中人力更單,甚是為難,自己又聽衆人談論,想起一事正在山東濟南境内,恰巧一舉三便,便向衆人請命,孤身一人連夜趕來。
文嬰仗着一身輕功,雖然晚走了幾天,反搶在先去那人的前面,隻是人未尋到,後才探出鐵、南二人雖在濟南,住處無定,好容易發現蹤迹,待要現身相見,忽然發現二人也得了信息,已定三日之後回轉,并在無意之中看破賊黨陰謀,于是想好主意,日常尾随在南曼身後。
本準備三日之後賊黨如不發難,再與二人相見,第三夜南曼便中暗算。
将人救出之後,因在事前早有打算,非但看破陰謀,并還遇到一位異人暗中相助,解下好些難題,等到把人引往大王墳,立照預計行事,并将沿途窺探的村童遣散,以免賊黨歸途看破,将來受他的害。
一切停當,最厲害的一個敵人佟金海也自趕到。
因在昨夜連受文嬰愚弄,兩次撲空,走了不少冤枉路,次日一早剛和同黨分手,想回千佛山看望,便遇姚、白二賊派人求援,說影無雙共是兩個,現已對面,約在大王墳決一勝負,才知白忙了一夜。
先想趕回,二次約那新來能手相助,一則相隔已遠,又聽來人說敵人早已前往相待,事情緊急,再拿話一激,佟賊年還不到五十,力大無窮,洗手之時隻有二十多歲,每一想起昔年丢人之事便切齒痛恨,素性剛暴,哪經得起去的人一激,好在所用鐵闆鍘雖然重大,外有兩層皮布套,誰也看不出那是兵器,人又生得高大,不用時又可折疊,圍在胸前,外罩一件寬大皮袍,可以遮掩,近三數日從未離身。
聽完大怒,便令那人代請所約幫手匆匆趕來。
剛到林内,甩脫長衣,将鐵闆鍘抖直,一聲怒吼,縱往場内,一條黑影已和箭一般淩空飛墜,如非天生神力,眼急手快,敵人上來這一擊便禁不住。
先雖覺着來敵不是尋常,仍未放在心上,剛将手中兵器朝那兩團銀光、一條黑影猛力擋将上去,方想這厮找死,我這一下少說也有七成力,無論掃中哪裡,都是筋斷骨折,否則也非連人打飛不可。
哪知心念微動,隻一眨眼之間,——兩聲連響過處,火星如雨,四下激射,敵人受這一擋之勢雖連身也未落地便倒縱出去,輕輕落在地上,真力卻不在他以下,又是淩空下擊,加了斤兩,雙方勢子都是又猛又急,當時覺着兩膀發酸,連虎口也被震痛。
再看敵人手持一雙形如人手的奇怪兵器,打扮和影無雙一般無二,起初當他至多兩人,不料又多出了一個,看對方雙掌交叉,輕盈盈立在對面,神态安詳,若無其事光景,自己兩柄鐵鍘乃純鋼打就的兵器,又厚又重,一柄已被敵人兵
直到去年冬天,乃師病重将死,奉了遺命前往投奔,方始得知底細。
天山鷹見她美慧膽勇,年才二十來歲,業已盡得師傳,練就過人神力,又帶來昔年乃師取走的一對大仙人掌,老年人本就憐愛徒輩,何況這等美質,越看越愛,便将她留在山中住了半年多,指點武功之外,并告以閻中七弟兄的名姓住處、年貌本領,又将所剩海蛟皮做了一身衣服面具,令往會合。
文嬰年輕好勝,先在西北諸省業已訪問出老、小鐵笛子的英名,心生羨慕。
先聽說人在山東救災,便尋了來。
中途忽又聽說兩次災荒均已平息,那假裝富商的七位大俠業已回轉甘肅,天山鷹原令去往間中相待,見面之後再同出外行道,一則急于相見,又想先立一點善功再去,以免因人成事,顯不出她的長處,聽說人在山東便趕了去,不料繞了一大圈仍要回轉,仗着服裝面具均與鐵。
南二人相同,下山以前早得天山鷹指教,盡知七俠弟兄的隐語信号,還得了一面竹牌信符,所以探詢蹤迹以及途中扶危濟困、應敵除害到處都有幫助。
初意鐵、南二人是齊全、玄英門下,最想見面的也是這兩兄妹,誰知趕到間中新桃源一看,七俠連所交幾個好發,除鐵、南二人外都在那裡,互一請問,才知二人還在山東未回,業已命人前往送信,尚無回音。
總算南曼的師姊崔真和另一女俠也在那裡,說明來曆,自然親如一家。
初去時衆人不知她的深淺,平日又未聽說,人更長得秀美溫柔,相聚雖歡,有許多事均未告知。
直到第三日,文嬰看出衆人面上時現愁容,想起來時山口外面的防守人戒備森嚴,盤問仔細,如臨大敵情景,與大姨所說不符。
山裡的人偏又如此安樂,好生不解,忍不住取出竹牌信符暗向崔真探詢,才知自從小鐵笛子接了第一個師父的英名,七小兄妹結盟訂約之後,往來江湖,到處除暴安良,救濟貧苦,雖隻十來年光陰,救人固是不計其數,強仇大敵也有不少。
七俠因新桃源是所救苦人的桃源樂土,近年為喜當地山清水秀,土地肥美,可開墾之處甚多,也搬了來。
後見山口一帶掩飾防禦雖然極好,事情到底難料,自己在家還好,偏要常時出外救人,萬一适逢其會,為首諸俠全部因事離開,強敵恰巧乘虛而入,隻管山中的人武勇多力,遇到真正兇險的人物仍是可慮,為此行蹤十分隐秘,一連好幾年過去,休說敵人不知底細,因近山一帶的土人全都受過周濟,裡外一體,外來的人不等入境便被設詞想法引走擋退,新桃源山口從無外人足迹。
本來相安無事,到了當年,不知怎的竟被幾個最兇惡的對頭探明虛實,并還把所有強敵結成一體,準備明年新春人山洗劫,不問七俠是否在家,見人就殺,雞犬不留,打算先出一口惡氣再說。
這班強敵十九敗軍之将,本來不在山中諸俠心上,隻為群賊自知難于取勝,到處約人相助,竟将天山鷹昔年的幾個大對頭、業已知難而退洗手多年的兇人激将出來。
山中諸俠得信以後,想起昔年下山時師長警告之言,以及衆敵的厲害,鐵、南二俠偏又不在山中,心生愁慮。
又不願去約外人相助,再說真要勝過那幾個兇人的也是極少,事情隻隔一個多月便要應驗,山中人民難免傷亡,仇敵再如提前發動更是讨厭,因此十分愁慮。
文嬰一則急于要與鐵、南二俠相見,與之合力完成師命,又聽衆人口氣,鐵、南二位行蹤無定,分手時曾有明春三月回山之言,山東的事已完,恐其他往,為日無多,去的人不知能否尋到,意欲分人往尋,又恐山中人力更單,甚是為難,自己又聽衆人談論,想起一事正在山東濟南境内,恰巧一舉三便,便向衆人請命,孤身一人連夜趕來。
文嬰仗着一身輕功,雖然晚走了幾天,反搶在先去那人的前面,隻是人未尋到,後才探出鐵、南二人雖在濟南,住處無定,好容易發現蹤迹,待要現身相見,忽然發現二人也得了信息,已定三日之後回轉,并在無意之中看破賊黨陰謀,于是想好主意,日常尾随在南曼身後。
本準備三日之後賊黨如不發難,再與二人相見,第三夜南曼便中暗算。
将人救出之後,因在事前早有打算,非但看破陰謀,并還遇到一位異人暗中相助,解下好些難題,等到把人引往大王墳,立照預計行事,并将沿途窺探的村童遣散,以免賊黨歸途看破,将來受他的害。
一切停當,最厲害的一個敵人佟金海也自趕到。
因在昨夜連受文嬰愚弄,兩次撲空,走了不少冤枉路,次日一早剛和同黨分手,想回千佛山看望,便遇姚、白二賊派人求援,說影無雙共是兩個,現已對面,約在大王墳決一勝負,才知白忙了一夜。
先想趕回,二次約那新來能手相助,一則相隔已遠,又聽來人說敵人早已前往相待,事情緊急,再拿話一激,佟賊年還不到五十,力大無窮,洗手之時隻有二十多歲,每一想起昔年丢人之事便切齒痛恨,素性剛暴,哪經得起去的人一激,好在所用鐵闆鍘雖然重大,外有兩層皮布套,誰也看不出那是兵器,人又生得高大,不用時又可折疊,圍在胸前,外罩一件寬大皮袍,可以遮掩,近三數日從未離身。
聽完大怒,便令那人代請所約幫手匆匆趕來。
剛到林内,甩脫長衣,将鐵闆鍘抖直,一聲怒吼,縱往場内,一條黑影已和箭一般淩空飛墜,如非天生神力,眼急手快,敵人上來這一擊便禁不住。
先雖覺着來敵不是尋常,仍未放在心上,剛将手中兵器朝那兩團銀光、一條黑影猛力擋将上去,方想這厮找死,我這一下少說也有七成力,無論掃中哪裡,都是筋斷骨折,否則也非連人打飛不可。
哪知心念微動,隻一眨眼之間,——兩聲連響過處,火星如雨,四下激射,敵人受這一擋之勢雖連身也未落地便倒縱出去,輕輕落在地上,真力卻不在他以下,又是淩空下擊,加了斤兩,雙方勢子都是又猛又急,當時覺着兩膀發酸,連虎口也被震痛。
再看敵人手持一雙形如人手的奇怪兵器,打扮和影無雙一般無二,起初當他至多兩人,不料又多出了一個,看對方雙掌交叉,輕盈盈立在對面,神态安詳,若無其事光景,自己兩柄鐵鍘乃純鋼打就的兵器,又厚又重,一柄已被敵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