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秘笈兵書此中藏
關燈
小
中
大
人叢中忽然走出一條漢子,說道:“謝遜,先父雁翎飛天刀傷在你手下,我給先父報仇來啦!”說着走到他身前。
謝遜黯然道:“不錯,令尊邱老英雄确是在下所害,當年我們是一對一地光明相鬥,誰也沒占誰的便宜,令尊英雄氣概,為人仁義,在下至今佩服。
便請邱兄動手。
” 那姓邱的漢子拔刀在手,走上兩步。
張無忌心中一片混亂,若不出手阻止,義父便命喪這漢子刀下,但若将這漢子打發了,隻怕反令義父有生之年更增煩惱。
他身子發顫,不由自主地也踏上了兩步。
謝遜喝道:“無忌,如你阻人報仇,對我是大大不孝。
我一生罪業深重,便死十次也還不清血債。
” 那姓邱漢子舉刀當胸,突然眼中垂下淚來,一口唾沫,吐到了謝遜臉上,哽咽道:“先父一世英雄,如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見我手刃一個武功全失的肓人,定然惱我不肖……”嗆啷一聲,單刀落地,掩面奔人人叢。
跟着又有一個中年婦人走出,說道:“謝遜,我為我丈夫陰陽判官秦大鵬報仇來啦。
”走到謝遜面前,也是一口唾沫吐到了他臉上,大哭走開。
張無忌見義父接連受辱,始終直立不動,心中痛如刀割。
武林豪士于生死看得甚輕,卻決計不能受辱,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
這二人每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實是最大的侮辱,謝遜卻安然忍受,可知他于過去所做罪業,當真痛悔到了極點。
人叢中一個又一個地出來,有的打謝遜兩記耳光,有的踢他一腳,更有人破口痛罵,謝遜始終低頭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惡言相報。
如此接連三十餘人,一一侮辱了謝遜一番。
最後一名長須道人出來,稽首道:“貧道太虛子,我兩位師兄命喪謝大俠拳底。
貧道今日得見謝大俠風範,深自慚愧,貧道劍下也曾殺過無數黑白兩道豪傑,我若找你報仇,旁人也可找我報仇。
”說着拔出長劍,左手振指一彈,當的一聲,長劍斷為兩截。
他投斷劍于地,向謝遜行禮而去。
群雄竊竊私議,這太虛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門派,武功卻如此了得,更難得的是心胸寬廣,能夠自責,看來再沒人出來向謝遜為難了。
不料群議未畢,峨嵋派中走出一名中年女尼,走到謝遜身前,說道:“殺夫之仇,我也是一口唾沫了結了吧!”說着口一張,一口唾沫向謝遜額頭吐去。
這口唾沫勢夾勁風,去勁淩厲,中間竟挾着一枚棗核鋼釘。
謝遜聽得風聲有異,微微苦笑,并不閃避,心想:“我此刻方死,已然遲了。
” 蓦地裡黃影一閃,那黃衫女子陡地飛身搶前,衣袖拂動,将棗核釘卷在袖中,喝道:“這位師太法名如何稱呼?”那女尼見突擊不中,微現驚惶之色,說道:“我叫靜照。
”黃衫女子道:“嗯,靜照,靜照。
你出家之前的丈夫叫什麼名字?怎生為謝大俠所害?”靜照怒道:“這跟你有什麼相幹?要你多管什麼閑事?”黃衫女子道:“謝大俠忏悔前罪,若有人為報父兄師友大仇,縱然将他千刀萬剮,謝大俠均所甘受,旁人原也不能幹預。
但若有人心懷叵測,意圖渾水摸魚,殺人滅口,那可人人管得。
” 靜照道:“我和謝遜無怨無仇,何必要殺人滅……”底下這“口”字尚未說出,陡然知道說錯了話,急忙停住,臉色慘白,不禁向周芷若望了一眼。
黃衫女子道:“不錯,你跟謝大俠無怨無仇,何故要殺人滅口?哼,峨嵋派靜字輩十二女尼之中,靜玄、靜虛、靜空、靜慧、靜迦、靜照,均是閨女出家,何來丈夫?” 靜照一言不發,掉頭便走。
黃衫女子喝道:“這麼容易便走了?”搶上兩步,伸掌往她肩頭抓去。
靜照斜身卸肩,避開她這一抓。
黃衫女子右手食指戳向她腰間,跟着飛腳踢中了她腿上環跳穴。
靜照摔倒在地。
黃衫女子冷笑道:“周姑娘,這殺人滅口之計可不很高明啊!” 周芷若冷冷地道:“靜照師姊向謝遜報仇,說什麼殺人滅口?”左手一揮,說道:“這兒無數名門正派的弟子,不明邪正之别,甘願跟旁門妖魔混在一起。
峨嵋派可犯不着趕這趟渾水,咱們走吧。
”峨嵋派人衆一聲答應,都站了起來。
兩名女弟子去扶過靜照,那黃衫女子卻也不加阻欄。
周芷若率領同門,下峰去了。
張無忌走到那黃衫女子跟前,長揖說道:“承姊姊多番援手,大德不敢言謝。
隻盼示知芳名,以便張無忌日夕心中感懷。
”黃衫女子裣衽還禮,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包,交給張無忌,說道:“種種疑窦,由此索解。
”這個小包,正是她适才從周芷若懷中摸出來的。
張無忌接在手裡,茫然不解。
黃衫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迹江湖。
”右手一招,帶了随來的八名少女,飄然而去。
丐幫小幫主史紅石叫道:“楊姊姊,楊姊姊!”峰腰間傳來那女子的聲音道:“丐幫大事,請張教主周旋相助。
”張無忌朗聲道:“謹遵台命。
”那女子道:“多謝了!” 這“多謝了”三字遙遙送來,相距已遠,仍清晰異常。
張無忌心下不由得一陣惆怅。
張無忌呆了半晌,轉身拉過周颠,多謝他适才舍命助己,刀劃己臉,見他受傷不輕,忙命人取藥為他敷治。
周颠道:“老周本來醜陋,心中好生佩服範右使為教傷身,這次不過是學他一學。
” 空智走到成昆身前,喝道:“圓真,快吩咐放開方丈。
老方丈若有三長兩短,你的罪業可就更大了。
”成昆苦笑道:“事已至此,大家同歸于盡。
此刻我便要放空聞和尚,也已來不及了。
你又不是瞎子,這時還瞧不見火焰嗎?” 空智回頭向峰下瞧去,果見寺中黑煙和火舌冒起,驚道:“達摩堂失火!快,快去救火。
”群僧一陣大亂,紛紛便要奔下山去。
忽見達摩堂四周一條條白龍般的水柱齊向火焰中灌落,霎時間便将火頭壓下。
空智合掌念佛,道:“阿彌陀佛,少林古刹免了一場浩劫。
”不久兩名僧人搶上峰來,禀報道:“啟禀師叔祖,圓真手下的叛逆縱火焚燒達摩堂,幸得明教洪水旗下衆英雄仗義,已撲滅烈火。
” 空智走到張無忌身前,躬身合十道:“少林千年古刹免遭火劫,全出張教主大恩大德,合寺僧侶感恩無盡。
”張無忌還禮遜謝,道:“此事份所當為,大師不必多禮。
”空智道:“空聞師兄被這叛徒囚于達摩院中,火勢雖滅,不知師兄安危如何。
張教主與衆位英雄少待,老衲須得前去察看。
” 成昆哈哈大笑,道:“空聞身上澆滿了火油菜油,火頭一起,早已了賬。
洪水旗救得了達摩院,須救不得老方丈。
”忽然峰腰傳來一人聲音,說道:“洪水旗救不得,還有厚土旗呢。
”卻是範遙的聲音。
他話聲甫畢,便和厚土旗掌旗使顔垣奔上峰來,兩人攜扶着一位老僧,正是少林寺方丈空聞。
空智搶上去抱住空聞,叫道:“師兄,你身子安好?師弟無能,罪該萬死。
”空聞微笑道:“全仗這位範施主和顔施主從地道中穿出來相救,否則你我焉有再見之日?” 空智見師兄空聞與範遙、顔垣都須眉燒焦,臉上手上均給燒起火泡,足見當時局面之危險,向範遙、顔垣深禮緻謝,道:“範施主,老僧先前無禮冒犯,尚請原宥。
大都萬安寺之約,老僧是不敢去的了。
”武林人士訂下比武約會,倘若食言不到,比之較技服輸可要丟臉萬倍。
空智對範遙甘冒大險相救師兄的恩德感激無已,這才自甘毀約。
兩人本來互相佩服,經此一事,更加傾心接納,從此成為至交好友。
原來成昆事先計劃周詳,于英雄大會前夕出其不意地點中了空聞穴道,将他囚在達摩院中,院中放滿硝磺柴草等引火之物,分派心腹看守,脅迫空智事事須聽自己吩咐,否則立時縱火,焚死空聞。
其後事與願違,一切均非先前意料所及,一敗塗地之餘,便傳出号令,命心腹縱火,那是他破釜沉舟的最後一着棋子。
隻盼群雄與僧衆忙于救火,他心腹人等便可乘亂将他救下山去。
不料楊逍于大隊到達少室山之前數日,便已命厚土旗先行打下地道,通人少林寺中,本是想設法相救謝遜,可是謝遜卻并非囚于寺内,厚土旗人衆遍尋不得,卻乘機磨去了十六尊羅漢像背上的字迹。
後來張無忌與周芷若聯手攻打金剛伏魔圈,待得成昆現身,當衆與空智破臉,趙敏與楊逍便瞧出端倪。
二人計議之下,請範遙率領洪水、厚土兩旗,潛人寺中相救空聞。
可是成昆布置周密毒辣,達摩院内外硝磺油柴堆積甚衆,一經點燃,立時滿院烈火,燒死了厚土旗的五名教衆。
範遙與顔垣冒煙突火,救出空聞,但三人也給烈火燒得須眉俱焦,若不是從地道中脫險,勢必葬身火窟。
達摩院及鄰近幾間僧舍為火所焚,幸而未曾蔓延,大雄寶殿、藏經閣、羅漢堂等要地未遭波及。
空聞與空智商議了幾句,傳下法旨,将成昆手下黨羽盡數拘禁于後殿待命。
成昆在少林寺。
久,結納的徒黨着實不少,但魁首受制,方丈出險,衆黨羽眼看大勢已去,當下誰也不敢抗拒,在羅漢堂首座率領僧衆押送之下,垂頭喪氣地下峰。
張無忌走到謝遜身邊,隻叫了聲:“義父!”出聲哭泣,淚如雨下。
謝遜笑道:“癡孩子!你義父承三位高僧點化,大徹大悟,畢生罪業一一化解,你該當代我歡喜才是,有什麼可難過的?我廢去武功有何可惜,難道将來再用以為非作歹麼?” 張無忌無言可答,但心下酸痛,又叫了聲:“義父!” 謝遜走到空聞身前,跪下說道:“弟子罪孽深重,盼方丈收留,賜予剃度。
”空聞尚未回答,渡厄道:“你過來,老僧收你為徒。
”謝遜道:“弟子不敢望此福緣。
”他拜空聞為師,乃“圓”字輩弟子,若拜渡厄為師,叙“空”字輩排行,和空聞、空智便是師兄弟稱呼了。
渡厄喝道:“哦!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謝遜一怔,登即領悟,什麼師父弟子、輩分法名,于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無德無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歸我門下,仍叫做謝遜,你懂了麼?”謝遜道:“弟子懂得。
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于名?”謝遜文武全才,于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窺,一旦得渡厄點化,立悟佛家精義,自此歸于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渡厄道:“去休,去休!才得悟道,莫要更入魔障!”攜了謝遜之手,與渡劫、渡難緩步下峰。
空聞、空智、張無忌等一齊躬身相送。
金毛獅王三十年前名動江湖,做下了無數驚天動地大事,今日得報大仇,卻身人空門,群雄無不感歎。
張無忌既感歡喜,又甚悲傷。
空聞說道:“衆英雄光臨敝寺,說來慚愧,敝寺忽生内變,多有得罪,招待不周,歉疚之至。
衆英雄散處四方,今日一會,未知何時重得相聚,且請寺中坐地。
” 當下群雄下峰入寺,少林寺中開出素餐接待。
衆僧侶做起法事,為會中不幸喪命的英雄超度。
群雄逐一祭吊緻哀。
此後少林派清理圓真等一夥叛徒,由空聞、空智主持。
張無忌等以此事與外人無關,不便參與。
謝遜的大事已了,張無忌想起黃衫女子之言,便即請李天垣率領天鷹教旗下教衆,由彭瑩玉策應相助,去那無名小島迎回屠龍刀和倚天劍。
天鷹教與屠龍刀頗有淵源,張無忌請李天垣前去取刀,含有紀念外公及亡母之意。
張無忌當日離島時,曾詳細記明該島的所在位置,并向李彭二人簡略說明島上的地理情景,料想埋藏刀劍的所在,該是周芷若每晚所居的山洞之中。
李天垣、彭瑩玉欣然領命而去。
張無忌用過齋飯後,與史紅石及丐幫諸長老在西廂房中叙話,商議丐幫大事,忽有教衆來報:“教主,武當張四俠到來,有要事相商。
” 張無忌吃了一驚:“莫非太師父有甚不測?”忙搶步出去,來到大殿,向張松溪拜倒,見他神色無異,這才放心,問道:“太師父安好?”張松溪道:“師父他老人家安好。
我在武當山下得到訊息,元兵鐵騎二萬,開向少林寺來,窺測其意,顯是要不利于英雄大會,是以星夜前來報信。
”張無忌道:“咱們快去說與方丈知曉。
” 當下二人同至後院,告知空聞。
空聞沉吟道:“此事牽涉甚大,當與群雄共議。
”于是命寺僧撞鐘,邀集衆英雄同到大雄寶殿之中。
群雄聞訊,登時紛紛議論。
空聞道:“衆位英雄,想是朝廷得知咱們在此聚會,隻道定是不利于朝廷,便派兵前來鎮壓。
咱們人人身有武功,原是不懼鞑子,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何足道哉……”他話未說完,群雄中已有人喝起彩來。
空聞續道:“隻是咱們江湖豪士,慣于單打獨鬥,比的若不是兵刃拳腳,便是内功暗器,這等馬上馬下、長槍大戟交戰,咱們頗不擅長。
依老衲之見,不如衆英雄便即散去如何?”群雄面面相觑,默不做聲。
忽聽得寺門外馬蹄聲急,兩騎馬疾馳而來,蹄聲到門外戛然而止。
跟着兩名漢子在知客僧接引下匆匆走進殿來,群雄一看服色,知是明教教衆。
二人走到張無忌身前躬身行禮,一人報道:“啟禀教主:鞑子兵先鋒五千,攻向少林寺來,說道寺中諸位師父聚衆造反,要踏平少林。
凡是光……光……”空聞微笑道:“你要說光頭和尚,是不是?那也不用忌諱,但說便是。
”那人道:“一路上好多位大和尚已給鞑子兵殺了。
鞑子說道:‘光頭的都不是好人,有頭發的也不是好人,隻要身邊帶兵刃的便一概殺了。
’” 許多人哇哇叫了起來,都道:“不跟鞑子兵拼個你死我活,恥為黃帝子孫。
”其時宋室淪亡雖已将近百年,但草莽英豪始終将蒙古官兵視作夷狄,不肯服其管束。
這時聽說蒙古兵殺到,各人熱血沸騰,盡皆奮身欲起。
張無忌朗聲說道:“衆位英雄,今日正是男兒漢殺敵報國之時。
少林寺英雄大會,肉此名揚千秋!”大殿上歡呼叫嚷,響成一片。
張無忌道:“咱們就欲退讓善罷,亦已不能,便請空聞方丈發号施令,我們明教上。
下,盡聽指揮。
”空聞道:“張教主說哪裡話來?敝派僧衆雖曾學過一些拳腳,于行軍打仗卻一竅不通。
近年來明教創下偌大事業,江湖上誰不知聞?唯有明教人衆,方足與鞑子大軍相抗。
咱們公推張教主發令,相率天下豪傑,與鞑子周旋。
” 張無忌還待遜辭,群雄已大聲喝彩。
張無忌雖年輕不足服衆,但武功之強,适才力鬥少林三僧時已人所共見,而明教朱元璋、徐壽輝等各路人馬,在淮泗、豫鄂等地起事,攻城掠地,聲勢大振;先前五行旗在廣場上大顯身手,這等群鬥的本事,更非其餘門派可及。
各派各幫的豪士均想,若要當此大任,确非明教不可。
張無忌道:“在下于用兵一道,實非所長,還請各位另推賢能為是。
”正推讓間,忽聽得山下喊聲大振,兩名少林僧奔馳入殿,報道:“啟泉方丈,蒙古兵殺上山來了!” 此時局勢緊急,不容張無忌再行推辭,他隻得分派道:“銳金、巨木兩旗,先擋頭陣。
周颠先生、鐵冠道長,你兩位各助一旗。
”周颠和鐵冠道人應聲而出。
張無忌又道:“說不得師父,請你持我聖火令去就近調本教援兵,上山應援。
”說不得接令而去。
大殿中衆英雄聽得元兵殺到,各抽兵刃,紛紛擁出。
張無忌搶步出殿,來到半山亭中察看,隻見蒙古兵先鋒千餘已攻到山腰,給銳金旗一輪硬弩标槍,驅了回去。
放眼遠望,一隊隊蒙古兵蜿蜒而來,軍容甚盛。
其時距成吉思汗與拔都威震異域之時已遠,但蒙古鐵騎畢竟征戰多年,仍是舉世無匹的精兵。
忽聽得左苜喊聲大震,許多人衆逃上山來,卻是峨嵋派一行,想是下山時途遇蒙古官兵,又給逼了回來。
李天垣與彭瑩玉因隻身下山,想已突圍而去。
隻見十數名漢子擡
謝遜黯然道:“不錯,令尊邱老英雄确是在下所害,當年我們是一對一地光明相鬥,誰也沒占誰的便宜,令尊英雄氣概,為人仁義,在下至今佩服。
便請邱兄動手。
” 那姓邱的漢子拔刀在手,走上兩步。
張無忌心中一片混亂,若不出手阻止,義父便命喪這漢子刀下,但若将這漢子打發了,隻怕反令義父有生之年更增煩惱。
他身子發顫,不由自主地也踏上了兩步。
謝遜喝道:“無忌,如你阻人報仇,對我是大大不孝。
我一生罪業深重,便死十次也還不清血債。
” 那姓邱漢子舉刀當胸,突然眼中垂下淚來,一口唾沫,吐到了謝遜臉上,哽咽道:“先父一世英雄,如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見我手刃一個武功全失的肓人,定然惱我不肖……”嗆啷一聲,單刀落地,掩面奔人人叢。
跟着又有一個中年婦人走出,說道:“謝遜,我為我丈夫陰陽判官秦大鵬報仇來啦。
”走到謝遜面前,也是一口唾沫吐到了他臉上,大哭走開。
張無忌見義父接連受辱,始終直立不動,心中痛如刀割。
武林豪士于生死看得甚輕,卻決計不能受辱,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
這二人每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實是最大的侮辱,謝遜卻安然忍受,可知他于過去所做罪業,當真痛悔到了極點。
人叢中一個又一個地出來,有的打謝遜兩記耳光,有的踢他一腳,更有人破口痛罵,謝遜始終低頭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惡言相報。
如此接連三十餘人,一一侮辱了謝遜一番。
最後一名長須道人出來,稽首道:“貧道太虛子,我兩位師兄命喪謝大俠拳底。
貧道今日得見謝大俠風範,深自慚愧,貧道劍下也曾殺過無數黑白兩道豪傑,我若找你報仇,旁人也可找我報仇。
”說着拔出長劍,左手振指一彈,當的一聲,長劍斷為兩截。
他投斷劍于地,向謝遜行禮而去。
群雄竊竊私議,這太虛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門派,武功卻如此了得,更難得的是心胸寬廣,能夠自責,看來再沒人出來向謝遜為難了。
不料群議未畢,峨嵋派中走出一名中年女尼,走到謝遜身前,說道:“殺夫之仇,我也是一口唾沫了結了吧!”說着口一張,一口唾沫向謝遜額頭吐去。
這口唾沫勢夾勁風,去勁淩厲,中間竟挾着一枚棗核鋼釘。
謝遜聽得風聲有異,微微苦笑,并不閃避,心想:“我此刻方死,已然遲了。
” 蓦地裡黃影一閃,那黃衫女子陡地飛身搶前,衣袖拂動,将棗核釘卷在袖中,喝道:“這位師太法名如何稱呼?”那女尼見突擊不中,微現驚惶之色,說道:“我叫靜照。
”黃衫女子道:“嗯,靜照,靜照。
你出家之前的丈夫叫什麼名字?怎生為謝大俠所害?”靜照怒道:“這跟你有什麼相幹?要你多管什麼閑事?”黃衫女子道:“謝大俠忏悔前罪,若有人為報父兄師友大仇,縱然将他千刀萬剮,謝大俠均所甘受,旁人原也不能幹預。
但若有人心懷叵測,意圖渾水摸魚,殺人滅口,那可人人管得。
” 靜照道:“我和謝遜無怨無仇,何必要殺人滅……”底下這“口”字尚未說出,陡然知道說錯了話,急忙停住,臉色慘白,不禁向周芷若望了一眼。
黃衫女子道:“不錯,你跟謝大俠無怨無仇,何故要殺人滅口?哼,峨嵋派靜字輩十二女尼之中,靜玄、靜虛、靜空、靜慧、靜迦、靜照,均是閨女出家,何來丈夫?” 靜照一言不發,掉頭便走。
黃衫女子喝道:“這麼容易便走了?”搶上兩步,伸掌往她肩頭抓去。
靜照斜身卸肩,避開她這一抓。
黃衫女子右手食指戳向她腰間,跟着飛腳踢中了她腿上環跳穴。
靜照摔倒在地。
黃衫女子冷笑道:“周姑娘,這殺人滅口之計可不很高明啊!” 周芷若冷冷地道:“靜照師姊向謝遜報仇,說什麼殺人滅口?”左手一揮,說道:“這兒無數名門正派的弟子,不明邪正之别,甘願跟旁門妖魔混在一起。
峨嵋派可犯不着趕這趟渾水,咱們走吧。
”峨嵋派人衆一聲答應,都站了起來。
兩名女弟子去扶過靜照,那黃衫女子卻也不加阻欄。
周芷若率領同門,下峰去了。
張無忌走到那黃衫女子跟前,長揖說道:“承姊姊多番援手,大德不敢言謝。
隻盼示知芳名,以便張無忌日夕心中感懷。
”黃衫女子裣衽還禮,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包,交給張無忌,說道:“種種疑窦,由此索解。
”這個小包,正是她适才從周芷若懷中摸出來的。
張無忌接在手裡,茫然不解。
黃衫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迹江湖。
”右手一招,帶了随來的八名少女,飄然而去。
丐幫小幫主史紅石叫道:“楊姊姊,楊姊姊!”峰腰間傳來那女子的聲音道:“丐幫大事,請張教主周旋相助。
”張無忌朗聲道:“謹遵台命。
”那女子道:“多謝了!” 這“多謝了”三字遙遙送來,相距已遠,仍清晰異常。
張無忌心下不由得一陣惆怅。
張無忌呆了半晌,轉身拉過周颠,多謝他适才舍命助己,刀劃己臉,見他受傷不輕,忙命人取藥為他敷治。
周颠道:“老周本來醜陋,心中好生佩服範右使為教傷身,這次不過是學他一學。
” 空智走到成昆身前,喝道:“圓真,快吩咐放開方丈。
老方丈若有三長兩短,你的罪業可就更大了。
”成昆苦笑道:“事已至此,大家同歸于盡。
此刻我便要放空聞和尚,也已來不及了。
你又不是瞎子,這時還瞧不見火焰嗎?” 空智回頭向峰下瞧去,果見寺中黑煙和火舌冒起,驚道:“達摩堂失火!快,快去救火。
”群僧一陣大亂,紛紛便要奔下山去。
忽見達摩堂四周一條條白龍般的水柱齊向火焰中灌落,霎時間便将火頭壓下。
空智合掌念佛,道:“阿彌陀佛,少林古刹免了一場浩劫。
”不久兩名僧人搶上峰來,禀報道:“啟禀師叔祖,圓真手下的叛逆縱火焚燒達摩堂,幸得明教洪水旗下衆英雄仗義,已撲滅烈火。
” 空智走到張無忌身前,躬身合十道:“少林千年古刹免遭火劫,全出張教主大恩大德,合寺僧侶感恩無盡。
”張無忌還禮遜謝,道:“此事份所當為,大師不必多禮。
”空智道:“空聞師兄被這叛徒囚于達摩院中,火勢雖滅,不知師兄安危如何。
張教主與衆位英雄少待,老衲須得前去察看。
” 成昆哈哈大笑,道:“空聞身上澆滿了火油菜油,火頭一起,早已了賬。
洪水旗救得了達摩院,須救不得老方丈。
”忽然峰腰傳來一人聲音,說道:“洪水旗救不得,還有厚土旗呢。
”卻是範遙的聲音。
他話聲甫畢,便和厚土旗掌旗使顔垣奔上峰來,兩人攜扶着一位老僧,正是少林寺方丈空聞。
空智搶上去抱住空聞,叫道:“師兄,你身子安好?師弟無能,罪該萬死。
”空聞微笑道:“全仗這位範施主和顔施主從地道中穿出來相救,否則你我焉有再見之日?” 空智見師兄空聞與範遙、顔垣都須眉燒焦,臉上手上均給燒起火泡,足見當時局面之危險,向範遙、顔垣深禮緻謝,道:“範施主,老僧先前無禮冒犯,尚請原宥。
大都萬安寺之約,老僧是不敢去的了。
”武林人士訂下比武約會,倘若食言不到,比之較技服輸可要丟臉萬倍。
空智對範遙甘冒大險相救師兄的恩德感激無已,這才自甘毀約。
兩人本來互相佩服,經此一事,更加傾心接納,從此成為至交好友。
原來成昆事先計劃周詳,于英雄大會前夕出其不意地點中了空聞穴道,将他囚在達摩院中,院中放滿硝磺柴草等引火之物,分派心腹看守,脅迫空智事事須聽自己吩咐,否則立時縱火,焚死空聞。
其後事與願違,一切均非先前意料所及,一敗塗地之餘,便傳出号令,命心腹縱火,那是他破釜沉舟的最後一着棋子。
隻盼群雄與僧衆忙于救火,他心腹人等便可乘亂将他救下山去。
不料楊逍于大隊到達少室山之前數日,便已命厚土旗先行打下地道,通人少林寺中,本是想設法相救謝遜,可是謝遜卻并非囚于寺内,厚土旗人衆遍尋不得,卻乘機磨去了十六尊羅漢像背上的字迹。
後來張無忌與周芷若聯手攻打金剛伏魔圈,待得成昆現身,當衆與空智破臉,趙敏與楊逍便瞧出端倪。
二人計議之下,請範遙率領洪水、厚土兩旗,潛人寺中相救空聞。
可是成昆布置周密毒辣,達摩院内外硝磺油柴堆積甚衆,一經點燃,立時滿院烈火,燒死了厚土旗的五名教衆。
範遙與顔垣冒煙突火,救出空聞,但三人也給烈火燒得須眉俱焦,若不是從地道中脫險,勢必葬身火窟。
達摩院及鄰近幾間僧舍為火所焚,幸而未曾蔓延,大雄寶殿、藏經閣、羅漢堂等要地未遭波及。
空聞與空智商議了幾句,傳下法旨,将成昆手下黨羽盡數拘禁于後殿待命。
成昆在少林寺。
久,結納的徒黨着實不少,但魁首受制,方丈出險,衆黨羽眼看大勢已去,當下誰也不敢抗拒,在羅漢堂首座率領僧衆押送之下,垂頭喪氣地下峰。
張無忌走到謝遜身邊,隻叫了聲:“義父!”出聲哭泣,淚如雨下。
謝遜笑道:“癡孩子!你義父承三位高僧點化,大徹大悟,畢生罪業一一化解,你該當代我歡喜才是,有什麼可難過的?我廢去武功有何可惜,難道将來再用以為非作歹麼?” 張無忌無言可答,但心下酸痛,又叫了聲:“義父!” 謝遜走到空聞身前,跪下說道:“弟子罪孽深重,盼方丈收留,賜予剃度。
”空聞尚未回答,渡厄道:“你過來,老僧收你為徒。
”謝遜道:“弟子不敢望此福緣。
”他拜空聞為師,乃“圓”字輩弟子,若拜渡厄為師,叙“空”字輩排行,和空聞、空智便是師兄弟稱呼了。
渡厄喝道:“哦!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謝遜一怔,登即領悟,什麼師父弟子、輩分法名,于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無德無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歸我門下,仍叫做謝遜,你懂了麼?”謝遜道:“弟子懂得。
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于名?”謝遜文武全才,于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窺,一旦得渡厄點化,立悟佛家精義,自此歸于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渡厄道:“去休,去休!才得悟道,莫要更入魔障!”攜了謝遜之手,與渡劫、渡難緩步下峰。
空聞、空智、張無忌等一齊躬身相送。
金毛獅王三十年前名動江湖,做下了無數驚天動地大事,今日得報大仇,卻身人空門,群雄無不感歎。
張無忌既感歡喜,又甚悲傷。
空聞說道:“衆英雄光臨敝寺,說來慚愧,敝寺忽生内變,多有得罪,招待不周,歉疚之至。
衆英雄散處四方,今日一會,未知何時重得相聚,且請寺中坐地。
” 當下群雄下峰入寺,少林寺中開出素餐接待。
衆僧侶做起法事,為會中不幸喪命的英雄超度。
群雄逐一祭吊緻哀。
此後少林派清理圓真等一夥叛徒,由空聞、空智主持。
張無忌等以此事與外人無關,不便參與。
謝遜的大事已了,張無忌想起黃衫女子之言,便即請李天垣率領天鷹教旗下教衆,由彭瑩玉策應相助,去那無名小島迎回屠龍刀和倚天劍。
天鷹教與屠龍刀頗有淵源,張無忌請李天垣前去取刀,含有紀念外公及亡母之意。
張無忌當日離島時,曾詳細記明該島的所在位置,并向李彭二人簡略說明島上的地理情景,料想埋藏刀劍的所在,該是周芷若每晚所居的山洞之中。
李天垣、彭瑩玉欣然領命而去。
張無忌用過齋飯後,與史紅石及丐幫諸長老在西廂房中叙話,商議丐幫大事,忽有教衆來報:“教主,武當張四俠到來,有要事相商。
” 張無忌吃了一驚:“莫非太師父有甚不測?”忙搶步出去,來到大殿,向張松溪拜倒,見他神色無異,這才放心,問道:“太師父安好?”張松溪道:“師父他老人家安好。
我在武當山下得到訊息,元兵鐵騎二萬,開向少林寺來,窺測其意,顯是要不利于英雄大會,是以星夜前來報信。
”張無忌道:“咱們快去說與方丈知曉。
” 當下二人同至後院,告知空聞。
空聞沉吟道:“此事牽涉甚大,當與群雄共議。
”于是命寺僧撞鐘,邀集衆英雄同到大雄寶殿之中。
群雄聞訊,登時紛紛議論。
空聞道:“衆位英雄,想是朝廷得知咱們在此聚會,隻道定是不利于朝廷,便派兵前來鎮壓。
咱們人人身有武功,原是不懼鞑子,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何足道哉……”他話未說完,群雄中已有人喝起彩來。
空聞續道:“隻是咱們江湖豪士,慣于單打獨鬥,比的若不是兵刃拳腳,便是内功暗器,這等馬上馬下、長槍大戟交戰,咱們頗不擅長。
依老衲之見,不如衆英雄便即散去如何?”群雄面面相觑,默不做聲。
忽聽得寺門外馬蹄聲急,兩騎馬疾馳而來,蹄聲到門外戛然而止。
跟着兩名漢子在知客僧接引下匆匆走進殿來,群雄一看服色,知是明教教衆。
二人走到張無忌身前躬身行禮,一人報道:“啟禀教主:鞑子兵先鋒五千,攻向少林寺來,說道寺中諸位師父聚衆造反,要踏平少林。
凡是光……光……”空聞微笑道:“你要說光頭和尚,是不是?那也不用忌諱,但說便是。
”那人道:“一路上好多位大和尚已給鞑子兵殺了。
鞑子說道:‘光頭的都不是好人,有頭發的也不是好人,隻要身邊帶兵刃的便一概殺了。
’” 許多人哇哇叫了起來,都道:“不跟鞑子兵拼個你死我活,恥為黃帝子孫。
”其時宋室淪亡雖已将近百年,但草莽英豪始終将蒙古官兵視作夷狄,不肯服其管束。
這時聽說蒙古兵殺到,各人熱血沸騰,盡皆奮身欲起。
張無忌朗聲說道:“衆位英雄,今日正是男兒漢殺敵報國之時。
少林寺英雄大會,肉此名揚千秋!”大殿上歡呼叫嚷,響成一片。
張無忌道:“咱們就欲退讓善罷,亦已不能,便請空聞方丈發号施令,我們明教上。
下,盡聽指揮。
”空聞道:“張教主說哪裡話來?敝派僧衆雖曾學過一些拳腳,于行軍打仗卻一竅不通。
近年來明教創下偌大事業,江湖上誰不知聞?唯有明教人衆,方足與鞑子大軍相抗。
咱們公推張教主發令,相率天下豪傑,與鞑子周旋。
” 張無忌還待遜辭,群雄已大聲喝彩。
張無忌雖年輕不足服衆,但武功之強,适才力鬥少林三僧時已人所共見,而明教朱元璋、徐壽輝等各路人馬,在淮泗、豫鄂等地起事,攻城掠地,聲勢大振;先前五行旗在廣場上大顯身手,這等群鬥的本事,更非其餘門派可及。
各派各幫的豪士均想,若要當此大任,确非明教不可。
張無忌道:“在下于用兵一道,實非所長,還請各位另推賢能為是。
”正推讓間,忽聽得山下喊聲大振,兩名少林僧奔馳入殿,報道:“啟泉方丈,蒙古兵殺上山來了!” 此時局勢緊急,不容張無忌再行推辭,他隻得分派道:“銳金、巨木兩旗,先擋頭陣。
周颠先生、鐵冠道長,你兩位各助一旗。
”周颠和鐵冠道人應聲而出。
張無忌又道:“說不得師父,請你持我聖火令去就近調本教援兵,上山應援。
”說不得接令而去。
大殿中衆英雄聽得元兵殺到,各抽兵刃,紛紛擁出。
張無忌搶步出殿,來到半山亭中察看,隻見蒙古兵先鋒千餘已攻到山腰,給銳金旗一輪硬弩标槍,驅了回去。
放眼遠望,一隊隊蒙古兵蜿蜒而來,軍容甚盛。
其時距成吉思汗與拔都威震異域之時已遠,但蒙古鐵騎畢竟征戰多年,仍是舉世無匹的精兵。
忽聽得左苜喊聲大震,許多人衆逃上山來,卻是峨嵋派一行,想是下山時途遇蒙古官兵,又給逼了回來。
李天垣與彭瑩玉因隻身下山,想已突圍而去。
隻見十數名漢子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