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屠獅有會孰為殃
關燈
小
中
大
劍已然不在。
張無忌對易三娘道:“婆婆,昨晚三位道爺手裡拿着明晃晃的刀子,幹什麼來啊?我起初還道是捉拿我們來着,吓得不得了,後來才知不是。
” 易三娘聽他管長劍叫做刀子,暗暗好笑,淡淡地道:“他們走錯了路,喝了碗茶便走了。
曾小哥,吃過中飯後,我們要挑三擔柴到寺裡去賣,你幫着挑一擔成不成?寺裡的和尚問起,我說你是我們兒子。
這可不是占你便宜,隻免得寺裡疑心。
你媳婦花朵兒般的人物,可别出去走動。
”她雖似和張無忌商量,實則下了号令,不容他不允。
張無忌一聽,便已明白:“她隻道我真是個莊稼人,要我陪着混進少林寺去察看動靜,那再好也沒有。
”便道:“婆婆怎麼說,小子便怎麼幹,隻求你收留我兩口兒。
我兩人東逃西奔,提心吊膽的,沒一天平安。
” 到得午後,張無忌随着杜氏夫婦,各自挑了一擔幹柴,往少林寺走去。
他頭戴鬥笠,腰插短斧,赤足穿一雙麻鞋,三個人中,獨有他挑的一擔柴最大。
趙敏站在門邊,微笑着目送他遠去。
杜氏夫婦故意走得甚慢,氣喘籲籲的,到了少林寺外的山亭之中,便放下柴擔歇力。
山亭中有兩名僧人坐着閑談,見到三人也不以為意。
易三娘除下包頭的粗布,抹了抹汗,又伸手過去替張無忌抹汗,說道:“乖孩子,累了麼?”張無忌初時有些不好意思,但聽她言語之中頗蓄深情,不像是故意做作,不禁望了她一眼。
隻見她淚水在眼眶中轉來轉去,知她是念及自己給謝遜所殺的那個孩子,但見她情緻纏綿地凝視自己,似乎盼望自己答話,不由得心下不忍,便道:“媽,我不累。
你老人家累了。
”他一聲“媽”叫出口,想起自己母親,不禁傷感。
易三娘聽他叫了一聲“媽”,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假意用包頭巾擦汗,擦的卻是淚水。
杜百當站起身來,挑了擔柴,左手一揮,便走出了山亭,他雖聽不見兩人的對答,也知老妻觸景生情,懷念亡兒,說不定露出破綻,給那兩個僧人瞧破機關。
張無忌走将過去,在易三娘柴擔上取下兩捆幹柴,放在自己柴擔上,道:“媽,咱們走吧。
”易三娘見他如此體貼,心想:“我那孩兒今日若在世上,比這少年年紀大得多了,我孫兒也抱了幾個啦。
”一時怔怔地不能移步,眼見張無忌挑擔走出山亭,這才跟着走出,心情激動,腳下不禁有些蹒跚。
張無忌回過身來,伸手相扶,心想:“要是我媽媽此刻尚在人世,我能這麼扶她一把……” 一名僧人道:“這少年倒很孝順,可算難得。
”另一名僧人道:“婆婆,你這柴是挑到寺裡去賣的麼?這幾日方丈下了法旨,不讓外人進寺,你别去了吧。
” 易三娘好生失望,心想:“少林寺果然防範周密,可不易混進去了。
”杜百當走出數丈後,見他二人不即跟來,便停步相候。
另一名僧人道:“這一家鄉下人母慈子孝,咱們就行個方便。
師弟,你帶他們從後門進香積廚去,監寺知道了,便說是來慣賣柴的鄉人,料也無妨。
”那僧人道:“是,監寺不讓外人入寺,那是防備閑雜人等。
這些忠厚老實的鄉下人,何必斷了他們生計?”領着三人轉到後門進寺,将三擔幹柴挑到柴房,自有管香積廚的僧人算了柴錢。
易三娘道:“我們有上好的大白菜,我叫阿牛明兒送幾斤來,那是不用錢的,送給師傅們嘗新。
”引她來的那僧人笑道:“從明兒起,你不能再來了。
監寺知道,怪罪下來,我們可擔待不起。
” 管香積廚的僧人向張無忌打量了幾眼,忽道:“重陽前後,寺中要多上千餘位客人,挑水劈柴,說什麼也忙不過來。
這個兄弟倒生得健壯,你來幫忙兩個月,算五錢銀子一個月的工錢給你如何?” 易三娘大喜,忙道:“那再好也沒有了,阿牛在家裡也沒什麼要緊事做,就在寺裡聽師傅們差遣打雜,賺幾兩銀子幫補幫補,也是好的。
” 張無忌一想不妥:“少林寺中不少人識得我,偶爾來廚房走走,那還罷了,在寺中一住兩月,非給人認了出來不可。
”說道:“媽,我媳婦兒……” 易三娘心想這等天賜良機,當真可遇而不可求,忙道:“你媳婦兒好好在家中,還怕你媽虧待了她嗎?你在這兒,聽師傅們話,不可偷懶,媽和你媳婦過得幾天,便來探你。
這麼大的小子,離開媽一天也不成,你還要媽喂奶把尿不成?”說着伸手理了理他頭發,眼光中充滿慈愛之色。
那管香積廚的僧人已煩惱多日,料想重陽大會前後,天下英雄聚會,這飯菜茶水實難對付。
監寺雖增撥了不少人手到香積廚來先行習練,但這些和尚不是習于參禅清修,便是鑽研武功,廚房的粗笨雜務誰都不肯去幹,讓監寺委派到了那是無可奈何,但在廚房中大模大樣,瞪眼的多,做事的少。
此時倒還罷了,一待賓客雲集,那就糟糕之極。
他見張無忌誠樸勤懇,一心一意想留他下來,不住勸說。
張無忌心想:“我日間隻在廚房,料來也見不到寺中高手,晚上相機尋訪義父下落,倒也方便。
”但仍故意裝着躊躇,待那引他入寺的僧人也從旁相勸,這才勉強答應,說道:“師父,最好你一個月給我六錢銀子,我五錢銀子給我媽,一錢銀子給我媳婦買花布……”管香積廚的僧人呵呵笑道:“咱們一言為定,六錢就六錢。
” 易三娘又叮囑了幾句,這才同了杜百當慢慢下山。
張無忌追将出去,道:“媽,我媳婦兒請你多照看。
”易三娘道:“我理會得,你放心便是。
” 張無忌在廚房中劈柴搬炭、燒火挑水,忙個不亦樂乎,他故意在搬炭之時滿臉塗得黑黑的,再加上頭發蓬松,水缸中一照,當真誰也認不出來了。
當晚他便與衆火工一起睡在香積廚旁的小屋之中。
他知少林寺中卧虎藏龍,往往火工之中也有身懷絕技之人,是以處處小心,連話也不敢多說半句。
如此過了七八日,易三娘帶着趙敏來探望了他兩次。
他做事勤力,從早到晚,什麼粗工都做,管香積廚的僧人固然歡喜,旁的火工也均與他相處和睦。
他不敢探問,隻豎起耳朵,從各人閑談之中尋找線索,心想定然有人送飯去給義父,隻須着落在送飯的人身上,便可訪到義父被囚的所在,但數日間竟瞧不出半點端悅,聽不到絲毫訊息。
到第九日晚間,他睡到半夜,忽聽得半裡外隐隐有呼喝之聲,于是悄悄起身,見四下無人知覺,展開輕功,循聲趕去,聽聲音來自寺左的樹林之中,縱身躍上一株大樹,查明樹後草中無人隐伏,這才一株樹一株樹地躍過,逐漸移近。
這時林中兵刃相交,已有數人鬥在一起。
他隐身樹後,但見刀光縱橫,劍影閃動,六個人分成兩邊相鬥。
那三個使劍的便是西涼三劍,布開正反五行的“假三才陣”,守得甚是緊密,在旁相攻的是三名僧人,各使戒刀,破陣直進。
拆了二三十招,噗的一聲響,西涼三劍中邵雁中刀倒地。
假三才陣一破,餘下二人更加不是對手,更拆數招,一人“啊”的一聲慘呼,遭砍斃命,聽聲音是那矮胖子馬法通。
餘下一人右臂帶傷,兀自死戰。
一名僧人低聲喝道:“且住!”三把戒刀将他團團圍住,卻不再攻。
一個蒼老的聲音厲聲道:“你西涼玉真觀和我少林派向來無怨無仇,何故夤夜來犯?”西涼三劍中餘下那人乃是邵鶴,慘然道:“我師兄弟三人既然敗陣,隻怨自己學藝不精,更有什麼好問的?”那蒼老的聲音冷笑道:“你們是為謝遜而來,還是為了想得屠龍刀?嘿嘿,沒聽說謝遜曾殺過玉真觀中人,諒必是為了寶刀啦。
隻憑這麼點兒玩藝,就想來闖少林寺麼?少林寺領袖武林千餘年,沒想到竟給人如此小看了。
” 邵鶴乘他說得高興,刷的一劍,中鋒直進。
那僧人急忙閃避,終于慢了一步,劍中左肩。
旁邊二僧雙刀齊下,邵鶴登時身首異處。
三名僧人一言不發,提起西涼三劍的屍身,快步便向寺中走去。
張無忌正想跟随前去瞧個究竟,忽聽得右前方長草之中有人輕輕呼吸,暗道:“好險!原來尚有埋伏。
”當下靜伏不動,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聽得草中有人輕輕擊掌二下,遠處有人擊掌相應,隻見前後左右六名僧人長身而起,或持禅杖,或挺刀劍,散作扇形回入寺中。
張無忌待那六僧走遠,才回到小屋,同睡的衆火工兀自沉睡不醒。
他心下暗歎:“若非親眼得見,怎知在這片刻之間,三條好漢已死于非命。
”自經此役,他知少林寺防範周密,迥非尋常,更多了一分小心。
又過數日,已是八月中旬,離重陽節一天近一天。
他想:“我在香積廚中幹這粗活,終難探知義父所在,今晚須得冒險往各處查察。
”這晚他睡到三更時分,悄悄出來,縱身上了屋頂,躲在屋脊之後,身形甫定,便見兩條人影自南而北,輕飄飄掠過,僧袍鼓風,戒刀映月,正是寺中的巡查僧人。
待二僧過去,向前縱了數丈,瓦面上腳步聲響,又有二僧縱躍而過,但見群僧此來彼去,穿梭相似,巡查嚴密無比,隻怕皇宮内院也有所不及。
他見了這等情景,料知若再前往,定讓發覺,隻得廢然而返。
挨過三日,這一晚忽然下起大雨來。
張無忌大喜,暗道:“天助我也!”那雨越下越大,四下裡一片漆黑,他閃身走向前殿,心想:“羅漢堂、達摩堂、般若院、方丈精舍四處,最是少林寺的根本要地,我逐一探将過去。
”隻少林寺中屋宇重重,實不知何處是羅漢堂、何處是般若院。
他躲躲閃閃地曲折而行,來到一片竹林,見前面一間小舍,窗中透出燈光。
這時他早全身濕透,黃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手上,一滴滴地反彈出去。
他欺到小舍窗下,聽得裡面有人說話,正是方丈空聞大師的聲音。
隻聽他說道,“為了這金毛獅王,一月來少林寺已殺了二十三人,多造殺孽,實非我佛慈悲之意。
明教光明左使楊逍、右使範遙、白眉魔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韋一笑,先後遣使來寺,求我放了謝遜……”張無忌聽到此處,心下喜慰:“原來我外公和楊左使等已得訊息,曾派人來過。
”隻聽空聞續道:“本寺雖加推托,但明教豈肯就此罷休?那張教主武功出神入化,始終不見現身,隻怕暗中更有圖謀。
我和空智師弟等蒙他相救,欠過人家恩情,倘若他親自來求,我等如何對答?此事當真難處。
師弟、師侄,你二位有何高見?” 一個蒼老陰沉的聲音輕輕咳嗽一聲,張無忌聽在耳裡,心頭大震,立知便是改名圓真的成昆。
這人張無忌從未和他對面交談,但當日光明頂上隔着布袋聽他述說往事,隔着岩石聽他呼喝,他的口音卻聽得熟了,在這一瞬之間,蓦地裡想起了小昭,隻感到一陣甜蜜、一陣酸楚。
隻聽圓真說道:“謝遜由三位太師叔看守,自萬無一失。
此次英雄大會關涉我少林派千百年的興衰榮辱,魔教的一些小恩小怨,方丈師叔也不必挂懷。
何況萬安寺之事,是魔教暗中勾結了朝廷來和六大門派為難,方丈師叔難道不知麼?” 空聞奇道:“怎地是明教勾結朝廷?”圓真道:“明教張教主本要和峨嵋派掌門人周姑娘結親,成婚之日,汝陽王的郡主突然攜同那姓張的小子出走,此事轟傳江湖,方丈師叔必有所聞。
”空聞道:“不錯,聽說過這回事。
” 空智沉吟道:“如此說來,張無忌和那郡主确是暗中勾結,由郡主出面擒了六大門派中的首領人物,再由張無忌賣好救人。
”圓真道:“十有八九,便是如此。
”空聞卻道:“我見那張教主仁厚俠義,似乎不是這等樣人,咱們可不能錯怪了好人。
”圓真道:“方丈師叔明鑒,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那謝遜是張無忌的義父,又是魔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魔教自會不顧一切地圖謀相救,到得屠獅大會,一切自有分曉。
” 接着三人商議如何接待賓客、如何抵擋敵人劫奪謝遜,又盤算各門派中有哪些好手。
圓真力圖挑動各派互鬥,待得數敗俱傷之後,少林派再出而收卞莊刺虎之利,壓服各派,名正言順地掌管屠龍刀,成為武林至尊,殺了謝遜祭奠空見。
空聞力持鄭重,既不願多傷人命,得罪武林同道,又似對明教不敢輕侮。
空智卻似意在兩可,說道:“第一要緊之事,說來說去,還是如何迫使謝遜在重陽節前吐露屠龍刀所在,否則這次屠獅大會變得無聲無息,反而折了本派威望。
”空聞道:“師弟所言極是。
咱們須得在會中揚刀立威,說道這武林至尊的屠龍寶刀已歸本派掌管,本派執于正道,号令天下,為國為民造福。
”空智道:“好,就是如此。
圓真,你再設法去向謝遜勸說,隻要他交出寶刀,咱們便饒他一命。
”圓真道:“是!謹遵兩位師叔吩咐。
”腳步聲輕響,圓真走了出來。
張無忌心下大喜,但知這三位少林僧武功極高,隻要稍有響動,立時便給查覺,倘若三僧一齊出手,自己隻怕難勝,最多不過自謀脫身,要救義父,卻千難萬難了。
當下屏息不動。
隻見圓真瘦長的身形向北而行,手中撐着一把油紙傘,急雨打在傘上淅瀝作響。
張無忌待他走出十數丈,才輕輕移步,跟随其後。
張無忌對易三娘道:“婆婆,昨晚三位道爺手裡拿着明晃晃的刀子,幹什麼來啊?我起初還道是捉拿我們來着,吓得不得了,後來才知不是。
” 易三娘聽他管長劍叫做刀子,暗暗好笑,淡淡地道:“他們走錯了路,喝了碗茶便走了。
曾小哥,吃過中飯後,我們要挑三擔柴到寺裡去賣,你幫着挑一擔成不成?寺裡的和尚問起,我說你是我們兒子。
這可不是占你便宜,隻免得寺裡疑心。
你媳婦花朵兒般的人物,可别出去走動。
”她雖似和張無忌商量,實則下了号令,不容他不允。
張無忌一聽,便已明白:“她隻道我真是個莊稼人,要我陪着混進少林寺去察看動靜,那再好也沒有。
”便道:“婆婆怎麼說,小子便怎麼幹,隻求你收留我兩口兒。
我兩人東逃西奔,提心吊膽的,沒一天平安。
” 到得午後,張無忌随着杜氏夫婦,各自挑了一擔幹柴,往少林寺走去。
他頭戴鬥笠,腰插短斧,赤足穿一雙麻鞋,三個人中,獨有他挑的一擔柴最大。
趙敏站在門邊,微笑着目送他遠去。
杜氏夫婦故意走得甚慢,氣喘籲籲的,到了少林寺外的山亭之中,便放下柴擔歇力。
山亭中有兩名僧人坐着閑談,見到三人也不以為意。
易三娘除下包頭的粗布,抹了抹汗,又伸手過去替張無忌抹汗,說道:“乖孩子,累了麼?”張無忌初時有些不好意思,但聽她言語之中頗蓄深情,不像是故意做作,不禁望了她一眼。
隻見她淚水在眼眶中轉來轉去,知她是念及自己給謝遜所殺的那個孩子,但見她情緻纏綿地凝視自己,似乎盼望自己答話,不由得心下不忍,便道:“媽,我不累。
你老人家累了。
”他一聲“媽”叫出口,想起自己母親,不禁傷感。
易三娘聽他叫了一聲“媽”,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假意用包頭巾擦汗,擦的卻是淚水。
杜百當站起身來,挑了擔柴,左手一揮,便走出了山亭,他雖聽不見兩人的對答,也知老妻觸景生情,懷念亡兒,說不定露出破綻,給那兩個僧人瞧破機關。
張無忌走将過去,在易三娘柴擔上取下兩捆幹柴,放在自己柴擔上,道:“媽,咱們走吧。
”易三娘見他如此體貼,心想:“我那孩兒今日若在世上,比這少年年紀大得多了,我孫兒也抱了幾個啦。
”一時怔怔地不能移步,眼見張無忌挑擔走出山亭,這才跟着走出,心情激動,腳下不禁有些蹒跚。
張無忌回過身來,伸手相扶,心想:“要是我媽媽此刻尚在人世,我能這麼扶她一把……” 一名僧人道:“這少年倒很孝順,可算難得。
”另一名僧人道:“婆婆,你這柴是挑到寺裡去賣的麼?這幾日方丈下了法旨,不讓外人進寺,你别去了吧。
” 易三娘好生失望,心想:“少林寺果然防範周密,可不易混進去了。
”杜百當走出數丈後,見他二人不即跟來,便停步相候。
另一名僧人道:“這一家鄉下人母慈子孝,咱們就行個方便。
師弟,你帶他們從後門進香積廚去,監寺知道了,便說是來慣賣柴的鄉人,料也無妨。
”那僧人道:“是,監寺不讓外人入寺,那是防備閑雜人等。
這些忠厚老實的鄉下人,何必斷了他們生計?”領着三人轉到後門進寺,将三擔幹柴挑到柴房,自有管香積廚的僧人算了柴錢。
易三娘道:“我們有上好的大白菜,我叫阿牛明兒送幾斤來,那是不用錢的,送給師傅們嘗新。
”引她來的那僧人笑道:“從明兒起,你不能再來了。
監寺知道,怪罪下來,我們可擔待不起。
” 管香積廚的僧人向張無忌打量了幾眼,忽道:“重陽前後,寺中要多上千餘位客人,挑水劈柴,說什麼也忙不過來。
這個兄弟倒生得健壯,你來幫忙兩個月,算五錢銀子一個月的工錢給你如何?” 易三娘大喜,忙道:“那再好也沒有了,阿牛在家裡也沒什麼要緊事做,就在寺裡聽師傅們差遣打雜,賺幾兩銀子幫補幫補,也是好的。
” 張無忌一想不妥:“少林寺中不少人識得我,偶爾來廚房走走,那還罷了,在寺中一住兩月,非給人認了出來不可。
”說道:“媽,我媳婦兒……” 易三娘心想這等天賜良機,當真可遇而不可求,忙道:“你媳婦兒好好在家中,還怕你媽虧待了她嗎?你在這兒,聽師傅們話,不可偷懶,媽和你媳婦過得幾天,便來探你。
這麼大的小子,離開媽一天也不成,你還要媽喂奶把尿不成?”說着伸手理了理他頭發,眼光中充滿慈愛之色。
那管香積廚的僧人已煩惱多日,料想重陽大會前後,天下英雄聚會,這飯菜茶水實難對付。
監寺雖增撥了不少人手到香積廚來先行習練,但這些和尚不是習于參禅清修,便是鑽研武功,廚房的粗笨雜務誰都不肯去幹,讓監寺委派到了那是無可奈何,但在廚房中大模大樣,瞪眼的多,做事的少。
此時倒還罷了,一待賓客雲集,那就糟糕之極。
他見張無忌誠樸勤懇,一心一意想留他下來,不住勸說。
張無忌心想:“我日間隻在廚房,料來也見不到寺中高手,晚上相機尋訪義父下落,倒也方便。
”但仍故意裝着躊躇,待那引他入寺的僧人也從旁相勸,這才勉強答應,說道:“師父,最好你一個月給我六錢銀子,我五錢銀子給我媽,一錢銀子給我媳婦買花布……”管香積廚的僧人呵呵笑道:“咱們一言為定,六錢就六錢。
” 易三娘又叮囑了幾句,這才同了杜百當慢慢下山。
張無忌追将出去,道:“媽,我媳婦兒請你多照看。
”易三娘道:“我理會得,你放心便是。
” 張無忌在廚房中劈柴搬炭、燒火挑水,忙個不亦樂乎,他故意在搬炭之時滿臉塗得黑黑的,再加上頭發蓬松,水缸中一照,當真誰也認不出來了。
當晚他便與衆火工一起睡在香積廚旁的小屋之中。
他知少林寺中卧虎藏龍,往往火工之中也有身懷絕技之人,是以處處小心,連話也不敢多說半句。
如此過了七八日,易三娘帶着趙敏來探望了他兩次。
他做事勤力,從早到晚,什麼粗工都做,管香積廚的僧人固然歡喜,旁的火工也均與他相處和睦。
他不敢探問,隻豎起耳朵,從各人閑談之中尋找線索,心想定然有人送飯去給義父,隻須着落在送飯的人身上,便可訪到義父被囚的所在,但數日間竟瞧不出半點端悅,聽不到絲毫訊息。
到第九日晚間,他睡到半夜,忽聽得半裡外隐隐有呼喝之聲,于是悄悄起身,見四下無人知覺,展開輕功,循聲趕去,聽聲音來自寺左的樹林之中,縱身躍上一株大樹,查明樹後草中無人隐伏,這才一株樹一株樹地躍過,逐漸移近。
這時林中兵刃相交,已有數人鬥在一起。
他隐身樹後,但見刀光縱橫,劍影閃動,六個人分成兩邊相鬥。
那三個使劍的便是西涼三劍,布開正反五行的“假三才陣”,守得甚是緊密,在旁相攻的是三名僧人,各使戒刀,破陣直進。
拆了二三十招,噗的一聲響,西涼三劍中邵雁中刀倒地。
假三才陣一破,餘下二人更加不是對手,更拆數招,一人“啊”的一聲慘呼,遭砍斃命,聽聲音是那矮胖子馬法通。
餘下一人右臂帶傷,兀自死戰。
一名僧人低聲喝道:“且住!”三把戒刀将他團團圍住,卻不再攻。
一個蒼老的聲音厲聲道:“你西涼玉真觀和我少林派向來無怨無仇,何故夤夜來犯?”西涼三劍中餘下那人乃是邵鶴,慘然道:“我師兄弟三人既然敗陣,隻怨自己學藝不精,更有什麼好問的?”那蒼老的聲音冷笑道:“你們是為謝遜而來,還是為了想得屠龍刀?嘿嘿,沒聽說謝遜曾殺過玉真觀中人,諒必是為了寶刀啦。
隻憑這麼點兒玩藝,就想來闖少林寺麼?少林寺領袖武林千餘年,沒想到竟給人如此小看了。
” 邵鶴乘他說得高興,刷的一劍,中鋒直進。
那僧人急忙閃避,終于慢了一步,劍中左肩。
旁邊二僧雙刀齊下,邵鶴登時身首異處。
三名僧人一言不發,提起西涼三劍的屍身,快步便向寺中走去。
張無忌正想跟随前去瞧個究竟,忽聽得右前方長草之中有人輕輕呼吸,暗道:“好險!原來尚有埋伏。
”當下靜伏不動,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聽得草中有人輕輕擊掌二下,遠處有人擊掌相應,隻見前後左右六名僧人長身而起,或持禅杖,或挺刀劍,散作扇形回入寺中。
張無忌待那六僧走遠,才回到小屋,同睡的衆火工兀自沉睡不醒。
他心下暗歎:“若非親眼得見,怎知在這片刻之間,三條好漢已死于非命。
”自經此役,他知少林寺防範周密,迥非尋常,更多了一分小心。
又過數日,已是八月中旬,離重陽節一天近一天。
他想:“我在香積廚中幹這粗活,終難探知義父所在,今晚須得冒險往各處查察。
”這晚他睡到三更時分,悄悄出來,縱身上了屋頂,躲在屋脊之後,身形甫定,便見兩條人影自南而北,輕飄飄掠過,僧袍鼓風,戒刀映月,正是寺中的巡查僧人。
待二僧過去,向前縱了數丈,瓦面上腳步聲響,又有二僧縱躍而過,但見群僧此來彼去,穿梭相似,巡查嚴密無比,隻怕皇宮内院也有所不及。
他見了這等情景,料知若再前往,定讓發覺,隻得廢然而返。
挨過三日,這一晚忽然下起大雨來。
張無忌大喜,暗道:“天助我也!”那雨越下越大,四下裡一片漆黑,他閃身走向前殿,心想:“羅漢堂、達摩堂、般若院、方丈精舍四處,最是少林寺的根本要地,我逐一探将過去。
”隻少林寺中屋宇重重,實不知何處是羅漢堂、何處是般若院。
他躲躲閃閃地曲折而行,來到一片竹林,見前面一間小舍,窗中透出燈光。
這時他早全身濕透,黃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手上,一滴滴地反彈出去。
他欺到小舍窗下,聽得裡面有人說話,正是方丈空聞大師的聲音。
隻聽他說道,“為了這金毛獅王,一月來少林寺已殺了二十三人,多造殺孽,實非我佛慈悲之意。
明教光明左使楊逍、右使範遙、白眉魔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韋一笑,先後遣使來寺,求我放了謝遜……”張無忌聽到此處,心下喜慰:“原來我外公和楊左使等已得訊息,曾派人來過。
”隻聽空聞續道:“本寺雖加推托,但明教豈肯就此罷休?那張教主武功出神入化,始終不見現身,隻怕暗中更有圖謀。
我和空智師弟等蒙他相救,欠過人家恩情,倘若他親自來求,我等如何對答?此事當真難處。
師弟、師侄,你二位有何高見?” 一個蒼老陰沉的聲音輕輕咳嗽一聲,張無忌聽在耳裡,心頭大震,立知便是改名圓真的成昆。
這人張無忌從未和他對面交談,但當日光明頂上隔着布袋聽他述說往事,隔着岩石聽他呼喝,他的口音卻聽得熟了,在這一瞬之間,蓦地裡想起了小昭,隻感到一陣甜蜜、一陣酸楚。
隻聽圓真說道:“謝遜由三位太師叔看守,自萬無一失。
此次英雄大會關涉我少林派千百年的興衰榮辱,魔教的一些小恩小怨,方丈師叔也不必挂懷。
何況萬安寺之事,是魔教暗中勾結了朝廷來和六大門派為難,方丈師叔難道不知麼?” 空聞奇道:“怎地是明教勾結朝廷?”圓真道:“明教張教主本要和峨嵋派掌門人周姑娘結親,成婚之日,汝陽王的郡主突然攜同那姓張的小子出走,此事轟傳江湖,方丈師叔必有所聞。
”空聞道:“不錯,聽說過這回事。
” 空智沉吟道:“如此說來,張無忌和那郡主确是暗中勾結,由郡主出面擒了六大門派中的首領人物,再由張無忌賣好救人。
”圓真道:“十有八九,便是如此。
”空聞卻道:“我見那張教主仁厚俠義,似乎不是這等樣人,咱們可不能錯怪了好人。
”圓真道:“方丈師叔明鑒,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那謝遜是張無忌的義父,又是魔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魔教自會不顧一切地圖謀相救,到得屠獅大會,一切自有分曉。
” 接着三人商議如何接待賓客、如何抵擋敵人劫奪謝遜,又盤算各門派中有哪些好手。
圓真力圖挑動各派互鬥,待得數敗俱傷之後,少林派再出而收卞莊刺虎之利,壓服各派,名正言順地掌管屠龍刀,成為武林至尊,殺了謝遜祭奠空見。
空聞力持鄭重,既不願多傷人命,得罪武林同道,又似對明教不敢輕侮。
空智卻似意在兩可,說道:“第一要緊之事,說來說去,還是如何迫使謝遜在重陽節前吐露屠龍刀所在,否則這次屠獅大會變得無聲無息,反而折了本派威望。
”空聞道:“師弟所言極是。
咱們須得在會中揚刀立威,說道這武林至尊的屠龍寶刀已歸本派掌管,本派執于正道,号令天下,為國為民造福。
”空智道:“好,就是如此。
圓真,你再設法去向謝遜勸說,隻要他交出寶刀,咱們便饒他一命。
”圓真道:“是!謹遵兩位師叔吩咐。
”腳步聲輕響,圓真走了出來。
張無忌心下大喜,但知這三位少林僧武功極高,隻要稍有響動,立時便給查覺,倘若三僧一齊出手,自己隻怕難勝,最多不過自謀脫身,要救義父,卻千難萬難了。
當下屏息不動。
隻見圓真瘦長的身形向北而行,手中撐着一把油紙傘,急雨打在傘上淅瀝作響。
張無忌待他走出十數丈,才輕輕移步,跟随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