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寶刀百煉生玄光

關燈
,史镖頭勒馬退後幾步。

    祝镖頭道:“總镖頭,待會見到武當派張三豐老道,怎生見禮啊?”都大錦道:“大家不同門派,本來都是平輩。

    但張老道快九十歲啦,當今武林中數他年紀最長。

    咱們尊重他是武林前輩,向他磕幾個頭,也沒什麼。

    ”祝镖頭道:“依我說嘛,咱們躬身說道:‘張真人,晚輩們跟你磕頭啦!’他一定伸手攔住,說道:‘遠來是客,不用多禮。

    ’咱們這幾個頭便省下啦。

    ” 都大錦微微一笑,心中卻在琢磨大車中躺着的那人到底是什麼來曆。

    這人十天來不言不動,飲食便溺全要镖行的趟子手照料。

    都大錦和衆镖師談論了幾次,總摸不準他的身份,到底他是武當派的弟子呢?朋友呢?還是武當派的仇敵,給人擒住了這般送上山去?都大錦離武當山近一步,心中的疑慮便深一層,尋思不久便可見到張三豐,這疑團見面就可剖明,但不知是禍是福,卻也不禁惴惴。

     正沉吟間,忽聽得西首山道上馬蹄聲響,數匹馬奔馳而至。

    祝镖頭縱馬沖上去察看。

    過不多時,隻見斜刺裡奔來六乘馬,馳到離镖行人衆十餘丈處,突然勒馬,三乘前、三乘後,攔在當路。

    都大錦心下嘀咕:“真不成到了武當山下,反而出事?”低聲對史镖頭道:“小心保護大車。

    ”拍馬迎上。

    趟子手将躍鯉镖旗一卷一揚,做個敬禮的姿式,叫道:“江南臨安府龍門镖局道經貴地,禮數不周,請好朋友們見諒。

    ” 都大錦看那攔路的六人時,見兩人是黃冠道士,其餘四人是俗家打扮。

    六人身旁都懸佩刀劍兵刃,個個英氣勃勃,精神飽滿。

    都大錦心念一動:“這六人豈非便是武當七俠中的六俠?”縱馬上前,抱拳說道:“在下臨安府龍門镖局都大錦,不敢請問六位高姓大名?”前邊三人中右首的是個高個兒,左頰上生着顆大黑痣,痣上留着三莖長毛,冷冷地道:“都兄到武當山來幹什麼?”都大錦道:“敝局受人之托,送一位傷者上貴山來。

    要面見貴派掌門張真人。

    ”那人道:“送一個傷者?那是誰啊?” 都大錦道:“我們受一位姓殷的客官所囑,将這位身受重傷的爺台護送上武當山來。

    這位爺台是誰,如何受傷,中間過節,我們一概不知。

    龍門镖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至于客人們的私事,我們向來不敢過問。

    ”他闖蕩江湖數十年,幹的又是镖行,行事自然謹慎圓滑,這番話把幹系推得幹幹淨淨,車中那人是武當派的朋友也好,仇人也好,都怪不到他頭上。

     那臉生黑痣之人向身旁兩個同伴瞧了一眼,問道:“姓殷的客人?是怎生模樣的人物?”都大錦道:“那是一位俊雅秀美的年輕客官,發射暗器的功夫十分了得。

    ”那生黑痣之人問道:“你跟他動過手了?”都大錦忙道:“不,不,是他自行……”一句話沒說完,攔在前面的一個秃子搶着問道:“那屠龍刀呢?是在誰的手中?” 都大錦愕然問道:“什麼屠龍刀?便是曆來相傳那‘武林至尊,寶刀屠龍’麼?”那秃子性子暴躁,不耐煩多講,突然翻身落馬,搶到大車之前,挑開車簾,向内張望。

     都大錦見他身手矯捷,一縱一落,姿式看來隐隐有些熟悉,心想:“武當創派祖師張三豐曾在我少林寺住過,他武當派武功果然未脫我少林派的範圍,說是獨創,卻也不見得。

    ”當下更無懷疑,問道:“各位便是名播江湖的武當七俠麼?哪一位是宋大俠?小弟久聞英名,甚是仰慕。

    ”那面生黑痣的人道:“區區虛名,何足挂齒?都兄太謙了。

    ”那秃子回身上馬,說道:“他傷勢甚重,耽誤不得,我們先接了去。

    ” 那臉生黑痣的人抱拳道:“都兄遠來勞頓,大是辛苦,小弟這裡謝過。

    ”都大錦拱手還禮,說道:“好說,好說。

    ”那人道:“這位爺台傷勢不輕,我們先接上山去施救。

    ”都大錦做事老到,拉住車轅,說道:“還是由兄弟親自護送傷者上山,親手交給張真人,免得日後更有糾葛。

    ”那人道:“都兄放心,一切由小弟負責便是。

    ” 都大錦一想,早些脫卻幹系也好,便道:“那麼可否請武當派給個憑證,我們好向客官交代。

    ”那臉生黑痣之人解下背負的長劍,雙手托了,交将過來,說道:“這是兄弟的佩劍。

    劍在人在,劍亡人亡,以此作為憑證,應該足夠了吧?”都大錦惶恐道:“不敢!”躬身雙手接劍。

    他聽對方言語說得重了,而對方盛名之下,自己也有些膽怯,何況已到了人家地段,又拿了對方佩劍在手,即使自己堅持上山,親眼見到張三豐,還不是要交了人,給人轟下山來,恐怕連這柄佩劍也會給拿回,反落得兩手空空,沒半點憑證。

    他微一躊躇,便道:“好,那麼我們在這裡把人交給武當派了。

    ” 那人一喜,說道:“都兄的镖金已付清了麼?”都大錦道:“早已收足。

    ”那人從懷中取出一隻金元寶,約有二十兩之譜,長臂伸出,說道:“些些茶資,請都兄賞給各位兄弟。

    ”都大錦推辭不受,說道:“二千兩黃金的镖金,說什麼都夠了,都某并不是貪得無厭之人。

    ”那人道:“嗯,給了二千兩黃金!”他身旁二人縱馬上前,其中一人躍上車夫的座位,接過馬缰,趕車先行,其餘四人護在車後。

     那面生黑痣的人手一揚,輕輕将金元寶擲到都大錦面前,笑道:“都兄不必客氣,這便請回臨安去吧!”都大錦見元寶擲到面前,隻得伸手接住,待要送還,那人勒……:馬頭,急馳而去。

    隻見五乘馬擁着一輛大車,轉過山坳,片刻間去得不見了影蹤。

     都大錦看那金元寶時,見上面捏出了五個指印,深入數分。

    黃金雖較銅鐵柔軟得多,但如此指力,卻也令人不勝駭異。

    都大錦呆呆地望着,心道:“武當七俠的大名,果然不是僥幸得來。

    我少林派中,隻怕隻有幾位精研金剛指力的師伯叔方有如此功力。

    ”将對方所交佩劍拔出鞘來,除入手沉重之外,并無特異之處,心想以武當七俠的聲名,佩這樣一口尋常鋼劍,不免有欠冠冕。

     隻聽祝镖頭說道:“總镖頭,武當門下的子弟,未免太不明禮數,見了面也不通名道姓,咱們千裡迢迢地趕來,到了武當山腳下,又不請上山去留膳留宿。

    大家武林一脈,可太不夠朋友啦。

    ” 都大錦心中早就不滿,隻是沒說出口,淡淡一笑,道:“省了咱們幾步路,那不好麼?少林子弟進了武當派的道觀,原本有幾分尴尬。

    兩位賢弟,打道回府去吧!” 這一趟走镖,雖沒出半點岔子,但事事給人蒙在鼓裡,而有意無意之間又是處處給人輕視,武當七俠連姓名也不肯說,顯是絲毫沒将他放在眼内,雖然留下了一口佩劍,也不知是真是假。

    都大錦越想越不忿,暗自盤算如何方能出這一口惡氣。

    一行人衆原路而回,都大錦心中不快,衆镖師和趟子手卻人人興高采烈,想起十天十夜辛苦,換來了二千兩黃金的镖金,總镖頭向來出手慷慨,弟兄們定可分到一筆豐厚的花紅謝禮。

     行到向晚,離雙井子已不過十餘裡路,祝镖頭見都大錦神情郁郁,說道:“總镖頭,今日此事,那也不必介懷,山高水長,江湖上他年有相逢,瞧武當七俠的威風又能使得到幾時?”都大錦歎道:“有一件事,我好生懊悔。

    ”祝镖頭道:“什麼事?” 說到此處,忽聽得身後馬蹄聲響,一乘馬自後趕來,蹄聲喟嚕,行得甚是悠閑,但說也奇怪,那馬卻越追越近。

    衆人回頭瞧時,原來那馬四腿特長,身子較之尋常馬匹高了一尺有餘,腿一長,自然走得快了。

    那馬是匹青骢,遍體油毛。

     祝镖頭贊了句:“好馬!”又道:“總镖頭,咱們沒什麼幹得不對啊?”都大錦黯然道:“我是說二十五年前的事。

    那時我在少林寺學藝滿師。

    恩師留我再學五年,把一套大韋陀掌學全了。

    當時我年少氣盛,自以為憑着當時的本事,已足以在江湖上行走,不耐煩再在寺中吃苦,不聽恩師之言。

    唉,當年若能多下五年苦功,今日又怎會把什麼武當七俠放在眼内,也不緻受他們這番羞辱了……”正說到此處,那青骢馬從镖隊旁掠過,馬上乘者斜眼向都大錦和祝镖頭打量了幾眼,臉上大有詫異之色。

     都大錦見有生人行近,當即住口,見馬上乘者是個二十一二歲的少年,面目俊秀,雖略覺清癯,但神朗氣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

    那少年抱拳道:“借光,借光。

    ”他胯下青骢馬邁開長腿,越過镖隊,一直向前去了。

     都大錦望着那人後影,道:“祝賢弟,你瞧這是何等樣的人物?”祝镖頭道:“他從山上下來,說不定也是武當派的弟子。

    但他沒帶兵刃,身子又這般瘦弱,似乎不是練家子的模樣。

    ”剛說了這句話,那少年突然圈轉馬頭奔回,遠遠抱拳道:“勞駕!小弟有句話動問,請勿見怪。

    ” 都大錦見他說得客氣,便勒馬說道:“尊駕要問什麼事?”那少年望了望趟子手手中高舉着的躍鯉镖旗,道:“貴局可是江南臨安府龍門镖局麼?”祝镖頭道:“正是!”那少年道:“請問幾位高姓大名?貴局都總镖頭可好?” 祝镖頭雖見他彬彬有禮,但江湖上人心難測,不能逢人便吐真言,說道:“在下姓祝。

    朋友貴姓?和敝局都總镖頭可是相識?” 那少年翻身下鞍,一手牽缰,走上幾步,說道:“在下姓張,賤字翠山。

    素仰貴局都總镖頭大名,隻無緣得見。

    ”他這一報名自稱“張翠山”,都大錦和祝、史二镖頭都是一驚。

    張翠山在武當七俠中名列第五,近年來武林中多有人稱道他的大名,說他武功了得,想不到竟是這樣一個文質彬彬、弱不禁風的年輕人。

    都大錦将信将疑,縱馬上前,道:“在下便是都大錦,閣下可是江湖上人稱銀鈎鐵劃的張五俠麼?” 那少年微笑道:“什麼俠不俠的,都總镖頭言重了。

    各位來到武當,怎地過門不入?今日正是家師九十壽誕之期,倘若不耽誤各位要事,便請上山去喝杯壽酒如何?” 都大錦聽他說得誠懇,心想:“武當七俠人品怎地如此大不相同?那六人傲慢無禮,這位張五俠卻十分的謙和可親。

    ”于是也躍下馬來,笑道:“倘若令師兄也如張五俠這般愛朋友,我們這時早在武當山上了。

    ”張翠山道:“怎麼?總镖頭見過我師兄了?是哪一個?”都大錦心想:“你真會做戲,到這時還在假作癡呆。

    ”說道:“在下今日運氣不差,一日之間,武當七俠人人都會遍了。

    ”張翠山“啊”的一聲,呆了一呆,問道:“我俞三哥你也見到了麼?”都大錦道:“俞岱岩俞三俠麼?我可不知哪一位是俞三俠。

    隻六個人一起見了,俞三俠總也在内。

    ” 張翠山道:“六個人?這可奇了?是哪六個啊?”都大錦怫然道:“你這幾位師兄弟不肯通名道姓,我怎知道?閣下既是張五俠,那六位自然是宋大俠以至莫七俠六位了。

    ”他說到每個“俠”字,都頓了一頓,聲音拖長,略含譏諷。

     但張翠山正自思索,并沒察覺,又問:“都總镖頭當真見了?”都大錦道:“不但是我見了,我這镖行一行人數十對眼睛,齊都見了。

    ”張翠山搖頭道:“那決計不會,宋師哥他們今日一直在山上紫霄宮中侍奉師父,沒下山一步。

    師父和宋師哥見俞三哥過午還不上山,命小弟下山等候,怎地總镖頭會見到宋師哥他們?” 都大錦道:“那位臉頰上生了一顆大黑痣,痣上有三莖長毛的,應該便是宋大俠吧?”張翠山一愣,道:“我師兄弟之中,并沒一人頰上有痣,痣上生毛。

    ” 都大錦聽了這幾句話,一股涼氣從心底直冒上來,說道:“那六人自稱是武當六俠,既在武當山下現身,其中又有兩個是黃冠道人,我們自然……”張翠山插口道:“我師父雖是道人,但他所收的卻都是俗家弟子。

    那六人自稱是‘武當六俠’麼?” 都大錦回思适才情景,這才想起,是自己一上來便把那六人當作武當六俠,對方卻并無一句自表身份的言語,隻是對自己的誤會沒加否認而已,不禁和祝史二镖頭面面相觑,忙将插在腰帶裡的佩劍托在手上,說道:“這是令師兄弟中一位親手交給我的憑證!”張翠山接過劍來,拔劍出鞘,瞧了一眼,随即還劍入鞘,說道:“我師兄弟的佩劍,劍刃之上都刻有姓名,這把劍不是武當派的。

    ”都大錦大驚,顫聲道:“如此說來,這六人隻怕不懷好意,咱們快追!”說着翻身上馬,撥過馬頭,順着上坡的山路急馳。

     張翠山也跨上了青骢馬。

    那馬邁開長腿,不疾不徐地和都大錦的坐騎齊肩而行。

    張翠山道:“那六人混冒姓名,都兄便由得他們去吧!”都大錦氣喘喘地道:“可是那人呢?我受人重囑,要将那人送上武當山來交給張真人。

    這六人假冒姓名,接了那個人去,隻怕……隻怕事情要糟……”張翠山道:“都兄送誰來給我師父?那六人接了誰去?” 都大錦催馬急奔,一面将如何受人囑托送一個身受重傷之人來到武當山之事說了。

    張翠山頗為咤異,問道:“那受傷之人是什麼姓名?年貌如何?”都大錦道:“也不知他姓甚名誰,他傷得不會說話,不能動彈,隻剩下一口氣了。

    這人約莫三十左右年紀,雙眉斜飛,鼻梁高高的……”跟着詳細說了俞岱岩的相貌模樣。

     張翠山大吃一驚,叫道:“這……這便是我俞三哥啊。

    ”他雖心中慌亂,但片刻間随即鎮定,左手一伸,勒住了都大錦的馬缰。

     那馬奔得正急,給張翠山這麼一勒,便即硬生生地陡地停住,再也上前不得半步,嘴邊鮮盥長流,縱聲而嘶。

    都大錦斜身落鞍,刷的一聲,拔出了單刀,心下暗自驚疑,瞧不出此人身形瘦弱,這一勒之下,竟能立止健馬。

     張翠山道:“都大哥不須誤會,你千裡迢迢地護送我俞三哥來此,小弟隻有感激,決無别意。

    ”都大錦“嗯”了一聲,将單刀刀頭插入鞘中,右手仍執住刀柄。

     張翠山道:“我俞三哥怎會中毒受傷?對頭是誰?是何人請都大哥送他前來?”對這三句問話,都大錦卻一句也答不上來。

    這時祝史二镖頭也乘馬趕了上來。

    張翠山皺起眉頭,又問:“接了我俞三哥去的人是怎生模樣?”祝镖頭口齒靈便,搶着說了。

    張翠山道:“小弟先趕一步。

    ”一抱拳,縱馬狂奔。

     青骢馬緩步而行,已然迅疾異常,這一展開腳力,但覺耳邊風生,山道兩旁樹木不住倒退。

    武當七俠同門學藝,聯袂行俠,情逾骨肉,張翠山聽得師哥身受重傷,又落入不明來曆之人手中,心急如焚,不住催馬,這匹駿馬便立時倒斃,也顧不得了。

     一口氣奔到了草店,那是一處三岔口,一條路通向武當山,另一條路西北而行至鄖陽。

    張翠山心想:“這六人若是好心送俞三哥上山,那麼适才下山時我定會撞到。

    ”雙腿一夾,縱馬向西北追了下去。

    這一陣急奔,足有大半個時辰,坐騎雖壯,卻也支持不住,越跑越慢,眼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這一帶山上人迹稀少,無從打聽。

    張翠山不住思索:“俞三哥武功卓絕,怎會給人打得重傷?但瞧那都大錦的神情,卻又不是說謊。

    ”眼看将至十堰鎮,忽見道旁一輛大車歪歪地翻倒在長草之中。

    再走近幾步,但見拉車的馬匹頭骨破碎,腦漿迸裂,死在地下。

     張翠山飛身下馬,掀開大車的簾子,見車中無人,轉過身來,卻見長草中一人俯伏,動也不動,似已死去多時。

    張翠山心評評亂跳,搶将過去,瞧後影正是三麵兄俞岱岩,忙伴臂抱起。

    暮色蒼茫之中,隻見他雙目緊閉,臉如金紙,神色可怖,張翠山又驚又痛,伸過自己臉頰去挨在他臉上,感到略有微溫。

    張翠山大喜,伸手摸他胸口,覺得他一顆心尚在緩緩跳動,隻是時停時跳,說不定随時都能止歇。

     張翠山垂淚道:“三哥,你……你怎麼……我是五弟……五弟啊!”抱着他慢慢站起,卻見他雙手雙足軟軟垂下,原來四肢骨節都已為人折斷。

    但見指骨、腕骨、臂骨、腿骨到處冒出鮮血,顯是敵人下手不久,且是逐一折斷,手段毒辣,實令人慘不忍睹。

     張翠山怒火攻心,目眦欲裂,知敵人離去不久,憑着健馬腳力,當可追趕得上,狂怒之下,便欲趕去厮拼,但随即想起:“三哥命在頃刻,須得先救他性命要緊。

    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偏偏下山之際預拟片刻即回,身上沒帶兵刃藥物,眼看着俞岱岩這等情景,馬行颠簸、每一震蕩便增加他一分痛楚。

    當下穩穩地将他抱在手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