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關燈
親自來了。

    ” 行癡顫聲道:“他……他不用來了。

    他是好皇帝,先想到朝廷大事,可不像我……”說到這裡,聲音已然哽咽。

    黑暗之中,聽到他眼淚一滴滴落上衣襟的聲音。

     雙兒聽他流露父子親情,胸口一酸,淚珠兒也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韋小寶心想良機莫失,老皇爺此刻心情激動,易下說辭,便道:“海大富一切都查得清清楚楚了:皇太後先害死榮親王,又害死端敬皇後,再害死端敬皇後的妹子貞妃,後來又害死了小皇帝的媽媽。

    海大富什麼都查明白了。

    皇太後知秘密已經洩漏,便親手打死了海大富,又派了大批人手,要上五台山來謀害老皇爺。

    ” 榮親王和端敬皇後系遭武功好手害死,海大富早已查明,禀告了行癡,由此而回宮偵查兇手。

    但行癡說什麼也不信竟是皇後自己下手,歎道:“皇後是不會武功的。

    ”韋小寶道:“那晚皇太後跟海大富說的話,老皇爺聽了之後就知道了。

    ”當下一一轉述那晚兩人對答的言語。

    他伶牙利齒,說得雖快,卻是清清楚楚。

     行癡原是個至性至情之人,隻因對董鄂妃一往情深,這才在她逝世之後,連皇帝也不願做了,甘棄萬乘之位,幽閉鬥室之中。

    雖參禅數年,但董鄂妃的影子在他心中何等深刻,一聽韋小寶提起,什麼禅理佛法,霎時間都抛于腦後。

    海大富和皇太後的對答一句句在心中流過,悲憤交集,胸口一股氣塞住了,便欲炸将開來。

     韋小寶說罷,又道:“皇太後這老……一不做,二不休,害了你老皇爺之後,要去害死小皇帝。

    她還要去挖了端敬皇後的墳,又要下诏天下,燒毀《端敬後語錄》,說《語錄》中的話都是放屁,哪個家裡藏一本,都要抄家殺頭。

    ” 這幾句話卻是他捏造出來的,可正好觸到行癡心中的創傷。

    他勃然大怒,伸手在大腿上用力一拍,喝道:“這賤人,我……我早就該将她廢了,一時因循,緻成大禍!”順治當年一心要廢了皇後,立董鄂妃為後,隻為皇太後力阻,才擱了下來。

    董鄂妃倘若不死,這皇後之位早晚是她的了。

     韋小寶道:“老皇爺,你看破世情,死不死都沒分别,小皇爺可死不得,端敬皇後的墳挖不得,《端敬後語錄》毀不得。

    ”行癡道:“不錯,你說得很是。

    ”韋小寶道:“所以咱們須得出去躲避,免得遭了皇太後的毒手。

    皇太後的手段是第一步殺你,第二步害小皇帝,第三步挖墳燒《語錄》。

    隻要她第一步做不成功,第二步、第三步棋子便不能下了。

    ” 順治七歲登基,二十四歲出家,此時還不過三十幾歲。

    他原本性子躁、火性大,說到頭腦清楚,康熙雖小小年紀,比父親已勝十倍。

    因此沐王府中人想嫁禍吳三桂,詭計立為康熙識破;韋小寶半真半假地捏造了許多言語,行癡卻盡數信以為真。

    不過皇太後所要行的這三步棋子,雖是韋小寶捏造出來,但他是市井之徒,想法和陰毒女人也差不多。

     行癡大聲道:“幸虧得你點破,否則當真壞了大事。

    師弟,咱們快快出去。

    ”行颠道:“是。

    ”右手提起金杵,左手推開闆門。

     闆門開處,隻見當門站着一人。

    黑暗中行颠看不見他面貌,喝道:“誰?”舉起金杵。

     那人道:“你們要去哪裡?” 行颠吃了一驚,抛下金杵,雙手合十,叫道:“師父!”行癡也叫了聲:“師父。

    ” 原來這人正是玉林。

    他緩緩地道:“你們的說話,我都聽到了。

    ” 韋小寶心中暗叫:“他媽的,事情要糟!” 玉林沉聲道:“世間冤孽,須當化解,一味躲避,終是不了。

    既有此因,便有此果,孽既随身,終身是孽。

    ”行癡拜伏于地,道:“師父教訓得是,弟子明白了。

    ”玉林道:“隻怕未必便這麼明白了。

    你從前的妻子要找你,便讓她來找。

    我佛慈悲,普渡衆生,她怨你、恨你、要殺你而甘心,你反躬自省,總有令她怨,令她恨、使得她決意殺你的因。

    你避開她,孽因仍在,倘若派人殺了她,惡孽更加深重了。

    ”行癡顫聲道:“是。

    ” 韋小寶肚裡大罵:“操你奶奶的老賊秃!我要罵你、打你、殺你,你給不給我打罵?給不給我割你的老秃頭?” 隻聽玉林續道:“至于那些喇嘛要捉你去,那是他們在造惡孽,意欲以你為質,挾制當今皇帝,橫行不法,虐害百姓。

    咱們卻不能任由他們胡行。

    眼前這裡是不能住了,你們且随我到後面的小廟去。

    ”他轉身出外。

    行癡、行颠跟了出去。

     韋小寶和雙兒兩人跟着到了玉林坐禅的小廟。

    玉林對他們兩人猶如沒瞧見一般,毫不理會,徑在蒲團上盤膝坐了。

    行癡在他身邊的蒲團上坐下,行颠東張西望了一會兒,也在行癡的下首坐倒。

    玉林和行癡合十閉目,一動也不動,行颠卻睜大了圓圓的環眼,向空瞪視,終于也閉上眼睛,兩手按膝,過了一會,伸手去摸蒲團旁的金杵,唯恐失卻。

     韋小寶向雙兒扮個鬼臉,裝模作樣地也在蒲團上坐下,雙兒挨着他身子而坐。

    韋小寶雖非孫悟空,但性子之活潑好動,也真似猴兒一般,要他在蒲團上安安靜靜地坐上一時三刻,可真要了他命。

    但老皇爺便在身旁,要他就此出廟而去,那是說什麼也不肯的。

    他東一扭,西一歪,拉過雙兒的手來,在她手心中搔癢。

    雙兒強忍笑容,左手向玉林和行癡指指。

     這麼挨了半個時辰,韋小寶忽想:“老皇爺學做和尚,總不成連大小便也忍得住。

    待他去大小便之時,我便去花言巧語,騙他逃走。

    ”想到了這計策,身子便定了一些。

     一片寂靜之中,忽聽得遠處響起許多人的腳步聲,初時還聽不真切,後來腳步聲越響越近,一大群人奔向清涼寺來。

    行颠臉上肌肉動了幾下,伸手抓起金杵,睜開眼來,見玉林和行癡坐着不動,遲疑了片刻,放下金杵,又閉上了眼。

     隻聽得這群人沖進了清涼寺中,叫嚷喧嘩,良久不絕。

    韋小寶心道:“他們在寺裡找不到老皇爺,不會找上這裡來麼?且看你這老賊秃如何抵擋?” 果然又隔了約莫半個時辰,大群人擁向後山,來到小廟外。

    有人叫道:“進去搜!” 行颠霍地站起,抓起了金杵,擋在禅房門口。

     韋小寶走到窗邊,向外張去,月光下但見黑壓壓的都是人頭,回頭看玉林和行癡時,兩人仍坐着不動。

    雙兒悄聲道:“怎麼辦?”韋小寶低聲道:“待會這些人沖進來,咱們救了老皇爺,從後門出去。

    ”頓了一頓,又道:“倘若途中失散,我們到靈境寺會齊。

    ”雙兒點了點頭,道:“就怕我抱不起老……老皇爺。

    ”韋小寶道:“隻好拖着他逃走。

    ” 蓦地裡外面衆人紛紛呼喝:“什麼人在這裡亂闖?”“抓起來!”“别讓他們進去!”“媽巴羔子的,拿下來!” 人影一晃,門中進來兩人,在行颠身邊掠過,向玉林合十躬身,便盤膝坐在地下,竟是兩名身穿灰衣的和尚。

    禅房房門本窄,行颠身軀粗大,當門而立,身側已無空隙,但這兩名和尚輕輕巧巧地蹿了進來,似乎連行颠的衣衫也未碰到,實不知他們是怎生進房來的。

     外面呼聲又起:“又有人來了!”“攔住他!”“抓了起來!”卻聽得砰蓬、砰蓬之聲大作,有人飛了出去,摔在地下,禅房中卻又進來兩名和尚,一言不發,坐在先前進來的兩僧下首。

     如此一對對僧人不斷陸續進來。

    韋小寶大感有趣,心想不知還有多少和尚到來,再來幾對,禅房便沒隙地可坐了。

    但來到第九對後便再無人來。

     第九對中的一人竟是清涼寺的方丈澄光。

    韋小寶又奇怪,又欣慰:“這十七個和尚如果武功都跟澄光差不多,敵人再多,那也不怕。

    ” 外面敵人喧嘩叫嚷,卻誰也不敢沖門。

    過了一會,一個蒼老的聲音朗聲說道:“少林寺硬要替清涼寺出頭,将事情攬到自己頭上嗎?”禅房内衆人不答。

    隔了一會,外面那老者道:“好,今日就買了少林寺十八羅漢的面子,咱們走!”外面呼嘯之聲此起彼伏,衆人都退了下去。

     韋小寶打量那十八名僧人,年老的已六七十歲,年少的不過三十左右,或高或矮,或俊或醜,僧袍内有的突出一物,似是帶着兵刃,心想:“他們是少林寺十八羅漢,那麼澄光方丈也是十八羅漢之一了。

    玉林老賊秃有恃無恐,原來早約下了厲害的幫手保駕。

    這些和尚在這裡坐禅入定,不知要搞到幾時,老子可不能跟他們耗下去,坐啊坐的,韋小寶别坐得變成了韋老寶!”站起身來,走到行癡身前跪下,說道:“大和尚,有少林寺十八羅漢保駕,您大和尚是笃定泰山了。

    我這就要回去了,您老人家有什麼吩咐沒有?” 行癡睜開眼來,微微一笑,說道:“辛苦你啦。

    回去跟你主子說,不用上五台山來擾我清修。

    就算來了,我也必定不見。

    你跟他說,要天下太平,‘永不加賦’四字,務須牢牢緊記。

    他能做到這四字,便是對我好,我便心中歡喜。

    ” 韋小寶應道:“是!” 行癡探手入懷,取了一個小小包裹出來,說道:“這部經書,去交給你主子。

    跟他說:天下事須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

    能給中原蒼生造福,那是最好。

    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咱們從哪裡來,就回那裡去。

    ”說着在小包上輕輕拍了一拍。

     韋小寶記起陶紅英的話來,心道:“莫非這又是一部《四十二章經》?”見行癡将小包遞來,伸雙手接過。

     隔了半晌,行癡道:“你去吧!”韋小寶道:“是。

    ”趴下磕頭。

    行癡道:“不敢當,施主請起。

    ” 韋小寶站起身來,走向房門,突然間童心忽起,轉頭向玉林道:“老和尚,你坐了這麼久,不小便麼?”玉林恍若不聞。

    韋小寶嘻嘻一笑,一步跨出門檻。

     行癡道:“跟你主子說,他母親再有不是,總是母親,不可失了禮數,也不可有怨恨之心。

    ”韋小寶回過身來答應了,心道:“這句話我才不給你傳到呢。

    ”行癡沉吟道:“要你主子一切小心。

    ”韋小寶道:“是。

    ” 韋小寶回到靈境寺,關上房門,打開包裹,果然是一部《四十二章經》,隻不過書函是用黃綢所制。

    他琢磨行癡的言語,和陶紅英所說若合符節。

    行癡說:“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咱們就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滿洲人從關外到中原,要回去的話,自是回關外了,行癡在這小包上拍了一拍,當是說滿洲人回到關外,可以靠了這小包而過日子。

    又想:“老皇爺命我将經書交給小玄子,我交是不交?我手中已有五部經書,再加上這一部,共有六部。

    八部中隻差兩部了。

    倘若交給小玄子,隻怕就有五部經書,也是無用。

    好在老皇爺說,就是小玄子上五台山來,他也不見,死無對證。

    這是送上門來的好東西,若不吞沒,對不起韋家祖宗。

    ”但想小皇帝對自己十分信任,吞沒他的東西,未免愧對朋友,對朋友半吊子,就不是英雄好漢了。

    反正這經書自己也看不懂,還是去交給好朋友的為是。

     次晨韋小寶帶同雙兒、于八等一幹人下山。

    這番來五台山,見到了老皇爺,不負康熙所托,途中還得了雙兒這樣一個美貌溫柔、武功高強的小丫頭,心中甚是高興。

     走出十餘裡,山道上迎面走來一個頭陀。

    這頭陀身材奇高,與那莽和尚行颠難分上下,隻是瘦得出奇。

    澄光方丈已經極瘦,這頭陀少說也比他還瘦了一半,臉上皮包骨頭,雙目深陷,當真便如僵屍一般,這頭陀隻怕要四個并成一個,才跟行颠身材差不多。

    他長發垂肩,頭頂一個鋼箍束住了長發,身上穿一件布袍,寬寬蕩蕩,便如是挂在衣架上一般。

     韋小寶見了他這等模樣,心下有些害怕,不敢多看,轉過了頭,閃身道旁,讓他過去。

     那頭陀走到他身前,卻停了步,問道:“你是從清涼寺來的麼?”韋小寶道:“不是。

    我們從靈境寺來。

    ”那頭陀左手一伸,已搭住他左肩,将他身子拗轉,跟他正面相對,問道:“你是皇宮裡的太監小桂子?”這隻大手在肩上一按,韋小寶登時全身皆軟,絲毫動彈不得,忙道:“胡說八道!你瞧我像太監麼?我是揚州韋公子。

    ” 雙兒喝道:“快放手!怎地對我家相公無禮。

    ”那頭陀伸出右手,按向雙兒肩頭,道:“聽你聲音,也是個小太監。

    ”雙兒右肩一沉避開,食指伸出,疾點他“天豁穴”,噗的一聲,點個正着。

    可是手指觸處有如鐵闆,隻覺指尖奇痛,連手指也險些折斷,不禁“啊”的一聲呼叫,跟着肩頭一痛,已給那頭陀蒲扇般的大手抓住。

     那頭陀嘿嘿嘿地笑了三聲,道:“你這小太監武功很好,厲害,真正厲害。

    ”雙兒飛起左腿,砰的一聲,踢在他胯上,這一下便如踢中了一塊大石頭,大叫一聲:“哎喲!”眼淚直流。

     那頭陀道:“小太監武功了得,當真厲害。

    ”雙兒叫道:“我不是小太監!你才是小太監!哎喲!”那頭陀笑道:“你瞧我像不像太監?”雙兒叫道:“快放手!你再不放,我可要罵人啦。

    ”那頭陀道:“你點我穴道,踢我大腿,我都不怕,還怕你罵人?你武功這樣高強,定是皇宮裡派出來的,我得搜搜。

    ” 韋小寶道:“你武功更高,那麼你更是皇宮裡派出來的了。

    ” 那頭陀道:“你這小太監纏夾不清。

    ”左手提了韋小寶,右手提了雙兒,向山上飛步便奔。

    兩個少年大叫大嚷,那頭陀毫不理會,提着二人直如無物,腳下迅速之極。

    于八等人隻瞧得目瞪口呆,哪敢做聲。

     那頭陀沿山道走了數丈,突然向山坡上無路之處奔去,當真是上山如履平地。

    韋小寶隻覺耳畔呼呼風響,心道:“這頭陀如此厲害,莫非是山神鬼怪?” 奔了一會,那頭陀将二人往地下一放,向上一指,道:“倘若不說實話,我提你們到這山峰上,擲了下來。

    ”所指處是個極高的山峰,峰尖已沒入雲霧之中。

     韋小寶道:“好,我說實話。

    ”那頭陀問道:“那就算你識相。

    你到底是什麼人?這小子是什麼人?”韋小寶道:“大師父,她不是小子……她是我的……我的……”那頭陀道:“是你的什麼人?”韋小寶道:“是我的……老婆!” 這“老婆”二字一出口,那頭陀和雙兒都大吃一驚。

    雙兒滿臉通紅。

    那頭陀奇道:“什麼?什麼老婆?”韋小寶道:“不瞞大師父說,我是北京城裡的富家公子,看中了隔壁鄰居的這位小姐,于是……我們私訂終身後花園,她爹爹不答允,我就帶了她逃出來。

    你瞧,她是個姑娘,怎麼會是小太監,真是冤哉枉也。

    你如不信,除下她帽子瞧瞧。

    ” 那頭陀摘下雙兒的帽子,露出一頭秀發。

    其時天下除了僧、道、頭陀、尼姑等出家人,都須剃去前半邊頭發。

    雙兒長發披将下來,直垂至肩,自是個女子無疑。

     韋小寶道:“大師父,求求你,你如将我們送交官府,那我可沒命了。

    我給你一千兩銀子,你放了我們吧!”那頭陀道:“如此說來,你果然不是太監了。

    太監哪有拐帶人家閨女私逃的?哼哼,你小小年紀,膽子倒不小。

    ”說着放開了他,又問:“你們上五台山來幹什麼?”韋小寶道:“我們上五台山來拜佛,求菩薩保佑,讓我落難公子中狀元,将來她……我這老婆,就能做一品夫人了。

    ”什麼“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雲雲,都是他在揚州時聽說書先生說的。

     那頭陀想了片刻,點頭道:“那麼是我認錯人了,你們去吧!”韋小寶大喜,道:“多謝大師。

    我們以後拜菩薩之時,求菩薩保佑,保佑你大師将來也……也做個大菩薩,跟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平起平坐。

    ”攜了雙兒的手,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