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
關燈
小
中
大
韋小寶相見。
此人姓于,行八,一張嘴極是來得,有個外号叫做“少一劃”,原來“于”字下面加一劃,變成個“王”字,于八便成王八了。
三言兩語之間,韋小寶便和他十分投機。
這等市井小人,韋小寶自幼便相處慣了的,這時忽然在阜平縣遇上一個,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
韋小寶再向方丈請教做法事的諸般規矩,那方丈倒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韋小寶心想:“和尚們的規矩倒也真多!”又多布施了二十兩銀子。
韋小寶帶了于八回到客店,取出銀子,差他去購買一應物事。
于八有銀子在手,辦事十分快捷,不多時諸般物品便已買齊,自己也穿得一身光鮮,說道:“韋相公,你是大财主,我做你親随,穿着也該得有個譜兒,是不是?這套衣服鞋帽,不過花了三兩五錢銀子。
”韋小寶心想不錯,又叫他去衣鋪替自己和雙兒多買幾套華貴衣衫。
三人興興頭頭地過龍泉關,後面跟着八個挑夫,挑了八擔齋僧禮佛之物,沿大路往南。
一入五台山,行不數裡便是一座寺廟,過湧泉寺後,經台麓寺、石佛廟、普濟寺、古佛寺、金剛庫、白雲寺、金燈寺而至靈境寺。
當晚在靈境寺借宿一宵,次晨折而向北,到金閣寺後向西數裡,便是清涼寺了。
那清涼寺在清涼山之巅,和沿途所見寺廟相比,也不見得如何宏偉,山門破舊,顯已年久失修。
韋小寶微覺失望:“皇帝出家,一定揀一座最大的寺廟,隻怕海老烏龜瞎說八道,老皇帝并不在這裡做和尚。
” 于八進入山門,向知客僧告知,北京城有一位韋大官人要來大做法事,齋僧供佛。
知客僧見這一行人衣飾華貴,又帶着八挑物事,當即請進廂房奉茶,入内向方丈禀報。
方丈澄光老和尚來到廂房,和韋小寶相見,問道:“不知施主要做什麼法事?” 韋小寶見這澄光方丈身材甚高,但骨瘦如柴,雙目微閉,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更加失望,說道:“弟子要請大和尚做七日七夜法事,超渡弟子亡父,還有幾位亡故了的朋友。
” 澄光道:“北京城裡大廟甚多,五台山也是廟宇衆多,不知施主為什麼路遠迢迢的,特地上五台山來,到小廟做法事?” 韋小寶早知有此一問,事先已和于八商量過,便道:“我母親上個月十五做了一夢,夢見我死去的爹爹,向她說道,他生前罪業甚大,必須到五台山清涼寺,請方丈大師拜七日七夜經忏,才消得他的血光之災,免得我爹爹在地獄中受無窮苦惱。
”他不知自己父親是誰,更不知他是死是活,說這番話時,忍不住暗暗好笑,又想:“他媽的,你生下了老子,就此撒手不管,下地獄也是該的。
老子給你碰巧做七日七夜法事,是你的天大運氣。
” 澄光方丈道:“原來如此。
小施主,俗語說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夢幻之事,實在是當不得真的。
” 韋小寶道:“大和尚,俗語說得好: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就算我爹爹在夢裡的言語未必是真,我們給他做一場法事,超渡亡魂,那也是一件功德。
如我爹爹真有此言,我們卻不照他的做,他在陰世給牛頭馬面、無常小鬼欺負折磨,那……那……我總有點兒不大好意思吧?再說,這是奉了我母親之命。
我母親說五台山清涼寺的老方丈跟她有緣分,這場法事嘛,定是要在寶刹做的。
”心想:“你跟我媽媽有緣分,這倒奇了,你到揚州麗春院去做過嫖客嗎?” 澄光方丈“嘿”的一聲,說道:“施主有所不知,敝寺乃是禅宗,這等經忏法事,是淨土宗的事,我們是不會做的。
這五台山上,金閣寺、普濟寺、大佛寺、延慶寺等等都是淨土宗,施主還是移步到那些寺廟去做法事的為是。
” 韋小寶心想在阜平縣時,那方丈搶着要做法事,到了此處,這老和尚卻推三阻四,将送上門來的銀子雙手推将出去,其中必有古怪。
他求之再三,澄光隻是不允,跟着站起身來,向知客僧道:“你指點施主去金閣寺的道路,老衲少陪。
” 韋小寶急了,忙道:“方丈既然執意不允,我帶來施舍寶刹的僧衣、僧帽以及銀兩,總是要請寶刹諸位大和尚賞收。
” 澄光合十道:“多謝了。
”他眼見韋小寶帶來八挑豐盛禮物,竟然毫不起勁。
韋小寶道:“我母親說道,每一份禮物,要我親手交給寶刹每一位大和尚,就算是火工道人、種菜的園子,也都有份。
帶來共有三百份禮物,倘若不夠,我們再去采購。
”澄光道:“夠了,太多了。
本寺隻五十來人,請施主留下五十六份物品就是。
”韋小寶道:“可否請方丈集合寺僧衆,由我親手施舍?這是我母親的心願,無論如何是要辦到的。
” 澄光擡起頭來,突然間目光如電,在韋小寶臉上一掃,說道:“好!我佛慈悲,就如施主所願。
”轉身進内。
瞧着他竹竿一般的背影走了進去,韋小寶心頭說不出的别扭,讪讪地端起茶碗喝茶。
于八站在他背後,低聲道:“這等背時的老和尚,姓于的這一輩子可還真少見,怪不得偌大一座清涼寺,連菩薩金身也破破爛爛的。
” 隻聽得廟裡撞起鐘來,知客僧道:“請檀越到西殿布施。
”韋小寶到得西殿,見僧衆絡繹進來,他将施物一份一份發放,凝神注視每一名和尚,心想:“順治皇帝我沒見過,但他是小皇帝的爸爸,相貌總有些相像。
隻要見到是個大号小皇帝的和尚,那便是了。
”可是五十多份施物發完,别說“大号小皇帝”沒見到,連跟小皇帝相貌有一二分相似的和尚,也沒見到一個。
韋小寶好生失望,突然想起:“他是做過皇帝之人,那是何等的身份,怎會來領我一份施舍的衣帽!我這計策可笨得很。
”問知客僧道:“寶刹所有的僧人全都來了?”知客僧道:“個個都領了,多謝檀越布施。
”韋小寶道:“每一個都領了?恐怕不見得,隻怕還有人不肯來取。
”知客僧道:“檀越說笑話了,哪裡會有此事?”韋小寶道:“出家人不打诳語,你如騙我,死後要下拔舌地獄。
”知客僧一聽,登時變色。
韋小寶道:“既然尚有僧人未來領取,大和尚去請他來領吧!”知客僧搖頭道:“隻有方丈大師未領,我看不必再要他老人家出來了。
” 正在這時,一名僧人匆匆忙忙進來,說道:“師兄,外面有十幾名喇嘛要見方丈。
”跟着低聲道:“他們身上都帶着兵器,磨拳擦掌的,來意不善。
”知客僧皺眉道:“五台山青廟黃廟,自來河水不犯井水,他們來幹什麼?你去禀報方丈,我出去瞧瞧。
”說着向韋小寶說道:“少陪。
”快步出去。
忽聽得山門外傳來一陣喧嘩之聲,一群人沖進了大雄寶殿。
韋小寶道:“瞧瞧熱鬧去。
”拉着雙兒的手,一齊出去。
到得大殿,隻見十幾名黃衣喇嘛圍住了知客僧,七嘴八舌地亂嚷:“非搜不可,有人親眼見到他來清涼寺的。
”“這是你們不對,幹嗎把人藏了起來?”“乖乖地把人交了出來便罷,否則的話,哼哼!” 吵嚷聲中,澄光方丈走了出來,緩緩問道:“什麼事?”知客僧道:“好教方丈得知,他們……”他“方丈”二字一出口,那些喇嘛便都圍到澄光身畔,叫道:“你是方丈?那好極了!”“快把人交出來!要是不交,連你這寺院也一把火燒個幹淨。
”“豈有此理,真正豈有此理!”“難道做了和尚,便可不講理麼?” 澄光道:“請問衆位師兄是哪座廟裡的?光臨敝寺,為了何事?” 一名黃衣上披着紅色袈裟的喇嘛道:“我們打從青海來,奉了活佛之命,到中原公幹,豈知有一名随從的小喇嘛給一個賊和尚拐走了,在清涼寺中藏了起來。
方丈和尚,你快快把我們這小喇嘛交出來,否則決計不能跟你幹休。
” 澄光道:“這倒奇了。
我們這裡是禅宗青廟,跟西藏密宗素來沒瓜葛。
貴處走失了小喇嘛,何不到各處黃廟去問問?”那喇嘛怒道:“有人親眼見到,那小喇嘛是在清涼寺中,這才前來相問,否則我們吃飽了飯沒事幹,來瞎鬧麼?你識趣的,快把小喇嘛交出來,我們也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再追究了。
”澄光搖頭道:“倘若真有小喇嘛來到清涼寺,各位就算不問,老衲也不能讓他容身。
” 幾名喇嘛齊聲叫道:“那麼讓我們搜一搜!”澄光仍是搖頭,說道:“這是佛門清淨之地,哪能容人說搜便搜。
”那為首的喇嘛道:“若不是做賊心虛,為什麼不讓我們搜?可見這小喇嘛千真萬确,定是在清涼寺中。
” 澄光剛搖了搖頭,便有兩名喇嘛同時伸手扯住他衣領,大聲喝道:“你讓不讓搜?”另一名喇嘛道:“大和尚,廟裡是不是窩藏了良家婦女,怕人知道?否則搜一搜打什麼緊?”這時清涼寺中也有十餘名和尚出來,卻給衆喇嘛攔住了,走不到方丈身旁。
韋小寶心想:“這些喇嘛擺明了是無理取鬧,這廟裡怎會窩藏什麼小喇嘛?莫非他們的用意和我相同,也是要見順治皇帝?” 隻見白光一閃,兩名喇嘛已拔尖刀在手,分抵澄光的前胸後心,厲聲道:“不讓搜就先殺了你。
”澄光臉上毫無懼色,說道:“阿彌陀佛,大家是佛門弟子,怎地就動起粗來?”兩名喇嘛将尖刀微微向前一送,喝道:“大和尚,我們這可要得罪了。
”澄光身子略側,就勢一帶,兩名喇嘛的尖刀都向對方胸口刺去。
兩人忙左手出掌相交,啪的一聲,各自退出數步。
餘人叫了起來:“清涼寺方丈行兇打人哪!打死人了哪!” 叫喚聲中,大門口又搶進三四十人,有和尚、有喇嘛,還有幾名身穿長袍的俗家人。
一名黃袍白須的老喇嘛大聲叫道:“清涼寺方丈行兇殺人嗎?” 澄光合十道:“出家人慈悲為本,豈敢妄開殺戒?衆位師兄、施主,從何而來?”向一個五十來歲的和尚道:“原來佛光寺心溪方丈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得罪,得罪。
” 佛光寺是五台山上最古的大廟,建于元魏孝文帝之時,曆時悠久。
當地人有言:“先有佛光寺,後有五台山。
”原來五台山原名清涼山,後來因發現五大高峰,才稱五台山,其時佛光寺已經建成。
五台山的名稱,也
此人姓于,行八,一張嘴極是來得,有個外号叫做“少一劃”,原來“于”字下面加一劃,變成個“王”字,于八便成王八了。
三言兩語之間,韋小寶便和他十分投機。
這等市井小人,韋小寶自幼便相處慣了的,這時忽然在阜平縣遇上一個,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
韋小寶再向方丈請教做法事的諸般規矩,那方丈倒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韋小寶心想:“和尚們的規矩倒也真多!”又多布施了二十兩銀子。
韋小寶帶了于八回到客店,取出銀子,差他去購買一應物事。
于八有銀子在手,辦事十分快捷,不多時諸般物品便已買齊,自己也穿得一身光鮮,說道:“韋相公,你是大财主,我做你親随,穿着也該得有個譜兒,是不是?這套衣服鞋帽,不過花了三兩五錢銀子。
”韋小寶心想不錯,又叫他去衣鋪替自己和雙兒多買幾套華貴衣衫。
三人興興頭頭地過龍泉關,後面跟着八個挑夫,挑了八擔齋僧禮佛之物,沿大路往南。
一入五台山,行不數裡便是一座寺廟,過湧泉寺後,經台麓寺、石佛廟、普濟寺、古佛寺、金剛庫、白雲寺、金燈寺而至靈境寺。
當晚在靈境寺借宿一宵,次晨折而向北,到金閣寺後向西數裡,便是清涼寺了。
那清涼寺在清涼山之巅,和沿途所見寺廟相比,也不見得如何宏偉,山門破舊,顯已年久失修。
韋小寶微覺失望:“皇帝出家,一定揀一座最大的寺廟,隻怕海老烏龜瞎說八道,老皇帝并不在這裡做和尚。
” 于八進入山門,向知客僧告知,北京城有一位韋大官人要來大做法事,齋僧供佛。
知客僧見這一行人衣飾華貴,又帶着八挑物事,當即請進廂房奉茶,入内向方丈禀報。
方丈澄光老和尚來到廂房,和韋小寶相見,問道:“不知施主要做什麼法事?” 韋小寶見這澄光方丈身材甚高,但骨瘦如柴,雙目微閉,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更加失望,說道:“弟子要請大和尚做七日七夜法事,超渡弟子亡父,還有幾位亡故了的朋友。
” 澄光道:“北京城裡大廟甚多,五台山也是廟宇衆多,不知施主為什麼路遠迢迢的,特地上五台山來,到小廟做法事?” 韋小寶早知有此一問,事先已和于八商量過,便道:“我母親上個月十五做了一夢,夢見我死去的爹爹,向她說道,他生前罪業甚大,必須到五台山清涼寺,請方丈大師拜七日七夜經忏,才消得他的血光之災,免得我爹爹在地獄中受無窮苦惱。
”他不知自己父親是誰,更不知他是死是活,說這番話時,忍不住暗暗好笑,又想:“他媽的,你生下了老子,就此撒手不管,下地獄也是該的。
老子給你碰巧做七日七夜法事,是你的天大運氣。
” 澄光方丈道:“原來如此。
小施主,俗語說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夢幻之事,實在是當不得真的。
” 韋小寶道:“大和尚,俗語說得好: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就算我爹爹在夢裡的言語未必是真,我們給他做一場法事,超渡亡魂,那也是一件功德。
如我爹爹真有此言,我們卻不照他的做,他在陰世給牛頭馬面、無常小鬼欺負折磨,那……那……我總有點兒不大好意思吧?再說,這是奉了我母親之命。
我母親說五台山清涼寺的老方丈跟她有緣分,這場法事嘛,定是要在寶刹做的。
”心想:“你跟我媽媽有緣分,這倒奇了,你到揚州麗春院去做過嫖客嗎?” 澄光方丈“嘿”的一聲,說道:“施主有所不知,敝寺乃是禅宗,這等經忏法事,是淨土宗的事,我們是不會做的。
這五台山上,金閣寺、普濟寺、大佛寺、延慶寺等等都是淨土宗,施主還是移步到那些寺廟去做法事的為是。
” 韋小寶心想在阜平縣時,那方丈搶着要做法事,到了此處,這老和尚卻推三阻四,将送上門來的銀子雙手推将出去,其中必有古怪。
他求之再三,澄光隻是不允,跟着站起身來,向知客僧道:“你指點施主去金閣寺的道路,老衲少陪。
” 韋小寶急了,忙道:“方丈既然執意不允,我帶來施舍寶刹的僧衣、僧帽以及銀兩,總是要請寶刹諸位大和尚賞收。
” 澄光合十道:“多謝了。
”他眼見韋小寶帶來八挑豐盛禮物,竟然毫不起勁。
韋小寶道:“我母親說道,每一份禮物,要我親手交給寶刹每一位大和尚,就算是火工道人、種菜的園子,也都有份。
帶來共有三百份禮物,倘若不夠,我們再去采購。
”澄光道:“夠了,太多了。
本寺隻五十來人,請施主留下五十六份物品就是。
”韋小寶道:“可否請方丈集合寺僧衆,由我親手施舍?這是我母親的心願,無論如何是要辦到的。
” 澄光擡起頭來,突然間目光如電,在韋小寶臉上一掃,說道:“好!我佛慈悲,就如施主所願。
”轉身進内。
瞧着他竹竿一般的背影走了進去,韋小寶心頭說不出的别扭,讪讪地端起茶碗喝茶。
于八站在他背後,低聲道:“這等背時的老和尚,姓于的這一輩子可還真少見,怪不得偌大一座清涼寺,連菩薩金身也破破爛爛的。
” 隻聽得廟裡撞起鐘來,知客僧道:“請檀越到西殿布施。
”韋小寶到得西殿,見僧衆絡繹進來,他将施物一份一份發放,凝神注視每一名和尚,心想:“順治皇帝我沒見過,但他是小皇帝的爸爸,相貌總有些相像。
隻要見到是個大号小皇帝的和尚,那便是了。
”可是五十多份施物發完,别說“大号小皇帝”沒見到,連跟小皇帝相貌有一二分相似的和尚,也沒見到一個。
韋小寶好生失望,突然想起:“他是做過皇帝之人,那是何等的身份,怎會來領我一份施舍的衣帽!我這計策可笨得很。
”問知客僧道:“寶刹所有的僧人全都來了?”知客僧道:“個個都領了,多謝檀越布施。
”韋小寶道:“每一個都領了?恐怕不見得,隻怕還有人不肯來取。
”知客僧道:“檀越說笑話了,哪裡會有此事?”韋小寶道:“出家人不打诳語,你如騙我,死後要下拔舌地獄。
”知客僧一聽,登時變色。
韋小寶道:“既然尚有僧人未來領取,大和尚去請他來領吧!”知客僧搖頭道:“隻有方丈大師未領,我看不必再要他老人家出來了。
” 正在這時,一名僧人匆匆忙忙進來,說道:“師兄,外面有十幾名喇嘛要見方丈。
”跟着低聲道:“他們身上都帶着兵器,磨拳擦掌的,來意不善。
”知客僧皺眉道:“五台山青廟黃廟,自來河水不犯井水,他們來幹什麼?你去禀報方丈,我出去瞧瞧。
”說着向韋小寶說道:“少陪。
”快步出去。
忽聽得山門外傳來一陣喧嘩之聲,一群人沖進了大雄寶殿。
韋小寶道:“瞧瞧熱鬧去。
”拉着雙兒的手,一齊出去。
到得大殿,隻見十幾名黃衣喇嘛圍住了知客僧,七嘴八舌地亂嚷:“非搜不可,有人親眼見到他來清涼寺的。
”“這是你們不對,幹嗎把人藏了起來?”“乖乖地把人交了出來便罷,否則的話,哼哼!” 吵嚷聲中,澄光方丈走了出來,緩緩問道:“什麼事?”知客僧道:“好教方丈得知,他們……”他“方丈”二字一出口,那些喇嘛便都圍到澄光身畔,叫道:“你是方丈?那好極了!”“快把人交出來!要是不交,連你這寺院也一把火燒個幹淨。
”“豈有此理,真正豈有此理!”“難道做了和尚,便可不講理麼?” 澄光道:“請問衆位師兄是哪座廟裡的?光臨敝寺,為了何事?” 一名黃衣上披着紅色袈裟的喇嘛道:“我們打從青海來,奉了活佛之命,到中原公幹,豈知有一名随從的小喇嘛給一個賊和尚拐走了,在清涼寺中藏了起來。
方丈和尚,你快快把我們這小喇嘛交出來,否則決計不能跟你幹休。
” 澄光道:“這倒奇了。
我們這裡是禅宗青廟,跟西藏密宗素來沒瓜葛。
貴處走失了小喇嘛,何不到各處黃廟去問問?”那喇嘛怒道:“有人親眼見到,那小喇嘛是在清涼寺中,這才前來相問,否則我們吃飽了飯沒事幹,來瞎鬧麼?你識趣的,快把小喇嘛交出來,我們也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再追究了。
”澄光搖頭道:“倘若真有小喇嘛來到清涼寺,各位就算不問,老衲也不能讓他容身。
” 幾名喇嘛齊聲叫道:“那麼讓我們搜一搜!”澄光仍是搖頭,說道:“這是佛門清淨之地,哪能容人說搜便搜。
”那為首的喇嘛道:“若不是做賊心虛,為什麼不讓我們搜?可見這小喇嘛千真萬确,定是在清涼寺中。
” 澄光剛搖了搖頭,便有兩名喇嘛同時伸手扯住他衣領,大聲喝道:“你讓不讓搜?”另一名喇嘛道:“大和尚,廟裡是不是窩藏了良家婦女,怕人知道?否則搜一搜打什麼緊?”這時清涼寺中也有十餘名和尚出來,卻給衆喇嘛攔住了,走不到方丈身旁。
韋小寶心想:“這些喇嘛擺明了是無理取鬧,這廟裡怎會窩藏什麼小喇嘛?莫非他們的用意和我相同,也是要見順治皇帝?” 隻見白光一閃,兩名喇嘛已拔尖刀在手,分抵澄光的前胸後心,厲聲道:“不讓搜就先殺了你。
”澄光臉上毫無懼色,說道:“阿彌陀佛,大家是佛門弟子,怎地就動起粗來?”兩名喇嘛将尖刀微微向前一送,喝道:“大和尚,我們這可要得罪了。
”澄光身子略側,就勢一帶,兩名喇嘛的尖刀都向對方胸口刺去。
兩人忙左手出掌相交,啪的一聲,各自退出數步。
餘人叫了起來:“清涼寺方丈行兇打人哪!打死人了哪!” 叫喚聲中,大門口又搶進三四十人,有和尚、有喇嘛,還有幾名身穿長袍的俗家人。
一名黃袍白須的老喇嘛大聲叫道:“清涼寺方丈行兇殺人嗎?” 澄光合十道:“出家人慈悲為本,豈敢妄開殺戒?衆位師兄、施主,從何而來?”向一個五十來歲的和尚道:“原來佛光寺心溪方丈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得罪,得罪。
” 佛光寺是五台山上最古的大廟,建于元魏孝文帝之時,曆時悠久。
當地人有言:“先有佛光寺,後有五台山。
”原來五台山原名清涼山,後來因發現五大高峰,才稱五台山,其時佛光寺已經建成。
五台山的名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