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

關燈
他想向南朝用兵嗎?” 耶律洪基握住蕭峰的右手,說道:“兄弟,咱二人多日不見,過去說一會兒話。

    ” 二人并騎南馳,駿足坦途,片刻間已馳出十餘裡外。

    平野上田疇荒蕪,麥田中都長滿了荊棘雜草。

    蕭峰尋思:“宋人怕我們出來打草谷,以緻數十萬畝良田都抛荒了。

    ” 耶律洪基縱馬上了一座小丘,立馬丘頂,顧盼自豪。

    蕭峰跟了上去,随着他目光望去,但見一路長坂南下,峰巒起伏,地勢漸低,大地無有盡處。

     耶律洪基以鞭梢指着南方,說道:“兄弟,記得三十餘年之前,父皇曾攜我來此,向南指點大宋的錦繡山河。

    ”蕭峰道:“是。

    ”耶律洪基道:“你自幼長于南蠻之地,多識南方的山川人物,到底在南方住,是不是比咱們北國苦寒之地舒适得多?”蕭峰道:“地方到處都是一般。

    說到‘舒适’二字,隻要過得舒齊安适,心中便快活了。

    北人不慣在南方住,南人也不慣在北方住。

    老天爺既作了這番安排,倘若強要調換,不免自尋煩惱。

    ”耶律洪基道:“你以北人而去住在南方,等到住慣了,卻又移來北地,豈不心下煩惱?”蕭峰道:“臣是浪蕩江湖之人,四海為家,不比尋常的農夫牧人。

    臣得蒙陛下賜以栖身之所,高官厚祿,深感恩德,更有什麼煩惱?”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向他臉上凝視。

    蕭峰不便和他四目相視,微笑着将目光移了開去。

    耶律洪基緩緩說道:“兄弟,你我雖有君臣之分,卻是結義兄弟,多日不見,卻如何生分了?”蕭峰道:“當年微臣不知陛下是我大遼國天子,以緻多有冒渎,妄自高攀,既知之後,豈敢仍以結義兄弟自居?”耶律洪基歎道:“做皇帝的人,反而不能結交幾個推心置腹、義氣深重的漢子。

    兄弟,我若随你行走江湖,無拘無束,隻怕反更快活。

    ” 蕭峰喜道:“陛下喜愛朋友,那也不難。

    臣在中原有兩個結義兄弟,一是靈鹫宮的虛竹子,一是大理國段譽,都是肝膽照人的熱血漢子。

    陛下如願召見,臣可請他們來遼國一遊。

    ”他自回南京後,每日但與遼國的臣僚将士為伍,言語性子,格格不入,對虛竹、段譽二人好生想念,甚盼邀他們來遼國聚會盤桓。

     耶律洪基喜道:“既是兄弟的結義兄弟,那也是我的兄弟了。

    你可遣急足分送書信,邀請他們到遼國來,朕自可各封他們二人大大的官職。

    ”蕭峰微笑道:“請他們來玩玩倒是不妨,這兩位兄弟,做官是做不來的。

    ” 耶律洪基沉默片刻,說道:“兄弟,我觀你神情言語,常有郁郁不足之意。

    我富有天下,君臨四海,何事不能為你辦到?卻何以不對做哥哥的說?” 蕭峰心下感動,說道:“不瞞陛下說,此事是我平生恨事,鑄成大錯,再難挽回。

    ”當下将如何誤殺阿朱之事大略說了。

     耶律洪基左手一拍大腿,大聲道:“難怪兄弟三十多歲年紀,卻不娶妻,原來是難忘舊人。

    兄弟,你所以鑄成這個大錯,推尋罪魁禍首,都是那些漢人南蠻不好,尤其是丐幫一幹叫化子,更加忘恩負義。

    你也休得煩惱,我克日興兵,讨伐南蠻,把中原武林、丐幫衆人,一古惱兒地都殺了,以洩你雁門關外殺母之仇、聚賢莊中受困之恨。

    你既喜歡南蠻的美貌女子,我挑一千個、兩千個來服侍你,卻又何難?” 蕭峰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心道:“我既誤殺阿朱,此生終不再娶。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隻一個阿朱。

    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慣了後宮千百名宮娥妃子,哪懂得‘情’之一字?”說道:“多謝陛下厚恩,隻是臣與中原武人之間的仇怨,已一筆勾銷。

    微臣手底已殺了不少中原武人,怨怨相報,實是無窮無盡。

    戰釁一啟,兵連禍結,更加非同小可。

    ”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說道:“宋人文弱,隻會大言炎炎,戰陣之上,不堪一擊。

    兄弟英雄無敵,統兵南征,南蠻降順,指日可待,哪有什麼兵連禍結?兄弟,哥哥此次南來,你可知為的是什麼事?”蕭峰道:“正要陛下示知。

    ” 耶律洪基笑道:“第一件事,是要與賢弟暢聚别來之情。

    賢弟此番西行,西夏國的形勢險易、兵馬強弱,想必都已了然于胸。

    以賢弟之見,西夏是否可取?” 蕭峰吃了一驚,尋思:“皇上的圖謀着實不小,既要南占大宋,又想西取西夏。

    ”便道:“臣子此番西去,隻想瞧瞧西夏公主招親的熱鬧,全沒想到戰陣攻伐之事。

    陛下明鑒,臣子曆險江湖,近戰搏擊,差有一日之長,但行軍布陣,臣子實在一竅不通。

    ”耶律洪基笑道:“賢弟不必過謙。

    西夏國王這番大張旗鼓地招驸馬,卻鬧了個虎頭蛇尾,無疾而終,當真好笑。

    其實當日賢弟帶得十萬兵去,将西夏公主娶回南京,倒也甚好。

    ”蕭峰微微一笑,心想:“皇上隻道有強兵在手,要什麼便有什麼。

    ” 耶律洪基說道:“做哥哥的此番南來,第二件事為的是替兄弟增爵升官。

    賢弟聽封。

    ”蕭峰道:“微臣受恩已深,不敢再望……”耶律洪基朗聲道:“南院大王蕭峰聽封!”蕭峰隻得翻身下鞍,拜伏在地。

     耶律洪基說道:“南院大王蕭峰公忠體國,為朕股肱,茲晉爵為宋王,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欽此。

    ”原來遼國朝制,北院統兵,南院統民,現遼帝進封蕭峰統帥三軍,那是大增他的權位了。

     蕭峰心下遲疑,不知如何是好,說道:“微臣無功,實不敢受此重恩。

    ”耶律洪基森然道:“怎麼?你拒不受命麼?”蕭峰聽他口氣嚴峻,知無可推辭,隻得叩頭道:“臣蕭峰謝恩。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道:“這樣才是我的好兄弟呢。

    ”雙手扶起,說道:“兄弟,我這次南來,卻不是以南京為止,禦駕要到汴梁。

    ” 蕭峰又是一驚,顫聲道:“陛下要到汴梁,那……那怎麼……”耶律洪基笑道:“兄弟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為我先行,咱們直驅汴梁。

    日後兄弟的宋王府,便設在汴梁趙煦小子的皇宮之中。

    ”蕭峰道:“陛下是說咱們要和南朝開仗?” 耶律洪基道:“不是我要和南朝開仗,而是南蠻要和我較量。

    南朝太皇太後這老婆子主政之時,一切總算井井有條,我雖有心南征,卻也沒十足把握。

    現下老太婆死了,趙煦這小子乳臭未幹,居然派人整饬北防、訓練三軍,又要募兵養馬,籌辦糧秣,嘿嘿,這小子不是為了對付我,卻又對付誰?” 蕭峰道:“南朝訓練士卒,那也不必去理他。

    這幾年來宋遼互不交兵,兩國都很太平。

    趙煦若來侵犯,咱們自是打他個落花流水,殺他個匹馬南歸。

    他若畏懼陛下聲威,不敢輕舉妄動,咱們也不必去跟這小子一般見識。

    ” 耶律洪基道:“兄弟有所不知,南朝地廣人稠,物産殷富,如出了個英主,真要和大遼為敵,咱們是鬥他們不過的。

    天幸趙煦這小子胡作非為,斥逐忠臣,連蘇大胡子也給他貶斥了。

    此刻君臣不協,人心不附,當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此時不舉,更待何時?” 蕭峰舉目向南望去,眼前似乎出現一片幻景:成千成萬遼兵向南沖去,房舍起火,烈焰沖天,無數男女老幼在馬蹄下輾轉呻吟,羽箭蔽空,宋兵遼兵互相斫殺,紛紛堕于馬下,鮮血與河水一般奔流,骸骨遍野…… 耶律洪基大聲道:“我契丹列祖列宗要将南朝收列版圖,好幾次都功敗垂成。

    今日天命攸歸,大功要成于我手。

    好兄弟,他日我和你君臣名垂青史,那是何等的美事?” 蕭峰雙膝跪倒,連連磕頭,道:“陛下,微臣有一事求懇。

    ”耶律洪基微微一驚,問道:“你要什麼?做哥哥的隻須力之所及,無有不允。

    ”蕭峰道:“請陛下為宋遼兩國千萬生靈着想,收回南征的聖意。

    咱們契丹人向來遊牧為生,縱得南朝土地,亦歸無用。

    何況兵兇戰危,難期必勝,假如小有挫折,反損了陛下的威名。

    ” 耶律洪基聽蕭峰的言語,自始至終不願南征,心想自來契丹的王公貴人、将帥大臣,一聽到“南征”二字,無不鼓舞踴躍,何以蕭峰卻一再勸阻?斜睨蕭峰,隻見他雙眉緊蹙,若有重憂,尋思:“我封他為宋王、平南大元帥,那是我大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日後王居汴梁,等于是大宋天子,那是平白送上來的一場大富大貴,他為什麼反而不喜?是了,他雖是遼人,但自幼為南蠻撫養長大,可說一大半是南蠻子。

    大宋于他乃父母之邦,聽我說要發兵去伐南蠻,他便竭力勸阻。

    以此看來,縱然我勉強他統兵南行,隻怕他也不肯盡力。

    ”便道:“我南征之意已決,兄弟不必多言。

    ” 蕭峰道:“征戰乃國家大事,務請三思。

    倘若陛下一意南征,還是請陛下另委賢能的為是。

    以臣統兵,隻怕誤了陛下大事。

    ” 耶律洪基此番興興頭頭地南來,封賞蕭峰重爵,命他統率雄兵南征,原是顧念結義兄弟的情義,給他一個大大恩典,料想他定然喜出望外,哪知他既當頭大潑冷水,又不肯就任平南大元帥之職,不由得大為不快,冷冷地道:“在你心目中,南朝比遼國更為要緊?你是甯可忠于南朝,不肯忠于我大遼?” 蕭峰拜伏于地,說道:“陛下明鑒。

    蕭峰是契丹人,自是忠于大遼。

    大遼若有危難,蕭峰赴湯蹈火,粉身碎骨,盡忠報國,萬死不辭。

    ” 耶律洪基道:“趙煦這小子已萌觊觎我大遼國土之意。

    常言道得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咱們如不先發制人,說不定便有亡國滅種的大禍。

    你說什麼盡忠報國,萬死不辭,可是我要你為國統兵,你卻不奉命?” 蕭峰道:“臣平生殺人多了,實不願雙手再沾血腥,求陛下許臣辭官,隐居山林。

    ” 耶律洪基聽他說要辭官,更加憤怒,心中立動殺意,手按刀柄,便要拔刀向他頸中斬落,随即轉念:“此人武功厲害,我一刀斬他不死,勢必為他所害。

    何況昔日他于我有平亂大功,又和我有結義之情,今日一言不合,便殺功臣,究于恩義有虧。

    ”長歎一聲,手離刀柄,說道:“你我所見不同,一時也難勉強,你回去好好地想想,望你能回心轉意,拜命南征。

    ” 蕭峰雖拜伏于地,但身側之人便揚一揚眉毛、舉一舉指頭,他也能立時警覺,何況耶律洪基手按刀柄、起意殺人?他知若再和耶律洪基多說下去,越說越僵,難免翻臉,當即說道:“遵旨!”站起身來,牽過耶律洪基的坐騎。

     耶律洪基一言不發,躍上馬背,疾馳而去。

    先前君臣并騎南行,北歸時卻一先一後,相距數十丈。

    蕭峰知耶律洪基對己已生疑忌,若跟随太近,既令他提防不安,而他提及南征之事,又不能不答,索性遠遠堕後。

     回到南京,蕭峰請遼帝駐跸南院大王王府。

    耶律洪基笑道:“我不來打擾你啦,你清靜下來,細想這中間的禍福利害。

    我自回禦營下榻。

    ”蕭峰恭送耶律洪基回歸禦營。

    耶律洪基從上京攜來大批寶刀利劍、駿馬美女、金銀珠寶,賞賜于他。

    蕭峰謝恩,領回王府。

     蕭峰甚少親理政務,文物書籍,向來不喜,因此王府中也沒什麼書房,平時便在大廳中和諸将坐地,傳酒而飲,割肉而食,不失當年與群丐縱飲的豪習。

    契丹諸将在大漠氈帳中本來也是這般,見大王随和豪邁,遇下親厚,盡皆歡喜。

     此刻蕭峰從禦營歸來,天時已晚,踏進大廳,見牛油大燭火光搖曳下,虎皮上伏着一個紫衫少女,正是阿紫。

     她聽得腳步聲響,立即躍起,撲過去摟着蕭峰的脖子,瞧着他眼睛,問道:“我來了,你不高興麼?為什麼一臉不開心的樣子?”蕭峰搖了搖頭,道:“我是為了别的事。

    阿紫,你來了,我很高興。

    在這世界上,現今我就隻挂念你一個人,怕你遭到什麼危難。

    你回到了我身邊,眼睛又治好了,我就什麼也沒牽挂了。

    ” 阿紫笑道:“姊夫,我不但眼睛好了,皇帝還封了我做公主,你很開心麼?”蕭峰道:“封不封公主,小阿紫還是小阿紫。

    皇上剛才又升我的官,唉!”說着一聲長歎,提過一隻牛皮袋子,拔去塞子,喝了兩大口酒。

    大廳四周放滿了盛酒的皮袋,蕭峰興到即喝,也不須人侍候。

    阿紫笑道:“恭喜姊夫,你又升了官啦!” 蕭峰搖了搖頭,說道:“皇上封我為宋王、平南大元帥,要我統兵去攻打南朝。

    你想,這征戰一起,要殺多少官兵百姓?我不肯拜命,皇上為此着惱。

    ” 阿紫道:“姊夫,你又來古怪啦。

    我聽人說,你在聚賢莊上曾殺了無數中原武林豪傑,也不見你歎一口氣。

    中原武林那些蠻子欺侮得你這等厲害,今日好容易皇上讓你吐氣揚眉,叫你率領大軍,将這些家夥盡數殺了,你怎麼反不喜歡啦?” 蕭峰舉起皮袋喝了一大口酒,又一聲長歎,說道:“當日我和你姊姊二人受人圍攻,若不奮戰,便給人亂刀分屍,那是出于無奈。

    當日給我殺死的人中,有不少是我的好朋友,尤其有個丐幫的奚長老,事後想來,心中難過得很。

    ” 阿紫道:“啊。

    我知道啦,當年你是為了阿朱,這才殺人。